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兴林
运动认知能力是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小学体育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运动认知能力指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相关健康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能力。在小学体育篮球教学中,教师要基于运动认知能力,创新教学方式,从个人、对抗、战术配合这三个层面入手,指导学生掌握篮球运动技巧,建构篮球知识体系。
在篮球运动中,提高个人篮球技巧是发展运动认知能力的重要一步。
移动是篮球项目重要的基本技术之一,指运动员运用各种步法控制身体,以调整空间位置。在进攻中,球员可以用移动摆脱对手,并选择最有利的空间位置,完成切入、争抢篮板等技术动作。在防守中,球员使用移动可以更好地盯紧对手,这对有效抢球、断球、破坏球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移动的训练较为枯燥乏味,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激趣法,将移动技巧和有趣的游戏结合在一起,以达到辅助教学、增加趣味性的效果。教师可以从提高速度、提高敏捷度这两个角度入手设计游戏。围绕提高速度,教师可以设计“追逐跑”游戏:一方在身后挂上绳子或气球,在前面跑,另一方则要快速移动,追上前面的人。围绕提高敏捷度,教师可以设计“抢宝物”游戏:学生两人一组,各自在背后放置一个“宝物”,他们需要运用灵巧的步伐快速移动到对方的身后抢夺“宝物”,同时还要防止自己的“宝物”被对方抢走。这能够锻炼学生的移动能力,让学生快速、准确地移动到特定的空间位置,从而培养学生的运动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的篮球基本 素养。
运球也是篮球项目的重要个人技能,指篮球运动员在原地或移动中,用单手连续拍按或双手交替拍按由地面反弹起来的篮球。优秀的运球能力能帮助进攻方突破防守,快速瓦解对方的防守阵型。围绕篮球运球技巧,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快速了解在不同的防守阵型中应该如何运球和突破。具体来讲,教师可以设计两个系列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A系列用慢动作视频展示的方式,指导学生如何运球,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运球技巧。B系列则围绕各种阵型展开,用动画的形式具体展现各种阵型的配合方式,并展现球员运球突破的具体方法。教师可以针对每一种防守阵型单独创设一个课件,如单人盯防型、包夹战术、区域联防、绕前战术、禁区防守战术等,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直观了解如何通过运球突破对方各种防守阵型的方法,从而瓦解对方的防守,提高进攻的成功率。
投篮是篮球运动唯一的得分方式,指持球运动员用正确的手法将球从篮圈上方投入。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投篮手法,是小学体育篮球教学的关键,也是提高学生运动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互助活动,提高其投篮精准度。
教师可以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组织学生参与小组互助活动。在小组活动中,每一名队员分别展示自己的投篮技术,然后由其他队员对其进行评价,找出该队员动作不规范的地方。比如,双手胸前投篮动作要求学生在投篮的同时提起脚跟。有的学生在投篮时没有做出脚跟提起的动作,其他学生及时对其进行了提醒。又如,有的学生在投篮时手型不正确,没有做好手腕外翻、手指拨球的动作,在其他学生的提示下,这名学生马上纠正了错误动作。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对抗,检验各个小组互助训练的成果,评选出成果最好的小组作为优胜者,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投篮技巧,增强他们的运动认知能力。
要想提高篮球成绩,运动员不仅要优化个人技巧,还要在双方对抗时巧妙利用自身优势,创造得分机会。教师要基于身体对抗设计篮球训练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运动认知能力。
持球突破是一种重要的进攻技术,指持球运动员利用脚步动作和运球技术超越对方。它不仅可以突破防守,还可以造成对手犯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使用示范法,向学生展示持球突破的具体步骤,引导他们通过模仿和自主训练,逐步掌握原地持球交叉步突破、原地持球同侧步突破这两个基本动作。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分组演练,分别展示在具体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防守情况,让持球突破的队员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和思考,找到合适的突破方案,并尝试造成对方犯规。在情境演绎中,学生发现,如果能有意识地攻击对方的薄弱点,在局部地区形成一对一的局面,那么,极有可能造成对方犯规。在情景演绎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运用这些突破方法,巧妙制造对手犯规,掌握场上主动权。
