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颖
(锦州市义县人民医院,辽宁 锦州 121100)
肺癌(lung cancer,LC)患者早期症状不明确,随着病情的进展,待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时,多数LC患者病情已发展至晚期,对其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地威胁。因此,对于晚期LC患者来讲,不仅会受到病痛的折磨,心理还会受到极大的影响[1]。故晚期LC患者易出现多种心理应激反应,如焦虑、恐惧、抑郁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在晚期LC患者临床护理中,配合有效的正念训练 (mindfulness training,MT)非常重要[2-3]。本次针对在晚期LC护理中MT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数据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晚期LC患者(n=60),以此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段为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根据分组依据(是否开展MT)将6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即,每组病例数为30例。对照组:19例男性、11例女性,年龄在42~78岁,平均年龄(60.49±10.35)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25±1.05)年;LC状况:初发、转移者分别为12例、18例;10例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12例高中学历、8例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观察组:20例男性、1 0 例女性,年龄在4 3~7 9 岁,平均年龄(60.07±10.30)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4.06±1.01)年;LC状况:初发、转移者分别为13例、17例;9例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12例高中学历、9例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统计两组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本次研究,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30例用常规护理,即入院后,给予患者常规肿瘤护理指导,如药物指导、运动护理、常规口头健康教育,如有必要,及时开展针对性地心理护理指导等。基于此,观察组30例增加MT,结合LC科室实际情况、患者住院时间、病情等,制定相应的训练措施[4-6]。先对主管职称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之后,将MT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即第1次训练,建立相应的干预关系,主动向患者、家属讲解MT的目的、要点、注意事项、内容等,让其了解MT的优点,提高接受度。第二阶段:即第2~6次训练,对患者开展正念呼吸训练、正念运动训练、躯体扫描、正念放松训练及五官训练等,特别需要重点观察患者的思维、情绪,了解其感受、情绪、思维、想法等,并对以上感受出现的原因及消失过程进行观察,但不对其做客观的评价。第三阶段:即第7~8次训练,此阶段为巩固训练,鼓励患者持续开展MT,保持身心健康。在训练中,以心理咨询室为训练地点,每日中午训练1次,每次1 h,共训练8次;患者因训练时间不相同,故训练内容不相同,一般训练人数不超过4个,保证每位患者均能正确的掌握MT内容。在训练中,训练者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个性化地适当延长或缩短训练时间。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如若病情出现突变(如恶化或是无法预知的情况),可推后训练。
MT的内容具体包括:①MT宣传教育:讲解开展MT的主要目的,并告知其具体内容、训练重点与相关注意事项等,让患者了解医护人员的指导语,并主动告知其躯体扫描技能从头到脚的身体各个部位时候的自我感受,每周训练1次,每次持续时间30 min,连续训练1个月(即4次)。②正念呼吸训练:医护人员要主动指导患者将注意力集中于呼吸感觉,专注呼吸而带动腹部起伏,并关注在机体运动过程之中的当下运动,以此培养出患者的注意力与觉知(集中、平静、灵活性),每周1次训练,每次持续时间为30 min,连续训练1个月(即4次)。③正念放松训练:医护人员主动为患者指导实施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让患者将注意力集中在肌肉放松的感觉之中,以此增加自身对肌肉松紧感觉的敏感度,进而达到放松的目的,每周训练实施1次,每次持续时间30 min,连续训练4次(即1个月)。④正念五官训练:医护人员主动指导患者可通过听觉、嗅觉、触觉、视觉、听觉,本着不分析、不批判、不反应的态度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感知。⑤巩固成果:医护人员要主动在患者首次周期训练结束之后进行大力鼓励,进而让其继续进入到下个周期中,每周实施1次,每次持续30 min,再训练4次(即1个月)。
此外,为了保证MT顺利开展,推荐3~7名主管护师以上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学习、培训有效的MT方法。在学习归来后,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时培训,保证每个护理人员均可以正确掌握训练内容与方法[7]。
1.3 分析指标 对比负面心理评分、患者正念度、回避、屈服、面对等情况、生活质量、睡眠质量、护理满意度、自我感受负担评分、应对方式评分[8]。①负面心理包括焦虑与抑郁,分别用SAS、SDS量表进行评价,反向评分,分数越高负面心理越严重。②患者正念度:采用MAAS,即正念注意觉知量表进行评价,包括觉知行为、描述行为、对内在经验的非批判性、观察内在经验的非反应性,正向评分,分数越高正念度越高。③回避、屈服、面对等情况:采用MCMQ(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评估,回避、屈服评分越低越好,面对评分越高越好。④生活质量:采用QLQ-C30量表进行评价,包括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认知功能,所得分数越高则越好。⑤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进行评定,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睡眠质量越低。