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敏,胡志斌,陈自平,黄波,廖余平
(新余市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江西 新余 338000)
急性脑梗死发病率约占脑卒中的70%以上,具有发病急骤、病情重、复发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1]。颈动脉病变是急性脑梗死的主要致病因素,其是由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所致,能反映全身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血清胱抑素C(Cys-C)能调节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参与蛋白的水解代谢调控,影响细胞内外基质的降解,与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其稳定性密切相关,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2-3]。同型半胱氨酸(Hcy)可增强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减少一氧化氮生物利用度,诱导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4-5]。本研究旨在分析Cys-C、Hcy 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本院接诊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52例,女32例;年龄31~81岁,平均年龄(57.65±4.46)岁。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6]中急性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经MRI、CT检查确诊;发病时间≤72 h;凝血功能正常。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近期感染;慢性消耗性疾病。
1.2 方法
1.2.1 颈动脉粥样硬化测定 采用菲利浦ATL5000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受检者行颈动脉超声,设置探头频率为7.5 MHz,取仰卧位,颈部垫低枕,头后仰且偏向一侧,充分显露颈部,自上而下行横切面、斜切、纵切扫描颈内动脉、双侧颈总动脉和经外动脉,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观察患者是否存在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级:正常:IMT<1.0 mm,颈动脉内膜光滑;内膜增厚:IMT为1.0~1.2 mm,颈动脉内膜粗糙;颈动脉斑块形成:IMT>1.2 mm,内膜局部隆起增厚。84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IMT正常25例,IMT增厚29例,颈动脉斑块形成30例。
1.2.2 血清指标测定 抽取受检者空腹静脉血5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获取上清液。使用乳胶比浊法测定Cys-C;使用循环酶法测定Hcy。正常参考值:Cys-C为0.60~1.03 mg/L;Hcy为0~15.00 μmol/L。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不同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患者血清Cys-C、Hcy 水平;②分析血清Cys-C、Hcy与IMT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3 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F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性使用Pearson 法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不同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患者血清Cys-C、Hcy水平比较 颈动脉斑块形成组血清Cys-C、Hcy水平高于IMT 增厚组、IMT 正常组,IMT 增厚组血清Cys-C、Hcy水平高于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患者血清Cys-C、Hcy水平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erum Cys-C and Hcy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grades(±s)
表1 不同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患者血清Cys-C、Hcy水平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erum Cys-C and Hcy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grades(±s)
注:IM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ys-C,血清胱抑素C;Hcy,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组比较,aP<0.05;与IMT增厚组比较,bP<0.05
组别IMT正常组IMT增厚组颈动脉斑块形成组F值P值例数25 29 30 Cys-C(mg/L)1.06±0.12ab 1.98±0.15a 2.55±0.21 547.771 0.000 Hcy(μmol/L)11.72±1.24ab 18.55±1.49a 26.51±2.13 528.903 0.000
2.2 血清Cys-C、Hcy 与IMT 相关性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ys-C、Hcy 水平与IMT 呈正相关(P<0.05),见表2。
表2 血清Cys-C、Hcy与IMT的相关性分析Table 2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erum Cys-C and Hcy with IMT
急性脑梗死病情复杂且发展迅速,患者在短时间内即可出现肢体偏瘫,甚至昏迷、心跳呼吸骤停等情况,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病理基础,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不断增加,脑动脉血管可由光滑逐渐进展为中膜增厚、内膜粗糙,甚至斑块形成,造成血管管腔逐渐变窄、变小,减缓血流量,促进血栓形成,阻塞血管,严重时可造成颈动脉斑块破碎、脱落,致使血管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神经细胞缺氧、缺血、变性与坏死,最终导致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相关症状[7-8]。
Cys-C属于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不受年龄、血脂等因素影响,能参与细胞外基质的产生和降解,影响粒细胞趋化、吞噬,参与炎症过程;产生氧自由基,损伤血管内皮,促进斑块形成;改变血小板功能,形成血栓,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病理过程[9-10]。Hcy是由甲硫氨基酸在人体内转甲基生成的含硫氨基酸,能促使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结构发生改变,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11]。本研究结果显示,颈动脉斑块形成组血清Cys-C、Hcy水平高于IMT 增厚组、IMT 正常组(P<0.05),IMT 增厚组血清Cys-C、Hcy水平高于IMT正常组(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ys-C、Hcy 水平与IMT 呈正相关,提示血清Cys-C、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密切相关。Hcy 能够产生氧自由基、过氧化物等毒性物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小板粘附、聚集,同时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使泡沫细胞形成增加,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加速低密度脂蛋白的自身氧化,促使局势细胞吞噬、降解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促进、增加TC在血管壁内堆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Hcy 还能降低一氧化氮生物利用度,抑制纤维蛋白降解、血小板聚集、血液高凝,阻碍血管舒张功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12]。Cys-C 能促进炎性介质、细胞因子等产生,促使细胞表达组织蛋白酶表达,降解细胞外基质,增加活性氧数量,促进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增生,上述因子能协同作用,促使血管壁重构,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越严重,细胞外基质越明显,Cys-C水平越高。
综上所述,血清Cys-C、Hcy 水平参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展,监测血清Cys-C、Hcy水平高低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与预后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