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地方文化资源特色为基础,结合学校、基地的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开发的活动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个性发展、创新思维、文化育人和家国情怀,从而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省的综合实践活动经过近四年来的探索发展,已取得了初步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以课程开发问题较为突出。
一、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2020年河南省开展的第二届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征集活动为例,经过县市征集筛选,全省共报送126份课程案例,基本符合要求的有70份,初步审核淘汰56份,淘汰率为44.4%。从问题导向来看,初审淘汰案例比重偏大,说明有河南地域特色的优质课程偏少,部分县市在课程研发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还存在着误区,主要存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课程设计偏重于具体学科理论知识的传授,没有突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和要求。
此类问题占初审淘汰总数的41%,属于普遍且典型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属于经验性课程,要求学生从真实的生活情境出发去生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在做中思、在思中做,是建立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基础之上的,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直接参与,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直接经验,但课例没有突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这一特点和要求。
二是课程设计缺乏层次性和区分度,忽视了不同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差异。
此类问题占初审淘汰总数的3.6%。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同一主题的课程设计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学生,应在问题探究、实施方式、思维深度等方面体现出差异性。课程纲要指出,小学、初中、高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总目标的指导下,根据认知水平特点又分别规定了各自的具体活动实施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应坚持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统一。
三是课程设计组织实施策略笼统,教师指导方向不明确、德育目标实现路径不清晰。
此类问题占初审淘汰总数的7%。课程纲要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教师的指导方向应明确,组织实施策略应具体,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评价应该具有明确的逻辑关系。征集的案例中,有些案例呈现的组织活动方案笼统,教师指导方向不明确、不具体,德育目标实现路径不清晰,案例设计在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随意性、盲目性、无序性等问题,进而影响活动目标和德育目标的达成。
四是课程设计缺乏特色和创新,未能充分挖掘本地优势资源。
此类问题占初审淘汰总数的29%。征集的案例中,有36份案例设计是由校本教材内容衍生而出,此类案例内容偏离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与组织原则,内容重复,缺乏特色,没有突显综合实践活动的创新性、时代性。依据课程纲要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要从真实情境和发展需求出发,应在共性之中坚持个性,在继承之中坚持发展创新。这类问题的出现,与河南文化大省的地位是不匹配的,部分教师把课程设计的主题选定在学生生活领域和具体学科知识领域,内容千篇一律,缺乏与地域文化、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和创新。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虽然综合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意义重大,但个别地方对这门课程重视不够,或是物力、财力、人力和时间投入不够,或是实践基地建设偏弱,缺乏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性、专业性课程研发活动。
一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专业化水平存在差异。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学校和教师开展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同,致使各地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缺乏定期的系统性培训,实地观摩次数较少,部分教师对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没有学深悟透,摸着石头过河,存在臆造现象。
二是经济发展水平间接影响课程案例研发进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这种差异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发进度。此外,受经济因素、传统观念和素质教育开展程度的影响,经济相对落后的县区,特别是乡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配备明显不足,课程研发进度滞后,课程质量不高。
三是特色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挖掘深度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创新程度。不同的综合实践活动场所开发的课程内容应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从征集的案例來看却存在大同小异的现象。不论是走进风景秀丽的特色小镇,还是参观抗击外敌入侵的英雄故居,设计的都是绘画、手工制作、诵读经典等课程内容,德育目标、活动主题和内容脱离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地域特点,导致课程的梯度、深度、特色和新颖性不够。
三、德育视角下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发建议
一要因地制宜,结合地方资源特色开发课程。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在历史的长河中,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结合省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不同地区可以因地制宜开发各具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内容和主题上,可以是革命精神的传承,可以是某种场景的再现与体验,可以是某种技能的学习、操作与实践,可以是某种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二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开发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不能脱离实际,要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要结合我省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如自然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粮食生产、水资源保护、防汛抗疫等工作,开发具有浓厚时代气息的特色课程。如南阳地区可以研发关于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保护的综合实践课程,黄河流域附近的城市可以研发关于黄河湿地开发和以保护“母亲河”为主题的综合实践课程。又如,可以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开发相关课程案例,引导学生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同时形成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科学生态价值观。
三要因人制宜,结合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要求开发课程。小学生自我意识属于启蒙阶段,生活自理能力还处于起步水平,因此可以从学生良好自我生活习惯的养成、独立意识的培养等方面着手,开发相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初中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增强,抽象思维能力和认识世界的水平进一步提升,因此在生活方面可以设计较为复杂的清洁、烹饪、美食制作等家务劳动,培养审美思维,增强责任感、成就感;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可以设计了解和认识自然规律、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的课程,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实践基础。
四要因课制宜,结合德育目标和教师兴趣能力开发课程。立德树人是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发的首要目标。这就要求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中坚持德育目标,站在德育视角,结合课程主题和特色,充分发挥教师和课程预设环节的指导作用,在活动细节和活动方法上进行巧妙设计,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协调统筹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使学生主动融入、乐于融入实践活动场景,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外更广阔的天地进行探索实践,在感悟中潜移默化地达到育人的效果。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德育视角下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1YB0827)
(责 编 行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