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使用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行列。会计信息化提高了财务管理效率和准确性,但这把双刃剑却使得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详细论述了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给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待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合理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财务管理;内涵;影响及对策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持续改革、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企业也面临着复杂的经济活动和重大风险,只有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才能迎合企业发展的要求。财务管理是对企业价值的全面管理和控制,能够协调企业决策过程中的诸多因素,其在企业决策过程的作用举足轻重。财务管理的优势在于管理,而生产力的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财务管理的控制水平的强弱。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存储、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颠覆了传统财务模型的方法,全面优化和改进了传统会计模型,更好地支持了企业金融资产的数字化管理。
一、相关概念
1.财务管理的理念
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的始终,其涉及面涵盖融资、投资、经营、分配等项目,控制着企业的资金供给与需求,并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创造更多的盈利机会,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财务风险导致了收入的不安全,由于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存在,收益往往与预期目标不一致,而财务管理的预警能力有助于企业提前预知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风险,有效降低风险的不良影响。
2.会计信息化的概念
会计信息化是以会计信息作为资料来源,其利用计算机技术从会计信息系统中较全面、广泛地获取、整合、使用信息资源,使会计信息从手工化向自动化发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使信息处理更快捷。
3.会计信息化的特征
(1) 共享性: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企业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录入相关会计信息,使会计信息在公司财务部门内部、公司其他部门之间共享。没有太多的报告环节,就可以依靠公司内部共享的财务数据来实现“及时披露”。企业内部ERP系统可以准确有效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使员工全面地获得和处理会计信息,并便于会计信息在公司内部传递。
(2) 實时性:最新的会计信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实时依据。实时的会计信息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公司的管理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没有最新的会计信息,就不可能对企业业务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指导,企业就难以进行有效的财务活动,正常的生产经营,筹集资金并形成决策依据,更不用说成功实现其战略发展目标了。
(3) 集成性:将会计手工信息传输到在线处理,实现信息的集成和重复利用,提高计算效率,确保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减少了人工处理信息的错误。与企业组织内外相关的所有数据只需输入一次即可达到多次使用,这不仅避免了重复输入数据的麻烦,而且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利于企业稳定交互数据。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现代会计以高效的计算机技术和会计技术为基础支撑,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创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将逐步成为集财务、管理、业务为一体的大型数据平台,以此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和企业价值。我国会计信息化经历了初步探索、快速发展、不断完善和全面推广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79年-1988年):初步探索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开始了研究会计电算化的进程。1979年,财政部和前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开展了一系列试点项目,并建立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该项目最初侧重于薪酬管理与核算。1981年,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会计、成本与计算机应用的学术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计算机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被正式命名为“会计电算化”,并持续沿用至今。1987年,中国会计学会的理论研究和软件开发在业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中国的会计电算化在缓慢的探索中逐渐走上正轨。
2..第二阶段(1989年-1998年):快速发展
1989年,财政部举办了会计电算化研讨会,讨论并修订了各种会计软件管理规则(用于操作测试)。这些规则,决定了在各级财政部门开展会计电算化的试点工作。从那时起,会计电算化将逐步取代传统的手工会计,开辟了实际应用的新时代。20世纪90年代,财政部在试点实施后首次组织了通用会计软件的评估。通过测评的会计软件包括用友和金蝶。在评估后的几年里,会计软件迅速应用和普及,推动了中国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会计电算化的社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高等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3.第三阶段(1999年-2008年):不断完善
1999年,用友在北京推出了一款财务软件,该软件实际上集业务处理、会计和财务监控的购买、销售和入库于一体。同年,财政部举行了一场关于会计软件和会计软件市场管理的研讨会。会议讨论了会计软件的市场情况,交流了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的经验,并确定了下一世纪会计软件的发展方向。2005年,财政部发布了一系列文件,明确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地位和会计从业人员应满足的要求。同年,用友呼吁“推动ERP在中国企业的普及”。2008年,中国会计信息委员会与中央各部门共同努力,从制度、标准和人才储备等层面为建立规范的会计信息体系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4.第四阶段(自2009年起):全面推广
2009年,财政部颁布了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从重要性、主要任务和措施等方面明确了未来的目标和任务。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把人类带入了大智移云的时代。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已逐渐从局域网管理发展到综合利用互联网的阶段。2013年,财政部审核并发布了《企业会计电算化准则》。2017年5月,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发布了将人工智能与财务工作结合起来的财务智能机器人。
三、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影响
