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快多大”学习方式初探

2022-03-30 21:19刘顺凯范振艳刘铭栋
天津教育·上 2022年2期
关键词:强度环节技能

刘顺凯 范振艳 刘铭栋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来发展学生体能和身心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一门必修课程。而学生的体能、素质如果想要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必须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作保障。新修订的2017版《体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保证一定的运动负荷,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教学建议。在“发展跳跃能力练习与游戏”课堂学习中,结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和动作技能发展规律,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升华提炼出以运动负荷为中心课堂的“快、多、大”学习方式,取得不错的课堂学习效果。

一、“快”字当头:课堂导入、练习与感受

“快”字当头是指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课堂导入、练习节奏和学生运动感受突出一个“快”字。即在体育课堂开始和准备环节中设计各种辅助和专项练习要有针对性、实效性,练习内容尽可能直奔主题——学习内容,为解决本课重难点打下“伏笔”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以便能快速导入主教材学习。练习节奏快指在课堂各教学环节中的链接要快,练习內容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不给学生“走神”“开小差”的机会和时间,从而做到各个学习环节“无缝连接”。运动感受快则是课堂学习活动中教师适时结合学生实际运动能力和场地器材条件,提供大多数学生通过自身练习、拼搏可达成的学习目标,让他们在学习、掌握动作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获得更多的运动快感和成功喜悦。

在“发展跳跃能力练习与游戏”课堂学习中,课程的开始环节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内容和课堂要求后,快速进入课堂准备环节进行热身。先进行“钓鱼”“斗牛士”小游戏引导学生进行奔跑、躲闪热身,通过3—5分钟左右的游戏,学生的小脸蛋都微微泛起了红晕。这时马上衔接导入本课辅助练习“小青蛙找家”(练习节奏),让学生在熟悉的音乐教材——“小青蛙找家”伴奏下进行唱游表演(寓教于乐),引导他们结合地上“荷叶”(提前贴好彩色小标签)体验如何跳得轻巧(学习目标),并及时对跳的轻巧和表演形象的学生给予奖励、表扬,让他们既能获得运动快感又能获得成功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与参与欲,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这无形之中也发挥了学生主体能动性,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为本课动作技能——弹性屈伸和手脚蹬摆配合的学习打下良好铺垫。

二、“多”字把关:教学手段、方式与时间

一堂好课离不开好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做保障,因此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多”字把关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与有效时间,以求能为学生创设出更多时间与空间去学习和练习,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学手段多指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语言故事、电子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练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帮助他们能更好地学会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质,培养健康行为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练习方式多指的是课堂教学中在教师引导、组织、帮助下给学生呈现出多样化练习方式,以使学生能获得更多地高度集中注意力时间和持久的练习热情,让大多数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理解知识、提高技能、发展素质,帮助他们逐步养成健康安全运动意识和行为习惯。而有效时间多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有效学习和练习的时间多,具体到课堂各个教学环节中是指有益于学生知识领会、技能掌握和健康行为养成的练习时间。

首先在上课的准备环节教师先以“魔术师”的身份进入课堂,对学生施以“魔法”,把他们先后变成“小鱼、斗牛士、小青蛙”,通过道具、语言引导描述和音乐的渲染为学生创设出“小鱼塘、斗牛场、荷塘”游戏情境和不同的练习方式,为进一步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根据不同练习、活动学习目标及时给予游戏要求和建议。如:“钓鱼、斗牛士”游戏要求学生在避免冲撞且安全前提下进行灵活躲闪、奔跑和拼搏;“小青蛙找家”则引导学生在跳得轻巧的同时,让学生懂得游戏过程中要学会谦让与遵从,使之每次练习都有一定的有效性,避免出现练习活动时间的无效和盲从。在主体环节学习活动中则以一块长方形红色布条为道具,把它设计成不同形状的图形和宽度的“小河”,进行多种方式的跳跃能力练习与游戏,这种练习场地设计省去了很多课堂组织时间,给学生留出练习和提高自身的动作技能与素质的时间,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活动中单位时间的有效性。

