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唱游与律动课教学提效策略析谈

2022-03-25 02:41:11吕其艳
成长 2022年8期
关键词:唱游律动自闭症

吕其艳

贵州省普安县特殊教育学校(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561503)

唱游与律动,是特殊教育学校一门重要的课程,是特殊儿童必学的课程。这是一种融合音乐、舞蹈、游戏与律动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改善传统单一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同时富有趣味性、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特殊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让儿童在音乐的律动、节奏的渲染下参与课堂,不仅能够有效地补偿特殊儿童的认知缺陷,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儿童的动作协调性,促进特殊儿童康复。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在开展唱游与律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深刻认识到该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唱游与律动课程的优势,为促进特殊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1 特殊教育学校唱游与律动课程的重要作用

所谓特殊教育,即运用特殊的方法、设备以及措施等,针对特殊的对象实施的教育。那么,什么是特殊的对象呢?如自闭症儿童、听障儿童、视障儿童等等。特殊儿童这种先天性的心理或者是生理缺陷,给教师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唱游与律动课程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开展,对改善传统教育现状,促进特殊儿童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1 激发和补偿特殊儿童的运动机能

特殊儿童常常会伴随着运动发育迟缓、运动能力低下的现象,如动作笨拙、动作不协调。以自闭症儿童为例,很多自闭症儿童运动机能发育不健全,如在走路的过程中不能协调地摆动双臂、奔跑过程中的姿势怪异。部分特殊儿童能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如打球,但在团体运动的过程中不懂得遵守运动规则等。整体而言,与普通儿童相比,特殊儿童的运动协调能力相对落后,甚至运动失调。唱游与律动课程在特殊教育中的开展,这一将音乐、律动、舞蹈等有机整合起来的方式,对刺激特殊儿童的视觉、听觉以及神经组织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欢快的音乐、教师有节奏感的律动,对激发特殊儿童的参与兴趣也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不断的唱游与律动练习,有助于促进特殊儿童大脑功能的分化,激发和补偿其运动机能。

1.2 提高特殊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特殊儿童常常伴随语言表达能力低下的问题。如听障儿童,因语言输入的缺失,所以听障儿童常常伴随的问题就是不能进行正常的口语交流;如自闭症儿童,有数据研究表明,近25%—50%的自闭症儿童存在“失语症”的风险;很多自闭症儿童在生活中,常常会采取一些非正常的方式如哭喊、攻击或者是手势等表达自己的诉求。特殊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低下或者是缺失,一度影响了其正常的社会交往,同时也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唱游与律动课程在特殊教育中的开展,教师通过精心的音乐活动、律动活动的设计,将“唱”、“跳”有机整合起来,能够有效地消除特殊儿童参与活动的心理障碍,帮助特殊儿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律动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增强儿童的肺活量以帮助其改善语言表达能力;音乐的方式,能够陶冶情操,让儿童在音乐的熏陶下自信起来、快乐起来,对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1.3 提高特殊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特殊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社会交往障碍也是影响其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以自闭症儿童为例,观察自闭症儿童,我们不难发现:自闭症儿童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很少甚至几乎不与他人有目光的交流、对视;自闭症儿童在生活中,存在不听从指令、注意力分散等问题。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的唱游与律动课程,其中就蕴含着丰富的康复教育理念,音乐、舞蹈律动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刺激特殊儿童的听觉、语言以及运动能力。而在集体律动、演唱的过程中,特殊儿童获得了与同伴交流、与集体融入的机会。同时,音乐和律动的双重刺激,能够舒缓特殊儿童的情绪,促使特殊儿童能够平和地进行情绪的表达,提高特殊儿童的同伴交往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

1.4 改善特殊儿童不良的情绪和行为

特殊儿童由于其生理或者是心理的特殊性,导致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常常会存在情绪问题,如冷漠、狂躁、焦虑、自卑等。而这些不良情绪的出现,源于特殊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语言表达的受限导致其不能正常地表达自己的诉求;或由于生理的缺陷导致身体不适等。以自闭症儿童为例,多数自闭症儿童同时伴有“脑部机能障碍”的问题,该问题可能会引发自闭症儿童莫名地哭闹、打头。总而言之,特殊儿童的情绪问题比较普遍,情绪频发、情绪不易控制,攻击性行为的产生等,都严重影响了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唱游与律动课程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开展,音乐对陶冶特殊儿童的情操、舒缓特殊儿童的情绪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律动的方式,又能够让特殊儿童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到放松和安全,同时还有助于帮助特殊儿童宣泄内心的情绪,不断柔化特殊儿童过激的情绪和行为,为进一步促进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2 特殊教育学校唱游与律动课教学的提效策略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特殊教育学校中,唱游与律动课程,对特殊儿童的各项机能、能力以及情绪的调节、改善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如何在实施特殊教育的过程中优化唱游与律动的教学呢?

