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仍然”与“照样”之多维辨察*

2022-03-30 09:52庞海威
关键词:语料例句语料库

沈 敏,庞海威

(湖南师范大学 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一 引 言

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和“照样”在语义上存在相似性。《现代汉语正误辞典》将“仍然”释为“照样”[1]417。《现代汉语虚词手册》将“仍然”两个义项中第二个义项释为“照旧”“照样”[2]155-156。《现代汉语用法词典》也直接用“照样”解释“仍然”[3]901。《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副词“照样”解释为“照旧”,而把副词“照旧”解释为“仍旧”,又用“仍然”解释副词“仍旧”[4]。简单来说,其释义链为:照样=照旧=仍旧=仍然。由此可见,权威词典和工具书对这两个词存在以词释词、交叉注解的现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仍然”是HSK4级词汇,“照样”是HSK6级词汇。据我们观察和调查,高级阶段的汉语教师在处理“照样”时,往往会用已学的“仍然”来解释。事实上,二者并不完全相同,在句中有时可以替换,有时却不能替换。下面两个例句中的“仍然”都可以用“照样”替换,而不影响句子的基本语义:

(1)张克南好像没听见,仍然(照样)一动不动躺着。(路遥《人生》)

(2)先生于是放弃南庄山林,将所余分给留台族人,自己仍然(照样)回到厦门。(许地山《窥园先生诗传》)

例(1)中,“仍然”表示张克南“一动不动躺着”的状态一直没有改变,用“照样”替换,句子依然合语法且基本语义不变。例(2)中,“先生”没有一直待在厦门,但后来又回到了厦门,这种中断过后又恢复原状的“仍然”也可用“照样”替换,且句子基本语义不变。但我们也观察到,下面例句中的“照样”却不能用“仍然”来替换:

(3)一张办公桌五个人不够用,坐在地上照样(*仍然)干。(1994年报刊精选)

(4)前方部队就吃黑豆和野菜,毛主席、周副主席也照样(*仍然)吃黑豆和野菜。(1993年6月《人民日报》)

例(3)和例(4)中,“照样”替换成“仍然”,句子将变得不合语法。这就说明“照样”和“仍然”二词并非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互换,“照样”可能有“仍然”不具备的一些句法、语义、语用特征。本文基于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以下简称BCC语料库)、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以下简称CCL语料库),辅以少量自省语料,从句法、语义、语用等多个维度出发,全面梳理、辨察“仍然”与“照样”的异同,以期为汉语虚词教学、虚词词典编纂提供本体知识资源。

从词类归属来看,“仍然”属于副词,而“照样”则兼属副词和动词。且看:

(5)他家现在尽管有三个好劳力,但一家人仍然(照样)穷得叮当响。(路遥《平凡的世界》)

(6)另外一个同事窗台上,依然有个鱼肝油空瓶。一切都照样。(沈从文《水云》)

例(5)中,“仍然”与“照样”皆为副词用法,充当状语,二者可以互换而句子基本语义不变。例(6)中,“照样”为动词,作谓语中心,说明现在的情形和以前一样,未发生变化。从历时来看,副词“照样”是从动词“照样”虚化而来的。[5]89-92限于篇幅,本文侧重共时性探讨,历时分析只用来做相关解释,动词性“照样”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以下主要探析副词“照样”与“仍然”的诸多“同中之异”。

二 句法差异

(一)作状语带“的”“地”的情况

“仍然”与“照样”的主要句法功能是充当状语。从语料库考察的结果来看,“仍然”与“照样”作状语时存在一点差异,那就是能否后附“的”或者“地”。“仍然”后一般不能加“的”“地”构成“仍然的”“仍然地”形式,而“照样”后可以加“的”“地”构成“照样的”“照样地”形式。

在BCC语料库文学领域中,“仍然”作状语的语料共14842条,“仍然的”与“仍然地”分别仅有1例。其中,“仍然的”一例不知所云,应属语料输入时错误;而“仍然地”一例的用法则明显不合语感。

在BCC语料库文学领域中,副词“照样”作状语的有效语料(不含动词性质的“照样”)共1154条,其中“照样的”作状语有67条,“照样地”作状语有35条。如:

(7)到了次晚,大家自然是照样的坐在院子里乘凉,然而那卖唱的,奏着《夜深沉》的调子,由胡同口上经过,可没有人再说,把他们叫进来。(张恨水《夜深沉》)

