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群
心理拓展训练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此背景下,心理拓展训练教学越来越受关注,小学体育教育者也对此有了更多的重视。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拓展训练,能激发他们的潜能,进而提升综合素质。本文先分析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拓展训练的意义,并对渗透的可行性进行有效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渗透策略。
1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拓展训练的意义
心理拓展训练就是通过活动的方式,在多种特殊的场景下,以团队为组织形式,让团队完成相应的任务考验,从而锻炼参与者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拓展训练十分有必要,下文主要从4个方面来阐述渗透的意义:
1.1 能激发小学生的运动热情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学模式十分僵化,通常只注重体能训练。而单一的训练模式很容易让小学生产生排斥心理。而在体育课堂活动中开展心理拓展训练,能有效活跃课堂氛围,加上新颖的授课方式,会让学生感到眼前一亮。这样,学生从训练中感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就能提高对体育课堂的参与热情。
1.2 能提升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
心理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文化心理,同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但是很多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往往更看重教授运动技能,这样就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心理能力。而在体育活动中进行心理训练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且心理拓展训练能增强小学生的道德感,有利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为小学生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基础。
1.3 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我国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质的提高。家庭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小学生养尊处优,很容易滋生个人主义。学生过于关注自我,他的集体主义精神就会十分薄弱。因此,作为教育者,不应该让学生继续延续这种不良的思想习惯,要采取有效措施,给予适当的心理引导,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习惯。而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拓展训练,要求学生必须参与集体活动,从而让他们感受团体活动的乐趣。而学生在参与团体活动时,能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例如,在“绑腿竞走”活动中,考验的是一个团队的默契程度,教师可以先给同学们分组,每个组安排六个人。接着,将他们的腿绑在一起,与其他组进行竞走比赛。这个活动需要小组成员的步调保持一致,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步调有所约束,这样才能更好的配合他人,从而完成竞走活动。经过这个竞走活动,小学生的团队意识都能有所增强。
1.4 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在以往的体育课堂中,往往都是由教师来主导课堂。老师在课堂最初阶段将体育活动的注意事项告知学生,并做出一定的示范,接着让大家进行反复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较为刻板,很多小学生都对这个流程感到厌烦。但是迫于学习成绩,只能逼着自己按照流程进行练习。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是没有太大意义的。甚至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而新课标要求新型体育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这样的理念的指导下开展的体育課堂教学活动,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一次,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心理拓展训练,将其融入到体育课堂中,从而提高小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2 小学体育与健康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的可行性分析
2.1 课时安排可结合
可以根据部编版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的游戏和地域性体育活动来安排拓展训练的项目,并对每学期的课时、课次进行合理安排;可以在每一天的整体活动中拿出固定的时间,专门用来进行体育活动,组织同学们进行一些心理拓展训练项目,并保证这些项目有一定的运动负荷;进行心理拓展训练活动时,体育教师可以按照校本课程的形式进行。
2.2 心理拓展训练深受喜爱
相关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小学生都十分喜爱心理拓展训练,事实证明,心理拓展训练给同学们带来了全新的运动体验。大部分的心理拓展训练都是以游戏的形式呈现的,因此能让学生产生持续的新鲜感,从而增强喜爱程度。因此,心理拓展训练是一种让小学生易于接受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
2.3 与体育教育联系紧密
心理拓展训练的终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在这一点上,他与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一致的,并且两者的教学过程也存在一定的相容性。此外,体育教学和心理拓展训练在教学方式和授课内容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相似。因此,让两者互相融合,能让体育教育的功能得到一定的延伸和补充。
2.3.1 具有一定的游戏性
很多心理拓展项目都是以体育活动为基础,并对其形式进行一定的改进和优化,发展成小学生乐于参与的游戏,从而起到锻炼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的。这个过程有较强的趣味性,并且整个心理拓展训练活动能让参与者学习很多体育知识和心理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讲,十分有吸引力,会让他们产生似曾相识之感。因此,大家都能在游戏的过程中进行体育锻炼,并能乐在其中,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2.3.2 教学目标基本一致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保证他们健康成长,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而心理拓展训练的很多项目都是为了让参与者实现超越自我和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由此可见,两者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保证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并且两者对体育训练活动的安排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很多活动安排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促使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此外,在心理拓展训练中,需要参与者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而体育教育也对此有一定的要求,在这一点上,两者也十分相似。
2.3.3 教学环节相似
在体育课中,要开展一定的准备活动,而这些准备活动和拓展训练中的团队热身十分相似;体育课中有很多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这跟拓展训练中的个人项和团体项类似;课后小结在体育课中十分常见,而拓展训练结束后,教师也会要求参与者对课程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2.3.4教学策略相似
