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2022-03-26 13:33施文娇
幸福家庭 2022年20期
关键词:同伴建构幼儿园

施文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让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使幼儿“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对学龄前幼儿来说,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幼儿的社会交往既是其生长发育与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完成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具有形式灵活、氛围轻松等特点,分为科学探索、艺术设计、语言用途、角色构建表演等几种类型,有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等形式。区域活动能够为幼儿的社会交往搭建桥梁,是提高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行为的有效途径,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幼儿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一、开展混龄户外区域活动,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

在幼儿园,幼儿接触的大多是同年龄段的同班幼儿,缺乏与不同年龄段幼儿进行交往的经验。基于此,教师可以定期开展混龄户外区域活动,以有效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丰富幼儿的游戏体验,增强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混龄户外区域活动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混龄户外活动中,年龄稍大的幼儿往往会主动为年龄较小的幼儿提供帮助,而年龄较小的幼儿更愿意与年龄稍大的幼儿一起玩游戏。这样的双向交流是提高不同年龄段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

为了增强混龄户外活动的效果,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可以组织本班幼儿进行讨论,探讨如何认识新朋友、如何与不同年龄的同伴友好相处。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阅读绘本《鸽子捡到一个热狗》,让幼儿通过阅读明白分享的意义,进而引导幼儿学会与同伴分享。此外,教师还要向幼儿传授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巧,如认识新朋友时,要礼貌地和对方打招呼,进行自我介绍,还可以拉拉手表示友好,等等。这可以帮助幼儿树立人际交往的自信心,激发幼儿参加混龄户外区域活动的兴趣,增强活动效果。

二、適时引导,激发幼儿交往的主动性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在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指导,引导幼儿大胆与同伴进行交往、互动,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一)在区域活动开始前,鼓励幼儿主动交往

在区域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要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鼓励幼儿勇敢地跨出自己的世界,大胆地与同伴进行交流和互动。有的幼儿比较害羞、怕生,教师要鼓励这些幼儿主动与别人打招呼,并适时给予赞扬。当幼儿受到教师的鼓励和肯定,他们就会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行尝试。另外,有的幼儿在主动与同伴进行交往时,可能会碰到被拒绝的情况。有的幼儿性格比较内向,不习惯对同伴的主动交往行为及时地做出回应,这会导致幼儿在交往中遇到障碍。因此,在开展区域活动之前,教师应当给幼儿打好“预防针”,向幼儿传递“被拒绝了也没关系”的交往理念,引导幼儿在交往中学会正确看待自我、对待他人,不断发展幼儿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大胆交往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包括角色游戏区、美工区、棋类区等,活动内容较为丰富,深受幼儿喜爱。教师要激发幼儿的自主性,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各个区域的活动,促使其大胆与同伴交往,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比如,“过家家”是角色游戏区的游戏,需要多名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指导幼儿玩游戏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自主设定游戏场景、自主分配角色,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在游戏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想法,引导幼儿通过协商来解决问题,如主动调整游戏情景、增加游戏角色等。这有助于锻炼幼儿的协调能力和交往能力,更好地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在区域活动结束后,肯定并鼓励幼儿的交往行为

在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幼儿对活动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根据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巩固教学。比如,在美工区,幼儿A想借用幼儿B的画笔,于是主动对幼儿B说:“我可以用一下你的笔吗?”幼儿B回答:“不行,我也要用画笔呢。”后来,两名幼儿发生了争执。教师在总结时可以借助这个案例,向幼儿讲解正确的交往方式,帮助幼儿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对于在区域活动中表现良好的幼儿,教师要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以培养幼儿主动交往的意识,帮助幼儿在交往中建立自信心。

三、创设合作情境,促进幼儿互相交流

区域活动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协作性的特点,教师要营造温馨和谐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进行活动,体验更多的乐趣。比如,健康区的“两人三足”“跳房子”“抬轿子”等游戏活动需要幼儿进行合作,幼儿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在游戏中获胜,这可以有效锻炼幼儿的协作能力。另外,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纠纷时,教师要让幼儿通过协商自主解决,让幼儿学会合作与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儿童教儿童”的理念,在区域活动中,许多幼儿有自己的特长,如有的幼儿擅长绘画,有的幼儿擅长语言表达,有的幼儿擅长建构等。因此,在某些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幼儿的特长。比如,幼儿A的爸爸是一名建筑师,常常教幼儿A做一些建构小游戏,在幼儿园的建构区游戏中,当其他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A担任“小老师”,主动帮助其他幼儿。这可以促进幼儿之间互相合作、共同进步,进而提高班级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开展小组合作区域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

《纲要》明确提出,通过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组织幼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区域活动,能够激发幼儿进一步与同伴进行交往与合作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协作能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比如在语言区,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识词卡片或一些图片,创设“你来比划我来猜”游戏,让幼儿以小组的形式参与竞猜,并评出获胜的小组。这种小组合作的形式,能够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五、鼓励跨区域互动交流,让幼儿在丰富的活动体验中成长

当幼儿在单一的区域进行活动时,他们互动和交流的空间是有限的,基于此,教师可以鼓励和引导幼儿跨区域进行互动和合作,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增加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流机会,从而提高幼儿的交流能力。

比如,幼儿园10月的教育主题是安全,教师首先可以将各区域活动的主题统一设定为安全教育。其次,教师要在各区域投放与主题相关的活动材料,如在语言区投放一些关于安全的小卡片、图片材料等;在建构区投放消防车、警车、救护车等的建构图纸材料;在角色区设置火灾逃生、交通事故等场景,让幼儿在扮演活动中学习安全知识。最后,教师要鼓励幼儿跨区域进行互动交流。幼儿在进行区域活动时,通常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区域。教师应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特点和表现,当发现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遇到问题时,要及时引导幼儿向其他区域的同伴求助。如在角色区的游戏“火灾逃生”中,一些幼儿不了解安全逃生的具体措施,教师可以引导在语言区活动且了解火灾逃生知识的幼儿帮助同伴。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建构区的幼儿携带建构好的消防车模型加入角色区的游戏,扮演消防员的角色,帮助角色区的幼儿安全“逃生”。这样的跨区域互动,不仅能够促使幼儿巩固消防安全知识,还能够培养幼儿互帮互助的品质,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幼儿体会合作的乐趣,更加乐意与人交往。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王浩幼儿园)

猜你喜欢
同伴建构幼儿园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寻找失散的同伴
建构游戏玩不够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