(8)那年青退伍军人模样的人,仿佛心情另外为一些事所萦绕,看了这情形,也照样的非常粗糙的把茶呷了一口。(沈从文《建设》)

(9)第二天,他又照样地踢倒,照样地扶。(萧红《马伯乐》)

(10)有一个藏白帽子的回民老头,经过他的身边,他躲闪不及,就捧起湖水,装作洗脸的样子,眼泪还是照样地流到那碧清的湖水里去了。(魏巍《东方》)

“例不十,法不立”,语料库中“照样”作状语时带“的”“地”的有效语料均有几十条,应该不是偶然、孤立现象。我们认为,“照样”充当状语时不后附“的”“地”显然是占绝对优势的通用形式,但也可以加“的”构成“照样的”,还可以加“地”构成“照样地”。其中,“照样的”作状语主要见于民国时期作家作品,当代汉语语料中几乎不见,当与民国时期尚不严格区分定语标志“的”和状语标志“地”有关。据谭永康研究,民国时期白话文学作品中,“一些作品结构助词‘的’和‘地’已经有所分工,但还不严格,结构助词‘的’‘地’混用用法特点突出”[6]42-43。李振中也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前,结构助词“分用观”在修正、完善中逐渐成为主流,但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分用并不十分严格,还常有合用甚至混用现象”[7]123-127。 “照样的”作状语的情况即与此有关。

(二)修饰单音节动词的情况

“仍然”后面一般不能修饰单音节动词的光杆形式,其后至少得是个双音节动词或动词的复杂形式;而“照样”则可修饰单音节动词的光杆形式。当“照样”后接单音节动词的光杆形式时,一般不能用“仍然”替换。且看:

(11)过时的衣服照样(*仍然)穿。

(12)萝卜白菜照样(*仍然)吃。

如果动词变成复杂形式,则可以用“仍然”。如:

(13)过时的衣服仍然能穿。

(14)萝卜白菜仍然吃得很香。

“仍然”只有在后面的单音节动词承前省略了宾语的情况下才能修饰单音节动词的光杆形式。如:

(15)他过去干制造业,也许现在仍然干。(欧文·华莱士《洛杉矶的女人们》)

(16)学仪却是走到他身边,探近他的脸,“你曾说过,我是惟一令你心跳的女子。”育台承认:“仍然是。”(亦舒《如何说再见》)

这种情况是承前省略了宾语成分,一般可依据前文将省略的宾语成分补充出来:

(17)他过去干制造业,也许现在仍然干(制造业)。

(18)学仪却是走到他身边,探近他的脸,“你曾说过,我是惟一令你心跳的女子。”育台承认:“仍然是(惟一令我心跳的女子)。”

(三)单独使用的情况

陆俭明总结出了现代汉语中65个能独用的副词,并指出,“副词独用是指副词单说(即单独成句)和单独作谓语,这有两种情形:一是单个儿副词本身独用,一是单个副词带上句末语气词后独用”。“仍然”不能独用,而“照样”既可“单个儿副词本身独用”,也可“带上句末语气词后独用”[8]168-183。当“照样”独用时,无法用“仍然”替换。例如:

(19)——“他升职了,还会和我们在同一间办公室吗?”

——“照样(*仍然)!”

(20)——“昨天看书累死了,今天有什么活动吗?”

——“照样(*仍然)吧!继续看书!”

(21)——“李经理,天气这么热,我们能不能不在大中午的发传单?”

——“照样(*仍然)!必须发!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宣传的机会!”

陆俭明还指出,副词独用是“口语中句法成分大量省略的一种产物”[8]181。以上例句中,“照样”独用均属省略了谓语中心的口语,可依据上下文语境将省略成分补全,即:

(22)照样(和我们在同一间办公室)!

(23)照样(看书吧)!

(24)照样(发传单)!

