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中职教师除去完成基础教学任务之外,还应着重开展思政、德育教学,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完善他们的思想品质。而茶艺课程教学也不例外,教师需尝试将茶艺与德育有机融合起来,引导学生探知其茶艺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民族精神以及传统美德,最终能够切实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以及道德素养。鉴于此,本文以笔者教学经历为切入点,提出茶艺教学与德育教学的具体融合路径,以期对中职茶艺课程教师有所裨益。
关键词:中职;茶艺教学;德育;融合研究
一、茶艺教学与儒道思想相融合
中职茶艺课程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尝试融入儒道思想,因为茶艺本身便容有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师需充分利用这一教学途径,充分彰显茶艺课程的品德教化的育人功能,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不断修身养性、提升自我。院校要求将德育融入各个课程中,茶艺教师需依据教学要求来借助茶艺形式向学生传输优秀的传统文化,实现文化渗透,最终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认知和道德品质,使其能够得到全面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来选择适宜的德育元素,以此来最大程度上发挥德育教学作用。比如,教师可以在开展茶艺教学时尝试向学生讲述,儒道传统思想中“茶以清心、茶以雅志”的茶道思想,以此来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茶文化。优秀的儒道思想仍与如今的处世哲学和价值观念相契合,因此,教师尝试将茶艺教学与儒道思想融合起来,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品格、提高修养以及坚定信念。
二、茶艺教学与茶德教育相融合
为实现茶艺教学与德育的深层融合,教师需尝试向学生灌输茶德,即茶自身所具有的美德。其中在《百茶联》作品中提出了极具代表性的茶德观念,其中表示茶有着八种美德,其一,康德,茶可以促进人们健康长寿,结合已有资料可知,古代人们将饮茶视为健康的饮食习惯之一;其二,乐德,饮茶能够丰富人们的体验与感知,获得更多的快乐,总而达到身心愉悦的状态;其三,甘德,品茶与同品味甘露,能够尝到人生中的甘甜与苦涩;其四,香德,茶香四溢,能够沁人心脾;其五,和德,饮茶中包含有和气的内涵,着重强调了和谐统一的核心素养;其六,清德,饮茶可以清心寡欲,使得人们在品茶中变得心旷神怡;其七,敬德,一般而言,茶常常被用来招待客人,其中茶斟七分能够表示一种敬意;其八,美德,饮茶的過程中能够获得美好感受。教师需尝试在茶艺教学中融入以上茶德内容,使得学生能够感知到茶文化的精神与内涵。在后续演变中,可以将茶德凝练为以下四点,即“廉、美、敬”,以此来彰显饮茶人的勤俭朴素,与此同时,还应保持有高尚品格,能够坚持和睦相处、情礼兼到的待人之道,这样,教师通过融入茶德,能够引导学生在赏茶、品茶中感悟茶道,提升他们的品质与修养。
三、茶艺教学与文化典故相融合
在开展茶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与茶风茶俗相关的名人趣事来吸引学生的学习茶艺的内需与动力,从而使其能够感知到茶艺的无限魅力。国家各个民族的茶艺习俗有着一些共同之处,但同样也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国家,茶艺背后有蕴含有丰富的茶文化元素。为充分展现茶艺课程的教学价值,教师需尝试将茶艺教学与文化典故有机融合起来,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致,能够通过学习和探知文化典故来感知各个民族的茶风茶俗。在茶文化演变与发展的历程中,出现了多样的文化典故,且有着深远的影响作用,比如白毫银针这一典故便阐述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文化哲理,通过讲解这一文化典故来塑造学生的不凡品质与高尚精神。或者,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茶文化中的文化典故来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充实他们的知识体系,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碧螺春的文化典故,以此来向学生传输报恩的人生道理。教师将茶艺教学与文化典故有效融合起来,不仅可以进一步充实茶艺教学、德育教学内容,还能够创新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德育教学中,避免对茶艺教学产生抵触心理,最终能够切实提升茶艺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搜集与茶艺相关的文化典故,进行筛选和整合,之后,在班级上进行展示与分享,而教师需及时给予他们点拨和纠正。教师通过在茶艺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能够丰富学生茶文化,还能够规范他们的言行举止,提高他们的思想品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发展趋势,中职茶艺课程教师需积极探寻课程教学与德育融合的契机与路径,其中可以将茶艺教学与儒道思想、茶德教育、文化典故融合起来,以此来进一步深化德育教学、优化茶艺教学,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夯实茶艺基础知识、熟练实践技能,还能够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茶道精神,最终能够在提高茶艺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优化德育教学成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春艳.高职院校“茶艺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0,18(3):4.
[2]袁道露.课程思政理念下的中职茶艺课教学策略分析[J].读与写:上旬,20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