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德晶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产科,辽宁 沈阳 110000)
妊娠期高血压病是妊娠期特有疾病之一,发生率约为10%,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可能出现头晕、视物模糊、抽搐等,甚至引起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等[1]。目前针对本病,多采用镇静、有指征降压和利尿、预防抽搐等对症处理措施,然而药物引起胎儿的危险限制了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中医研究的不断发展,发现中医在妊娠期高血压病治疗中有能够控制血压、改善临床症状和妊娠结局、不良作用少、保护新生儿生长发育等优势[2]。基于此,本探究探讨杞菊地黄汤加减对妊娠期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60 例高血压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号进行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每组30 例。对照组,年龄24~35岁,平均(26.67±3.26)岁;孕周24~34 周,平均(32.16±3.54)周;经产妇12 例,初产妇18 例。中药组,年龄22~36 岁,平均(26.75±3.25)岁;孕周24~35 周,平均(32.27±3.50)周;经产妇14 例,初产妇16例。2 组孕妇临床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均衡性。本研究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孕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5)》[3]中相关诊断要点;(2)首次确诊,未行任何相关治疗。排除标准:(1)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病或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者;(2)心脑血管、糖尿病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3)对试验所用中药成分过敏者;(4)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1.3 治疗方法 均接受镇静、利尿等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25%硫酸镁注射液(上海浦津林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385)10 mL+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持续7 d 至病情稳定,口服盐酸拉贝洛尔片(江苏迪赛诺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H32026120)100 mg,日3 次。中药组在上述基础上予杞菊地黄汤加减治疗,组方:枸杞子15 g,菊花15 g,熟地黄20 g,山萸肉9 g,牡丹皮9 g,山药15 g,茯苓15 g,泽泻10 g,天麻10 g,桑叶15 g。随证加减:阴虚阳亢者,加石决明20 g,珍珠母20 g;瘀血内阻者,加丹参10 g,川芎10 g;脾气虚者,加人参10 g,黄芪20 g;血虚者,加当归15 g,白芍10 g;痰火上扰者,加竹茹10 g,胆南星10 g。以上诸药,每日1 剂,加水煎煮200 mL,分早晚温服,持续治疗14 d。
1.4 观察指标 血压水平:采用标准汞柱血压计测量治疗前后孕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每次测量3 次,取平均值。
临床疗效:根据血压、尿蛋白情况拟定疗效判断标准[4]。治愈:血压恢复正常,尿蛋白等相关症状完全消失;显效:血压在140~145/90~95 mm Hg(1 mm Hg≈0.133 kPa),尿蛋白<0.5 g/24 h;有效:血压、尿蛋白有所下降;无效:相关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一整理,采用SPSS 17.0 统计软包分析,血压水平以()表示,采用t 检验,总有效率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血压水平 与治疗前比较,2 组SBP、DBP 水平显著降低(P <0.01);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SBP、DBP 水平显著较低(P <0.05)。见表1。
表1 2 组高血压病孕妇血压水平比较 (,mm Hg)
表1 2 组高血压病孕妇血压水平比较 (,mm Hg)
2.2 临床疗效 经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22/30),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2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2 组高血压病孕妇临床疗效比较
妊娠期高血压病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以持续高血压为典型临床表现。目前关于本病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多数认为与孕妇免疫功能、营养状况、遗传、胎盘着床程度以及子宫内环境等多因素密切相关。由于该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多样性以及权衡母胎利益,使妊娠期高血压病的降压较普通高血压病的治疗更加复杂,既要避免母体病情进展,又要避免对胎儿发育的影响。有研究表明,中医中药在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病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相对较高,具有独特的优势。妊娠期高血压病在历代医学文献中有所记载,其属中医学“子肿”“子晕”“子痫”等范畴[4]。现代中医学认为,女性怀孕后,肝肾阴虚,阴血聚下,气机逆乱,阳气浮上以致阳气偏亢;当生活习惯改变、过度劳累、情绪波动时引起机体气血失调、阴阳失衡、气机升降失司等,因此,临床治疗中应遵循“平肝潜阳”“养阴清热”原则[5]。
杞菊地黄汤出自清代董西园《医级·卷八》,方中熟地黄、枸杞子配伍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山萸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天麻熄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茯苓健脾化湿,泽泻利水渗湿,牡丹皮清热凉血,桑叶、菊花疏风清热、平肝明目。全方共奏补肾养肝,滋阴潜阳[6],非常切中妊娠期高血压病主要病因病机。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杞菊地黄汤具有显著降低血管外周阻力、舒张动脉血管、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作用,可以改善循环供血、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保护机体脏器功能,从而有效降低蛋白尿,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7]。另外,杞菊地黄汤中含有诸多促进胎盘供血、改善子宫环境、有助于胎盘着床而稳定发育的药物活性成分[8,9]。本研究观察了杞菊地黄汤加减对妊娠期高血压病疗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治疗后2 组孕妇SBP、DBP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中药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P <0.05),提示杞菊地黄汤加减能够更有效地控制血压水平。另外,在临床疗效方面,中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表明杞菊地黄汤可改善妊娠期高血压病相关症状,提高整体疗效,与陈武忠等[10]报道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杞菊地黄汤加减能够有效控制妊娠期高血压病孕妇血压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但其治疗过程中,须根据具体病情对中药汤剂成分或剂量加以调整,避免对母婴健康造成不必要的医源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