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加祥
(江西省余干县中医院康复科,江西 余干 335100)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急性期过后多伴有不同程度后遗症,痉挛性偏瘫(HSP)是其中常见的一种[1]。HSP 发生率约占脑卒中的65%,会引起肢体运动及功能性障碍,生活难以自理,对患者生活、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2]。西医目前关于脑卒中后HSP 的治疗主要采用镇静剂、骨骼肌松弛剂等药物,但疗效欠佳。近些年,中医药、针刺疗法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并取得不错的成效,受到临床高度关注。泻阴补阳针法能够缓解肌痉挛,化痰通络解痉汤也能够缓解肢体痉挛状态。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在脑卒中后HSP 患者中应用化痰通络解痉汤与泻阴补阳针法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数据支持。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余干县中医院2018 年3 月—2021 年3月收治的76 例脑卒中后HSP 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各38 例。西医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3]脑卒中后HSP 的诊断标准:一侧肢体痉挛性偏瘫,腱反射亢进,患肢肌张力升高,经头颅CT 或MRI 确诊。中医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痰瘀阻络的诊断标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手足拘急,口舌歪斜,头晕目眩;舌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对照组男20 例,女18 例;年龄43~75 岁,平均年龄(64.33±4.12)岁;疾病类型:14 例脑出血,24 例脑缺血;病程1~6 个月,平均病程(3.02±0.60)个月;其中22 例右侧,16 例左侧。观察组男24 例,女14 例;年龄45~72 岁,平均年龄(64.57±3.86)岁;疾病类型:17 例脑出血,21 例脑缺血;病程1~6 个月,平均病程(3.02±0.60)个月;其中23 例右侧,15 例左侧。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病程≤6 个月;年龄40~75岁;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者;关节畸形、风湿性关节炎等导致运动功能障碍者;恶性肿瘤者。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改善循环、营养脑神经等常规治疗,并对症给予调节血压、血脂、血糖等治疗。同时辅以日常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泻阴补阳针法治疗,取患肢阴侧穴位,包括上肢穴位(内关、大陵、曲泽、极泉)及下肢穴位(阴陵泉、三阴交、血海、太溪);取患肢阳侧穴位,包括上肢穴位(外关、手三里、肩髃、合谷、臑会)及下肢穴位(阳陵泉、环跳、承山、膝阳关、风市)。常规消毒上述所选穴位,采用0.3 mm×400 mm 无菌针灸针先刺阴侧穴位,提插捻转泻法,再针刺阳侧穴位,提插捻转补法。留针30 min,1 次/d。观察组加服化痰通络解痉汤治疗,方药组成:鸡血藤、怀牛膝、炒桑枝各30 g,伸筋草20 g,熟地黄、地龙、钩藤、乌梢蛇各12 g,天麻、白芍、当归各15 g,川木瓜10 g,全蝎、制穿山甲各8 g。水煎取汁200 mL,100 mL/次,早晚温服,1 剂/d。2 组均连续治疗30 d。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肌张力恢复正常水平为痊愈;关节活动阻力较小,肌张力及活动范围增加,受累关节能较容易被移动为显效;关节活动困难,部分呈现强直状态,肌张力改善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2)肌痉挛程度: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I)和改良Ashworth 痉挛量表(MAS)于治疗前、治疗30 d 后评估,其中CSI 评估上肢痉挛,包含肌张力、腱反射、阵挛3 部分,分值0~16 分,评分越高,痉挛越严重;MAS 评估下肢痉挛包含0~4 级,分别计0~4 分,评分越高,痉挛越严重。(3)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FAM)于治疗前、治疗30 d 后评估,分值0~100 分,评分越高,运动功能越好。(4)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皮疹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х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36/38),高于对照组的76.32%(2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 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 组患者肌痉挛程度和运动功能评分 2 组治疗后MAS、CSI 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FAM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2 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MAS、CSI、FAM 评分比较 (,分)
表2 2 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MAS、CSI、FAM 评分比较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2.3 2 组患者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2 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现代研究表明,HSP 是因脑卒中引起运动神经元损害,进而产生运动障碍及肌张力亢进[5]。脑卒中后HSP若不及时加以治疗,长期痉挛状态会导致关节挛缩及变形,肌肉萎缩,甚至造成运动障碍及生活无法自理。现代康复理论认为,脑卒中后HSP 治疗的重点在于通过协调肌群间肌张力平衡以恢复正常运动模式[6]。
中医学将脑卒中后HSP 归属于“痹证”“中风偏瘫”等范畴,认为其多因肝肾阴虚、气血失调使经脉肌肉失养所致,加之久病产生风、湿、瘀、痰浊,导致疾病迁延不愈。故治疗脑卒中后HSP 应以柔肝养阴、通络解痉、化痰祛瘀为基本原则。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及FAM 评分高于对照组,MAS、CSI 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2 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表明在脑卒中后HSP 患者中应用化痰通络解痉汤与泻阴补阳针法联合治疗效果确切,利于改善肌痉挛,提高运动功能。中医学认为脑卒中后HSP 患者肢体处于阴急阳缓的状态,泻阴补阳针法通过选取患肢阴侧、阳侧穴位,并分别施以泻法、补法,从而达到泻阴补阳的作用[7]。现代研究表明,泻阴补阳针法有利于的大脑的重塑,促进运动功能及肌张力恢复[8]。化痰通络解痉汤中鸡血藤、钩藤、天麻、熟地黄活血化瘀、熄风止痉;白芍柔肝养阴;炒桑枝疏通经络、祛风止痛;当归补血活血;川木瓜、伸筋草疏经通络;怀牛膝活血通经;全蝎、地龙、乌梢蛇、制穿山甲熄风通络。诸药配伍,共奏柔肝养阴、通络解痉、化痰祛瘀之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钩藤具有改善血流动力学、抗凝抗栓等作用;鸡血藤具有镇静止痛、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伸筋草能够缓解肢体疼痛,改善肌痉挛[9,10]。针药结合可发挥协同作用,提升临床治疗有效性,且具有较高实用性及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后HSP 患者中应用泻阴补阳针法联合化痰通络解痉汤治疗可改善肌痉挛,提高运动功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