三 语义差异

(一)语义背景与语法意义

马真指出:“必须注意分析虚词使用的语义背景,特别是在分析虚词的语法意义时,如果不去分析虚词使用的语义背景,就难以准确把握一个虚词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难以有效地说清楚同义虚词之间的差异。”[9]18在提取“仍然”与“照样”的语法意义之前,需先细致分析二者使用的语义背景。我们基于语料库的统计、分析与验证发现:能用“仍然”的句子一般可以用“照样”替换,句子的基本语义不变,而用“照样”的句子并不一定都能用“仍然”替换。可见,“照样”的语义适用范围更广。

先看二者可以互换的语义背景。根据大量真实文本语料的考察、分析,我们将其概括如下:

甲:在时间T1之下,情况或动作行为A出现或存在;

乙:时间推移,T1变成T2;

丙:按说(常情)情况或动作行为A不会再出现或存在;

丁:情况或动作行为A依旧出现或存在。

我们把以上语义背景下所产生的语法意义界定为“延续义”,“延续义”与时间推移相关。这里的“延续”可以是情况或动作行为无间断的持续,如前文例(1);也可以是情况或动作行为中断之后重新出现或存在,如前文例(2)。《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仍然”解释为“表示情况持续不变或恢复原状”,这一释义实际上颇有见地,“情况持续不变”对应于“无间断的持续”,“恢复原状”对应于“中断之后重新出现或存在”。表“延续义”时,“仍然”与“照样”可以换用,而句子的基本语义不变。例如:

(25)可是第一次把信看过后,萝好像还不甚明白这意思,又重新看过一次,仍然(照样)不明白,到后她又看了一次。(沈从文《一个女剧员的生活》)

例(25)中的“仍然/照样”表“延续义”,且属于无间断的持续:萝“不明白”的情况一直持续,没有间断。其使用的语义背景可作如下分析:萝第一次看过信后“不甚明白”(甲);她又重新看过一次(乙);按常情她“不明白”的情况不会再出现或存在(丙);可她还是“不明白”(丁)。

在具体话语中,甲、乙、丙、丁四层意思不必全都呈现。甲意和丙意通常是隐含的,句子表层往往只出现乙意和丁意,即只说明时间推移,而某种情况或动作行为依然存在。有的话语中,句子表层甚至只留下一层丁意。如:

(26)行德想到这里,朝着王府的方向大步流星地走去。街上仍然(照样)一片混乱,一路上他至少遇到几十起避难的人群,还不时地要给他们让路。(井上靖《敦煌》)

(27)老万始终给人家打下手,一锹一锹把和好的石灰泥往匠人手边送。这中间照样(仍然)免不了说些荤荤素素的笑话,老万还是红着脸,一笑而过。(张学东《老万家的油瓶子》)

例(26)和例(27)中,“仍然”与“照样”使用的语义背景在句子表层仅有一层丁意。例(26)中丁意为,街上“一片混乱”的情况依旧存在;例(27)中丁意为,这中间“说些荤荤素素的笑话”的行为依旧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照样”还有一种语义背景是“仍然”所不具备的,即:

对象或条件A,发生情况S;对象或条件B,同样发生情况S。B和A在发生情况S这一点上是类同的。

我们把这种语义背景下所产生的语法意义界定为“类同义”,“类同义”关涉不同对象、条件,但与时间推移无关。表“类同义”时,只能用“照样”,不能用“仍然”。如:

(28)他考不及格,你考照样(*仍然)不及格。

例(28)中,对象A“他”,会发生S“考试不及格”的情况;对象B“你”,同样会发生S“考试不及格”的情况。B和A在“考试不及格”这一点上是类同的。这样的语义背景就只能用“照样”,不能用“仍然”。再比如:

(29)干得不好,博士生照样(*仍然)下岗。

(30)她对我不好,我照样(*仍然)对她好。

例(29)的意思是,如果“干得不好”,那么“博士生”(对象B)和“其他没有博士学历的人员”(对象A)一样,都将下岗。“照样”用来强调“博士生”在“下岗”这一点上与“其他没有博士学历的人员”类同。例(30)的意思是,“她对我好(条件A),我当然对她好;她对我不好(条件B),我同样对她好”,“照样”用来强调在A和B两种相反的条件之下“我对她好”是类同的。

综上所述,“仍然”的使用只有一种语义背景,主要表示与时间推移相关的“延续义”;“照样”则存在两种不同的语义背景,既可以表示与时间推移相关的“延续义”,也可以表示关涉不同对象、条件的“类同义”。这是二者在语法意义上的重要差异。也正因为如此,有的“照样”句离开语境就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如:

(31)麦格里维现在也看完了卷宗的内容,照样(仍然)不动声色。(保尔·鲁·苏里策尔《绿色国王》)

