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琼
2007年,我在新教师培训结束总结时,写下了这么一句话:“我将以陶行知先生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终身履行我作为人民教师的职责。”实践历练,时光打磨,至今为止,从未忘却。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大先生”,更是坚定了我要继续当好老师的信念。
新时代要求人才涤故更新,教育改革日新月异。但是,好老师的标准是需要传承与发扬的。因此,当新时代的“大先生”,做好老师,可变的,可为的,与不可变的,不可为的,均需要慎思慎行,坚定方向,而后用心践行。
不可变——师德
万世之师孔子说的“有教无类”“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师德之言行,为后代的典范,仍然适用于当下。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唯有以师德导向行为,清晰教师定位,方能不负学生、不负家长、不负教师这份事业。有的老师坚守教育事业数十载,认真对待自己的三尺讲台,认真完成教育工作,爱岗敬业的坚守,让人动容。再回想自己的教师生涯,我的教育情怀始终如一,这是工作“保鲜”的“法宝”。我深深知道,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这个不可变。
不可变——信念
回顾和重温党的光辉历史,我们深知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在百年接续奋斗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容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战胜各种艰难困苦而赢得胜利,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而走向成功,化解各种矛盾难题而铸就辉煌,靠的就是坚定的信仰、必胜的信念和强大的信心。
信念是一种强大的力量。那么,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的信念是什么?在多场党员活动、师德教育活动中,各部门领导不断重复党性的重要性,服务意识的重要性,为人师表的重要性。当信念成为血液中的一部分,力量就会源源不断。只要心怀教育事业,办法总比困难多。教育之路不能一成不变,总得要有人走在前方,才能绽放芬芳,正如鲁迅先生说的: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好老师,要有坚定信念,这个不可变。
可为——扎实学识
“双减”政策落地,对老师的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挑战,也是机遇。实际上,“好老师”同样要具备高超的教学技巧与扎实的学术功底,需要老师对自己专业做出“可为”的改变。近几年,教育部为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建设水平出台了各种政策,推出了各项措施。不进则退,如果一個老师不作为,那是不可为的,要可为就要进步与改变。面对各种挑战,我默默打开各种书籍、文献、文件学习。同时统整学校文化德育规划,提高班级课堂效率。做老师,扎实学识,是可为的。
可为——仁爱之心
对于仁爱之心,难道老师不应该深植心底吗?怎么还需要加上“可为”?在我看来,仁爱之心不能滥用,也不能乱用。爱,是有智慧的。
如果对教育了解得不够深入与广泛,就不知道教育工作的意义,更不会知道教育改革的联系,也就忘了教育的本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统编教材,出台“双减”政策,这些改革是有联系的。我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有终身自我教育的能力。素质教育,奠定孩子的再生能力;统编教材,增加学生品质的厚重,能力的深入;出台“双减”政策,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全方面发展。
单看一个学生的成长,大多数人会以“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来看待学生求学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他们得到了什么?得到了该阶段有的知识?懂得了老师教的做人的道理?从现今教育现状来看,不少学校规划学生在校的螺旋式上升的教育目标,这是能真正体会并落实改革政策的表现,但这种现状并不普及。但是,在党的领导下,好老师会越来越多,好学校会越来越多。因此,一个好老师,要更新教育意识,懂思考,懂改变。做老师,有智慧的仁爱之心,是可为的。
不可变之师德、信念,可为的扎实学识、仁爱之心,这是新时代的“大先生”。我始终会不忘初心,不忘新教师培训时的总结,做个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