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嘉琪
摘 要:本文立足于社区戒毒康复这一戒毒模式,以正在进行社区戒毒的人员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开展了禁毒社工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一对一的帮教工作(个案服务)。本研究使用的心理治疗模式贯穿服务全程。通过改变戒毒人员的心理状态、自我认知,增强戒毒人员的信心、沟通技能、挖掘其潜能来达到戒毒人员融入社会生活、回归正常家庭生活的最终目的。通过本次服务反思理论、技巧运用充分性,总结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介入社区戒毒的优与劣,禁毒实务工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学习和掌握更多实务技巧。
关键词:社会工作;心理社会模式;社区戒毒
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与介入手法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强调“人在情境中”,相信人的成长受环境和经历影响,认为每个人尚有潜能未被开发,注重人际沟通能力,运用直接或间接治疗技巧提供服务。
(一)理论基础
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把人的社会环境如家庭、机构、团体、社区等看作是一种社会性的生态系统,强调每个人的生存环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体系。社会工作者要关注个人与环境中各个系统的相互作用,以改变环境为切入点,解决服务对象(包括个人、家庭、团体或社区)的问题或满足其需要i。
优势视角理论:优势视角认为人有主观能动性,基于这个理解,强调人有潜能,有力量解决自身的问题。优势视角主张社会工作者发现服务对象飞优势、挖掘其潜力,使得服务对象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
(二)介入的程序
第一阶段:接案与预估。在戒毒康复人员的存档中了解其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吸毒史、家庭等。随后与服务对象进行面谈建立专业关系并且订立了初步的工作协议。了解服务对象求助动机,预先分析服务对象可能需要求助的问题;计划,与服务对象一起设定目标,构建基本的行动框架,再次完善和确认协议内容。
第二阶段:心理与环境研究。收集服务对象的心理状态,了解服务对象过去的环境及经历,探寻服务对象对自己心理的状态的认知,最后帮助其增加自我认知ii。
第三阶段:综合诊断。主要运用心理动态诊断以及缘由诊断,前者即了解服务对象在求助前、求助期间的心理状态,以及这些心理的相互关系;后者即服务对象吸毒成瘾的原因诊断。
第四阶段:治疗。直接介入技巧,接纳、倾听、鼓励服务对象,帮助其减轻因问题而产生的焦虑和不安,并且提供实质性帮助;间接介入技巧,引导服务对象正确认识当前的环境和他所面临的困境,减少不良情绪的负面影响,发掘未被解决的遗留问题并进行分析。
二、服务对象基本资料
服务对象基本信息:陈某,女,38岁,小学学历。身体状况良好,戒毒康复状态良好。强制戒毒两年,无复吸史。与丈夫关系一般,与就读初二的女儿关系极差。目前正在打散工,收入较低且不稳定。彻底摆脱毒品的愿望强烈。希望被亲人和社会所接纳。
三、需求分析
(一)个人层面。生理上,陈某除了偶尔头痛,记性变差,偶感疲惫外,身体无其他隐疾,机能正常;心理上,陈某难以原谅自己的犯下的过错,心中累积了对于吸毒过往的压抑情绪,出所后骤然缩小的交际圈使她孤独和不自在。服务对象在个人方面的需求包括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自信心、宣泄情绪、诉说、被倾听。
(二)家庭层面。陈某一家三口,与丈夫育有一女,母亲去世多年,父亲与哥哥同住。离家两年后,陈某与丈夫感情关系一般,交流较少,与女儿关系很僵。陈某很想多关心女儿,怕自己做了不好的榜样,但母女之间基本上是零交流,女儿对服务对象有抗拒心理。陈某对于吸毒这一过错非常后悔,希望女儿能够原谅自己并且教导她不要重蹈覆辙。陈某表示非常想修复家庭关系。
(三)社会层面。陈某出所后鲜有朋友,从前的朋友都已经远离她而去,她虽然善交朋友,如今也没有勇气和信心重新建立交际圈,还曾经想过“得过且过”,但经过社工的开导,陈某认为朋友对于自己非常重要,她表示想要被別人接纳,想告诉身边的人自己以及改邪归正。
陈某目前正在打散工,平时就接一些手工、家政的工作,经济收入不稳定。她表示自己也想存一些钱,不能只靠丈夫养家。陈某希望自己能得到一份稳定工作,减少身体上的劳累,赚钱也能安心一些。
四、服务目标与计划制定
社工充分尊重服务对象的自决权利,顾及到服务对象的工作安排,服务计划由社工拟定,再与服务对象线上讨论并修改,以下制定的目的、目标、服务计划均与服务对象共同商量,且是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和日常生活实际情况所制定的。
服务计划分别从服务对象的自我认知、身体机能恢复、人际网络以及家庭关系修复展开,服务分目标分别为:其一,降低回归社会后的心理不适感,放下罪恶感,引导服务对象宣泄不良情绪;发掘服务对象潜能,促使其运用自己的能力和优势解决工作问题;其二,规划健康饮食,避免肥胖、疾病;其三,正视错误,加强自我认知,重塑交友信心;其四,加强家庭成员沟通,与女儿重归于好,恢复家庭关系及家庭支持功能。
五、服务成效评估
(一)结果评估。结果评估是对服务目的、目标达成效果进行的最终评估,与过程评估形成连续的评估链。该评估结果由社工及督导的测定、服务对象的自我测评组成。
生理方面:通过社工提供的心理放松方法及适当的运动,陈某改变了生活习惯,由内及外的改变了自己的状态,改善了睡眠,比以往更有活力,精神状态良好。
心理方面:社工通过推荐书籍、鼓励其每日对自己进行“我可以更好”的心理暗示,促使陈某明白人非完人。陈某决定放下不好的过往,开始投入到生活中。陈某从自卑、罪恶,逐渐乐观、积极、自律,心理状态良好。
家庭方面:陈某十分关爱自己的家庭,认为家人是最好依托,改善家庭关系的动机强烈。社工以沟通为切入点,提供了关于如何促使陈某与家人交流、联系感情的意见。在陈某的尝试下,家人的距离在一点点拉近,虽然暂时还说不上很好,但一点点起色都是对陈某莫大的鼓励。
社会方面:对于陈某来说,扩大交际圈是复归的必然目标;就工作方面来说,陈某表示自己可以找到新的工作,表现出不想麻烦社工的独立心理。由此看出,陈某在这次服务过程中得到了成长,发现了自己的优点,开始相信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评估。笔者作为协助者,每次谈话、服务对象各方面的变化都有详细记录,见证了服务对象的蜕变,以下分别通过三个维度对本次服务进行过程评估,评估结果通过观察、询问服务对象获得。
第一,从服务开展的角度看。服务对象是主动求助的,具有自觉性和自律性,主动求助之后每次访谈都表现的很配合,服务策划也都比较主动参与,各项小指标的完成度情况很可观,因此可以认为服务的执行过程、输入过程顺畅。
第二,从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来看。本次服务在心港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会谈室进行的访谈次数一共为五次,服务对象对于进行访谈的场地较满意,认为其保护了谈话的私密性。除此之外,服务对象对于社会工作者提供的无偿服务也表示了满意,在知晓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性质和工作内容之后,服务对象认为“助人自助”理念让她在使用服务的时候没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第三,从提供服务所耗费的资源看。本次提供服务的参与人员有禁毒社工共两名,督导一名,其余人等包括但不限于派出所民警、社区干部。经费、人力使用情况均在控制范围内,符合公益性原则以及服务项目规范。
注释:
i 文军:《社会工作模式:理论与应用》,背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366页.
ii 周达卫.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下的青少年戒毒实务研究[C].井冈山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