例(31)中,“照样”用法存在两种理解:一种是“延续”,即麦格里维在没看卷宗的情况下不动声色,现在看完了卷宗的内容还是不动声色,他“不动声色”的状态在延续;另一种是“类同”,即其他人看完卷宗的内容不动声色,麦格里维现在看完了卷宗的内容也不动声色,他“不动声色”的状态和其他人是类同的。而句子换用“仍然”后则只能理解为“延续”。

“照样”表“类同”实际上是语法化“保持原则”或曰“滞留原则”的体现。沈家煊指出:“实词虚化为语法成分以后,多少还保持原来实词的一些特点。虚词的来源往往就是以这些残留的特点为线索考求出来的,残存的特点也对虚词的具体用法施加一定的限制。”[10]19-20有人曾考察“照样”的历时演变。如焦艳妮指出,副词“照”由表示“对照、比照”义的动词“照”直接或间接演变而来[11]91-95。吴建华则进一步提出,动词性质的“照样”义为“比照样子”,到清代“照样”虚化成副词[5]89-92。由此可知,“照样”的动词义实际上关涉不同对象,即“B比照A的样子”,也就隐含了B与A的类同性,虚化为副词的过程中,这种“类同义”得以保留,正是语法化“保持原则”或曰“滞留原则”的体现。

(二)语义特征

林华勇依据副词能否修饰自主动词将副词分为可控副词与非可控副词两类:能够进入“Ad.+(来/去)+V+(O)+(来/去)”格式的副词为可控副词,不能进入该格式的副词为非可控副词[12]34-40。依据这一句法语义标准,“仍然”和“照样”都可以修饰自主动词,均属可控副词。且看:

(32)双桶洗衣机原本成本不高,但有的企业仍然使用质量低劣的电机和塑料件,以降低成本。(新华社2001年9月新闻报道)

(33)一些游客没有在意,照样整理着东西预备翌日早饭后离去。(周大新《湖光山色》)

例(32)中的“仍然”修饰的“使用”和例(33)中的“照样”修饰的“整理”均为自主动词,因此两个副词均为可控副词。

可控副词又可进一步区分为企望义副词和非企望义副词:能进入祈使句的为企望义副词,不能进入祈使句的为非企望义副词。语料考察表明,“照样”能进入祈使句,而“仍然”无法进入祈使句。如:

(34)你照样(*仍然)摇一下红白旗,喊几句日本话,就说游击队往南去了,我们是追这群老百姓的,因为里边有几个游击队。(知侠《铁道游击队》)

(35)冯麻子指着地上说:“好,今天我也给你买了八桶,你照样(*仍然)把这八桶给我写完!”(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

由此可知,“照样”属于企望义副词,具有[+企望]的语义特征,而“仍然”属于非企望义副词,具有[-企望]的语义特征。当“照样”进入祈使句时,不能用“仍然”替换。不仅如此,“照样”还可以加上“吧”或直接加上祈使语气构成祈使句,表示建议或命令,属强企望义副词。例句可参前文例(20)和例(21),例(20)“照样”加上句末语气词“吧”构成表建议的祈使句,建议“今天照样看书”;例(21)“照样”直接加上祈使语气构成表命令的祈使句,命令员工“必须照样发传单”。

副词从“非可控”到“强企望”之间是一个连续体。“仍然”与“照样”在这个连续体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

图1 “仍然”与“照样”在连续体上的位置

其中,A表示非可控副词,B、C、D表示可控副词;B表示非企望副词,C、D表示企望副词;C表示弱企望副词,D表示强企望副词。“仍然”属于弱可控副词、非企望副词,位于B段;“照样”属于强可控副词、强企望副词,位于D段。

四 语用差异

(一)话语衔接功能

“仍然”不具备话语衔接功能,而“照样”则具备话语衔接功能。“照样”衔接话语或篇章时,后面有停顿,可在联合复句中连接分句,也可在联合关系的句群中连接句子,表示“前后情况类同”,语义上接近于“同样”[13]93-100。当“照样”在句中起衔接作用时,不能用“仍然”替换。如:

(36)他从南岸扫到北岸,丢下笤帚,双手抓住木板,摇摇,再摇摇,直到断定它两头都搭得稳当,才放心地松了手,提起笤帚又走回南岸来。照样(*仍然),把南岸一长一短的两块木板也摇一摇,终于查看出那块短板的一头不大稳当,他用脚踢下一块冻结在沙滩上的石头,支到木板下,木板稳实了。(陈忠实《桥》)

