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式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

2022-03-26 03:13:41宋佳金
幸福家庭 2022年20期
关键词:融合体育活动

宋佳金

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提高了对融合教育的关注。融合教育是基于权利、指向公平的教育。特殊学生要在普通教育环境中接受教育,即让其获得足够的资源,并在以同龄学生为主的自然环境、学校和社区中受到教育。融合教育的发展,使得包括特殊学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遵循融合教育的相关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在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实施融合式课程。

一、指向生本理念,探讨融合式课程的原则

(一)过程性原则

生本理念的特点之一就是学生广泛参与教学活动,并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这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着更加突出的表现。在传统的特殊教育中,虽然部分教师也会根据特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设计相应的体育活动,注重引导特殊学生参与,但是从本质上来看,这不仅不利于塑造特殊学生的积极心理,还与融合教育相背离。对此,教师可以根据特殊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适度调整融合的水平,让学生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逐步形成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为小学体育融合式课程的开展增光添彩。

例如,针对特殊学生在身体素质、智力发育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教师可以开展全融合、半融合两种类型的体育活动。在全融合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前期的引导与沟通,特殊学生已经能够融入普通班级,他们能够充分参与集体活动,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体育活动中也能与普通学生进行配合。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学生的情況设计一致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要求。以跑步活动的开展为例,在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的听障学生可以与普通学生一起进行短跑、长跑和接力赛跑训练,开展全融合体育活动。

教师也需要根据特殊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开展半融合的学习活动,关注每个特殊学生的参与过程,对其进行阶段性的调整与优化,针对学生的特殊需求、活动的特点等进行调整,缩小特殊学生和其他学生之间的差异。

(二)合作性原则

合作意识是人们心中深层次的心理表现,教师通过合作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特殊学生尽快融入班集体,引导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互帮互助,构建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生本理念在融合教育中的贯彻和落实同样注重合作式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两两互助等活动形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另外,由于特殊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应该合理分组,充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从而发挥合作的价值。

例如,在拔河比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听障学生、轻度视力障碍学生可以通过无差别的分组方式自然地参与分组。在小组中,由小组长分配人员、布置任务和开展日常学习训练。相对于其他的体育游戏,拔河更考验学生之间的配合,特殊学生同样也可以主动参与其中,为团队的胜利出一份力。

在开展合作式教学时,教师也不能忽视个别化的教学,这样才能为融合式课程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此,教师可以根据特殊学生的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成长方案与教学计划,为后续的合作做充分的准备。

(三)整合性原则

在开展融合式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元化整合现有的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既要满足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的不同需求,又要实现学生之间的紧密配合,为学生的协同发展提供助力。对此,教师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而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借助互联网平台重新整合与分析各种类型的体育游戏活动,在现有体育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例如,在传接球练习中,针对听障学生,教师可以正常开展练习活动;对于轻度视力障碍学生,为了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整合优化,教师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语言沟通,丰富体育游戏活动的内容,帮助这类学生参与传接球;而对于身体存在缺陷的特殊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式教学方式,或者转变评价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助。

二、基于课堂实践,探讨融合式课程的调整

(一)规则调整,体验运动的快乐

体育规则是人们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决定体育主体参与行为的一种规范性文化现象。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规则的制定能够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对学生的行为也有着一定的约束作用。而在开展融合式课程的过程中,由于不同学生的身心素质、智力发育情况有所不同,教师需要调整体育规则,带领学生感受运动的快乐。

以地板运动为例,这一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婴儿爬行、匍匐前进、侧滚翻前进等方式开展活动,对学生的骨骼、肌肉发育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对于在此方面不具备优势的特殊学生,教师可以适当调整规则,即缩短地板运动的距离或者调整活动时间,让特殊学生能够做好准备,在适当的规则下开展活动。

部分特殊学生在参与活动后,能够初步适应原有的规则,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与机能水平。因此,在阶段性的训练后,教师可以适当调整规则,循序渐进地提高活动的难度,从而增强特殊学生的成就感,保证活动的公平性。

(二)动作调整,满足个体需求

体育动作的规范性不仅会影响体育运动的开展质量,还会影响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部分特殊学生由于生理缺陷,很多时候无法顺利完成某个动作,这对融合式课程的开展造成阻碍。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教师可以调整部分动作,通过以走代跑、以坐轮椅代跑、以滚翻或者爬代跑等形式,让特殊学生能够参与更多体育活动,满足他们的发

展需求。

例如,在开展热身活动的过程中,部分脑瘫学生、多重障碍学生不仅无法跟上普通学生的节奏,同时还存在着无法侧低压腿、无法开展体前弯的情况,导致他们无法真正开展热身活动,对后续体育活动的参与带来了负面影响。对此,教师可以针对特殊学生的身体情况,专门设计一些特殊的热身动作,通过动态伸展、静态伸展、体能活动的整合,让这类学生能够有效热身。

在调整动作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分析特殊学生的情况,还需要保证动作的合理性,避免对特殊学生的骨骼、肌肉造成损伤。

(三)器材调整,增加参与机会

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设备器材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能够让原有的活动变得更为精彩。同时,正确使用器材也能够增强训练效果。特殊学生由于生理、智力等方面的问题,往往无法使用常规的运动器材。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现有的体育器材设备,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公平参与的机会,实现融合式课程的教学目标。

例如,对于部分肌肉无力的学生,在足球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将较硬的足球更换为较软、较轻、较小的球,并缩短踢球的距离,让普通学生将球传给特殊学生。在这种强化训练的带动下,特殊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踢球的技巧,感受团队合作的快乐。随后,教师再让特殊学生尝试去踢正常的足球,从而让整个体育活动更有意义。

除了调整运动器材,教师还应注重优化运动环境,通过缩短距离、减少环境干扰因素等举措,提高融合式课程的开展水平。

三、聚焦身心成长,探讨融合式课程的策略

(一)控制程度,拓展生成资源

在开展融合式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把握融合的程度,这是因为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需要调整课程融合的水平,适度地整合、开发体育教育资源。

以听障学生的体育活动为例,这类学生普遍在听、说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但是在视力、肌肉、骨骼、智力等方面的发育是正常的。在融合式课程中,教师可以开展深度融合的体育活动,如田径、球类等活动,对于涉及声音等方面的比赛规则,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代替。融合程度的控制对于教师的能力、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主动搜集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让融合式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二)调节基数,给予充足信心

在融合式课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参与活动的人数,让学生有效配合。

例如,在跳绳这一活动中,对于骨骼与肌肉发育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先开展一对一的教学,适度降低跳绳的难度,帮助特殊学生掌握跳绳的技巧与规则。在后续的活动中,为了提高特殊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以开展分组活动,比如,两人一组拉绳,特殊学生跳绳或由学生自主协调配合,以此增强特殊学生的信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将班级活动、分组活动、一对一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满足特殊学生的参与诉求。

(三)丰富形式,提供学习支持

在融合式课程中,教师应该创新原有的体育教学形式和活动内容,让学生在多种教学方法的支持下体验体育运动项目,为融合式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持。

例如,在针对听障学生的教学中,体育专业术语较为枯燥,如果教师根据体育教材上的动作要领进行讲解,不仅会花费较多时间,还会引起听障学生的抵触。对此,教师在讲解时,可以邀请手语教师同步讲解活动规则、动作要领等,并辅以形象的动作。在运用不同的教學形式时,教师应该关注特殊学生情绪与态度上的变化,避免对其身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融合式课程的特点,在生本理念的支持下,关注特殊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融合式课程的整体水平,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

猜你喜欢
融合体育活动
“六小”活动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活动随手拍”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0
2016体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