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四史”教育创新研究

2022-03-25 00:34王静巍孟令乔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四史知识分子理想信念

王静巍 孟令乔

(沈阳工业大学,辽宁辽阳 11100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1]5402020 年10 月29 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2]。可见,加强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教育对于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具有积极作用。高校是党外知识分子的聚集地,也是统战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肩负着建设祖国和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双重工作职责,以“四史”教育为内容,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建设一流大学,激发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发展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四史”教育的内涵与重要性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汇聚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百科全书”[3]。可见,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四史”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重要作用。

(一)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四史”教育的内涵

知识分子,通常指受过一定专门教育,具有专业知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并具有相应职称的脑力劳动者[4]。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指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担负教书育人和科研攻关重要使命的高校教师,是统一战线的重要成员。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四史”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这项教育不仅是每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学习任务,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学习任务。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四史”教育,就是针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进行系统全面的“四史”学习,真正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使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四史”教育引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教书育人、创新成果,不断增强统一战线的向心力、凝聚力、影响力,为学校、社会、国家的发展建设作贡献。

(二)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四史”教育的重要性

1.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四史”教育是做好高校统战工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的现实需要。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作为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他们有理想、有抱负,做好他们的思想引领工作十分重要。认真学习好“四史”内容,对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找准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意识、强化政治担当尤为重要;对于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尤为重要;对于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提高对纷繁复杂的环境及多种社会思潮的辨别力尤为重要;对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最大同心圆尤为重要。

2.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四史”教育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履行好教书育人重要职责的客观要求。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教师作为这项根本任务的直接践行者,其道德品质的好坏直接关乎能否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四史”教育对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起到关键作用。通过系统的“四史”学习,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可将“四史”中所蕴含的知识和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极大地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对党对社会主义信仰的忠诚度,并在授课和言传身教过程中将其传递给青年大学生,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真正达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3.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四史”教育是提高授课能力水平,发挥好课程思政作用的重要方法。除思政课教师外,其他教师由于受到自身学科、专业、领域、政治理论知识储备等因素影响,在将育人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短板。系统全面的“四史”教育不但可以加深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对“四史”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促进他们将所学所得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课程思政的积极作用。因此,2021年1 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高校教师“四史”教育,规范学时要求,在一定周期内做到全员全覆盖[5]。

二、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四史”教育问题分析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6]323全面的“四史”教育,可以照亮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理想信念这盏明灯。随着“四史”教育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顺利开展,此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进一步增强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共识,激发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爱国建国报国的热情等,但也存在着部分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重视程度不够,重业务轻思想现象突出

“坚定理想信念,是事关马克思主义政党、社会主义国家的精神力量和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7]199理想信念教育是全民教育,受教育对象不仅包括中国共产党党员,同时也包括党外知识分子。大多数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致力于教学和科研工作,他们为之付出了很多艰辛与努力,但部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对理论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缺乏对“四史”教育的全面理解,将业务发展与理想信念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割裂开来。全方位的“四史”学习不仅可以提升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理论水平,还可以使他们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会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只有将业务上的攻坚克难与自身的远大理想联系起来,工作才会更有动力,在遭遇挫折时才不会轻言放弃,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更好地爱国建国报国。

(二)统战成员学习机制不健全,组织能力有待提升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四史”教育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部分高校在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学习机制不健全、学习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学习机制的制定和运行要依靠高校的统战工作人员,他们是学习机制运行的组织者、维护者和监督者,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素质将直接影响统战工作的水平。新时代统战工作范围不断拓展,统战工作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和使命任务都发生了很多深刻变化,广大统战工作者需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培育理论思维[8]。因此,必须完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理论学习机制,提升高校统战工作的组织力,提升高校统战工作人员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使学习机制实现从“建起来”到“转起来”再到“活起来”的重大转变。

(三)学习方式单一,创新性不强

受传统教育观念和高校统战工作人员能力影响,部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四史”教育存在学习方式单一、学习内容不够丰富等问题。部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四史”教育的学习方式大多局限于个人自学、听讲座、看视频等,在学习上没有层次性和连贯性,还没有达到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际的目的。同时,在学习内容上缺乏针对性,学习内容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实际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没有学习兴趣自然很难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当前统战工作已由“大水漫灌”阶段转化为“精准滴灌”阶段,这对“四史”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进一步丰富学习内容、科学化转变学习方式、创新化提升教育效果将势在必行。

三、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四史”教育创新路径分析

针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四史”教育问题,需要从创新角度分析如何在“四史”教育过程中完善统战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四史”教育的学习效果。

