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芬 任雁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新时期,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课堂是育人的“主战场”。需顺应时代发展,改革专业课程教学环节,增加专业课程思政内容形式是今后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一个发展趋势。《土木工程概论》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入门基础课程,主要让学生熟悉土木工程专业领域相关内容、成就与未来的发展情况,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开拓专业视野与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树立准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本文以《土木工程概论》为例,从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入手,探索新时期高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路径,以期通过丰富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
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中,可挖掘的思政元素丰富,但不是简单地将思政元素展示在课堂上,应将其融入教学设计,具体包括科学精神、文化自信、逻辑思维、时代精神等。本文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及《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标准要求,结合课程具体内容,对该课程思政目标进一步定位,如表1所示。根据思政教学目标,课程理论知识每个任务再次梳理思政元素,采取案例分析法、讲授法等导入,课程实践部分的思政教育在专题讲座、调查问卷、实习参观等方面深化。
表1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内容广泛,思政元素丰富。每个典型项目都存在多方面可挖掘的思政元素,不仅要将这些思政元素挖掘出来,还应该结合课程具体内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在人文、科学、历史、地域文化等各个方面挖掘深层次的精神,主要的思政元素有以下几方面:
在《土木工程概论》授课时,有关土木工程行业发展内容,可引用典型工程案例,使学生通过我国在土木工程方面取得的成就,了解到祖国的强大和未来职业努力的方向,增强学生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主要涵盖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比如用于建设项目中使用的材料,在前期检测过程中,就需要进行科学试验,而试验流程非常精细,每一个环节失误都可能对结果造成影响。通过这个试验操作,培养了学生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从而使学生对工匠精神有全面的认识。
土木工程建设项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问题,作为专业人士,应该具有基本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在工程中材料占了项目成本的60%左右,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因此在课程思政教学中,通过对建筑工程安全质量事故的引入和讲解,增强学生职业责任感和认同感,提高学生法律与责任意识。
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促使人类活动向空间开发,而其未来的发展对材料、原理、施工的技术,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族复兴、国家富强都与土木工程未来发展息息相关,也就需要我们青年一代要努力拼搏、刻苦钻研,做有理想、有担当的人,激发年轻人的创造精神,扛起使命担当。
土木工程是人们利用材料等各种资源,经过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活动的成果。是一个时期经济、文化、科学与技术的反映,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者。比如赵州桥、京张铁路、上海城市轨道、港珠澳大桥,都能体现从古至今的伟大建设成就。所以通过土木工程发展历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我们勤劳睿智的祖先,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模式中的重要工作内容[1],其主要任务就是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相结合,从而达到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功效。以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为例,围绕课程思政建设为谁做、做什么、怎么做这一根本问题,积极探索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对策,具体建设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存在的[2]。土木工程概论是土木工程领域的开篇,在整体的专业教学中都非常关键,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要全面展示课程内容,充分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内容,在专业知识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拓展专业视野与创新思维。具体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第一,深挖专业故事,引领专业入门;第二,深挖典型事迹,学习典型案例;第三,深挖专业重大成就,增强专业信心;第四,绘制专业蓝图,提升学习动力。
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想要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必须依据课程标准要求,进行课程内容的重构。传统的课程内容体系完整,专业性强,但是体现出的思想政治内容较少,只有结合课程标准,根据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基本属性,加入更多更贴切的思政元素与话题,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做到思政与内容合理衔接,而不是生硬地插入思政内容,既不让学生反感,又可以增长学生知识,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提高思想觉悟,培养职业素养,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
课堂革命是“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命题,因此课程思政教育离不开课堂革命。通过课堂革命,将教室变成立体、灵活的空间,将单方面传授知识变成老师指导学生探究、师生共同探究合作的过程。紧跟新时代形势,围绕“革命与创新”的主题,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整合教学内容,形成全面化的思政教学模式,强化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形成“备、讲、研、赛”等立体化、科学化的教学闭环,助力教师站稳立德树人的讲台,增强学生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获得感。
课程教学要在课前、课中、课后全面融入课程思政,而土木工程概论知识广泛,涉及的专业词汇较多,对于专业名词解释,教师讲解较轻松,但学生感受不佳,如果在教学中引入故事,教师剖析内容,说明原理,分析设计思路与施工工艺,讨论工程实例所遇难题以及解决方案等,以工程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带学生去相关公司参观实习,或者开展重要工程的社会实践调研,加强学生对工程的直观理解,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当然,开展实训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高,所以这本身就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能够带着兴趣和问题去探索和消化知识[3]。同时,作为未来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也应该看到不足的一面,所以可以提供一些不良的工程案例,帮助学生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评估所造成的社会损失,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职业素养,培养全方位的社会责任意识[4]。
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多变性的特点突出,对现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都特别重要。而为了更好地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教育教学思政全面化,这其中,教师的角色最为关键,因为教师是直面学生的第一人。如何在课程教学中贯穿思政教育,是当代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显性的思政教育教学方式,简单易理解;但是另一方面,隐性的思政教育更为重要。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政治敏锐度,将课程相关的时事及时发布给学生,达到有效的价值引导。同时,课程教学团队还应该定期开展思政教学研讨、参与师德师风培训,将思政内容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灵活方式融入课程中,使学生始终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观念。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与栋梁,目前高校思政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当代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教育[5]。学生思政认知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结合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土木工程概论及其他各科专业课程教学都在进行思政元素的融入,也能反映出,在专业课程领域中思政教学执行力较强,学生逐步提高对课程思政的认知,专业教师将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理念、教学素养带入课程中,才能培养出科学、严谨、自信的综合型职业人才。
笔者以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中“土木工程发展”教学内容章节为例,将专业知识和爱国主义、文化自信、职业素养等思政知识相融合,同时对教学实践方法与手段进行设计,具体教学流程图如图2。
图2 土木工程发展教学设计流程图
通过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教学,对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提升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具体如下:
1.提升了课程思政重要性认知度
目前,课程思政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之中,提升了学生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这种现象不单纯存在于土木工程概论课堂中,因为在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其他各科专业课程都在进行思政元素的融入,同时也能反映出,在专业课程领域中思政教学执行力较强,学生逐步提升对课程思政的认知,专业教师将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理念、教学素养带入课程中,才能培养出具有科学、严谨、自信的综合型职业人才。
2.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在枯燥的专业课程学习中融入故事、工程、名师语录等思政元素,明显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次专业课土木工程概论内容中涉及到土木工程行业发展、土木工程技术人员的社会责任等内容,这对提高学生对该行业的历史使命感、增强职业素养的认识、提升职业荣誉感是非常有利的。对于志向更高的同学,通过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坚信了自己的目标,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总之,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习动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3.提高了高校教师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技巧与能力
课程思政要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师,因此必须提升教师的思政教学素养。在土木工程概论思政教学实践中,专业课程教师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与案例,组成教学团队,研讨教学内容,设计思政融入路径,分享教学技巧,不断提升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技巧,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文以“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为例,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入手,重构课程内容,探索课程思政教学路径,分享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体会与感受,为专业教师提供课程思政教学思路,最终能够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促使学生更加重视思政内容的育人功能,培养出满足新时代需求的综合型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