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红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农村学校美术教学受到了应有的重視,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的关键途径。但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缺乏美术教育资源等制约,农村学校美术课堂教学效果不佳,难以真正落实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本论文以农村学校的美术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切入点,针对农村学校美术课堂教学现状和原因简要进行了分析,并随之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改进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农村学校;美术教学;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1-0166-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1.056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了教育的唯一目标,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创新能力和陶冶学生情操的关键。同时,最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明确了“以生为本”的美术教学指导思想,优化和更新了美术教学方案,促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综合发展,最终落实美术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因此,基于农村学校美术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应积极探讨行之有效的改进策略,不断提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农村学校美术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低效化
农村美术课堂教学最显著的问题就是低效化,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得法,致使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效果差。这主要是因为初中美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对美术教学目标认知不清楚、不全面,教学时过分关注美术基础知识,将重点集中在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导致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忽视了学生审美体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机械化、单调化,制约了学生美术学习过程中综合能力的培养,致使农村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呈现极强的低效化。
(二)重视程度不够
素质教育背景下,美术作为农村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但现行的农村美术教学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教师依然将教学重点集中在文化课程上,致使美术课堂教学处于辅助地位。同时,现行的农村美术教学并未制订科学的美术教学评价标准,这些因素都导致农村中学美术教学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另外,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不少学生对于美术课程漠不关心,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缺乏认真的态度,仅仅将其作为放松压力、放松自我的活动课程。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农村美术课程教学质量的发展,难以落实美术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三)教育资源缺乏
素质教育背景下,虽然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村教育的投入,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的教育条件、教育环境。但是与城市教育相比,农村教育依然面临资源缺乏的现状。因此,农村在开展美术教育时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资源缺乏。在这种情况下,美术教师只能利用教室和教材开展美术教学,致使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升美术教学的有效性[1]。
(四)美术审美教育手段单一
基于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内涵,美术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美感。美术作品不同,其中蕴含的美术情感和美感也有所不同。面对这种情况,美术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必须借助不同的审美教育手段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就农村美术教学现状而言,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基本上都是采用语言讲解或展示的方式进行教学,忽视了美术审美教育过程中学习氛围的营造、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等。这种单一的美术教育手段严重制约了农村美术教育的效果。
二、转变农村美术教学模式,提升农村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一)转变理念,树立新的美术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背景下,农村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对美术学科的育人价值进行客观衡量,将其纳入农村教育体系中,促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另外,农村教师在优化美术教学时还应转变传统的美术教育理念,紧紧围绕“美术核心素养”的内容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首先,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美术学习内容,促使学生在有效的学习中获得成长和发展,最终落实美术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在对美术课程进行设计时应紧紧围绕新教育理念的要求,选择与学生兴趣点相契合的内容,确保美术教学内容能够直达学生内心;再次,教师在选择美术教学方式时还应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对教学空间进行拓展和延伸,使美术教学不再受到教室的限制,促使学生在广阔的美术教学空间中获得发展和提升;最后,美术教师还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不断提升农村美术教学的有效性[2]。
(二)丰富美术课程资源
农村学校在开展美术教学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学资源匮乏。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和理念,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丰富美术课程资源。关于这一点,最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突破美术资源匮乏的制约,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积极开发富有地域特色的美术资源。首先,充分挖掘乡土资源。按照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教师可以灵活借助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美丽的花朵、田园、树叶等,都可以作为美术教育的素材,以此为载体指导学生开展美术学习。同时,面对丰富的美术资源,还可指导学生围绕富有特色的本土美术资源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美术综合素养。其次,变废为宝。农村美术教师在丰富美术课程资源时应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废弃的物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对其重新进行创作。如此不仅丰富了美术课程资源,也降低了学生美术学习的成本,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创新能力、环保素养。再次,教师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深层挖掘当地优秀的传统美术资源,将优秀的地方美术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在充满地域性的美术课程资源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美术综合素养。最后,就地取材,开展美术创作。农村学校在丰富课程资源时还应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依据不同的季节选择差异化、有针对性的美术课程资源,使学生在充满季节性的美术课程资源中开展美术创作,获得美术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灵活开展美术课堂教学
