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萍 梁 洁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1 门诊部预防保健科,2 门诊部,广东省广州市 510515,电子邮箱:1655879709@qq.com)
预防接种能够有效地遏制传染病扩散,提高传染病的防控效果[1-2]。预防接种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儿童,近年来,随着国家免疫规划的推进,儿童接种疫苗的种类、剂次不断增加[3-4]。而随着人民群众对预防接种了解的不断深入、接受度的不断提高,预防接种服务需求量增大,对预防接种门诊护士的专业要求也在不断提高[5-6]。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预防接种服务的需求,须不断提高预防接种门诊护士的专业核心能力。整合云平台与教学资源,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针对不同护士群体采用多样化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法,有助于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本研究探讨基于“云平台”的护理分类培训体系对预防接种门诊不同年资护士专业核心能力、理论知识水平、实践操作能力的影响。
1.1 研究对象 纳入2019年1月在我院预防接种门诊工作的45名护士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已取得护士职业资格证书;(2)拥有相应的护理专业技术资质;(3)均为预防接种门诊在职护理人员;(4)健康状况良好。排除标准:(1)年龄>45岁的护理人员;(2)辅助科室的护理人员;(3)实习护士。所有护士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培训方法
1.2.1 制订门诊护士岗位制规范化培训课程模块:(1)调查分析预防接种门诊护士的培训管理现状和对专业培训的需求;(2)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小组讨论,分析国内外门诊护理现状及差异,结合预防接种门诊的评审要求、管理要求、护理质量要求等制订培训大纲,以大纲为基础拟定门诊护士培训课程模块咨询框架。(3)通过2~3轮专家咨询,对培训课程模块进行修订、完善。
1.2.2 建立“云平台”教学数据库:(1)建立信息化教学资料。① 拍摄影视教学资料。根据培训大纲的要求,拍摄视频、制作教学文档等资料,供新入职护士培训学习和已在职护士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性培训学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与易得性。② 建立考核资料库。按照不同专科门诊、不同岗位要求,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人员建立培训考核数据库。③ 整合教学与考核资源。将教学视频及教学文档等教学资源及考核资料整合到“云平台”数据库,制定多样化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法和考核数据库。(2)运用“云平台”对培训数据进行统计,并设定权限进行管理。
1.2.3 培训方法:采用基于“云平台”的护理分类培训体系对护士进行培训。将预防接种门诊护士按照职称、学历、工作年限分为护理员(N0~N1)、基础护士(N2)、专科护士(N3)、专家护士(N4)4个层级。其中N0级为试用期或没有护士职业资格证书的护士,对应我院的助理护士;N1级为具有护士职业资格证书的护士或工作未满3年的护师;N2级为工作3~10年,且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护师或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的主管护师;N3级为工作10年以上、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护师;N4级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主管护师,或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副主任护师。按照岗位要求给予分类培训。护理员的培训内容为非技术、非专业性的生活护理和简单的基础护理;基础护士的培训内容主要为常规的治疗、护理任务和整体护理;专科护士的培训内容为会诊、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护理新业务、新技术;专家护士的培训内容主要为护理科研、护理教学、护理新技术、新业务。不同年资的护士培训时间及考核内容一致,按照岗位要求给予分类培训,培训时间为3个月,培训前后均在云平台上进行考核,通过考核者进入下一层级的培训,未通过考核者重新进行该层级的培训。
1.3 观察指标 (1)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调查护士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工作年限、学历、职称。(2)在培训前及培训3个月后,采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7]调查不同年资护士的专业核心能力,包括评判性思维与科研(10个条目)、临床护理(9个条目)、领导能力(10个条目)、人际关系(8个条目)、伦理和法律实践(8个条目)、专业发展(6个条目)、教育和咨询(7个条目)维度;该量表分为重要性评价和执行频率评价两个方面,通过各维度条目的平均得分评估该维度的重要性或执行频率。各条目均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评分:重要性评价中1~5分分别表示非常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重要、非常重要,执行频率中1~5分分别表示从不、比较少、一般、比较多、非常多。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08,信效度高。(3)在培训前及培训3个月后,所有护士均统一进行内容相同的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并记录成绩。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护士的一般情况 45名护士均为女性,其中工作年限<5年19名(低年资组),年龄(28.79±5.45)岁,其中护理员3名、基础护士12名、专科护士4名,学历为大专7名、本科10名、硕士2名。工作年限≥5年26名(高年资组),年龄(32.16±5.28)岁,其中专科护士21名、专家护士5名,学历为大专10名、本科12名、硕士4名。
