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皓
书名:《人生路遥》
作者:海波
ISBN:978-7-218-13508-3
装帧:精装
页数:252页
定价:58元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7月
路遥凭着《人生》《平凡的世界》等经典作品,在中国文学殿堂树起不朽的丰碑。“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是祖国和人民赋予他的荣誉,他那非凡的人格魅力和传奇的人生历程,激励着一代代青年人砥砺前行,笑对人生。
1992年11月17日,路遥英年早逝,人生定格在42岁。一时间,各种怀念路遥的文章层出不穷,而与其从小一同长大的海波却只字未写,他的沉默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事实上,那时的海波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中,他无法接受路遥匆匆而去的事实:当妻子包饺子时,他要请路遥来一块儿吃,惊得妻子愣上好半天;他几次骑着自行车直奔作协家属院,思谋着和路遥聊天的内容,到达作协大门口才回过神来……
巨星陨落,斯人远去,但《平凡的世界》一直高居畅销书榜首,并被列入高中生必读书目。纪念路遥的热潮从未中断,很多人为其立传,路遥在自己构筑的文学世界里得到永生,海波感到十分欣慰。但由于作者出发点不同、视角不同,以及对路遥了解的深浅不一,难免有缺漏,有的甚至与实际不符。海波作为路遥的老乡、同学、朋友和作家同行,不能任由误解得到普遍认同。于是,在路遥去世多年之后,海波终于站出来,将自己所了解和认识的《人生路遥》呈现给世人,给历史留一个更加完整和真实的路遥。
在《人生路遥》的上部《激流中的水手:路遥的成长轨迹》中,我们顺着海波的私人化视角,看到了路遥的成长轨迹。路遥7岁那年,为帮父母分担生计而退学,后过继给大伯。世人都说路遥是被动而为,海波却认为这是他主动为之,并因此迈过人生第一坎,圆了上学梦。
人们只看到路遥苦难的童年,海波却看到路遥的童年快乐总比苦难多。路遥通过“奋斗”,成为村里的“娃娃头”,年龄比他大的孩子都和他成了朋友,和他年龄差不多大的孩子都成了他的“部下”,比他小的孩子都成了他的崇拜者或者追随者。甚至,村里的成年人也看好他,乐于和他對话。小学时,路遥通过阅读了解外面的世界,在同学中最有话语权,是同学们眼中的“英雄”。路遥也因此享受到别的孩子根本无法想象的快乐。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路遥从小就学会把握自己的命运。小学毕业时,大伯、大妈拒绝供他读初中,路遥多方寻求支持,最终在村领导的帮助下取得了继续上学的机会。虽说人生路上多艰难,路遥还是把人生之舟从农家“娃娃头”,驶向英雄云集的史册。
在《人生路遥》的中部《兄弟情深:我和路遥三十年》中,海波以饱含深情的笔触,书写了和路遥长达30年的交往和友谊。海波与路遥的相识其实颇具戏剧性,只因海波在老师面前没有做“告状老婆”,路遥夸他是条汉子,对他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最终,二人成为亲密无间、与生以共的朋友。在海波眼里,路遥是文学路上的引导人、帮忙找工作和调动工作的恩人、保护自己不受欺负的大哥。路遥处处照拂海波,但他诚恳地说,自己从海波身上汲取的东西比外人想象的要多得多,朋友如鸟贵同飞,他们之间没有共同的享受,但有着共同的奋斗。
海波无意去神化朋友,他笔下的路遥不是完人,不是美人,而是真人。在众人指责林达与路遥离婚之时,海波站在客观立场评价说:路遥和林达的不愉快,主要责任在路遥,而不在林达。如果没有林达的支持,路遥不会有如此成就;如果有,也会付出更多的艰辛。当然,路遥也没有辜负林达对她的爱。他用惊人的毅力、忘我的劳动和世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对林达的承诺,用事实证明了林达是一个有眼光的人。但海波也感叹,路遥把最好、最大、最本质的一面献给了社会、献给了读者,而把阴影留给了他的亲人,特别是他的爱人林达。
在《人生路遥》的下部《说说也无妨:令人扼腕的“花絮”》中,海波写了一些关于路遥的“花絮”,意在尽可能完整地表现立体、鲜活的路遥。比如,海波领教到路遥的“客观呼噜”和“主观呼噜”的“惊心动魄”。书中海波用生动活泼又能给人以直观感受的语句描绘了那些富有趣味性的声音,让读者仿若身处其中,更加深刻地感受这一文学巨匠的真实一面。
在海波看来,路遥律己很严。他会为了主要目标,牺牲次要需求;为了整体意图,牺牲局部快乐;为了在一点上突破,不惜将其余处统统收缩;为了一朝成功天下惊,不惜青灯黄卷过一生。正是这份“残酷”,在成就路遥的同时,也让他付出了巨大代价。
《人生路遥》是众多路遥的传记中,极具特色、不可或缺的一部,它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而伟大、值得人们加以体悟其人生的传奇英雄——路遥。
(编辑 汪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