⑥护理满意度:用本院自制量表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评价结果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等3个档位。非常满意与满意比例之和为护理满意度。⑦自我感受负担评分、应对方式评分方法:a.自我感受负担:依据自我感受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进行测定,最低分30分,最高分155分,主要涉及6个维度与29个条目,分数与自我感受负担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b.应对方式:依据癌症应对方式问卷(Cancer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CCMQ)进行测定,分数为4分法,涉及5个维度与26个条目,如:面对、回避/压抑、屈服等,其中,面对分数与应对方式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其他方面所得分数与应对方式之间呈现负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由SPSS20.0统计,变量资料为负面心理评分、患者正念度、生活质量,用(±s)表示,t检验;护理满意度为定性资料,用(%)表示,χ2检验,若数据对比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时则P<0.05。
2.1 两组负面心理评分对比 在负面心理评分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负面心理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负面心理评分比较(分,±s)
2.2 两组患者正念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觉知行为、描述行为、对内在经验的非批判性、观察内在经验的非反应性等方面的正念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正念度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正念度比较(分,±s)
2.3 两组患者回避、屈服、面对等情况比较 在实施MT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回避评分、屈服评分、面对评分相差不大,P>0.05;在实施MT后,观察组患者的回避评分、屈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回避、屈服、面对等情况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回避、屈服、面对等情况比较(分,±s)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在实施MT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s)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s)
2.5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相差不大,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分,±s)
表5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分,±s)
2.6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情况为:非常满意21例、满意8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的护理满意情况为:非常满意15例、满意7例、不满意8例,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
2.7 两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评分、应对方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PBS评分、CCMQ评分相差不大,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PBS评分、CCM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评分、应对方式评分比较(分,±s)
表6 两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评分、应对方式评分比较(分,±s)
LC是临床上发生率极高的一种肺部恶性肿瘤,支气管黏膜上皮是大多数LC患者的病理起源部位,故在临床上也称其为支气管LC。LC可向四周乃至全身扩散、转移。近年来,在全球,LC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向性。一般男性死于癌症的概率更高。就目前来看,LC已成为全球癌症死因的第一位,据资料显示,每年死于LC的例数越来越多,在1995年就达到了60万人次。并且,女性患LC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大多数LC患者主要发生群体在40岁之上,60~79岁是主要的发病年龄阶段。一般而言,男性发生率与女性发生率为2.3∶1。LC的发病与众多因素有关,如种族、家属史与吸烟等。右肺发生LC的概率多于左肺,肺上叶多于肺下叶,并且,从主支气管到细支气管均可发生LC。LC有中央型和周围型之别在于一个起源在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LC,且位置靠近肺门则属于中央型LC;另一个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位置在肺的周围部分则属于周围型LC。LC属于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且发生率在逐年上升。目前,LC发病机制尚无统一明确,但大量临床资料证实,LC的出现,与长期大量吸烟有着密切的关系,且临床统计,大量吸烟人体患LC概率是不吸烟者的15倍左右,且年龄越小的吸烟者,患LC的概率越高[9-11]。