心理拓展训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采用的教学方式也是以体验为主。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参与者的积极性都能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都能主动地体验拓展训练。整个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主导的,而教师只是负责把控时间,掌握整个课堂的大致方向,并且在课后总结中,也让学生来完成总结工作,而自己要做的只是给予示范性的引导,并且点到为止。正是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才能达到让学生完成自我教育的目的。并且这种学习方式能让参与者感受到一定的乐趣,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大家都能身心放松,以最好的状态来应对训练。这种获取知识的途径即先行后知,参与者体会到了训练的乐趣,自然能积极参与以后的训练。因此,这种方式更有利于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在体育教学中,有一种学习方法能拉近同学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就是“小群体学习法”,他可以让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因素充分发挥作用。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主要起参谋和引导作用。在课堂最初阶段给同学们分好组,让大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大家可以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思考,进行思维的碰撞,并在讨论结束后进行整体回顾和总结。这种学习方式跟体验式学习类似,能很好地培养小学生的社会性。另外,教师在带领同学们进行心理拓展训练前,要精心设计训练场景,用特定的场景来感染小学生,这样才能让他们沉浸在训练当中,并能在训练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平时经常忽视的问题,从而获得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这也跟情景教学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2.4 场地器材有保障
要想顺利开展心理拓展训练项目,首先要完善场地设施。对此,学校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开发现有资源,提高场地设施的实用性,并保证小学生能进行熟练地操作。例如,学校可以准备体操棒、各种球类、绳子等。在进行对器械要求不高的项目时,就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体育器材。同时也可以对现有材料进行合理利用,自制器材。如用废旧的木板做木屐,用废旧的轮胎和广告布做训练项目中所需的道具,用废旧的绳子做成“电网”等等。
2.5 安全风险可控性强
在心理拓展训练课程中,教师要对每一个训练项目都进行精心设计,要保证训练的项目有较强的操作性。在具体设计这些项目时,教师要适当的降低某些项目的难度,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周密安排。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同时能熟练地运用保护装置,控制不安全的因素,杜绝不安全行为,这样才能让心理拓展训练顺利进行,打消小学生的思想顾虑。
3 心理拓展训练的融入策略
3.1 教师转变思想观念
教师在整个体育教育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引导学生的体育学习。因此,教师的思想观念对小学生思想观念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现阶段仍然有很多体育教师无法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仍然采用较为落后的授课模式进行教学。在这种模式下,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而由于授课的手法较为单一,小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更是无法得到满足,再一次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此,体育教师要及时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并认识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局限性,进而更新授课观念,把心理拓展训练融入到教学中,同时也要了解心理拓展训练对小学生各方面发展的意义,并改进教学方案,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增加一些趣味性内容,用游戏化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他们认真参与心理拓展训练,配合老师完成对体育知识的学习。
3.2 要设计科学的教学活动
体育教师在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引导,根据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学习兴趣去设计教学方案,保证教学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小学阶段的学生都热衷于游戏,那么教师就可以在心理拓展训练中融入一些游戏活动,这样才能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在心理拓展訓练中开展“袋鼠跳”这个游戏,在游戏开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分组,每组三名成员,让大家保持50米的间距相对而站。接着让每个组选出一名成员,让这名成员把双腿装入一个袋子中,并用双手提起袋子向前跳,跳到终点后,让自己的队友接过袋子,以同样的方式参与比赛。而所有的成员都跳完后,大家共同选出用时最短的小组,老师给予这个组的成员一定的奖励。以上游戏对小学生来讲,十分有吸引力,能大大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很大提高,达到了拓展训练的目的。
3.3 保证训练活动的安全性
心理拓展训练有很多训练强度很大的项目,而小学阶段的学生不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因此需要体育教师的格外关注。在具体的训练中,老师要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并将安全意识渗透到各个环节中,避免出现差错。并且在设计训练项目的时候,教师也要保持思维的严谨性和缜密性,要从学生自身条件入手,了解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在尊重他们的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向他们灌输安全知识。这样才能让大家了解到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应该做出怎样的处理,从而降低受伤的可能性。而教师在进行安全教育时,也要注重授课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对安全意识的重视。为此,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术,借助它强大的声像展示功能呈现安全知识。例如,可以在对重要的安全知识进行条理性整理的基础上,设计一些知识安全竞赛,让大家进行抢答。这样能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并且在抢答的过程中,同学们都能增长安全知识。另外,在竞赛结束后,老师可以对那些抢答积极且表现优秀的同学予以奖励,这样能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另外也能对其他同学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除了完成对理论性的安全知识的了解,教师还应加强实践教学,组织同学们进行模拟演习,让同学们做好安全事故的防范准备,从而巩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4 设计科学合理的心理拓展训练目标
在小学体育中融入心理拓展训练,能有效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他们在参与锻炼的过程中,要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能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而心理拓展教育传入我们国家的时间较短,很多体育教师还不能完全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因此很少将它应用在体育教学中。这也导致了我国很多小学生都对这种训练知之甚少。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体育教师生硬地把心理拓展训练融入到体育教育中,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不适感。而这也不符合心理拓展训练的教育目的。因此,教师要想让心理拓展训练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产生更好的融合效果,首先要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有整体且深入地认识。要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他们的心理发育情况和体育能力有足够的了解。结合实际情况去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保证拓展训练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的学生身体还没有发育完全,不适合进行太过激烈的运动。因此,教师不能设计太过困难的训练项目,这样才能避免学生的身体发生损伤。但同时,教师也要掌握训练项目的难易度,如果拓展训练项目过于简单,也会让小学生感到索然无味,继而降低训练兴趣。因此,教师要掌握好训练项目的难易度,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结合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小学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教师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训练学生的体能上。而长期的体能训练很容易打击小学生的运动热情,也不利于他们心理素质的提升。因此,让心理拓展训练与小学体育教学相融合十分有必要,能促使体育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用合理的授课方式锻炼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作者单位:惠安县崇武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