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达
摘要:对于幼儿来说,自信心是社交技技能、人格品质、学习能力等健全完善的重要素质,需要在幼儿教育中,充分的对其进行重视,虽然当下幼教老师对幼儿的人格健全高度认同,但很多教师耐心、教学能力等有限,对幼儿的教育更多的集中在协同合作、吃饭穿衣、语言交际等方面,在培养幼儿自信心时,会无法关注每一个幼儿,导致很多孩子的自信心无法得到有效增强,本文首先探讨自信心培养时存在的问题,之后就如何更加行之有效的促进幼儿自信心得到增强进行具体探讨。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信心;探讨
一、引言
幼儿与世界接触时间短,在陌生的环境中,很容易陷入到不安之中,很多幼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对课堂活动参与动力低,同时对上幼儿园存在抵触情绪,为了更好的促进幼儿掌握相关素养,有必要尽可能的消除幼儿的不安,让幼儿能够自信的、勇敢的、积极的应对课堂活动,对消除幼儿上学抵触情绪、维持课堂教学纪律、增强幼儿自信品格等都会存在积极影响。
二、自信心培养时存在的问题
自信心内化表现包括两种状态,一种是不假思索的积极应对状态,一种是短暂思考后的积极回答,前者是自信心成为本能,后者是在自我效能作用后的表现,对于幼教来说,需要学生予以充分把握。
(一)无法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
不同学生存在不同的个性,在对幼儿展开教育时,应当充分把握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教师在进行自信心培养时,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展开相应的教学策略,但很多幼教对学生个性重视程度不够,或者说没有较多的时间、精力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并对其进行善加引导,以综合增强学生自信心,这就使得不少孩子自信心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应对[1]。
(二)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积极性在不能充分的予以带动、激励的情况下,学生的自信心将很难形成,或者说难以内化成学生的本能,此外,学生积极性差,对幼儿园活动重视程度不够,在学生与集体脱节,或是消极应对时,造成学生长期被负面情绪主导,无法从课堂活动中取得自信心。
(三)忽视自信心长期发展
很多幼儿的自信心可能只是一时自我效能的作用,如果在学生忽视自身能力,盲目自信的情况下,则幼儿很容易在面对更加复杂的问题时,会有所吃亏,对失败的自我合理化,会让幼儿继续自信,但在幼儿遭遇较大挫折后,自我认同感会大幅度下降,学生会在思考是否可以完成某一任务时,总是产生无法做到的想法。
三、幼儿自信心得到增强的策略
增强幼儿自信心对幼儿的未来发展存在较大的利处,但是当下很多幼教并不能很好的把握幼儿自信心培养问题,对幼儿思维品格的健全形成极为不利,在增强幼儿自信心的问题上,可以从关注学生个性、充分调动幼儿自信心、实现幼儿自信心的长期发展等[2]。
(一)关注学生个性
对于幼儿的个性,教师首先应对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予以充分把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使幼儿的整体概况能够透明化,教师可以借助此,为每一个幼儿因材施教,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活动,并根据这个活动,观察幼儿在该活动下的表现,从每个幼儿的神态、动作、行为等方面,进行记录,在记录完这些资料后,对这些资料整合分析,可以从非常自信、自信心较好的、自信的、不自信、非常不自信等几个等级,也可以从幼儿在面对问题时的小动作,比方说咬手指、缠衣服、挠头发等动作,对学生个性进行充分把握,便于在把握学生特点后,针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被提问时的小动作情况进行针对性把握;其次,幼儿性格沉稳与内向存在较大差异,但外在表现并不容易被教师直观观察,因而,为进一步的把握幼儿的个性,可以从互动谈话、家庭访问等过程中,对学生个性进行充分把握,以便于在自信心培养活动中,更好的增强幼儿自信心,最后,部分幼儿理性思维较强,对教师、家长的情感较为敏感,可能会在教师、家长的要求下,积极的回答问题,但这并不一定是幼儿所期望的,为避免部分幼儿是为了回应家长、老师期许,而积极回答问题,造成教师该孩子很自信的错觉,教师应当注重课堂教学的非强求、民主化,促使学生积极回答是源于自信,而非是胁迫,如此,教师对学生的个性看得更清,也就能妥善采用正当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教师在教授幼儿学习吃饭时,可以首先向幼儿提出问题,“谁知道如何使用筷子、勺子、叉子吗?”借助问题的提出,教师可以观察哪些学生是积极应对的,哪些是消极应付,哪些对视到教师的目光会显得很紧张,哪些对视到教师的目光会更加积极,依托此,可以更好的辅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个性。
(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增强学生的内驱动力的,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形成自信心,尤其是本能,借助学生积极性的增强,幼儿就会想要踊跃发言,此时幼儿的思维活动就不是在权衡利弊,思考成功的概率有多大,也不是单纯的担心那微乎可微的失败概率,会在想到一丝丝的成功机会下,便积极的回答问题,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自信心,尤其是具备充分的知识基础时,学生甚至能不假思索,便要回答问题的,由此可见,教师增强学生具有显著价值。首先,运用奖励手段,激励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应吝啬自己的表扬、赞美,在学生獨立完成某张画,或是独立唱完某首歌时,教师都要予以充分的赞美、表扬,同时,也可激励其他学生参与到回答问题的行列中,其次,降低任务难度,多用演示、提示等手段,让学生可以较快并正确的解答问题,不断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后,活跃课堂气氛,借助课堂气氛活跃,能够很好的感染学生,并让学生的情感能够跟着教师的节奏走,从而在教师提出疑问时的,幼儿也能更好的脱口而出,积极回答问题,借助该方法,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逐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3]。
例如,在让幼儿观察绘本时,为避免学生对绘本的理解存在较大的限制,教师可以在讲解绘本时,对绘本的理解难度予以降低,在向学生提问时,也可由浅入深,让学生可以轻易或稍加思索便可以回答,借助此,幼儿可以在不断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自信心得到充分的增强。
(三)实现幼儿自信心长期发展
很多教师只是着眼于幼儿一时的自信,对促使幼儿保持长久的信息关注程度不够,在此情景下,幼儿很有可能在缺乏教师引导或是面临较深难度问题时,会因反差较大,自信心瞬间崩溃,为实现幼自信心的长期发展,教师可以从幼儿学习意识、韧劲、坚持意识等方面进行培养,借助学习意识的,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自觉性,对奠定学生基础,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增强存在较多的利处,借助韧劲,学生的韧劲可以表现在遭遇困境时,对困苦的耐受水平,学生韧劲较强,就越不会遭遇到打击,自信心便可以长久保持,坚持意识是避免幼儿对积极回答等产生懈怠心理,是确保幼儿的自信心能够始终如一的关键,避免学生对积极回答问题及对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产生懈怠后,会更加注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很容易产生犹豫心态,自信心大幅度下降。
例如,借助学习,学生可以更多的接触到知识、技能、经验,可以对教师问题积极应对,减少回答不上来的尴尬场景,导致学生自信心受损,无法实现长期发展。
四、总结
自信心可以极大的影响到幼儿的未来发展,为了更好的促使幼儿的自信心可以得到保障,教师应当重视幼儿教育中,自信力的教学地位,在具体的教学措施中,可以从关注学生个性、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实现幼儿自信心的长期发展三方面出发,更好的帮助幼儿建立信心,并在经历长期发展下,规避打击、增强韧劲、具备坚持意识,促使自信心能够长期保持。
参考文献:
[1]李珍. 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策略分析[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4).
[2]葛翰依. 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策略分析[J]. 好家长, 2018(13).
[3]柴祢怡. 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策略[J]. 读书文摘, 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