1.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引入会计信息化之前,会计工作开展方式较为复杂。原始凭证的收集和分类,如若微小的疏忽出现,会计信息的失真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随着企业业务领域的扩张,经营版图的扩张,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与日俱增,各项繁琐的业务纷至沓来,让财务人员应接不暇,工作效率也随之下降。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利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生产销售等环节的业务进行实时、精确、高效的处理。会计信息化便于企业进行科学决策,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降低了公司财务管理的成本
过去,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必须通过人工处理,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事事必须亲力亲为。如今,财务人员精简了,劳动力成本降低了,无纸化办公节约了大量开支,企业内部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联系更加顺畅,异地公司之间的通信成本与差旅成本大幅降低。
3.减轻财务人员的压力
如今,会计信息化的建设省去了财务管理过程中复杂的步骤,简化了流程,登录信息系统,即可及时获取信息。财务人员只需根据已经提供好的各项信息进行后续工作即可。财务信息系统的普及让财务人员从繁复的手工劳作中解脱出来,缓解了工作压力,有余力为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出谋划策。
4.提高财务管理信息的使用率,促进内部数据资源的整合
在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中,企业不仅可以轻松接收丰富多样的数据,还可以方便地对数据进行结构化的分析和处理,并使用可视化数据处理软件将数据转换为更直观的图像,将内外部资源相结合并进行综合利用,提高财务管理信息的使用率,将财务管理的范围扩展到更广泛的类型和应用领域。在此过程中,企业管理层可以清晰明了地掌握各部门拥有的资源,更有效把握财务管理中重要的会计信息,逐步优化资源的整合。
5.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会计信息化服务中心支持RPA机器人的开发和应用。当服务中心发出指令时,RPA机器人在流程中起到数据处理、分析和整体规划的作用,有效地改善了企业对各个分支的控制和管理。RPA机器人提高了流程管理的水平,利于企业建立优良的价值链体系,推动企业核心价值的建设。
四、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的薄弱环节
40多年的积淀与变革,我国会计信息化进程成果卓越,变化巨大,但仍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
1.法律法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我国会计信息的相关理论基础、法律法规不完善,一些法律法规相对落后,内部管理制度的落后难以协调企业的长远发展的需要,不能与现代化的信息化进程相协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影响财务信息更新速度,导致内外部环境信息获取缓慢,这些都阻挠公司的健康长久发展。
2.企业管理层对财务管理重视不够,缺乏战略眼光
有些管理层在财务管理方面没有专业判断。他们仍然认为,财务管理类似于财务会计,过多关注生产和销售。对财务管理、战略意见和规划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了解,无法帮助公司实现其发展目标,这阻碍了信息化的发展和财务管理的完善。一些企业的决策者在盈亏上过度追求眼前利益,忽视企业的长远发展,缺乏全面、系统分析问题的战略眼光,企業的财务管理仍停留于简单做账的基础层面。
3.缺乏高水平的财务人才
一些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仅限于简单的会计核算和报账环节,对自身要求过低,缺乏积极学习会计知识的动力,不能熟练使用会计软件,没有终身学习的理念。目前我国普通的会计人员冗余,而素质优良的高层次会计人才稀缺,导致会计人才金字塔结构不合理,现在会计教育的发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做大做强的需要。作为高层次会计人才,不仅要业务水平过硬,熟练应用会计软件,向下协调财务部门各员工,向上为企业管理者出谋划策,在企业中责任重大且不可或缺。高层次会计人才的缺乏严重阻碍企业长远、全局化发展,拖慢了企业发展进程,也无法实施国际化人才战略方案,难以抵消人才不足的负面影响。
4.应用软件落后
大多企业使用的是通用会计软件而这类软件的缺点在于更新升级速度较慢,不能完全满足企业会计工作的需求。例如,一些企业的信息化软件仅限于生产、销售、财务等内部部门之间的沟通,信息共享功能局限于公司内部。财务信息的处理速度和利用率不高,财务效率低下。因成本较高,很少有企业能够使用自主开发的高价值会计软件,因此我国企业信息化应用软件的发展相对落后。
5.风险防控不足
尽管信息化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但它仍存在安全隐患。如果风险未有效控制,一些关键信息的泄露甚至会让企业陷入生死存亡的危难境地。即使会计软件的某些安全隐患引起了企业的关注,也很可能仅出于对软件本身的安全性考量,并未考虑到企业信息泄露的风险。
五、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公司财务管理优化策略
1.完善财务管理法律法规和内部控制制度
国家立法机关应完善有关的法律和行政规定。在此基础上,企业必须从会计信息化的角度完善财务系统管理体系,健全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权限界定和职责分工,不逾矩不混乱,在整个过程中监控财务管理,定期审查财务管理系统并优化内部环境。
2.企业管理层重视财务管理,树立战略眼光
企业管理层应加强对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关注整个财务管理流程,提高对会计信息化和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明确经济管理目标,确立战略视角,并从整体上分析问题,不应目光短浅,而是要关注公司未来的发展远景。应考虑财务管理的战略结构,有效协调企业的战略规划和会计信息化建设,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调整企业的战略目标,根据公司经营管理特点和实际发展状况,实施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创新经营模式,为企业的成功经营管理进行开阔的思考和规划。
3.引进和培养高层次财务人员
财务人员应提高业务素质,积极学习会计知识,熟练使用财务软件。公司应加强对核心财务人员的培养,定期组织学习最新会计知识,开展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并提供深造学习的机会。同时,企业可以与高校合作,引进优秀的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毕业生,重点培养,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为人才建设打下基础。
4.加大应用软件投资
政府部门和大学应将财务和计算机人才结合起来,改进财务软件的更新,开发更低价的、满足不同类型企业个性化发展的专业化财务信息化管理软件。公司应该增加应用软件的投资,而不是通过节省必要的成本来阻碍公司的发展。
5.加强风险防控
经营者应当强化安全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建立企业风险控制部门和网络安全部门,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聘用专业计算机人员以维护系统正常运行,设置数据加密,定期杀毒,及时更新维护财务系统,确保企业数据安全。同时,完善运营和处理流程,并赋予各管理层相关人员权限分级,使其协调分工,落实各岗位相应职责,定期备份,确保会计信息化系统操作规范,降低系统性风险。
六、结论
从会计信息化的角度看,企业要实现财务管理目标,降低负面影响,必须完善财务制度,提高管理层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优化财务管理信息化戰略,引进和培养高层次财务人才,加大应用软件投入,加强风险防控,以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振民.基于组织系统性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研究[D].天津大学,2010.
[2]王巍.辽宁省邮电工程局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
[3]徐玉德,马智勇.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演进历程与未来展望[J].商业会计,2019(07):7-12.
[4]王巧灵.ERP系统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4, 21(04):201.
[5]穆黎.探析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经界, 2014(14):140.
[6]陈爱青.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21(14):7-8.
作者简介:高璇(1996.01- ),女,汉族,江苏淮安人,会计硕士,初级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