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淑颖
【摘 要】在“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指引下,音乐课堂该如何与时俱进?本文结合音乐、德育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了音乐课堂教学中“育德”的一些新方法,以期给一线的音乐教师、德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新的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音乐 德育 联结 “育德”
人们都说,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它可以通过美的音响、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引发共鸣、娱悦身心、美化心灵,使学生在音乐审美的体验与实践中,发现生活中的美,感悟人性的美好,进而形成“向善尚美”的道德价值取向。可以说,音乐与德育有着与生俱来的联结。笔者结合多年音乐、德育教学实践经验,向音乐教师及德育工作者分享一些音乐课堂中的“育德”新方法。
一、教学设计凸显“育德”立意
音乐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物质基础。我们的教材中有不少优秀的音乐作品,且每一部作品都有着较为深刻的“育德”立意。它们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寓意,或是抒发着一种前进基调,或是承托出一个美丽故事,或是展现出一片炽热情怀。教学内容的立意与情境之美,使学生能够在欣赏音乐所表现的生活、生命和大自然的美的同时,促进其形成多层次的人生感悟。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可以通过对作品审美价值和课堂教育价值的把握来体现“育德”立意。为此,教师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体悟作品的情感内涵;读懂学生需求,找准“育德”生长点,从而把握音乐教学内在的教育价值,凸显音乐教学的“育德”立意。
如在设计《草原小姐妹》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听辨并熟悉主奏乐器琵琶以及第一部分“草原放牧”的两个主题,通过参与实践,感受、体验两个主题不同的旋律特点,发现《草原赞歌》与主题一的联系。接着进一步升华单元主题“童声中国娃”的精神,可以在预案中这样设计:同学们,你们猜猜音乐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谁知道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如果你是故事中的龙梅、玉荣,你会怎么做?会和她们一样勇敢、智慧吗?在听、唱、问、议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进一步学习蒙古族少女龙梅、玉荣为保护集体羊群与暴风雪搏斗的事迹,激励学生争做像她们一样热爱集体、勇于斗争的英雄好少年!找准了这一“育德”生长点,学生们收获的就远远不是乐曲本身了!
二、课堂实施厘清“育德”线索
笔者从不少音乐教师的课堂实践中发现,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往往是最低的。究其缘由,笔者认为是缺乏一根延绵不断的“育德”主线所致。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对音乐知识为生活技巧、音乐情感、相关文化三条线索的逻辑建构出一条清晰的“育德”线索,并将这条线索始终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才能起到较好的“育德”效果。
例如,笔者在执教《摇篮曲》一课时发现,歌曲学唱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对这首歌曲缺少学习兴趣和热情,歌唱时大多面无表情、意兴阑珊,歌声所应表现出的安详意境和摇篮曲的韵律感也不尽人意。确实,对于在蜜罐里长大的学生们来说,哪里能体会到父母为他们的成长所付出的辛劳,他们缺少这种情感体验,自然无法唱出真挚感人的歌声。为此在教唱过程中,笔者一改常态,从听歌曲猜画面—唱歌曲知内容—看镜头聊感受—演妈妈把歌唱等方面进行教学。沿着这条“育德”线索,学生们有了直面感受和亲身体验后,其情感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再来歌唱,效果自然大不相同!
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把学生的生活体验作为“育德”主线,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为体验丰富情感的过程和富有个性的音乐美的创造过程。在教学中,一条清晰的主线,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由简入繁逐级递进,可以推动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由浅入深逐步生成。有了这般循序渐进、层层铺设,音乐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学科整体育人效果。
三、课堂生成催生“育德”智慧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提出,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生成,发现师生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生活经验中的“育德”要素,要及时捕捉,善加利用,充分整合,方能形成课堂的育人合力。
如在教学《打麦号子》一课时,笔者播放歌曲录音并让学生聆听思考:歌曲描绘了一种怎样的场面?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两组人在对抗。”于是,笔者接着引导:“同学,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只听小辉脱口而出:“你一句我一句呀!”“嗯,这位同学听得非常仔细,一人领众人和,但如果是对抗的话,好像就不太仗义了,所以有没有更好的表达?”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回答越来越接近。
课堂的生成是教师无法预知的,需要教师具备智慧应对的本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因此,教师必须有一对神耳,真诚地倾听学生课堂上的心声;要有一双慧眼,敏锐地观察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及时让课前的教学预设与其教学智慧协同登场,在课堂的动态生成中让学生的求知过程,同时成为追求真善美的心灵之旅。
四、网络资源优化“育德”素材
如今是一个网络时代,学生需要身临其境地全方位学习。音乐教育的魅力不仅仅在于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更在于对学生情操的启迪、唤醒。网络资源的巧妙利用、视听冲击,有利于学生兴趣的调动、情感的激发,而这些“育德”素材就是我们教学最宝贵的资源。
中国戏曲是千百年来根植于民众生活土壤,在民间不断被传承发展的一门舞台艺术。《梨园英秀》是一首融合了锣鼓经、数板等诸多戏曲元素的少儿歌曲。对学生来说,戏曲就显得有些苍白无力、遥不可及了。但如果教师在已有音乐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借助网络资源,让多媒体中声像俱佳的素材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那么教学也是有转机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学生喜欢的京剧表演,让学生感受戏曲的博大精深、精彩紛呈,进而增强其自豪感,拉近学生与古老戏曲的艺术距离,激发学生了解、聆听的兴趣,最终引领学生传承国粹经典,弘扬优秀文化,做新时代的接班人。网络资源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有效整合教学资源,精心筛选“育德”素材,让德乐联结巧妙发生!
相信通过全体音乐教师的共同努力,音乐课堂定能发挥出其自身的特质,在五育并举的今天与时俱进。德乐联结,这是一个开始,期待明天!笔者愿与同行们一起不懈追求,追求音乐教学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