徐海波 李鹏程
通过对中国知网平台统计体育活动研究文献资源的统计,运用计量学研究方法,统计平台的发表的文献量及其分类统计表达;各期刊论文的引文量、引文链接量及其分类统计表达;期刊论文作者发文量、被引量及其机构统计表达;CNKI中心网站访问量及分IP地址统计表达,关注“体育活动”研究的动态,在论文年度趋势中在研究主题、次主题和关键词词频里了解研究核心体系;在作者合作频次、作者所在机构出现频次、国家权威期刊发表论文频次、政府资本介入扶持频次中发现“体育活动”研究理论体系所遵循的原则,明确中国不同学术共同体所接受的理论、准则与方法,厘清学术共同体在心理上形成的共同理念状态,判断“体育活动”研究是否形成了研究范式,预测该范式的稳定程度以及它的发展空间。
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认为范式是一种理论体系,一种既定用法的模式或构造时必须遵循的规则,是一种对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承诺,是“科学家集团”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且在科学家的心理上形成“共同信念”。它首先具有一定程度的公认性;其次它是一个由基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相关的仪器设备等构成的一个整体,给科学家提供研究纲领,第三它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成功的先例这三个方面的特点。中国知网是1998年由世界银行提出建设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项目,在中国家知网指的是《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及CNKI网格资源共享平台。它具有大规模集成整合知识信息资源,整体提高资源的综合和增值利用价值、传播扩散知识资源与增值服务,为社会各方面提供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信息化手段以及连接知识资源生产出版部门与市场环境、商业机制的作用。该平台资源丰厚,在其中选择文献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引文分析法是科学评价学术成果以及学术期刊质量的评估方式,通过中国知网库对期刊的引用和被引是文献、建立期刊间引用和被引用关系链接,发现学科之间的关系或学科研究领域的基本规律、理论、应用状况的模型构成和认同程度以及提供评价标准,是发现研究范式的重要途径,当前很多中国学者都借助知网对本学科文献知识图谱进行研究,检查、监督以及预测本学科科研动态。现在我们借知网这个可视化的模型,审视“体育活动”研究范式构成状况和“体育活动”研究共同体建设图景,把持“体育活动”在“健康中国2030发展规划”中的积极意义。
1 知网库域中“体育活动”研究范式的基础构造
在中国期刊数据库中,以“体育活动”为主题的相关文献有242291条,中文期刊信息74729条,代表着中国学术研究的较高水平CSSCI与CSCD和核心期刊库存文献发现7335条,体育类核心期刊相关信息819条,综述类文献13条,资讯类634条,研究类论文9945篇,其中。自1993辛利教授的中国城市女职工闲暇体育活动调查研究和傅世芬的老年人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心理因素特征明确的以体育活动为主题研究城市女职工和老年人体育活动,问题指向体育活动的现状,他们并没有给“体育活动”予以确定的概念,自觉认为“体育活动”是大家心知肚明的概念,随后的文章中依旧延续这种方案,但是问题指向开始多元化。直到2019年以体育活动为主题的文章发表数达到高潮。在发文数量的趋势图谱中我们发现2006年研究体育活动的论文数开始增多,2019年论文发表达到一个高峰状态,时处2020上半年论文数量有下滑趋势,后半年的发文数有待关注,这种状态的出现究其原因是与国家于2016年10份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及2019年7月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相关,是政策导向引领学术研究成果的增加,也是社会需求刺激研究成果的转化所致。统计文献主题发现,2016—2019年国家发布文件后,研究主题的侧重点也发生了变化。其中,研究参加体育活动对身体健康、心肺功能、体质量指数、网瘾、腺癌、骨软骨炎等积极效用的功能性研究占主体地位,研究对象从老年人到妇女儿童,从青壮年到病残者无所不在;研究的地域从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到三线和四线城市;学校体育工作者开始关注体育活动与体育教学、学校体育、体育锻炼、课外体育、阳光体育等学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相联系,且文献所占比例最大;把体育活动与社会体育、闲暇时间、休闲体育相融合,探讨发展社会体育的必要排列第三位;体育活动与文化休闲、体育文化、民族精英等相融合位居第四位,另有行为危险因素、膳食模式等主题涉入体育活动研究。在文献索引中,查找关键词的公布还发现,体育与健康出现5次,身体活动出现37次,锻炼行为出现7次,体适能6次,久坐行为10次,性别差异11次,流行病学研究6次,运动强度与运动处方各6次、体育素养7次,锻炼习惯6次,当然这里没有统计对体育活动研究方法的方法关键词例如模型分析、调查研究,也没有统计研究对象例如青少年、成年妇女等关键词。这些研究的主题与关键词恰恰与“两个文件”陈述的内容紧密联系,前提都是把运动当成治愈一切的最佳良药,对许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为出发点展开。在研究主题与次主题、关键词的研究统计中,我们深知了当前“体育活动”研究的范围,关注的对象,由此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性根基,使研究者研究平台提高。
