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巍
书名:《夜航船》
作者:【明】张岱
ISBN:978-7-5546-1809-7
装帧:精装
定价:88元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11月
一部隐书,面世300余年,却寥寥于口耳相传;一部奇书,注一人之笔力,却留下一幅纵横时空的画卷,熠熠于后世;一部宝书,以森罗万象留存一个有趣的灵魂,裹挟文化的重重积淀,在沧海桑田后的今天,继续等待下一场拊掌神交……这部书,就是《夜航船》。
为什么取名《夜航船》?作者在书的自序中写道,一位僧人和一位士子同宿于夜航船中,面对士子高谈阔论,僧人敬畏蹑服,双脚蜷缩而眠。过了一阵,僧人听出士子所言存有破绽,就提问说:“请问先生,‘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士子答:“是两个人。”僧人又问:“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文士不假思索:“当然是一个人。”僧人听罢泯然一笑:“这么说来,还是让小僧先伸伸脚吧。”
作者称本书所记载的都是目力所及的浅俗事物而已,随聊随记,只要“勿使僧人伸脚则可矣”,故而为书取名《夜航船》。
想来,人们在船上相遇,星光摇曳,水波粼粼,无论是暖灯如昼的船舱还是星月皎洁的甲板,最适合闲聊。但参与聊天的人,有高官巨贾也有布衣百姓,有鸿儒雅士也有乡野村夫,闲谈的内容自然也天马行空,包罗万象。这样的场景不同于酒肆茶楼、市井驿道的信口胡诌,别说遣兴,很可能进行不到几个回合就已经无话可谈。
而这部《夜航船》,从天文地理到百家著述,从宫廷秘闻到志怪传说,从奇植异兽到医学农事,广采博收,俨然一部古代的“百科全书”。全书共20卷,4 000多则,涵盖20大类、125个小类的学科知识,这样一部明朝版的《十万个为什么》,或可安抚读者睡前蠢蠢欲动的求知之心。
“人无癖不可与交。”一个人若是没有嗜好,对事物都提不起兴趣,对人如何可想而知。听过这句话的人不少,但知道这句话出自谁口的人,恐怕不多。这句洞见人性的言语,正是《夜航船》的作者张岱所说。
张岱,何许人也?
他是出身名门的少年天才。
张岱儿时随祖父拜访当时的传奇隐士眉公先生,老头儿以鹿为骑,仙风道骨,手指一幅《李白骑鲸图》,口出上联:“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时年6岁的张岱脱口而出:“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不卑不亢、工整雅致的对联当即获得眉公的盛赞:“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
他是早早寻到立命所在的清醒学者。
在当时,考取功名是多数读书人甘于苦读的动机和出路,张岱却早早洞悉了一切:“甲第科名,至艳事也。黄榜一出,深山穷谷无不传其姓氏,而身殁之后,除立德、立功、立言,则鲜有传于身后者矣。”读书是为了什么?好奇者为“解惑”,有志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有心者“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但对于智者来说,积累学识绝不是用以换取锦衣玉食、高官厚禄那么肤浅,当你站在文化积累的高大山峦,领略前人智慧汇于眼底心间,肩上自然就多了一份责任——那叫作“传承”。我们绵亘几千年的华夏文明,也正是世世代代有这样的一群人,才得以生生不息的。
这样一个趣味和品味兼而有之的人所作之书,或值得加以品鉴。
明朝滅亡大概是作者人生中最大的分界线。知交好友纷纷慷慨殉国,宣扬忠义的作者却没有这么做。许他留一个半生懦弱,从此远遁喧嚣,闭门著书。他在自己另一部著作《陶庵梦忆》的序里写:“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
道义上的遗憾与强烈的传承责任感,交替折磨着他所剩无几的余生:“忠孝两亏,仰愧俯怍。聚铁如山,铸一大错。”
按住作者一生,回看《夜航船》,竟与苏东坡《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里的两句词,很有些异曲同工的意思:“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幸而,文化的江海汪洋,容这一叶小舟在几个世纪的风浪里颠簸至今,得以在又一代少年的枕边,等待靠岸。
(编辑 汪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