三、“大”字突出:练习密度、强度与身心

一节好的体育课堂教学不仅要有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练习方式,更要有一定大强度的运动负荷做保障,否则这节课上得再“热闹”也只是虚有其表,学生的身心得不到有效刺激与锻炼。因此,在预设本课练习密度、运动强度时突出一个“大”字,让学生身心通过科学合理有效刺激与锻炼获得较大收获。即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多从练习形式与分组、场地器材布置和体能课课练等方面寻求切入点,以求为学生获得更多的练习时间与次数,增大课堂练习密度与强度。

运动强度大指的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获得中等运动强度群体大,即通过增加学生个体、小组练习时间、动作速度、练习负重、投掷远度、跳跃高度以及动作的难度和复杂性,在合理缩减练习间歇时间前提下,让更多学生能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获得较大的运动强度刺激,促进身体机能提高,增强体质。而身心收获大则是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身心健康知识获得、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发展和心理品质的提升,具体到学生表现为在课堂学习活动有学习满足感、运动快乐感和心理愉悦感。

根据2011版小学《体育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建议与要求,结合人教版“发展跳跃能力练习与游戏”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运动能力,预设本节课练习密度55%左右;平均心率即运动强度达到135次/分钟左右。练习密度与运动强度及于适度增大,以求能使学生身心同时获得大的“收获”。因此,在“发展跳跃能力练习与游戏”课堂实际教学各个学习活动中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手段和多种练习方式。如准备环节中热身辅助练习环节紧凑(过渡简洁、场地不变),以“魔法”情境(小鱼塘、斗牛场、荷塘)为主线,练习形式简单有趣(奔跑、躲闪、移动、模仿)为动力,提高学生的练习热情,增加单位练习内运动强度和有效时间(间歇短、目标明)。主体环节则以红色布条为道具一物多用,把它叠成线形(前后左右跳)、三角形(三角跳)、正方形(十字跨跳)进行不同形式单双脚跳练习;再及时设置不同宽度(布条横放、竖放)的“小河”, 让学生体验弹性屈伸和不同远度落地轻巧的动作感受。其练习形式多样简单有效,教师又能随时结合学生当时身体反应(呼吸快慢、出汗多少、脸部红晕程度等)适时调节每次练习的次数、时间和运动幅度,使更多的学生在自身体能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给予一定“大”强度运动负荷刺激,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得到锻炼与提高。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还适时结合学生课堂行为(拼搏、遵从、谦让、关怀、合作等),进行课堂学习行为评价和品德教育,让他们能体验到运动、游戏的快感和成功喜悦,使学生获得身体健康(运动知识、技能、体能)和心理健康(意志、品质)双丰收。

总之,“快、多、大”学习方式在体育课堂学习活动中是相辅相成的。课堂导入和教学环节衔接快是为了能节省一些不必要导入、调队和组织的时间与语言,以便学生能有更多时间和空间去练习、掌握、提高运动技能与体能,感受运动、游戏、比赛给自身带来的运动快感。教学手段和练习方式多样化则能激发学生练习兴趣与热情,避免因教学手段、练习方式单一而出现学习兴趣和练习热情不高,而产生的心理疲惫和练习时间的无效性,造成运动强度低、课堂学习收获小。正因为有了课堂导入与教学环节紧凑节省时间的前提,以及教学手段和练习方式多样性保障,学生才有了更多练习和运动的时机,增大了学生课堂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的机会,使学生能有更多属于自身学习、体验运动、游戏内涵与外延的时间与空间,进而创设出一个快乐、向上、活泼、灵动的课堂,让学生在感受学习、游戏、比赛给自身带来快乐的同时,感受到体育运动的文化内涵,其对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快乐的人生观和健全的意志品质有着毋庸置疑的价值与意义。

(徐德明)

猜你喜欢
强度环节技能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拼技能,享丰收
计算电场强度常用的几种方法
电场强度叠加问题的求解
电场强度单个表达的比较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求电场强度的新方法お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