(37)因一人的悖逆,众人成为罪人,照样(*仍然),因一人的顺从,众人也成为义了。(翻译作品《圣经》)

例(36)中的“照样”连接两个句子,说明从南岸到北岸,“他”的动作行为或状态前后类同。例(37)看起来有些特殊,前后两个分句所表示的情况并不类同,而恰好相反相对。实际上,两个分句间仍然隐含着类同关系,即一个人的变化促使众人变化,在这一方面前后类同。

在语料库中,也有“照样的”和“照样地”承担话语衔接功能的句子。如:

(38)毒蛇的惯技,看,朝鲜与台湾,把赤脚的农夫缠死在田间;照样的,他要粮铁棉炭,永远奴役着中华儿女与江山!(老舍《汉中——留侯祠》)

(39)在白天里,我们填满了肚皮。在夜里,我们咧开大嘴打呼。照样地,白天接着黑夜,黑夜接着白天。(季羡林《年》)

例(38)中,“照样的”起衔接作用,说明“中华儿女与江山”与“朝鲜与台湾”的遭遇类同,都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状态。例(39)中的“照样地”则是说明“白天”“黑夜”相接续的状态是类同的。

(二)语体色彩

“仍然”和“照样”在语体色彩上有明显差别:相较于“照样”,“仍然”的书面色彩更浓,显得更为正式。在BCC语料库口语色彩重的对话领域中,“仍然”例句共2498条,“照样”例句共4475条,“仍然”用例约为“照样”用例的0.6倍;在语体色彩较为均衡的文学领域中,“仍然”例句共14842条,“照样”例句共1906条,“仍然”用例约为“照样”用例的7.8倍;而在书面语体色彩浓厚、比较正式的报刊领域中,“仍然”例句共114374条,“照样”例句共6283条,“仍然”用例约为“照样”用例的18.2倍,其频率明显上升。显然,“仍然”更具书面色彩,“照样”更具口语色彩。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 “仍然”与“照样”在不同领域中的例句数量及比例

在语体色彩鲜明的例句当中,两者互换会影响其语体色彩,进而影响表达效果。如:

(40)当事人一方要求变更或解除合同时,应及时通知对方,并采用书面形式(包括文书、电报等)由当事人双方达成协议,未达成书面协议前,原合同仍然(?照样)有效。(法律条文)

(41)咱人类从猴儿变成人,什么难事儿没经过,不照样(?仍然)扛过来了。(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

例(40)来自书面色彩浓厚的法律条文,例(41)则是对话语料,属典型的口语语体。以上两例中“仍然”与“照样”互换时,虽合乎语法,但表达效果受到较大影响,可接受度低。因此,在语体色彩分明的语料当中,两者不宜互换。

五 结论与余论

“仍然”与“照样”基本语义接近,用法也有诸多相同之处,但仍存在许多细微的差异。句法方面,首先,“仍然”作状语时不能加“的”与“地”构成“仍然的”与“仍然地”形式,而“照样”作状语存在“照样的”与“照样地”的形式。其次,“仍然”一般不能修饰单音节动词的光杆形式,而“照样”则可修饰单音节动词的光杆形式。最后,“仍然”不能独用,而“照样”可独用。语法意义方面,“仍然”主要表示与时间推移相关的“延续义”,而“照样”既可以表示与时间推移相关的“延续义”,也可以表示关涉不同对象、条件的“类同义”。语义特征方面,“仍然”属于弱可控、非企望义副词,具有[-企望]的语义特征,而“照样”属于强可控、强企望义副词,具有[+企望]的语义特征。语用方面,“仍然”不具备话语衔接功能,而“照样”则具备话语衔接功能;“仍然”书面色彩较浓,而“照样”口语色彩较重。

副词“仍然”与“照样”的多维考察给我们以下启示:第一,虚词之间的辨析,应重点辨察“同中之异”。需从多个角度出发,结合句法、语义、语用等不同平面进行细颗粒度的刻画和描写,在区别性句法环境中发现差异,并在语料中反复验证。第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当慎用“以词释词”的教学方法。虚词的讲练一定要善于运用典型例句呈现其使用的语义背景并适当辨析语法意义的差异,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准确性,减少习得偏误。

猜你喜欢
语料例句语料库
海量标注语料库智能构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浅谈视频语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可比语料库构建与可比度计算研究综述
运用语料库辅助高中英语写作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语料库与译者培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