晚期LC患者的一般性护理措施包括:①预防压疮护理措施:由于晚期LC患者存在较差的身体状态,并且大多患者合并发生全身性水肿状态,因此,该种情况之下发生压疮的概率更大,且病情发展会十分迅速,治愈难度较大,由此可见,针对于晚期LC患者,提前预防压疮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在缓解局部压力时,需要及时变换体位,用气球、软枕等对患者身体易损部位进行置换,避免长期受压。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特别是晚期失禁患者,保持床面清洁平整,并在破损部位涂上烤灯,保持皮肤干燥。②减轻病症的护理措施:在晚期LC患者中,发热是常见的主要症状之一。LC患者应注意保暖和预防感冒,以免患上肺炎。对于有刺激性咳嗽的晚期LC患者,可以给予镇咳药;当患者晚上持续咳嗽时,可以禁止患者喝热水,以减少对喉咙的刺激;如果患者有咯血症状,如果咳出大量血液应立即止血,并立即通知负责的医师,同时将患者的头转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内的积血,以防止呼吸道窒息,并协助医师抢救。③病情观察与护理:晚期 LC患者常有不同部位的肿瘤转移,引起相应症状。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当肿瘤转移到肝脏和脑部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突然昏迷、抽搐、视力模糊等症状。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对于骨转移的患者,应加强对患者肢体的保护。肠阻塞转移可能会在腹部转移时发生。护理人员应留意患者有否出现腹胀及腹痛等病症。如果发生便秘,应及时给予开塞露或泻药排便。营养不良和低血浆蛋白可导致患者水肿,应采取增加营养和抬高患肢等医疗措施来减轻水肿。④心理护理措施:晚期LC患者的心理生理学易受影响,尤其是刚确诊的LC患者及其家属难以接受。入院时,护士主动照顾和安慰患者,主动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师和主管护士,消除患者的疏离感和紧张感,减少患者住院的恐惧,帮助患者了解患者,引导患者。家属在精神和生活方面给予患者强有力的支持,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采取多种形式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晚期LC患者常有焦虑、恐惧、悲伤、冷漠、孤独等心理问题。医务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培养环境,把患者安置在病房里,语言要友好,态度要真诚,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及时给予启发,主动向患者介绍病情有所改善的信息。总之,控制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为患者创造舒适的养护环境、给患者最大的精神支持和心理舒适是晚期LC患者的主要护理措施。
临床实践中,所有的晚期LC患者均得不到治愈,而在无法治愈过程中,首先需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MT即是一种通过身体扫描、禅修等方式来减轻压力的一种训练模式,其可以帮助患者从疾病与痛苦中解脱出来,以此来分散其注意力,缓解疾病带来的痛苦[12-13]。晚期LC的患者往往要面临较大的病痛折磨,再加上对于死亡的恐惧等,很多患者表现出严重的心理问题,表现出消极、负面情绪,从而使得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相对较为负面,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临床上除了患者的常规之路之外,还需要给予患者护理干预作为辅助和支持,常规的护理干预往往只关注患者的生理指标的改善,而忽略了患者的心理维度、健康教育维度等的照顾和照护,导致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不佳,满意度不高,临床局限性较大,也使得医患关系紧张,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负性心理会导致机体产生非特异性的应激反应,并进而引发免疫抑制力与细胞活性降低,促使抗癌细胞的免疫系统功能发生减退,与此同时,会不利于患者的放疗效果,阻碍放疗顺利进行。MT是1979年由Jon Kabat-Zinn博士创立的心理学概念,其核心思想是“有意识地觉察”“注意当下”“不做评价”。MT主要是指在有目的的、有意识的状态之下,对当下一切事物进行关注、觉察,但是又不对其进行任何判断与分析、甚至不作出反应,只是单纯性质的觉察与注意它。正念概念主要起源于佛教禅修,因此是从坐禅、冥想、参悟等部分之中进一步发展。后来,正念逐渐发展发展,进而成为了一种比较系统的心理疗法,即正念疗法,其以“正念”作为基础的心理疗法。MT则不是一种心理疗法的特称,其属于一系列心理疗法的合称,这类心理疗法具有相同特征,那就是以“正念”为方法基础。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和缓解焦虑、抑郁、强迫、冲动等情绪心理问题,在人格障碍、成瘾、饮食障碍、人际沟通、冲动控制等方面的治疗中也有大量应用。以正念为核心的心理疗法是目前美国最为流行的疗法,其疗效获得了从神经科学到临床心理方面的大量科学实证支持,相关研究获得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大力支持。MT属于新兴心理疗法的一种,其主要基于原始佛教之中的最核心部分,即禅法提炼的正念技术,是指个体有意识将自我意志维持在当前内部或外在体验之中,并且对其不加以任何评价的调节,有助于对不利心理进行疏导。
临床研究证实[14-16],MT可以通过提高患者的积极情绪,减轻消极情绪的影响,从而提高主观幸福感与生活质量。对于晚期LC患者来讲,MT的应用,可使患者认识到目前自身状况,同时使患者走出消极情绪;同时,在MT中,可使患者出现放松反应,使其保持积极的情绪,从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延长生命周期;对于无精神支持的晚期LC患者来讲,MT的应用,可以改善呼吸功能,改善焦虑、失眠、恐惧等心理,改善不良情绪的同时提高生命质量。因此,MT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准确的把握患者心理状态,根据其实际情况来调整训练进度与时间,及时向患者提供健康的知识;且在沟通中,多给予心理支持,不断观察患者的想法,帮助其区分想法与事实的区别,提高患者正念度,进而提高生活质量[17-19]。
本文的研究当中,观察组负面心理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患者正念度、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高(P<0.05);在实施MT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回避评分、屈服评分、面对评分相差不大(P>0.05);在实施MT后,观察组患者的回避评分、屈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在实施MT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PSQI评分相差不大(P>0.05);在实施MT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PBS评分、CCMQ评分相差不大(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PBS评分、CCM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MT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晚期LC患者的护理中,实施MT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