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齐发 陈静 胡传武
精致利己主义是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价值观念,具有自我性、逐利性和隐蔽性特征,不仅会对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年轻人群体良好价值观的形成造成十分不良的影响,而且甚至,少数年轻干部还在精致利己主义的侵蚀下走上了贪污腐败的不归路。针对此类问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相继发表了《警惕腐败低龄化》《莫用贪腐赌未来》《警惕成长黄金期成贪腐危险期》等一系列文章,围绕年轻干部贪污腐败的现象进行了严肃批评和深入探讨。
一方面,在精致利己主义侵蚀下,少数年轻干部将“利己”集中于物质层面,越来越难以满足的物质欲望成为其实施贪污腐败行为的重要原因。一是沉迷享乐的错误思想。年轻干部多指80后、90后干部,他们的成长伴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未同革命前辈一样经历艰苦环境的考验。其中少数年轻干部对物质生活的标准要求更高,且难以抵制各种外部环境诱惑。此种情况下,通过贪污腐败获得金钱成为其满足私欲的不二选择。二是超前消费的生活观念。超前消费是当前深受年轻人群体欢迎的一种消费方式,与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不同,部分年轻人习惯于通过贷款、分期付款等方式提前享受商品。长此以往,在自身收入有限且难以偿还后续支出的情况下,极易背负巨额债务,这也成为少数年轻干部贪污腐败的重要因素。三是虚荣攀比的不良心态。在生活和工作中,少数年轻干部贪慕虚荣、盲目攀比,意图通过购买奢侈品和高端消费的方式来赢得他人的吹捧和关注,以致逐渐迷失自我、丧失底线意识,在越来越严苛的消费标准和沉重的经济负担下,最终走上贪污腐败的不归路。
另一方面,在精致利己主义侵蚀下,少数年轻干部将“利己”集中于精神层面,对名利的极度渴望成为其实施贪污腐败行为的重要原因。一是价值观错位。少数年轻干部由于缺乏工作历练,接受党的教育时间较短,容易受到封建官僚主义和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侵蚀,从而丧失理想信念,将权力作为谋私利的工具。二是集体意识缺失。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是精致利己主义的显著特征。当前,部分年轻干部刚刚走出学校,工作性质和目标任务发生了巨大转变,需要他们及时融入集体共同承担和完成工作任务。这就对年轻干部的集体意识和团结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部分年轻干部集体意识缺失,凡事从自身角度出发,以自身利益为重,忽视了集体利益,造成急功近利的不良思想,进而引发腐败行为。三是纪律性淡薄。当前少数年轻干部由于缺乏系统性法纪教育,对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缺乏敬畏之心,在盲目追求个人名利的过程中,存在“赌徒”心理,甘愿冒风险,最终慢慢滑向贪污腐败的深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1]精致利己主义在本质上属于思想观念的范畴,其价值追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因此,要通过坚决克服精致利己主义来有效遏制腐败年轻化,就必须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入手,不断加强政治引领,筑牢思想防线。
●要把好“入口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抓好选拔和培养年轻干部这一重要环节,把好年轻干部的“入口关”,做好干部的政治审查、人品审查、廉洁审查等工作,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标准,选出组织信任、群众信赖、清正廉洁的干部“好苗子”。对此,要从两方面着力。一是重德性,着力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德性考察。“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历来是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的一贯方针和根本原则。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自律不足,对自我与他人、自我与集体的利益追求失衡就会产生精致利己主义价值观,就容易诱发腐败。因此,要重视对年轻干部的德性考察,系统了解、全面跟踪年轻干部的理想信念状况、思想价值取向、道德品质素养、廉洁自律状况,切实将“带病”干部拒之门外。二是抓行动,着力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实践锻炼。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2],对年轻干部的选拔提出了针对性指导意见。年轻干部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实践锻炼和政治历练,才能不断提升自身实践本领和工作能力。因此,要完善年轻干部的选拔机制和选拔标准,增加和重视“经过实践考验”的标准和要求,鼓励年轻干部走进基层一线、走进艰苦环境,解决实际问题,建设一支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清正廉洁的年轻干部队伍。
●要把好“教育关”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西方工业文明和资本发展过程中与生俱来的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思想观念也在快速蔓延,这种精致化的物质欲望和精神价值不断侵蚀着年轻干部队伍。对此,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督促年轻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注重把好年轻干部的“教育关”。一方面,要加强年轻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就是党员干部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这是造成部分年轻干部滋生精致利己主义的思想前提,更是其走向腐败的行为起点。要坚持以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道德教育为着力点,采取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个别教育与集中教育、组织教育与自我教育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不断坚定年轻干部理想信念,增强精神免疫力,筑牢思想防线,严格行为规范,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在年轻干部中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年轻干部的党性历练相对不足、社会阅历相对缺乏、基层经验相对浅薄,抵抗金钱、权力等“糖衣炮弹”诱惑的能力较弱。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年轻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通过警示教育等手段,将部分反面典型作为案例来进行深入剖析,使广大年轻干部能够深刻认识到贪污腐败的严重危害和最终下场,及时、趁早敲响警钟,切实提高年轻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降低年轻干部的腐败风险,使其能够在工作中忍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
●要把好“组织关”