2.1 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切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想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应当立足教学需要优化教学设计,尤其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设计,是推动整个课堂教学有序进行的基础。畅游与律动课程教学中,教师也应当立足教学需要,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为全面提高教学的质量奠定基础。

2.1.1 教学目标设计

目标是指引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的基础和方向,因此,教学目标设计是任何一项教学活动设计的前提和基础。特殊教育教师在开展唱游与律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的便是教学目标。笔者认为:虽然教师的教育是针对特殊学生,但在教学目标设计的过程中,也应当立足“学生本位”的思想,以新课程改革“三维”教育目标为依托进行教学设计,为促进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小学游游游》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首先,分析学情。深入了解学生,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基础。《小学游游游》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分析学情如下:特殊学生10 名,其中轻度智力障碍学生4 名,中度智力障碍学生4 名,自闭症学生1 名,多动症学生1 名。4 名轻度智力障碍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和表现能力;而中度智力障碍学生、自闭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低,且容易出现情绪波动,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多动症学生,不仅课堂参与度低,同时还无视课堂纪律,容易影响其他同学。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倍加关注、引导。

其次,目标设计。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分为三个大的模块,一是知识技能目标;二是情感技能目标;三是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中,知识技能目标为: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的方式,课堂上播放《小学游游游》的音乐,鼓励和引导学生聆听、领悟音乐的律动;结合手指操等游戏活动,将音乐律动与肢体律动有机整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巩固学习内容;情感技能目标为:借助音乐,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特殊儿童的参与兴趣。同时,鼓励儿童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并借助手指游戏活动,培养特殊儿童的肢体协调、语言能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手、眼、口的相互配合和协调;自闭症儿童、多动症儿童的参与。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小鱼游游游》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充分考虑了“学情”这一重要元素,并结合特殊儿童的实际特点,精心设计了知识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明确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1.2 教学内容设计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设计教学目标的同时也明确了教学内容。本部分,笔者之所以将教学内容设计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块来阐述,源于特殊教育学校中,孩子们具有特殊性,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务必要充分考虑学生因素,设计贴合孩子们实际情况的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唱游与律动,教师的教学内容要把握两大方面:一是生活性;二是情境性。首先,从“生活性”层面来讲,教师要尽可能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如为了培养特殊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师选择《洗手歌》、《刷牙歌》等儿童歌曲,不仅贴合学生实际,同时,学生在唱的过程中也能够学习到一些知识;其次,“情境性”,多数特殊儿童都伴随着智力发育障碍问题,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其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相对比较缺失。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情境性。例如,某教师在教学《粉刷匠》的过程中,为了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具有情境性,教师将自己装扮成为了粉刷匠的样子,然后通过律动的方式将歌曲的内容完全演绎起来。这种富有情境性的表演方式,不能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帮助特殊儿童理解内容,提高学习的质量。

2.1.3 教学形式设计

特殊儿童的模仿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相对较弱。在特殊教育唱游与律动的教学中,笔者常常采取集体游戏活动的方式引领儿童学习,让孩子置身于群体之中,通过听、唱、跳相结合的方式,消除儿童的焦虑感,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

2.2 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新课程改革明确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特殊教育的唱游与律动教学中,为了提高特殊儿童的参与度,提高其学习质量,教师务必要关注“过程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2.2.1 注重静态教学与动态教学的有机结合

从字面意义理解,唱游与律动,本就是一种动静结合,以动为主的教学方式。特殊教育教师在开展唱游与律动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当将静态的教学活动如聆听、欣赏音乐作品与动态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动态的教学形式主要就是唱和律动。例如,在《大猫和小猫》这首歌的教学过程中,乐曲本身的节奏有快有慢,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肢体动作、手势以及表情等,跟着音乐的节奏带领学生一起律动,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打开内心世界,形成开朗的性格。

2.2.2 多媒体演绎与现场律动的有机结合

多媒体与教学的整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在普通教育中,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成熟,同时相比较传统的教育手段而言也具有诸多的优势。在特殊学校唱游与律动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整合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为学生营造生动、形象而有趣的律动环境,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其学习质量。例如,在教学《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音乐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歌曲的情感和力量,笔者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搜集了兔小贝儿歌《我爱北京天安门》,活泼可爱的多媒体视频演示形式,对吸引特殊儿童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在多媒体视频音乐的带动下,教师带领孩子们通过唱、跳的形式进行律动。这种将多媒体演绎与现场律动有机整合起来的学习方式,对激发特殊儿童的学习和参与兴趣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2.3 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

特殊教育中,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关注,以唤醒特殊儿童的情感、认知,提高教学质量。在唱游与律动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与孩子们的沟通交流,如眼神交流、肢体语言交流、口头语言交流等,让特殊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被关爱、被需要之感,帮助儿童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质量。例如,在《谁唱歌》的教学中,作为一首问答式音乐,《谁唱歌》通过富有趣味性的知识问答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更有助于让学生在唱的过程中认识不同动物的叫声,如鸡、鸭、喜鹊等动物的叫声。在课堂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以及动作、模仿叫声等,采取一问一答式的歌唱方式完成音乐演唱。这种强化互动的教学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特殊儿童的参与欲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2.3 采取科学的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完整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同时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略的环节。教学评价有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之分,其中,过程性评价强调的是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在特殊学校唱游与律动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教学评价,并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帮助特殊儿童树立学习的信心,探索学习的乐趣,提高特殊儿童的学习质量。在针对特殊儿童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笔者倾向于鼓励性、肯定性的过程性评价。例如,轻度智力障碍学生小A,胆小、自卑。在《理发师》教学中,笔者发现,小A 同学破天荒地用响亮的声音唱了“咔嚓咔嚓”那一句,笔者当即对小A 作出了鼓励性的评价:你在唱“咔嚓咔嚓”的时候,声音特别洪亮,简直像极了优秀的理发师,老师要给你点个赞!得到了老师的鼓励,在后面的律动中,每当唱到“咔嚓咔嚓”那一句时,小A 都格外大声。持续性的鼓励,对帮助小A 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唱游律动自闭症
唱游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军事文摘(2019年18期)2019-09-25 08:09:14
“三个经济”律动
当代陕西(2019年5期)2019-03-21 05:12:28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海峡姐妹(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7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宝藏(2017年4期)2017-05-17 03:34:48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丹青少年(2017年2期)2017-02-26 09:11:05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唱游课教学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44
生命的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