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献生
摘 要:课堂教学是思想教育的主阵地。要想提高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必然要关注学科教学。文章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策略以及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对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深度融入思想教育的做法进行探讨,旨在为小学语文提供更多教学方案,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思想教育;有效融合
课堂教学是思想教育的主阵地。要想提高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必然要关注学科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教学过程中。如何在深度与广度上促进语文学科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有效融合,让两者浑然一体,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笔者在途径与策略上进行了实践研究。
一、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在目标上的有效融合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文以载道”“文道合一”恰恰又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特征。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不同教学内容、不同课型特点,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等思想教育目标融入语文学科的学习目标之中,科学地确定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让知识学习、方法掌握、思想教育无痕融合,从而凸显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如五年级下册《小岛》,教师可以从中挖掘出海防战士不畏艰苦、保家卫国、无私奉献的思想教育因素,并确定以下目标:1. 知识与技能:①掌握本课生字新词;②列出小标题,了解课文内容。2.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品读重点句以及对海防战士守卫国土的资料搜集,感受海防战士在海岛上不畏艰苦、保家卫国、无私奉献的品质;②能运用变换故事的角色、丰富故事的细节、配上相应的动作表情等方法讲述将军登岛后的故事。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品读重点句、讲述故事中,体会文章的爱国情感,激发对海防战士的敬仰之情,学习边防战士不怕艰苦、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二、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在内容上的有效融合
部编版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有反映社会生活,赞美人情美的;有描绘自然景物,讴歌祖国山河的;有讲述寓言童话故事,阐明人生哲理的;有记叙革命先烈,赞颂革命精神的,也有描写榜样人物,激励奋发向上的。这些文质兼美、内涵丰富的课文能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道德情操以及养成良好的品质。教师要将语文知识内容与思想教育有机统一起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效实现育人目标。
如:在《梅兰芳蓄须》教学伊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梅兰芳的剧照,让学生走近京剧大师,感受到大师的艺术风采;在课文内容学习的基础上,又引入了课外抗日教育资源,出示梅兰芳宁可卖房度日、冒险装病卧床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的资料片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梅兰芳与日军周旋斗争的种种困难,感悟梅兰芳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教师还可引入南京大屠杀的资料,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厚重和民族的磨难,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从而感悟到少年强则国强的道理。
三、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在策略上的有效融合
语文教学是思想教育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创设各种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不断加深的情感体验伴随学生学科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和价值观的提升,品质的内化和思想的自我构建,从而达到了既教书又育人的无痕境界。
(一)情境创设,拨动情感,认知活动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
教师在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的同时,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心理因素,凭借教材,以语言描绘、感情朗读、启发想象、角色表演、对比分析、品析词句等为主要手段,以音乐、图画、录像等为辅助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教学氛围,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入情入境,使认知活动和思想熏陶教育活动得以有机结合。
(二)品词析句,体验情感,阅读能力与思想教育共同提高
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是一体的,因此,教师应该抓住课文的精妙、感人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领悟课文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使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思想上、情感上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实现语文能力与思想感情的共同提高。
如在教学《梅兰芳蓄须》一段“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才能在寓所悄悄地细声吟唱,这对他来说已经很知足了。一个艺术大师就用这种方式个坚持着对艺术的追求。”时,教师先让学生抓住“深夜”“关紧门窗”“特制的厚窗帘”“悄悄地细声吟唱”等词语感受梅兰芳对唱戏的渴望。然后鼓励学生进行想象说话的训练:每天深夜拉上窗帘时,梅兰芳心里会想:虽然我___________,但是___________。学生通过想象,便能深刻地感悟到梅兰芳宁愿放弃他最爱的戏曲,也要表明自己坚定的爱国立场。
教师准确地把握情感教育的契机,把梅兰芳热爱祖国的民族气节融入课堂的语言学习中,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润物细无声地植入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达到了“学文悟道”的育人目的。
(三)习作指导,价值引领,语言构建与思想教育和谐发展
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生表达思想感情的主要途径。教师在为学生布置写作训练、指导评论时可以渗透思想教育因素,引导其树立积极健康的思想,让写作成为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沟通的交流平台,让作文指导和思想教育相得益彰。
如: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制作家乡菜”的劳动过程以及感受写成作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不仅能通过各种生动形象的动作写出了烹饪的过程,还把观察到的食物的颜色、形状、气味等变化详细地描述下来,并将“自己动手做的菜,哪有不好吃的道理啊!”的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在习作表达中自然流露。习作让语言与情感得以共生,文心与人心得以交融。
(四)口语训练,渗透礼仪,交际能力与传统美德相得益彰
口语交际课是培养学生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学习规范语言的教学平台。教师应该挖掘口语交际中的德育因素,使口语交际教学成为发扬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一块重要基石,在提高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及健康的心态。
(五)阅读拓展,升华主题,文学鉴赏与情操熏陶同构共生
“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思想;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情感;一个主题,就是一个智慧世界。”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课文和课外阅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同一主题思想的文学作品鉴赏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四、教师教学能力与育人能力的有效融合
语文教学活动属于师生互动的活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本人高尚的品格、优美的仪态都好似一种召唤,一种力量。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优秀品格的形成,很大程度源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恰当地处理好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的关系,发挥教育的榜样作用并有效地开发与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通过教学活动把两者无痕融合,既有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增加教育的趣味性,提高教學的效果。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需要教师发现、挖掘、利用和引导。教师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寻找可用的思想教育要素,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将思想教育融合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才能为培养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照霞.小学思政教育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研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1(20)
[2]樊莉.思政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J].贵州教育,2020(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