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笙萍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以学生生活作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行为习惯,最终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因此,面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还应聚焦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現状,还应指向“核心素养”的内容,重塑课堂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旨在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高效课堂。本文对新课改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结合高效课堂的内涵,对具体的高效课堂构建策略进行了详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0-0125-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0.042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人生价值观等,旨在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不能局限于学生的成绩,应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思维、能力、情感目标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的价值,完善自身的人格,最终将知识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结合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差强人意,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来说,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教学内容滞后。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甄选的教材内容比较滞后,基本上都是照搬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忽视了教学内容的创新和优化。如此,致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无味,缺乏生机与活力等。而针对小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来说,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思维灵活,这种枯燥、滞后的教学内容常常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抵触心理,甚至在课堂上出现走神等现象,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缺乏互动。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效地互动和沟通,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但在现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束缚,教师常常在课堂上占据“绝对权威”的地位,小学生迫于教师的压力、自身害羞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其在学习中出现了明显的被动状态,不敢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也不敢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
第三,课堂教学以讲述为主。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受到年龄、认知水平的制约,小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并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致使其在学习中出现了三分钟热度的现象。同时,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之前,并未对教材内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而是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盲目开展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基本上都是采用直接讲述的方式,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口头灌输,致使课堂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新意,难以真正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1]。
第四,缺乏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在现行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束缚,将课堂教学的主要精力和时间都集中在理论知识教学中,忽视了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基本上都是通过想象的方式,对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进行猜测,难以真正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还有部分教师虽然已经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但依然采用演示的模式,致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模式下,难以真正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教师自身具备的教学观念,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首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意识到该学科教学的重要性,明确其在“立德树人”教育中的地位,并将其纳入具体的教学计划中。其次,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还应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科学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手段,并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不断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最后,教师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便于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旁听专家讲座、名师课堂等,还应订阅相关的科研教育期刊,了解最新的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教师在完成教学之后,还应积极地进行课后反思,借助有效的教学反思,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二)优化课程资源
在以往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都是围绕教材上的内容进行的。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致使学生的学习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性,制约了学生的学习视野,难以真正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的高效学习。因此,在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时,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念,立足于教材内容,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中,必须要指向“核心素养”的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和完善,以更好地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方面,把握教材内部的知识联系。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仔细地阅读,尤其是关注各个章节之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站在全局的角度,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整理和优化,以便于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课外资源的教学价值。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十分有限,单纯地依据教材上的内容开展教学,很难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课外教育资源。具体来说,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搜集政治新闻、社会热点资讯、生活元素、课外实践活动中,以便于学生在生活、社会资源学习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以课堂教学目标作为指导,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学过程不能脱离课堂教学目标,否则就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要圍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同时还应指向全体学生设计层次化教学目标,旨在实现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之前,必须要做好两点:一方面,了解课程。教师在确定课程目标之前,应明确具体的课程内容,以及在学习中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重点内容是什么,难点内容又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指向具体的学科核心素养,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出针对性的教学目标。确保设计的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要求。另一方面,了解学生。根据教育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尊重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精准把握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区”“潜在发展区”,设计出与其相契合的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关注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设计出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旨在实现所有学生的发展[2]。
(四)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结合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为了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必须要关注和重视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改进,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第一,角色扮演教学法。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将角色扮演法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可促使学生在具体的角色扮演中,增加自身对角色的理解,使其在参与中产生自我约束感。同时,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也提升了课堂参与程度,使其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基于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邀请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指导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分析自己扮演的角色,并对扮演的角色行为举止展开思考、分析,对于正确的基于肯定,错误的则进行纠正。
第二,游戏教学法。小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天性喜欢游戏。基于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时,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等,科学设计出具有启发性、引导性的教育游戏,并将其融入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以便于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对理论知识形成深刻地理解。同时,通过游戏法的实施,也活跃了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状态下,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这一过程中,为了保障教学游戏的顺利开展,还应设定一定的游戏规则,并在实施时科学调整游戏的节奏,并灵活处理教学游戏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第三,情境再现法。新课改背景下,情境教学应运而生,并彰显出较大的应用价值。基于此,教师在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还应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形象鲜明的图片、视频、故事、生活元素等,构建出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以便于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产生情感共鸣、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四,讨论交流法。在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时,为了凸显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还应围绕既定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积极思考,并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交流和讨论,最终完成知识的深度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等,科学设计出具有吸引力、探究价值的问题。之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讨论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绕其展开交流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价值,确保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完成知识的深度理解,最终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3]。
第五,实施合作学习。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还应尊重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还应指导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以便于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相互监督、相互学习,最终促使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完成小学道德与法治的高效学习。另外,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组建相关的学习小组,包括法治小组、道德小组等,引导学生在以小组的形式,积极主动参与到任务的探究学习中。
(五)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构建高效课堂时,还应立足于当前课堂教学现状,带领学生逐渐走出课堂、走出教材,走进社会实践中,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中,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人道德品质等,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可结合既定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具体来说,教师可指导学生设计和制作调查问卷,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材料。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实地考察、访问、问卷调查等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理论知识的深度学习。另一方面,以德育目标作为导向积极开展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还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基于此,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时,还应指向这一学科的德育目标,组织学生在课外到校园以外的地点进行走访、参观等,以便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4]。
(六)构建完善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本质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评价作为构建高效课堂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评价科学与否、完善与否,直接决定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基于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一方面,评价内容多样化。教师在优化教学评价时,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学习状态、课堂参与程度、思维发展情况、问题解决情况等,确保教学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客观性。另一方面,评价主体多样化。以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实施教学评价时,常常局限与教师评价学生的模式下,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参与程度。面对这一现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优化教学评价时,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过程中,挖掘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真正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积极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学科“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基于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立足于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整合教学内容、重塑课堂教学目标、改进和优化教学过程、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等,不断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杨华.立足学科素养 建构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J].小学生(下旬刊),2021(10):89.
[2] 涂全民.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C]//2021年科教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四期).2021.
[3] 刘志平.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路径[J].天津教育,2021(26):38.
[4] 金慧姝.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