通过近30万的文献研究数量的相关文献统计,从外在就可以感知得到专家学者对主要主题“体育活动”相关意义重视或好奇,且形成探究“体育活动”功能效用的思想或以公认的意识公众对“体育活动”概念的理解或认知。与此相联系的次主题文献也与主题文献间形成基本定律、理论、应用的逻辑关系,给专家学者提供研究的纲领,初步具备了托马斯·库恩认定“研究范式”的两个重要特征,为“体育活动”研究范式的构建打下基础性根基。
2 “体育活动”研究的学术共同体构建图景
通过对体育专业期刊的819篇文章作者关系网络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近十个作者合作网络密集区中,通过密集区的合作作者单位显示,这些作者的单位并不是固定的同一单位,例如下面的图谱中,上海体育学院的陈佩杰与人合作次数为473,庄洁为123,吴雪萍84,唐炎为77,蔡玉君为54,刘玉阳50,朱政41,它们合作研究方向辐射到四川师范大学,且成为固定队友;与上海体育学院相同地域的华东师大学表现也很突出,在季浏的带头下,张健189,汪小赞162,杨剑125,陈辉80,成为具有固定地域性的学术共同体。与南京体育学院戴建松合作次数为73、袁琼嘉91形成另一合作集聚区;与北京师范大学纪仲秋合作次数为、李林次数为88相邻地域的北京体育大学任海为88、汪小赞162次成为具有固定地域性的學术共同体;西北师范大学王建华171、四川师范大学孙德清54等人也组非地域性的学术共同体。由于研究的内容方向或侧重点不同,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其他作者也有分散的展示地。
从作者发文数上来看上海体育学院刘阳发文14篇位居第一,哈尔滨体育学院韩丹12篇位居第二,北京体育大学毛志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晓荣和武汉体育学院段艳平分别发表10篇论文,汪晓赞、唐炎、张兵、王军利以8篇发文量紧随其后,庞大的发文量和密集的作者单位构建学术共同体建设的基本条件,这与合作文献表达相联系,充分的证明了“体育活动”研究范式构建体系的完整性。
在819篇核心期刊的发文机构中,上海体育学72篇,北京体育大学48篇,华东师范大学 与中国疾病防控中心分别31篇,北京大学29篇。相对集中的研究机构,为“体育活动”研究提供研究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且利于购买实验设备和组建实验室,共同的研究碰撞也会产生统一信念或反对声音,对“体育活动”研究体系的丰满度提供可能,为其创新发展提供营养的土壤。
在共引文献和共被引文献统计中,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研究相关综述和运动与身体适应性:健康相关研究的定义和区别以及全球体育活动水平:监测进展,陷阱和前景三篇国际期刊论文成为共引文献的重要来源,其核心观点围绕儿童体力活动相关的因素、青少年身体活动相关的变量、体育活动功能感知的活动能力、意图、抑郁(相反)、体育活动与健康关系等观点的延续或拓展。在国内共引文献《中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理论溯源与框架构建》和《身体素养:一个统领当代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理念》中的上述观点相匹配,两篇文章从2014年到2018年的跨度中核心思想没有发生变化,但拓展领域发生和功能方向发生变迁;在共被引文献中《学校体育环境、锻炼意向与初中生身体活动的关系研究》《家庭环境对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影响》《国外身体活动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式与热点述评》《天津市中老年人身体活动经济收益性研究》《小学生身体活动水平比较研究》5篇文章位居819篇文章被引前5名,影响着学界对“体育活动”研究的认知。而从学术共同体与范式的概念上研究与分析这种现象,恰恰是已经成为学术共同体的重要表现。
3 “体育活动”研究的社会认同图式
