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黄星溦
摘 要:城市规模和城市空间的迅速扩张催生了大量的拆迁安置社区,这些社区处于从农村向城市过渡的特殊阶段,存在着诸多治理问题。随着社会工作影响力的扩大和专业优势的凸显,中央不断强调社会工作要在基层治理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以三亚市H安置社区为例,介绍该社区的现状及特点,分析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社会工作介入该社区治理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社会工作;安置社区;治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03-0061-03
1978年之后,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我国的城市化步伐大大加快。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之时的城市化率为10.6%,改革开放之初的城市化率为17.92%,2019年末已升为60.6%。城市化的发展形成了大量的拆迁安置社区,而这些社区在治理中存在着诸多困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可见,社会工作对社区治理非常重要,对于拆迁安置社区治理也非常重要。
一、H安置社区的现状及特点
(一)H安置社区的现状
H安置社区是城市化进程的产物,由原先的六道村13个村小组,安罗村3个村小组和田独村1个村小组共5 295名村民拆迁安置而来,是典型的农村拆迁安置社区见表1。社区位于三亚市吉阳区吉阳镇,距离市中心7.5公里,仅有一路公交通行。社区总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分为A、B两个区,包括1.6万平方米的176套过渡安置房、3 500套永久安置房,98台电梯和其他配套设施。社区供电、供水、排污、停车场、篮球场一应俱全,集居住、生活、休闲、物业管理于一体。
(二)H安置社区的特点
1.居民身份结构的多样性。社区内,除了占比较多的拆迁安置居民外,还有大量的租赁小区房屋的外来人口。因该社区位于城郊,租金没有城区高,且能整套房租住,成了企业租赁员工宿舍和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租房的首选之地;又因三亚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与绝佳的气候条件,是无数游客的向往胜地,且H安置社区靠近亚龙湾风景区,该社区也是“候鸟”长期租住的选择之一。因此,这里不仅有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相互交错,而且还存在着本地常住人口与外地流动人口的异乡差异。
2.治安环境的复杂性。H安置社区居民主要由大量的农村拆迁居民和租客组成,导致社区内人员身份结构复杂、流动性大,住户之间互不熟悉、缺少交流,情感基础和邻里信任薄弱,加上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的差异导致各类矛盾频发。又因政府受财政资源的制约,小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加上物业公司对进出人员和车辆疏于管理,对租房人员也未进行有效统计,使得该社区成为部分违法人员的容身之地,很难发挥治安防范作用。
二、H安置社区存在的问题
(一)房屋质量差,配套设施不完善
与商品房小区相比,H安置社区普遍存在房屋建造质量较差,村民才选房入住就有部分房屋漏水,涂料大面积脱落,厕所管道堵塞等房屋损坏问题。因此事,村民经常到村委会要求维修,但因维修费用高,村委会没有此部分的维修资金,至今没有将房屋维修好。另外因政府投入有限,很难在短时间内满足H安置社区系统建设的需要,因此该安置社区的生活配套服务、文体设施、路灯配置等不完善。特别是交通设施,目前为止,仅有一路公交通往H安置社区,为该社区的居民出行造成极大的不便。
(二)市民意识薄弱,共同体意识有待增强
受原思想观念和身份地位的影响,失地农民在一时之间转为新市民,面对身份的突然转变,拆迁居民感到不适。又受原农村居住观念及生活习惯的影响,传统的农家生活习性一时难以移除,一部分居民在社区的空地上地种菜,在社区的公共区域乱堆杂物、饲养家禽,为自家便利,违规搭建。
以前住在农村说环境卫生差,但现在住在社区环境卫生也不好,有些居民在小区饲养家禽,味道难闻,引来好多蚊虫。我隔壁住了一位大爷,喜欢收集废旧物品,每次都堆在楼道,乘坐电梯时很不方便(六道村村民,吉女士)。
拆迁居民在入住H安置社区前是以自家为中心独自生活,简单的生活环境决定了单纯的利益关系,很少有需要维护的共同利益。因此,市民意识和共同体意识在他们的认知中比较模糊。
社区大部分是本地人,有时候很吵,特别是有红白事的时候。结婚的还好,两三天闹腾,白事最少一个礼拜,出殡前一晚,唢呐是彻夜不停。楼栋离得远还好,离得近一晚上基本睡不着(租客,谷女士)。
(三)居民自身能力较低,再就业困难
H安置社区的拆迁居民从农民转变为社区居民,原有的耕地和庭院养殖活动等生计资源逐渐丧失,其中六道村全村拆迁,其村民属于百分之百的失地农民,他们的生计转型将在一段时间内困扰拆迁住户。又因大部分失地农民的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偏大,除务农外也没有一技之长,在劳动就业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加上失地农民阅历简单,思想观念陈旧,习惯了田间地头的自由劳作,不喜欢朝九晚五,有严格上班时间的工作。因此造成了H安置社区内拆迁居民再就业难的现状。
我今年56岁了,小学毕业,种了大半辈子地,也只会种地。之前做过几天保安,因为要值夜班,受不了就没做了(六道村村民,吉先生)。
(四)社区缺少文化营造,居民归属感低
拆迁安置过程中,居民忽视了对原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合理利用。而拆迁安置之后,政府也不重视该安置社區文化的营造,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没有健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空缺,文化器材种类不足。使得社区居民的文化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满足不了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区内主要安置三个村的拆迁居民,除六道村是全部拆迁外,安罗村和田独村是部分拆迁,其中安罗村有三个村小组,田独村仅有一个村小组拆迁至此。多村融合,缺少文化的连接,加上居住环境和周围邻里的变化,部分居民较为不适,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不强。
(五)吸毒康复人员集聚,易出现集体复吸的可能