(一)着眼凝聚共识,通过“四史”教育完善政治引领机制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也进入新发展阶段,在面对这些矛盾以及负面的社会舆论时,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谨记自身的重要使命和职责。因此,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工作是统战工作的首要任务,必须要守好高校意识形态这个主阵地。

1.注入“四史”魂,在提高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理论水平上下功夫。坚持以科学理论引领、用科学理论武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保证。要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与“四史”学习结合起来,要坚持在讲活“四史”知识上悟“真理”,提升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理论水平。高校统战部门应统筹设计“四史”学习规划,将“四史”中的重要内容融入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建立“五学平台”,即党组织带动党外知识分子互动学、“四史”读书班专门学、“四史”专题培训重点学、“四史”融入课程覆盖学、成立“四史”名师工作室指导学。通过分层次地推进学习,进一步提高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学习“四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理论思想入脑入心。

2.融入“四史”髓,在坚定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理想信念上下功夫。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在今天的中国,不仅中国共产党人需要补“钙”,全体中国人都需要补“钙”。要坚持在用活“四史”资源上炼“真心”,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参观红色文化旧址和红色教育基地,深刻感知我们身边的红色力量;通过了解钱学森、黄大年等科学家的典型事迹,学习他们爱国、奉献的精神;通过聆听红色故事、观看红色电影、阅读经典书目,在不断汲取红色力量的同时,更好地继承红色基因。通过“四史”教育启迪心灵,唤醒内心信仰之光,坚定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理想信念。

(二)着眼大统战格局,完善“四史”教育学习机制

新时代新统战,统战工作人员要以主动开放的眼光和视角定位新时代统战工作,结合“四史”教育,构建以灵活组织、学习高效、考核明确、看齐引领为目标,以线上线下相结合为原则的统战理论学习管理机制。一是要注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理论教育,在组织理论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灵活性,将理论灌输转变为灵活吸收,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政治理论传递、渗透到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心中;二是要提升高校统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在规划、设计学习内容上更注重科学性,设计出高效、灵活的学习方式;三是要明确考核方式,激发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创新力,激励他们在教学和科研工作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四是要多维度地推进“四史”学习教育,提升爱国热情,引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听党话,跟党走”,增强看齐意识。以目标为导向,通过“做精理论课堂、用好网络课堂”等方式,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将统战工作的组织优势发挥出来,更好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一步增进政治共识,增强“四个自信”,高质量地推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着眼个性化培养,创新“四史”教育模式

1.深入调研,科学选择,努力提高教育内容适应性。“四史”教育体量大,内容多,如果不提前根据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需求设计大纲,盲目地学习,不会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可以通过调研、问卷调查、集体座谈等形式,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和基本诉求等方面,了解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与“四史”教育内容的契合点,将“四史”学习与现实需求结合起来,达到既加强理论学习又指导实际工作的目的,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2.因人制宜,分类施策,全面提升个性化教育水平。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既有博士毕业的优秀青年,也有专业知识丰富的专家教授,还有具有丰富经验的海归教师等,这就要求“四史”学习要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分类施策。随着时代的发展,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人性化、细节化,更具有针对性。针对刚刚毕业的青年博士,要注重“理想信念+勇挑重担”教育,在“四史”学习中汲取红色营养、坚定理想信念,发挥黄大年等典型案例作用,激发他们为祖国的教育科研事业永攀高峰的工作热情;针对海归教师,要注重“爱国+奉献”教育,在“四史”学习中汲取爱国力量,带领他们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老一辈革命家捐躯赴国难的伟大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传承奉献精神;针对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教授,要注重“传帮带”教育,彰显“以人育人”的理念,在“四史”学习中汲取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引导他们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专业领域人才。根据每个群体的不同需求设计学习内容与形式,将成为落实“四史”教育工作、发挥“四史”教育作用的关键环节。

3.注重过程,全方位发力,提升教育效果。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四史”理论学习方面,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全方位合力作用,提升教育效果。从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角度提高统战工作的效果,实现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四史”教育的全覆盖;注重运用统战工作的方式方法,将“四史”教育与统战工作中的谈心、座谈、调研等模式融合,做到教育中有谈心,谈心中有教育;结合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四史”教育,积极搭建理论学习、思想交流、建言献策等平台,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提供学习地点和发声地点,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提升教育效果。

四、结语

学史明智,学史亦励志。“四史”教育在使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深刻了解中华民族伟大奋斗史的同时,有利于激发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爱国强国建国的热情,有利于引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把个人思想融入国家、民族的发展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四史知识分子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