针对农村美术课堂教学单一、陈旧的现状,为了提升农村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应结合美术教学的内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等灵活选择多样化的美术课堂教学方式,最终实现高效美术课堂的构建。首先,趣味性教学。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某一件事情感兴趣,才能在强烈的内驱力驱使下积极主动参与到相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中。因此,基于农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低下的现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美术游戏的方式,促使学生在游戏化的美术教学中获得愉快的心情,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最终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课堂学习。其次,创设美术情境。结合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成果,教师在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时应结合具体的美术教学内容,以学生身边常见的素材作为切入点,努力创设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在熟悉的美术学习场景中理解美术知识,并更好地参与美术课程学习活动。最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美术教育效果。农村美术教师在优化美术教学时还应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促使学生对多种美术形式进行形象感知,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开展美术学习。同时,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的美术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四)转变教学模式,让美术融入生活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美术教学要求,农村美术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不要局限于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讲授,还应关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一方面,农村美术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美术教学理念,以当前时代发展作为切入点对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转变,以审美的角度组织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结合美术教学内容创设美术意境,促使学生在美术意境中感知美术作品蕴含的美感。教师还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美术鉴赏活动等,促使学生在具体的鉴赏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美术实践活动。新课程背景下,美术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书本知识的传授中,还应立足美术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运用美。尤其对于农村学生来说,生活中含有大量美术教育素材和资源。教师必须坚持“三贴近”的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在丰富的课外活动中发现大自然蕴含的美,最终落实学生审美素养的教育目标。
(五)將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有机整合
美术并非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因此,农村教师在优化美术教学时应坚持“融合”的原则,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效进行整合,挖掘不同学科中的美术知识,帮助学生体会美术课程的多样性、趣味性,这样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具体来说,可以将音乐学科与美术教学进行整合。一幅生动的美术作品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教师可以在学生创作美术的过程中辅以相关的音乐,以便学生沉浸在特定的音乐情境中,放飞自己的心情、扩展自身的思维空间。教师也可以将美术教学与语文学科进行有效整合,尤其对于语文学科中的古诗词来说,往往一首古诗词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作,在优化美术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为画面配诗,也可以为古诗词配画。如此一来,可以促使学生在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美术和科学文化素养。
(六)搭建表现平台,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核心素养背景下,农村教师在优化美术教学时不仅要关注美术基础知识教学,还应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基于此,农村教师在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时必须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施展才华,唤醒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在诸多美术教学手段中,写生是最佳选择,也是强化学生观察力、认知力、情感和表现力的最佳手段。因此,农村美术教师在强化学生美术创造力时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笔法、构图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景色进行写生,帮助学生更好地描绘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欣赏创作对象、描绘创作对象,以防止学生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出现思维固化的现象。同时,教师还应善于欣赏、肯定学生的独创性,唤醒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其更加大胆、主动地利用艺术语言进行创作。
(七)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参与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面对学科核心素养下的美术教学要求,农村美术教师必须采取多种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一方面,学校应不断加大农村美术教师的培训工作,定期对其展开培训或者指导美术教师积极参与课外考察,促使农村美术教师在相互交流和探究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从而提升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农村美术教师在提升自我综合素质的时候还应借助网络这一途径,积极参与网络学习班、网络美术教学交流活动等,以便更好地开展农村美术课堂教学。
(八)打破传统评价,发展学生个性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转变教学评价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面对全新的要求,农村美术教师应打破传统美术教学评价模式存在的不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构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评价体系,旨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在优化教学评价时,应将学生纳入评价主体中,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明确自身美术学习存在的不足,并吸取他人身上的优点,最终促使农村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美术学习中;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激励性评价,教师应借助具有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以更好的状态参与美术课堂学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重视并加强美术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途径。但农村美术教育受到传统教学理念、教学资源的限制,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难以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基于此,教师必须从教学理念、课程资源、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针对性地给予优化和改进,不断提升农村学校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钱红霞.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29):163.
[2] 马锐.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方式创新的几点思考[J].家长,2021(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