2.2 培训前后两组护士专业核心能力重要性评价评分的比较 培训前,两组护士专业核心能力各维度的重要性评价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两组护士各维度的重要性评价评分均较培训前提高,且高年资组护士的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专业发展维度的评分均高于低年资组(均P<0.05),两组护士其他维度的重要性评价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培训前后两组护士专业核心能力重要性评价评分的比较(x±s,分)
2.3 培训前后两组护士专业核心能力执行频率评分的比较 培训前,两组护士专业核心能力各维度的执行频率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两组护士各维度的执行频率评分均较培训前提高,且高年资组护士的评判性思维与科研、临床护理、人际关系、伦理和法律实践评分均高于低年资组(均P<0.05),两组护士其他维度的执行频率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培训前后两组护士专业核心能力执行频率评分的比较(x±s,分)
2.4 培训前后护士理论成绩和操作能力考核得分的比较 培训前,两组护士理论成绩和操作能力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两组护士的理论成绩和操作能力成绩均较培训前提高(均P<0.05),但两组护士培训后的理论成绩和操作能力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培训前后两组护士理论考核成绩和操作考核成绩的比较(x±s,分)
护士专业核心能力是护士需要具备的最主要的专业能力。随着国家免疫规划的不断推进和流动人口数的增加,以及人们对预防接种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预防接种门诊护士面临的工作压力随之加重,使护士的专业核心能力面临严峻的考验。由于存在年资、职称、学历等差异,护士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由于不同层级的护士对护理专业知识的需求存在差异,采用相同的培训内容及方法往往难以满足不同层级护士的培训需求。因此,如何对不同层级的护士开展系统化培训,做到有针对性地培训,真正满足不同层级护士的培训需求,提高其专业核心能力,从而提升整个护理团队的服务质量,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基于“云平台”的护理分类培训体系是指利用云平台数据库将教学资源整合,制订多样化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法,形成详细、统一、规范的培训体系。其具有以下优点:(1)构建“门诊护士培训课程模块”,模块之间有机结合、层次递进,对护士的培训有针对性、选择性,利于护士在不同模块间转换,满足不同层次护士的需求[7-8]。(2)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人员建立培训考核数据库,对不同层级护士的学习结果进行考核,利于护理部门管理者掌握护士的专业核心能力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下一步培训[9-10]。(3)各模块由视频、文字、图片等构成,直观易懂,便于开展针对性学习,同时管理者对培训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和改进,有利于持续性改进培训质量,增强培训效果[11]。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后两组护士的专业核心能力重要性评价评分、执行频率评分、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均较培训前提高(均P<0.05),这表明基于“云平台”的护理分类培训体系对不同年资护士专业核心能力的提升均有积极作用,同时还能够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在重要性评价评分中,高年资组护士在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专业发展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低年资组护士;在执行频率评分中,高年资组护士在评判性思维与科研、临床护理、人际关系、伦理和法律实践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低年资组(均P<0.05),与既往文献[7]报告的结果相似。原因可能是:高年资护士自身素质、业务能力较强,学习主动性强,更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及自我实现,因而更重视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提高;同时,高年资护士专业知识深厚、专业技能水平较高,业务能力较强,因而对评判性思维与科研、临床护理、人际关系、伦理和法律实践执行能力更强,执行频率更高[12-13]。而低年资组护士工作经验较少,对自我专业核心能力认识不够充分,缺乏专业发展规划意识,因而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目的性,加上专业知识、操作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对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评判性思维与科研、临床护理、人际关系、伦理和法律实践方面的执行能力较差[14-16]。因此,在护士管理工作中,仍需进一步加强对低年资护士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基于“云平台”的护理分类培训体系能够提高门诊预防接种不同年资护士的专业核心能力、理论知识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其对高年资护士的专业核心能力的提升效果优于低年资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