首先,在学科领域的图谱中可以发现不同学科对“体育活动”研究过程,表现出了不同的样态。在我们国家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从学理上讲“体育活动”的研究应该具有其学科属性,通过研究图式我们发现,基于“体育学”研究的文献占44.79%位居第一位,这也说明专家学者们把“体育活动”研究归还给了“体育学”专业的学者,但是在疾病的“体育活动”干预研究或“体育活动”积极效能方面的研究,预防医学与卫生学、临床医学、教育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支撑作用表现充分,尤其是社会学、统计学与卫生防疫共同的监控体系构建,使体育活动的积极意义得以大众化的认同。其次,在发表论文的体育专业期刊中,发文量最高的是体育专业权威期刊《体育科学》,它占据期刊发文量的33.95%,其次就是《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占19.75%,《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和《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分别占17.28和15.43,另外还有教育类的权威期刊《教育研究》心理学专业的权威期刊《心理学报》都有部分论文刊登,著名的国际权威杂志《柳叶刀》对“体育活动”的研究文章也有关注,在我们国家的全中文核心期刊发文324篇,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发文165篇,专题发文量达到这样的程度,有些超出常规。透过期刊关注的种种迹象,证明了“体育活动”的科学关注与深度挖掘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是受到科研高峰领域重视与认同的。
第三,资本的介入与扶持,在我们国家的科研领域中,获得基金项目的支持意味着你的研究项目的价值意义,国家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扶住,地方的基金支持与国家基金支持扶住形式基本相同,我们在统计文献时发现,众多文章中有99篇是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扶持的项目,34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扶持项目,28篇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扶持,19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支持等等。我们清楚的知道任何一项目资本的介入都有其索取与回报,在“體育活动”相关领域的研究中,政府大力支持,并投入大量的资金设备,且组织不同学科的专家评审考核,系统的介入研究成果的鉴定,并投入市场或指导社会工作,足以证明“体育活动”的价值及其研究的社会认同度。
4 结语
我们知道范式是一个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东西,是由共同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构成的整体。从体育活动研究的诸多网络关系中,与范式固有的结构模式形成对应,发现在众多文献的基础构造中架构了体育活动研究范式的基础层面,在关键词和研究主题等文献梳理中研究的核心观念紧紧围绕“体育活动”相关要素,国家资本投入范围与权威期刊刊登数量表明了体育活动研究的价值及其社会认同,不同有研究方法、不同的学科介入构建体育活动研究的技术支持。针对研究范式的特征体系,体育活动的研究文献相关统计证明,它已经具有了稳固的研究范式。根据库恩的共同体与范式论述,且与这些文献中的历史逻辑与内容递进层次和文献递增速度相联系,我们发现“身体活动”与人类的形成紧密相联,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方式发生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时候,“身体活动”的概念也逐渐升级到“体育活动”,尤其是当前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健康水平需要“体育活动”,从新的生产方式产生到新的生活方式出现,人们享受新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开始享受相关文明病的困扰。联想运动在预防和治疗肥胖心血管类疾病糖尿病等代谢类疾病和癌症中起到的作用,以及运动与衰老运动与大脑之间的密切关系,到缺乏体力活动或者维持久坐的生活习惯的克服,运动都当之无愧的被列上研究桌面。在体育活动与健康成正相关相关已经是盖棺定论,在世界发展的格局上体育活动对年轻人好处并没有达到既定的目标,如何提高青少年的体育活动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挑战,这给体育活动的研究范式提出了考验,特别是我们国家青少年体质连续下滑,肥胖儿童人数居高不下,学生耐力素质、力量素质依旧下行现象严重,如何止跌回涨考验着“身体活动”研究范式的发展与创新,因此,体育活动研究范式会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当体育活动研究范式构建成型以后,“体育活动”研究范式的内涵会发生变化,“研究”现象会成为“研究的问题”,这些变化与问题在不断完善中进入社会发展理论,开始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进步的“双刃剑”利弊效应,研发新的补偿机制,健康人类社会。
基金项目:本研究系丽水市哲学社会科学常规课题“身体活动研究范式的可视化研究”成果,课题编号:LC202113。
通讯作者:李鹏程
(作者单位: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