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玉真(中国地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素质大学生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中提出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统一”要求,强调“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1]。近年来,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包括实践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由于诸多条件限制以及时代的加速变革,实践教学依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薄弱环节。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效果”[2]。目前由于教学资源投入不够、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原因,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分散和资源浪费等制约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创新。因此,要打破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的瓶颈,厘清实践教学的主体要素和空间尺度,实现资源开发的广度拓展和资源利用的深度提升,进一步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推动,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合力建设,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坚实的保障。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简单来说就是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一定的原则,运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对现有或潜在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优化组合,使其能够有效地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动态过程[3]。要实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首先要厘清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的主体要素以及空间尺度。
1.人力资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人力资源是指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之中参与组织、提供服务、给予指导的所有人力要素的总和。其中思政课教师是主体核心力量,辅导员、班主任和党政干部等校内思政工作者是重要的骨干力量,校外实践指导教师是有益补充[4]。人力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中主要扮演组织、领导和评价的主导角色,是其他实践教学资源整合的主体,人力资源的整合程度决定了其他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程度。
2.物质资源。物质资源主要指在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资料以及校内和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等教学场地。物质资源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主要承担着教学场所和教学工具的媒介作用,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整合利用物质资源尤其是教学基地的建设等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必要物质前提。
3.文化与活动资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文化与活动资源主要指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所依托的文化因素与活动载体,包括传统文化、革命历史、民风民俗等。思政课实践教学关乎意识形态与思想道德建设,文化与活动资源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与成果实现有重要的价值引导作用。恰当准确地整合利用文化和活动资源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引领价值取向的作用。
4.信息资源。信息资源主要指经过文本化和数字化转变,在实践教学中能够通过多媒体或计算机网络等形式展现出来的信息材料,主要包括各种电子报纸杂志、网络媒体、影像视频资料、讲座、论坛信息等。信息资源是实践教学顺应当前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要补充,能够保障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的现实性和先进性。整合利用信息资源是现代思政课实践教学必不可少的要素。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实践教学资源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不同的平台所能够提供的资源种类和资源利用的程度及价值发挥是不同的。
课堂作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单位,构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的基础空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紧密相连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以课堂理论教学为基础,理论教学能够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知识和信息资源。同时思政课教师可以在比较小和易于控制和实施的范围内充分、直接利用各种教学资料和教学工具进行各种小范围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如模拟实践等,使得课堂实践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周期内持续、有效的开展。同时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主体通过面对面地交流与合作,能够高效、直接地实现各种教学资源的配置和使用。
学校作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阵地,构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的重要空间。统筹校内教学资源是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优化整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思政”格局指导下,学校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工部门等逐渐形成了一体多元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队伍;学校基础设施和场所建设构成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良好环境;学生社团、学生组织、校园活动等为高校实践教学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实现平台。同时依托完备的组织结构与管理制度,学校在人力、组织和物力等方面都提供了体系化的可利用资源和规范化的资源利用环境。
社会作为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主要领域,构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的主体空间。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依赖一定的社会情境,依托一定的社会载体,作用于具体的社会群体,展现特定的社会功能,与社会产生必然的双向互动[5]。因此社会形成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最主要场所,同时社会以其广泛的空间范畴和人员组成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环境资源等。
网络作为现代高校教学环境的重要部分,构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的虚拟空间。信息时代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场域向网络空间扩展。网络空间因其开放性、共享性、实时性、快捷性、互动性、自治性等特质内在包含着思政课实践教学所要求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自主性原则[6]。而网络所包含的海量的、即时性的信息和数据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逐渐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的重要空间。
处理好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的“无限存在”与“有限利用”之间的矛盾,充分挖掘和开发更加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同时充分实现现有教学资源的优质管理和高效利用,实现外向拓展和内向深化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优化整合的应有之义。
教学资源整合的目的是要实现资源利用的效能最大化。高校校内和校外已经发掘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是非常可观的,但是因为观念、管理等不足导致了教学资源的配置不合理、低效利用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实现教学资源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和深度融合,是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的内向深化需要直面的问题。
首先要建立起教学资源整合的意识。正确认识实践教学资源的作用与价值是有效挖掘教学资源的前提,也是优化整合实践教学资源的先导。要树立资源利用的意识,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需要走出去的教学过程,充足且有用的教学资源建设是必要前提,积极开发和挖掘隐性的实践教学资源必不可少;要清楚明晰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文化和活动资源、信息资源等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地位和意义,合理地将各种资源进行分配和结合,服务于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要树立资源节约和保护的意识,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要提升教学资源利用主体的能力。教师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人力资源,同时也是整合和利用其他教学资源的主体。因此,在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升个人的教学能力,发挥好教学主体的作用,还要管理和利用好其他教学资源。同时,教师是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的主体,但并不是唯一的实施者。各高校教师要树立“大思政”格局下的资源共享意识,积极寻求校内外其他人员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合作,实现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最后是要建立起有效的资源整合和利用制度。资源管理水平是影响资源整合利用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必要保障。完善的教学资源整合制度体系包括资源投入保障机制、资源配置保障机制、资源利用保障机制等。通过资源投入保障机制提供专项的经费、人力和教学场地等,加大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的投资,保证充足的教学资源供给。制定实践教学资源运用的计划,对包括教学人员、教学工具和教学场地在内的资源进行合理地分配,并对教学资源的使用、消耗和成果等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资源利用保障机制在于对教学资源利用过程中进行规范,保障教学资源物尽其用的同时减少浪费。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时代发展、社会进程紧密相连,我国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也面临外向拓展的需求。
首先,树立资源开发的意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范围十分广泛,并且随着时间发展有很大的可变性,因此必须要有主动开发教学资源的意识,根据不断变化和创新的实践教学内容和环境,开发和使用新的教学资源。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要坚持“走出去”的理念,校外的社会空间是教学资源存在最广泛、形式最多样的场域,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所用。树立资源开发的意识同时要注重隐性教学资源的挖掘。隐性实践教学资源往往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无形地渗透在实践教学中。
其次,要广泛利用社会实践教学资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贯穿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贯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7]。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和整体互动性特点为思政课实践教学进入社会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路径和视域,同时社会包含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实践教学资源。统筹利用校外实践教学资源是必要的举措。同时可以通过政府支持将社会实践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为实践教学提供社会资金支持与保障。通过统筹校内和校外教学资源,形成覆盖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全过程的资源体系。
最后,网络资源是当前实践教学资源整合的一个重点。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尤为重要。新媒体新技术不仅打破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工具局限和空间局限[8],同时逐步融入了实践教学和教学资源配置的过程。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其丰富性、时效性可以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包括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等,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快地熟悉社会热点问题,掌握前沿信息,同时充实教学内容,帮助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够与时代和社会充分接轨。另一方面,将网络作为实践教学和教学资源利用的新的平台和载体。网络信息技术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可以帮助打破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边界,同时实现不同时间和空间内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资源供给得到了有力保障,并呈现出多样性、发展性与交互性的特征与趋势,这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深入有效展开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文化和活动资源以及信息资源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堂、学校、社会和网络都是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存在和利用的重要平台。整合利用好各个空间尺度内的各种教学资源才能充分实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当前形势下,树立正确的资源意识,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做好教学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实现资源整合的内向深化。同时积极开发新资源,外向拓展资源整合的范围和广度,使现有的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形成稳定可持续的资源支撑[9],提供经费和人员保障,确保更高质量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推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和持续发展的必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