一方面,获得拆迁补偿款后的社区居民变得物质丰盈,但缺少正确文化的滋养,导致精神贫困,价值观逐渐扭曲。两种因素一联合,意志薄弱的人就滑向了毒品欲望的深渊。另一方面,大多数的城市低收入者集中居住到经济适用的安置社区内,随之而来的是原先散居在各地的吸毒人员也不断迁入其中。两种涉毒人员在脱毒阶段结束后,为使他们能更好地回归社会,都回到社区进行社区康复。虽然社区康复利于涉毒人员社会功能的恢复,但随着社区中吸毒康复人员的集聚,在束缚减少,意志力不坚定,同质性影响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集体复吸的可能。
三、社会工作助力H安置社区治理的策略
(一)搭建沟通桥梁,倡导设立房屋维修资金
作为第三方介入组织,社会工作能在政府与居民之间搭建起和谐的沟通桥梁,并运用自身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推动政府制定相关的惠及社区居民的政策。对于H安置社区中,部分房屋出现的质量问题和公共交通工具缺少的问题,社会工作者会将真实情况如实反映给政府。同时倡导政策制定者设立专项的房屋维修资金,缓解村委会没有资金维修房屋的压力,由此帮助居民解决房屋漏水、涂料脱落等居住困境。另外,向社区居民提供生活垃圾分类服务,教育并引导居民树立垃圾分类意识,从而减少出现厕所管道堵塞的情况。建议政府增加多条路线公交车辆运营或开设专线微公交,改善该社区居民出行不便的现状,让拆迁居民安心的生活。
(二)推进市民化融入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
市民化教育是“化人育人”的过程,也是市民化进程的重要一环。从当前拆迁安置社区的人口群体看,安置社区居民所需要的并不是一般教育或通识教育,也不是纯粹的成人继续教育,而是一种人群如何融入另一种人群的“融入”教育。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扮演教育者的角色,抓好拆迁居民思想观念、身份地位的融入;抓好拆迁居民住房观念及生活习惯的融入;抓好拆迁居民市民意识,共同利益意识的融入,引导居民加快其原有行为方式的转变。同时要对安置社区的居民进行生活质量教育,全面提高其的综合素质,让其尽快适应主人翁角色,懂得享受城市化、现代化所带来的幸福生活。
(三)提供技能培训,助力社区居民再就业
面对社区内大量的无业居民,社会工作者会为其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一方面,发挥社工组织的优势,积极联动街道、社区和企业等社会资源,搭建就业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充分利用就业服务工作网络,采集各类岗位招聘信息,并及時将信息传递给社区中的求职居民。另一方面,根据社区中就业的实际需求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项目和培训课程,增加失地居民的就业技能,转变失地居民的就业观念,提高失地居民的就业竞争能力。针对社区中有创业想法的居民,提供小组创业培训,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为社区内的求职居民提供就业支持服务,助力求职居民增能,实现再就业。
(四)营造社区文化氛围,培育居民的社区意识
为使居民能在社区内幸福生活,快乐居住,文化氛围的营造必不可少。而文化队伍的建设是社区文化氛围营造的重要部分,将直接关系到社区文化建设的状况。社会工作者受过专业教育和培养,在社区文化氛围营造中,能利用科学方法,加强文化辅导,培育社区文化队伍,并通过在社区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契机,挖掘并培训社区文化骨干,利用文化骨干的带动作用,提升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以社区文化氛围营造为着力点,培育居民的社区意识。通过社区居民亲身参与社区建设的方式,增进社区居民间的互动,培养社区居民间互帮互助的精神,强化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知和认同,使居民认识到自己是社区的主人,从情感和心理上增强居民对自己所属社区的归属感。
(五)重塑行为认知,帮助涉毒人员回归社会
社会工作者受过专业教育和培训,或经过专门考试,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行为得到了专业认可。对于在社区中进行康复的涉毒人员,社会工作者有一套系统性的康复措施。首先,对涉毒人员提供生理康复,使其脱瘾后恢复身体机能。其次,提供心理康复,使戒毒人员的心理状态趋向积极乐观向上,具备抵抗毒品诱惑,处理高危情境,控制情绪的心理能力。心理康复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这一步能及时排遣吸毒者内心的负面、消极情绪,也能消除涉毒人员的心瘾、重塑认知。最后,开展社会康复即使戒毒者的社会功能得到恢复,包括恰如其分地扮演各种社会角色,有充分的社交技巧去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从而帮助涉毒人员回归正常生活。
(六)链接社会资源,完善社区的配套设施
社会资源是最大、最丰富的资源体系。链接社会资源有利于完善社区的配套设施。社工组织将社区需求与社会资源匹配,既能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又能使社区居民享受有效的服务。社会工作发挥资源链接的作用,主动向驻地有经济实力的共建单位寻求资金和物质上的援助与支持,为安置社区增添文体设施,引入医疗卫生服务站,开设商业休闲场所。通过娱乐、服务设施的完善,满足社区内不同群体的需求,丰富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0)[K].2020.
[2] 刘林.拆迁安置社区存在的问题与治理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5.
[3] 严爽.苏南城市化过程中中心村农民安置社区的问题及其对策[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4] 吴志清.失地农民集中安置区社区治理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9.
[5] 刘泉彬.惠安县紫山镇拆迁安置社区治理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9.
[6] 戴婵娟.江苏省常州市金江苑安置社区治理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8.
[7] 王雪娜.社会工作介入拆迁小区社区治理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7.
[8] 许芸.社会组织参与拆迁安置社区治理的行动研究——以XY社会工作站为例[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6,(6):41-48.
[9] 卫冰.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拆迁安置型社区治理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责任编辑 文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