当对方发起猛烈进攻的时候,防守方要采用积极有效的防守手段,瓦解对方的进攻。如何防守也是篮球运动的重要运动技能,它包括运用防守动作、占据有利位置、破坏和阻挠对方进攻等内容。例如,通过“攻防大战”这个游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总结防守技巧。在游戏中,学生分为两组,攻击组队员被防守组队员夹在中间,前者要突破防守组的阻挡,将球传给队友,后者则要尽可能地阻止对方传球。游戏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总结防守经验。比如,有一名学生提出:“在防守时,队员不能挤在一起,否则,看似防守得密不透风,但是只要对手在旁边绕路,我们就来不及反应,进而造成防守失败。”还有一名学生提出:“我觉得反击才是最好的防守。当对方进攻或传球时,我们可以主动上前,抢断篮球。”有一名学生对盯人防守很有心得,提出:“我觉得可以派一名队员专门防守对方能力较强的队员,这样有助于破坏对方的进攻。”良好的防守需要敏捷的步伐和准确的预判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运动认知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争抢篮板是身体对抗性比较强的技术动作,指双方队员在空中争抢投篮失败的球。在实际比赛中,如果某些队员攻击能力较弱,教师就可以指导他们提高争抢篮板的能力,这样能转化攻防矛盾,还能创造连续进攻、篮下得分的机会。争抢篮板的要点之一就是抢占制高点,但是不少学生的弹跳能力不强,争抢篮板时没有优势。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设计“跳高夺宝”游戏活动,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和身体对抗能力。该游戏是在空中悬挂一个毛绒玩具作为“宝物”,在教师吹响哨子后,学生要一起向上跳,如果抢到“宝物”,就要快速做出投掷动作,尝试将其投入目标篮筐。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身体对抗中适当使用挡、拉、推等动作,让自己抢占最高点。
篮球是一项集体运动,学生在打篮球时不仅要提高个人竞争力,还要学会如何与队友战术配合,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掩护配合是一种篮球战术配合方法,指队员利用身体合理挡住对方,阻止对方移动,给自己的队友创造移动的机会,让队友能从对方严密封堵中找到突破路线。教师可采用三个环节指导学生掌握掩护配合技巧。
一是“看图分析,找清位置”环节。教师给学生展示侧掩护、后掩护、定位掩护、行进间掩护、双掩护等掩护配合的图片,并协助学生画出各个队员的行进路线。这样学生能从上帝视角出发,看清楚运动员的位移方向,明确如何化解对方封堵。二是“小组配合,熟悉方位”环节。学生要记住刚才看到的路线图,并和小组同伴在无对手的情况下练习走位,做到熟记于心。三是“结合实践,灵活应对”环节。学生分小组展开对抗训练,一方施以严密封堵,另一方则要结合此前学到的技术,试着掩护配合,突破防守。在实践中,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自主解决。比如,有一组队员发现在侧掩护时,有的队员不能准时到达掩护位置。教师结合此问题,强化了速度训练。教师采用从图片到实战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清晰了解掩护配合的种类,并积极运用到实战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配合 能力。
穿过配合是一种重要的篮球战术,也是一种破坏对方掩护的方法,当对方掩护时,己方防掩护的队员要及时提醒同伴,并主动后撤,让同伴从自己和掩护队员的中间穿过,继续防守。该动作的要点是通过快速动作让对方产生错觉,起到声东击西的 效果。
穿过配合讲究时机,使用者要充分了解什么是声东击西,并结合实际情况巧妙运用。但是,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行动能力相对较弱,他们有可能错过稍纵即逝的穿过配合机会。故此,教师可以采用录像回放法,用慢动作播放之前拍摄的学生穿过配合的瞬间,并让学生说说当时自己的心理,解释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接着,教师再指导学生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配合能力。比如,有一名学生在分析视频后,总结了穿过配合的要点:“在穿过配合时,要注意积极限制持球人,但是要避免直接去抢球。因为抢球的动作过于明显,容易让对方看出端倪,不能起到声东击西的效果。只有欲擒故纵,才能更好地完成配合。”
策应配合是一种里应外合的高效配合方法,一般由身材高大的队员背对或侧对篮筐接球,通过与外线队员巧妙配合,帮助队友摆脱防守或进行投篮。在该配合中,策应队员是核心,需要由能力较强、身材较为高大的学生担任。
教师要围绕策应者设计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比如,策应者站在罚球线附近,准备策应,一名队友运球前进,将球传给策应者,然后立刻空切篮下,策应者快速反应,将球传给该名队友,让其投篮。队员依次循环,直到整个小组成员都和策应者完成配合为止。该专项训练将策应配合放大化,让学生对此形成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在实战中熟练运用策应配合的方法,掌握里应外合的战术,从而提高学生的战术配合能力,发展学生的运动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