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货船货舱墩布置对浮态的影响

2022-03-30 08:41陈雨哲周妍高斌
船舶设计通讯 2022年2期
关键词:货舱朝向散货船

陈雨哲,周妍,高斌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上海 201203)

0 前 言

散货船作为一种载重量型船,用于大规模运输无包装的货物,例如矿石、谷物、化肥等,图1 为某散货船实船图片。 散货船的经济性在很大程度上由其载重量和货舱舱容决定。 为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在设计方面,散货船通常会尽可能缩减机舱和首尖舱区域,增加货舱区域长度,并通过优化货舱 区域的布置,达到典型装载工况下的最佳浮态。

图1 散货船实船图片

协调结构共同规范(Common Structural Rules for Bulk Carriers and Oil Tankers,CSR-H)将散货船分为BC-A 型、BC-B 型和BC-C 型等3 类[1],并对各类型船舶的装载进行了严格的限定,具体如下:

1)BC-C 型指该船用于装载密度小于1 t/m3的干散货;

2) BC-B 型指该船在BC-C 型基础上,能在所有货舱中同时装载密度不小于1 t/m3的干散货;

3) BC-A 型指该船在BC-B 型基础上,能在最大吃水且部分货舱空舱的情况下, 装载密度不小于1 t/m3的干散货。

对于BC-C 型船,CSR-H 给出了均质轻货满载工况的要求,即所有货舱装载低密度的轻质货物至满舱,无压载水,调节货物密度直至船体吃水达到结构吃水;对于BC-B 和BC-A 型船,规范还额外给出了均质重货满载工况的要求,即所有货舱装载密度为3.0 t/m3的均质货物,无压载水,装至船体吃水达到结构吃水。

由于机舱和首尖舱区域的缩短,在货舱区域均质装载时,全船重量分布靠前,容易出现首倾。 首倾对于船舶航行的危害有如下几点:

1) 容易产生甲板上浪现象,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甲板变形和甲板设备的损坏。

2) 螺旋桨浸没率降低,从而导致螺旋桨推进效率降低,同时影响散货船的操纵性。

3) 可能会导致螺旋桨飞车情况,产生严重的振动和噪声。

4) 目前散货船线型通常按照尾倾设计,航行中出现首倾不利于船舶的快速性和耐波性。

5)降低船首高度,造成船首储备浮力损失。

按照CSR-H 对均质满载工况的要求, 总布置和分舱确定之后,船舶浮态也随之基本确定,可调整的幅度很小。 货舱墩的朝向会对浮态带来不同的影响,需要分析均质重货满载工况和均质轻货满载工况下,货舱墩不同朝向布置对船舶的浮态影响。

1 货舱墩布置与货物重心计算模型

1.1 计算模型及装载工况定义

散货船的货舱墩分为顶墩和低墩,设置货舱墩能够有效减少槽型舱壁的跨距,改善货舱角隅处的应力分布,减小舱壁的构件尺寸。 货舱墩朝向与槽形舱壁朝向相关,但槽形舱壁的朝向对货物总重和总重心影响极小。 为简化起见,此处仅考虑两个相邻的货舱区域,并假定货舱区域和货舱墩形状均为长方体,槽形舱壁视为直壁,如图2 所示。

图2 货舱区域示意图(侧视图)

不考虑货舱墩时,A、B 货舱的完整容积分别记为VA、VB,长度分别为LA、LB,宽度均为B,高度均为H。 货舱内均质装载货物,货物总重恒定不变,记为M。 货舱顶墩和底墩的体积分别记为V1、V2,长度分别为l1、l2,高度分别为h1、h2,宽度均为B。 计算重心纵向坐标时,以A 货舱左下角角点为原点,船首方向为正向。

均质轻货满载工况要求货物装满货舱,而均质重货满载工况下,货物通常只能填满货舱一部分。 在CSR-H 中,均质满载工况下,重货的密度为3.0 t/m3,通常为轻货密度的4~5 倍,装载重货时货物高度通常为货舱高度的1/4~1/5,与底墩高度相近。 为简化计算起见,假定装载重货时重货不高于底墩。 货舱均质满载工况分为如图3 所示的4 种情况。

图3 货舱均质满载工况示意图

1.2 均质轻货满载工况计算分析

分析均质轻货满载(工况1 和工况2)。 对于工况1,A 货舱内货物重量M1A和重心纵向位置L1A分别为

B货舱内货物重量M1B和重心纵向位置L1B分别为

工况1 货物重心纵向位置L1为

分析工况2,货物总重不变,但重心纵向位置L2变为

工况1 和工况2 之间货物重心变化量ΔLlight为

通过以上推导,可以发现:

1) 对均质轻货满载工况而言,工况1 和工况2中货物密度、总体积其实并未发生变化,可以将工况2 视为在工况1 的基础上将B 货舱内顶墩和底墩处的货物由B 货舱移动至A 货舱,因此产生的重心变化与上述推论是等价的。