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管理,坚决克服精致利己主义造成的不良影响,有效遏制腐败年轻化,还需要依托于党的组织生活。党组织既为年轻干部成长进步搭建了平台,营造了环境,同时也是年轻干部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的重要载体。要防止年轻干部因精致利己主义价值观而诱发腐败行为,既离不开严格选拔、任命和教育等环节工作,又要依靠党的各级组织及其严格的组织生活。因此,以有效落实各项组织生活制度来严肃党的组织生活,也成为保持年轻干部队伍纯洁性、先进性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年轻干部的成长伴随着国家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各类网络载体和新媒体平台具有很强的接受度和兴趣。要着力创新“互联网+党建”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利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将党的组织生活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使广大年轻干部可以通过各类网络平台及时参与党的组织生活,不断提高年轻干部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和实效。另一方面,要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要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通过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发现并纠正自身和他人身上存在的问题,将各种不良倾向解决在苗头阶段,使年轻干部队伍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和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一定要深入剖析,找准问题症结,让每个人都能“红红脸、出出汗”,坚决避免“形式化”“走过场”或表面批评实则表扬,切实发挥这一党的建设的“重要法宝”的功能作用。
在由精致利己主义引发的腐败年轻化现象中,少数年轻干部为了满足个人的物质或精神欲望,将自身手中的权力作为一种商品出售,其所体现的正是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因此,有效遏制精致利己主义,就要坚持把净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氛围放在重要位置。
●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领导班子是一个单位的“领头羊”,对年轻干部的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具有直接影响。把领导班子建设好是顺利完成各项工作的关键所在,更是建设忠诚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的关键所在,对增强年轻干部的防腐拒变能力起到固本清源的重要作用。因此,根据《2019-202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的规定要求,着眼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一是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工作实际中坚持淬炼过硬的政治能力,保证能够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广大年轻干部树立一个标杆,实现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引导广大年轻干部。二是把组织建设系统完善。要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系统思维,充分协调整合班子内部要素,在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相关人员情况的基础上,选优配强,不断健全组织框架,完善工作机制,优化班子结构,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整体效能。三是把纪律建设贯穿始终。要不断提高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政治性、时代性、针对性,完善相关制度规定。特别是对于作为一个单位或队伍“指挥部”和“战斗部”的领导班子,要切实发挥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带头表率作用,牢固树立底线意识,坚决执行党的“八项规定”,真正做到廉洁自律、洁身自好、奉公守法,以自己的行为不断影响年轻干部的思想境界和行为规范。
●要树立先进模范典型
一个模范就是一个榜样,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树立德行纯良、清正廉洁的先进模范典型,可以传播和弘扬正能量,在年轻干部中发挥良好的示范、引领和导向作用。一是学习古人廉洁模范,继承中华优秀传统。从古至今,羊续“悬鱼拒礼”、徐勉“风月尚书”、刘宠“一钱太守”、于谦“两袖清风”等无数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来,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鉴往知来,年轻干部要学习古人廉洁模范,继承中华优秀廉洁文化。二是汲取党史廉洁养分,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百年党史,既是党的不畏强敌的斗争史、不惧风险的探索史、不屈不挠的奋斗史,也是党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的廉洁红色史。从贺龙的“官兵一致”到陈毅的“管住自己”,从彭德怀的“保公三诀”到焦裕禄的“公仆为民”,仁人志士们用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精神品质和道德素养谱写了一曲曲红色赞歌。年轻干部应该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廉洁养分,深学、细照、笃行,反省自身在思想素质和行为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足并及时纠正。三是致敬当代先进典型,挖掘身边廉洁楷模。“打铁还需自身硬”,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先垂范,各级各类机关党员干部秉公用权,在平凡生活和岗位上彰显出了有底气、显正气的正面效应。年轻干部要挖掘身边的廉洁模范,并以他们为榜样,真正做到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权力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决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避免由此而导致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
●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年轻干部正处于成长进步的“拔节孕穗期”,很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坚决抵制精致利己主义对年轻干部的侵蚀,就必须从其工作环境入手,通过营造积极向上、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工作氛围,源源不断地为年轻干部注入精神动力,帮助其筑牢思想防线,以此来有效遏制腐败年轻化的苗头。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必须把改进工作作风作为切入点。一要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我们党的基本工作方法。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思想品质方面都要坚持“实”字当头,避免工作上脱离实际,出现形式主义。在工作中要坚持调查研究“实”、部署开展“实”、总结提高“实”,以实事求是的工作氛围来助推思想境界提升。二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能不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事关党的执政根基。