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靖雯
3~6岁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更容易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作为祖国的新生力量,是地方文化重要的传承群体。因此,引导幼儿了解传统的地方节日文化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了解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笔者所在幼儿园地处千年古塔附近,周围有着丰富的吴文化资源,七里山塘赋予了幼儿园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人文气息。在此基础上,教师以健康、向上、贴近幼儿生活的吴地节日文化为载体,引导幼儿感受地方节日文化的魅力,有利于弘扬吴地节日文化,丰富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
吴地节日是指吴地人民祖祖辈辈延续下来的节日,它具有江南水乡的地域特色。笔者所在幼儿园教师结合传统习俗和四季节气,梳理了十二个节日,即正月灯彩节、二月春龙节、三月三嬉戏节、四月神仙节、五月戏水节、六月晒书节、七月巧手节、八月金桂节、九月九九节、十月新米节、十一月消寒节和十二月腊八节。本文以吴地节日文化为切入点,旨在让幼儿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习俗,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一、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创设吴文化特色环境
我园融合了吴地优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巧妙利用墙面、门、窗、走廊、楼梯口、天花板等空间,分层次、分阶段地悬挂各种具有民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气息的饰品。例如,我园在走廊布置了“虎娃节节高”的内容,将与吴地节日相关的诗歌与图片相结合,这很好地吸引了幼儿的眼球,深受家长与幼儿的喜爱。此外,在每个节日课程结束后,教师都会在幼儿园门口呈现与该节日相关的图片,帮助家长与幼儿深入了解灯彩节、嬉戏节、戏水节、晒书节等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我园还精心打造了“虎娃节节高”社会实践馆,展示节日的民俗风情,并设计与节日相关的游戏,制作民俗节日小吃,将该馆打造成集观赏游乐、探究体验、生活实践为一体的场馆。这些布置营造了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令前来参观的其他学校教师赞叹不已。此外,我园也会经常播放一些评弹和《担鲜藕》《苏州好风光》《茉莉花》等独具江南水乡特色的歌舞乐曲,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
我园每个班都有吴文化特色的区域,班级里也有相关的图书,如《虎娃童谣》《吴地节日三字经》等,教师也会经常播放一些具有吴地文化特色的歌曲,如《昆曲》《苏州评弹》《水姻缘》等。此外,每个班级的教师都会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精心设置各具特色的环境,如小班的传统节日服饰展、中班的传统手工艺品展、大班的剪纸艺术区等。在自主性游戏中,教师也会巧妙地融入吴地文化,如笔者所在班级开设了“苏州传统小吃馆”,让幼儿尝试制作泡泡小馄饨、梅花糕、海棠糕、苏式绿豆汤、传统卤汁豆腐干等传统小吃,鼓励幼儿用方言招呼“顾客”,大胆地讲述自己知道的传说故事,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民间文化氛围。幼儿可以在该区域内品茶、下棋、听故事、唱苏州童谣、讲苏州传统故事,感受吴侬软语的魅力,发展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创设幼儿积极参与的操作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会影响幼儿的发展,教师应创设能使幼儿积极参与的操作环境,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与经验。为此,笔者所在幼儿园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丰富的区角活动环境,让幼儿的主动性、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笔者还根据班级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每个区域投放了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让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进行游戏,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吴文化的熏陶。此外,各班教师也会根据主题的更新变化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及时地更换区域材料和环境创设,促使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了解吴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整合社区和家庭资源,创设支持性的环境
在活动开展期间,我园教师还注重整合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如请手工艺人手把手教幼儿学习刺绣、剪纸,请苏州当地居民讲述苏州节日的习俗等。同时,我园教师会在园内开展与各个节日有关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与游戏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妙与韵味,产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此外,我园教师还利用端午节、金桂节、新米节、灯彩节等开展亲子活动,开设节日文化一条街,并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充分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家长给幼儿园带来了许多关于吴地节日文化起源的资料,如民俗、建筑、活動等的图片,还有苏州童谣、民间儿童故事、民间歌曲等。许多家长还把家里的工艺品、图书等带到班里让幼儿欣赏、交流。我园开展的各类活动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获得了一致好评,家长纷纷表示这些传统节日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能让幼儿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味与魅力,还能让幼儿亲身体验传统节日的乐趣,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二、探索行之有效的吴地节日活动,以提高幼儿对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一)设计专门的课程活动