2) 相较于工况1,工况2 的货物重心更靠近船尾,因此,从尽可能使船体尾倾的角度出发,货舱墩朝船首布置有利于均质轻货满载工况下的船体浮态。

3)由于货舱墩的体积和长度相较于整个货舱而言较小,从式(7)可以看出,货舱墩的朝向对轻货满载工况的重心调节能力较弱。

1.3 均质重货满载工况计算分析

分析均质重货满载(工况3 和工况4)时,直观判断上容易产生误区,认为工况3 和工况4 之间的差异在于将B 货舱内底墩处的货物移动至A 货舱,从而推导出工况4 的货物重心更接近船尾的结论。但这个直观印象并不准确, 因为由工况3 至工况4的过程中, 不仅底墩范围内的货物进行了移动,两个货舱内货物的高度也发生了变化,相当于底墩范围外,A、B 货舱货物高度差之间的货物也发生了移动。 首先计算工况3 中A 舱货物总重M3A和重心纵向位置L3A分别为

B货舱内货物总重M3B和重心纵向位置L3B分别为

工况3 中,货物重心纵向位置L3为

分析工况4,A 货舱货物总重M4A和重心纵向位置L4A分别为

B货舱内货物总重M4B和重心纵向位置L4B分别为

工况4 中货物重心纵向位置L4变为

工况3 和工况4 之间货物重心变化量ΔLheavy为

进一步化简,可得:

通过以上推导,可得出如下结论:

1) 对均质重货满载工况而言,由于货舱的尺度远大于货舱墩的尺度,通过式(19)可得,货舱底墩朝船首布置会导致货物重心前移,引起船体尾倾程度减小。 这与均质轻货满载工况中得到的结论是恰好相反的,其原因在于,均质轻货满载工况中,货舱均为满舱状态, 移动的货物仅限于货舱墩范围内,但对于均质重货满载工况,底墩的朝向会影响货物的高度,移动的货物不仅局限于货舱墩范围。

2) 从式(19)还可看出,当h2≪H 时,ΔLheavy≈,此结论只在“货物始终低于底墩”这一假设下成立。

3)相较于均质轻货满载,均质重货满载工况下,调节底墩朝向对货物重心位置影响效果更为显著。

2 算例验证

以某超灵便型散货船为例, 该船为BC-A 型散货船,总长199.90 m,型宽32.26 m,型深18.90 m,结构吃水13.50 m,共设置5 个货舱、4 组货舱墩。 该散货船分舱如图4 所示。

图4 某超灵便型散货船分舱示意图

采用NAPA 软件对该散货船进行建模,分别计算当货舱墩均朝向船首和朝向船尾时,船体在均质满载工况下的浮态。 装载情况如图5 和图6 所示(以货舱墩均朝向船首为例),可以看出,均质重货满载工况下,货物高度略高于底墩高度。

图5 均质轻货满载工况(吃水13.5 m,货物密度0.78 t/m3)

图6 均质重货满载工况(吃水13.5 m,货物密度3 t/m3)

计算结果如表1 所示,纵倾值以首倾为正尾倾为负。 空船重量重心和货物重量均未变化。

表1 货舱墩朝向对船体纵倾影响计算结果

可以看出,均质轻货满载工况下,货舱墩朝向影响纵倾程度较小, 两种朝向之间纵倾差值为0.014 m,重心纵坐标差值为0.016 m,朝向船首时,船体尾倾更明显;均质重货满载工况下,货舱墩朝向影响纵倾程度很大, 两种朝向之间纵倾差值为0.247 m,重心纵坐标差值为0.303 m,朝向船尾时,船体尾倾更明显。 可以看出,即便均质重货满载工况下,货物高度略高于底墩高度,数学模型分析中结论依然成立。

由于货舱墩的朝向和内底板、上甲板和货舱墩交点处的疲劳相关,需要优先布置在风暴舱(该船为No.3 货舱)和重货舱(该船为No.1、No.3、No.5 货舱)中,最后考虑轻货舱;综合考量总体和结构两方面的需求后,本船货舱墩的布置如图4 所示,在No.1、No.3、No.4 货舱内布置货舱墩。 此种布置下,均质满载工况中船体纵倾计算结果如表2 所示。 可以看出,实船均质满载工况下,与表1 中两种朝向进行对比,同样符合数学模型分析中的结论。

表2 实船均质满载工况纵倾计算结果

3 结 语

通过数学建模推导和实际案例验证,货舱墩朝向对船体浮态的影响:

1)货舱墩朝向对均质轻货满载工况下船体纵倾值影响较小,朝向船首时,船体尾倾增大;

2)货舱墩朝向对均质重货满载工况下船体纵倾值影响显著,朝向船尾时,船体尾倾增大。

由此看出,货舱墩的布置对散货船的浮态具有一定调节效果,在散货船设计过程中,若出现装载均质轻、重货不能同时满足浮态(尾倾)要求或同时满足有困难时,改变货舱墩的朝向,对改善船舶浮态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猜你喜欢
货舱朝向散货船
朝向马头的方向
朝向马头的方向
20艘!今年好望角型散货船拆解量远超去年同期
空中客车A330 飞机货舱通风系统
基于VECM的国际干散货船投资
5万吨长货舱多用途船舶开发设计
民用飞机货舱烟雾探测系统研究
民用飞机货舱地板设计研究
乌龟快跑
79800 DWT双燃料散货船LNG储气罐位置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