在实际工作中,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让“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深入到广大年轻干部的思想深处,并充分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热情。三要牢固树立敢于斗争的工作作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把“坚持敢于斗争”作为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在工作实际中,要积极营造坚持真理、敢于斗争的工作氛围,在潜移默化中鼓励和引导广大年轻干部勇于向各种不良风气倾向“亮剑”,在筑牢思想防线的基础上,主动向精致利己主义等不良倾向和贪污腐败等违法行为发起进攻,把党组织铸造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党的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特别指出,要高度关注年轻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加强教育管理监督。在实际工作之中,权力滥用是造成部分干部贪污腐败的重要原因。因此,强化对权力的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不断加强纪律建设,是成功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点所在。坚决克服精致利己主义,有效遏制腐败年轻化苗头,就要始终严明政治纪律,维护制度权威。
●要健全问责机制,增强不敢腐的威慑
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一环,也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维护党的纪律权威的关键所在。一要规范问责程序。依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规定要求,充分结合本单位、本岗位的工作实际,科学制定相关实施办法,规定问责情况,严密问责流程,明确问责手段,使问责过程有法可依、严谨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使年轻干部知晓自身实施贪污腐败行为后的严重后果,达到威慑的目的。二要严格依据事实。健全问责机制,发挥问责实效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一方面,对于部分年轻干部的贪污腐败行为,要不包庇、不逃避,根据相关实施办法进行严肃处理,切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错责相适应原则,对于违反纪律的年轻干部既不能放任,也不能追责过度,要严格依据违纪事实和程度,按照相关规定依法追责,充分落实党管干部主体责任。三要以救人为目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实施问责的最终目标,要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约束与激励并重,对违反纪律的年轻干部要进行严肃问责,而对于忠诚履职、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年轻干部则要进行表扬奖励,二者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发挥问责机制的威慑作用,使年轻干部能够真正担起新时代的责任使命,充分体现党对年轻干部最大的关心与爱护。
●要完善监督体系,扎紧不能腐的笼子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党全面领导、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权力的监督。[3]权力滥用是导致腐败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实现对腐败年轻化的遏制,就必须从“权力”入手,依法依纪监督权力。一是要发挥党内监督的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最基础和最主要的一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新的勇气和壮士断腕的精神说明了党内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最有效和最关键的一环。加强党内监督,重点是要加强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多听取下级意见和建议,多关注下级思想和生活,压紧落实上级对下级的责任,杜绝连锁性塌方式腐败;重点要加强对关键部门和关键岗位的监督,每年度定期约谈相关部门,重点监督个别情况,将派驻监督和巡查监督相结合,随机选择党员干部,分析其生活作风和廉洁履职状况。二是要畅通人民群众的监督。人民群众始终是党的安身立命之本,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人民监督成为“反腐利器”。一方面,要落实政务公开制度,努力拓宽群众监督渠道,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另一方面,要完善投诉举报机制,形成对党员干部廉洁纪律和生活作风的社会化、精准化监督网络,及时发现不良苗头和端倪,趁早开展教育和挽救工作。三是要压实纪检监察机关监督。纪检监察机关是中国特色监察机制的专职机关,要持续推进纪检监察机关监督体制机制的制度化、法治化建设,压实对实行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检查和监督。一方面,要完善对年轻干部的思想行为动态监测机制,用好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打造年轻干部“生活圈”“交友圈”和“资金圈”的监督全景;另一方面,严肃严格法律纪律的执行刚性,通过科学严密制度监督网络和建构零容忍的惩戒机制,减少腐败发生的机会和条件,让腐败者不敢越雷池半步,有效遏制腐败年轻化苗头。
●要加强法治宣传,提升不想腐的觉悟
少数年轻干部之所以容易受到精致利己主义侵蚀而滑向贪污腐败的深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在实际工作之中,部分年轻干部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法治教育,并且参加工作时间较短,对与工作相关的法律规定掌握不全、了解不透,有时甚至认为自己的犯罪行为只是一种“潜规则”,无伤大雅,由此极易造成其在“不知情”的境况下违反党纪国法。党中央强调,要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增强全民法治观念。[4]对此,一是端正思想认识。于组织而言,相关领导要切实提升对年轻干部进行法治宣传工作的重视程度,将其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分去抓紧落实,科学制定宣传计划,增强宣传工作的系统性。于个人而言,年轻干部要主动学习了解相关法律规定,特别是与本职工作岗位相关的纪律要求,要做到熟记于心,严格约束自身在工作中的行为做法。二是要灵活选择宣传方式。开展法治宣传工作要坚持做到立足实际、紧跟时代、围绕客体,深刻认识到年轻干部正处于成长进步的“拔节孕穗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因此,在选择宣传方式时要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采用年轻干部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增强法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要注重宣传实效。开展法治宣传工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一环,也是有效遏制腐败年轻化的关键步骤。要切实把宣传效果作为评价工作开展质量的根本标准,通过知识竞赛、闭卷考试等方式,定期检验年轻干部对相关法律规定的掌握程度,以熟知法律知识助推法律素养的提升,使之能自觉维护法律权威,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坚决抵制精致利己主义不良倾向影响,提升不想腐的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