优质的节日文化活动能让幼儿全面、深入、清晰地了解节日文化,了解其中的历史渊源、民俗风情等。对此,我园教师结合吴地的十二个节日,开发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节日活动,以期帮助幼儿深入了解相关的节日文化。
此外,我园教师还会根据幼儿园教育内容,将合适的吴地节日文化渗透其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民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我园教师自编了“提灯走三桥”“新米大家尝”“划龙舟”等有关吴地文化的园本课程,以期通过这些课程帮助幼儿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如,我园教师会在午餐后或离园前给幼儿讲述酒酿饼的由来、五人墓的故事、中秋节的神话等,让幼儿了解吴地的传说故事、节日风情、习俗等,为幼儿展开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民俗画卷。再如,在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教师会给幼儿讲解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介绍重阳节的习俗,引导幼儿动手制作月饼、重阳糕等,加深幼儿对节日文化的认识。
(二)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
我园教师围绕吴地的十二个节日开展了主题活动,让幼儿感受了吴地节日文化的魅力。以灯彩节的主题活动为例,灯彩节即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各地都有不同的习俗,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等是元宵节的几项重要习俗,而幼儿对这些习俗不太了解。于是,我园教师带领幼儿搓元宵、舞龙、做花灯、猜灯谜,让幼儿从多方面了解了灯彩节的习俗和来历,感受到传统节日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三、精心筛选民间文化资源,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吴地文化是吴地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精髓,蕴含的内容非常丰富,能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我园教师收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并精心筛选了一些积极健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鉴于幼儿喜欢朗朗上口、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的民间童谣、古诗,我园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将语言教学、故事表演和游戏活动有机结合,让幼儿根据作品内容自由表现和创造。在教学活动中,幼儿经常一边念着原汁原味的方言童谣,一边做着自创的动作。通过这类教学活动,幼儿学到了丰富的词汇和优美的语句,实现了自身语言能力的发展。除了童谣、古诗,我园还增添了《吴地节日三字经》的诵读与学习,旨在通过优美的音韵和舒适的节奏变化增强幼儿的语感,增强其语言能力。
四、合理运用吴地文化,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行和习惯
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也是一个人品行的外在表现。幼儿阶段是个体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和加强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习惯成自然》《兩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所阐述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传承吴地节日文化可以陶冶幼儿的思想情操,让幼儿学习传统美德,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行和习惯。例如,在重阳节的主题活动中,我园教师为幼儿讲述了有关重阳节的传说,邀请幼儿的爷爷奶奶一起来园做游戏、品尝重阳糕,这让幼儿懂得了尊老尊贤。在端午节的主题活动中,教师通过讲述有关屈原的故事,让幼儿学习了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他忧患国家社稷、体恤百姓的忠贞气节。教师还开展了“赛龙舟”游戏活动,培养了幼儿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此外,我园还会开展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活动,如在春分会开展“斗蛋比赛”,在立夏会开展编蛋络、挂鸭蛋的活动,在冬至会邀请家长来园包饺子、做汤圆等。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在做一做、玩一玩、尝一尝的活动中了解了二十四节气的特征和习俗,也懂得了谦让、分享、合作,形成了良好的品行和习惯。
我园在弘扬吴地节日文化时挖掘了各种适合幼儿的资源,让幼儿了解了更多节日习俗,也促进了幼儿的发展。在后续教学过程中,我园会继续探究吴地节日文化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融合,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长期目标,以帮助幼儿了解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