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舀科
脑卒中的发生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脑卒中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心理和言语功能障碍,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极大的负担[1]。心肺康复训练主要是通过进行有规律的心肺康复运动训练,使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增强患者的运动耐力,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心肺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82 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 例。观察组中,男24 例,女17 例;年龄34~85 岁,平均年龄(59.13±8.63)岁;病程2~19 年,平均病程(6.13±4.29)年。对照组中,男23 例,女18 例;年龄33~85 岁,平均年龄(59.28±8.58)岁;病程2~19 年,平均病程(6.27±4.2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采取肢体肌力训练、肢体良姿位摆放、肌张力调整、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和平衡功能训练等常规的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心肺康复训练。①呼吸训练:主要包括腹式呼吸操以及缩唇呼吸操。腹式呼吸操的训练方法:指导患者取卧位、立位或坐位,采取吸鼓呼吸的方法,胸部尽可能保持不动的状态,将右手放于上腹部,在呼气时,患者可以使用右手稍微用力向背部以及胸部方向压腹部,腹部尽可能往回缩,在吸气时需要鼓起腹部,再抬起右手,采取鼻深吸气的方法,呼气时间大约是吸气时间的2~3 倍,将腹式呼吸操训练时间从5 min慢慢地增加为10 min,3 次/d。如果患者出现胸闷、无力和气短等情况,需要马上停止进行腹式呼吸操训练。缩唇呼吸操的训练方法:指导患者在进行扩胸、慢走、四肢活动以及弯腰的基础上,进行缩唇呼吸,在吸气时将嘴唇闭紧,采取鼻深吸气的方法,将自己的上腹部鼓起后,再屏气1~2 s,在呼气时,将自己的口唇缩成吹口哨的形状,慢慢地呼出气体,通过训练将呼气的时间保持为至少10 s。缩唇呼吸操的时间为10~15 min/次,训练3 次/d。②运动训练:按照患者身体的基本素质制定适合的运动方案,循序渐进和规律地增加运动量,以脑卒中患者可耐受和微微出汗的状态为佳。每次在运动前需要进行5~10 min 的热身运动,然后再开展运动康复训练,年龄<60 岁的患者在运动时最高心率应当<130 次/min;>60 岁的患者,年龄每增加10 岁,其运动时最高心率需要下降10 次/min。运动的方式主要为简易器械以及脚踏式功率自行车。完成训练后,需要慢慢地倒踩脚踏车5 min,以调整呼吸,放松肌肉。运动大约30 min/次,运动次数≥3 次/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LVESD、6WMD、E/A、EPSS、LVFS 和LVEF水平及Fugl-Meyer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采取Fugl-Meyer 量表评估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主要包括平衡、不自主运动、感觉、疼痛以及关节活动范围,分值与运动能力呈正比。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 组LVESD、6WMD、E/A、EPSS、LVFS 和LVEF 水平对比 康复训练前,两组患者的LVESD、6WMD、E/A、EPSS、LVFS和LVEF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的LVESD、6WMD、E/A、EPSS、LVFS 和LVEF 水平均明显优于康复训练前,且观察组患者的LVESD、6WMD、E/A、EPSS、LVFS 和LVEF 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LVESD、6WMD、E/A、EPSS、LVFS 和LVEF 水平对比()
表1 两组LVESD、6WMD、E/A、EPSS、LVFS 和LVEF 水平对比()
注:与本组康复训练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康复训练后对比,bP<0.05
2.2 两组Fugl-Meyer 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康复训练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 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 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康复训练前,且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 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Fugl-Meyer 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Fugl-Meyer 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注:与本组康复训练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康复训练后对比,bP<0.05
脑卒中后所遗留的言语功能障碍和运动功能障碍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而且脑卒中后由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会显著降低机体的心肺功能适应性,严重者甚至会反复发生肺部感染[3-5]。心肺康复训练主要是通过系统的呼吸训练以及运动训练,提高舒适度,改善机体的心肺功能,运动训练能通过运动的方式增强机体的运动耐力,而呼吸训练主要是通过改善的患者呼吸功能以及呼吸方式提高心肺功能[6,7]。心肺康复训练通过相关的呼吸训练和运动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胸闷、无力和气促等情况[8]。适当的进行心肺康复训练能提高患者的有氧代谢水平,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患者可以较好地适应康复训练的运动负荷,有氧训练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心理调节,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9-11]。本研究发现,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的LVESD、6WMD、E/A、EPSS、LVFS 和LVEF水平均明显优于康复训练前,且观察组患者的LVESD、6WMD、E/A、EPSS、LVFS 和LVEF 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心肺康复训练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心功能,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心肺康复训练能明显增强患者冠状动脉的扩张能力,提高心脏的供血量,增加侧支循环,有效改善心肌缺氧和缺血的状态。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康复训练前,且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 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心肺康复训练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心肺康复训练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耐力,减轻患者的胸闷、无力和气促等情况,可以从身心两方面改善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心肺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