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物流业省际差异与协调发展动态研究

2022-03-30 08:20:32黄志启吴立冰
中国储运 2022年4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物流业省份

文/黄志启 吴立冰

本文基于当前我国物流业内部供给要素、物流业内部需求要素、物流业发展经济潜力三个层面,综合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了一个指数框架,从而对2010年-2019年黄河流域沿线9省的物流业耦合协调程度进行剖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10年间整体物流业发展水平及相互联动状态与耦合协调程度保持一致且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但是各省份之间差异明显。(2)目前9省物流业需求因素综合评价指数已经超过物流业供给因素综合评价指数。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物流业协调发展乃至高质量发展问题成为重要议题,2019年文件《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被提出,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社会文化和经济贸易地带受到国家高度重视,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总之推进有关黄河流域物流业协调等方面的研究意义重大。

最近几年,国内外的学者针对物流业协调发展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两个角度:一是物流业和外部因子间的相互协调问题,通过将物流业与金融业、城镇化以及制造业等因子结合,分析两者甚至是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问题,例如、舒辉和胡毅[1]、储雪俭和钱赛楠[2]等学者;二是基于物流业内部因子的耦合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从虚拟化的应急性物流协同层面、供需关联耦合协调层面,对物流行业内部因子之间的关联性问题进行研究,例如陈恒等[3]、曾倩琳[4]等学者。研究发现目前国内缺少针对黄河流域省际物流的研究,因此,本文遵循“评价指数构建-评价模型构建-数据来源与处理过程-数据处理结果与分析-结论与管理启示”的研究思路,实证分析黄河流域物流业发展水平、物流业耦合协调度,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二、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在归纳闫军[5]前期文献基础上,从物流业需求因素、物流业供给因素、物流业发展经济潜力三个方面入手,选取了13个二级指标来构建黄河流域物流业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具体的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二)评价模型构建

1.熵值法模型构建

2.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

β、γ是待定系数,本文认为物流业需求因素、物流业供给因素、物流业发展经济潜力这三个系统重要程度相当,故取值均为0.33;④确定耦合协调度的分类标准:本文主要参照穆晓央等[7]等学者的研究,采用均匀分布函数法进行耦合程度判定,具体的等级划分标准如表2所示。

表2 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

三、数据来源与处理过程

数据来源:2010-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各个地区《统计年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报告。

数据处理:本文采用归一化方法克服指标量纲差异,计算公式为是原始统计数据经过归一化后得到的标准值。

四、数据处理结果与实证分析

(一)黄河流域物流业发展水平实证结果及分析

通过模型计算出2010-2019年黄河流域物流业发展水平,计算结果见图1。

图1 黄河流域物流业发展水平

从图1物流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数一栏可以看出,黄河流域整体物流业发展水平呈逐渐提高的趋势,从2010年的0.057到2019年的0.169,增长率达到1.97倍。

具体地:物流业需求评价指数由0.017上升到0.072,增速为323.53%,2015年以后增速显著提高,回溯指标发现这主要源于2015年中国网络购物兴起,衍生了强劲的物流需求,致使邮电业务总量指标增长迅速;物流业供给影响因素综合评估指数由0.016提高到0.047,增速为193.75%,追溯指标发现,该指数的上涨是各项指数整体提升的结果,尤其是人力资源投入及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等指标;物流业发展经济环境指数由0.024上升至0.05,增幅为108.33%,整体上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2015年却出现低谷,主要因为2015年前后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等省份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不理想造成,但是2015年以后该指标的迅速回升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二)黄河流域物流业耦合协调度实证结果及分析

结合图2以及表2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到表4所示的黄河流域物流业耦合协调测度结果。

表4 黄河流域9省区物流业耦合协调测度结果

由上表可以看出黄河流域有4个省份目前处于低级协调级别、4个省份处于初级协调级别、1个省份处于中级协调级别,整体的耦合和协调水平不高,且地区差距明显。从区域分布来看,黄河上游除了四川达到初级耦合协调外,其他三个省份均处于低级耦合水平,中游地区除了内蒙古自治区处于低级协调,另外的陕西省和山西省都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其中陕西省的耦合协调程度已经达到了0.482,接近0.5的中级协调指标;下游地区的河南省、山东省整体耦合协调水平较高,特别是山东省目前已经实现了初级协调且与高级协调临界值0.8差距不远,未来可能相比其他省份率先达到高级协调。

五、结论及建议

本文从影响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需求因素、供给因素和市场经济潜力三个角度构建了物流内部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框架,并运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耦合协调程度进行判定,最终得到以下结论:

(1)当前黄河流域物流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地域差异。整体来看,黄河上游地区物流行业市场竞争力较弱,中游较高、下游最高,该趋势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一致。(2)当前黄河流域物流系统耦合协调层次不高,具体呈现下游最高、中游次之、上游最低的发展态势,区域物流综合评估结果与其耦合协调程度具有高度相关性。(3)2019年黄河流域物流业需求评价指数已经超过供给评价指数,因此未来发展尤其需要关注物流业产业结构,物流业运行效率以及物流人才培养问题。

基于以上结论笔者提出以下建议:首先,依托5G、物联网和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大力发展智慧物流形成数据物流产业,利用电子商务、现代化零售端等方式推动物流产业升级、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其次,目前黄河流域物流系统内部发展失衡,需要省份之间互联互通、打破壁垒、发挥联动作用,以自身发展带动整体发展;最后各省需要找准各自物流滞后指标,发挥优势、突破瓶颈、补齐短板,抓住“高质量发展”契机实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物流业省份
生态环境部启动新一年度黄河流域“清废行动”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当代水产(2019年11期)2019-12-23 09:03:46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收藏界(2019年2期)2019-10-12 08:26:10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人大建设(2019年12期)2019-05-21 02:55:42
物 流 业
江苏年鉴(2018年0期)2018-02-12 04:22:17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中国制笔(2016年1期)2016-12-01 06:47:30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物流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3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
物流业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模式研究
物流技术(2010年13期)2010-01-12 01: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