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科普的难点与建议

2022-03-25 21:12王克庄世龙
科普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双碳气候变化科普

王克 庄世龙

“双碳”目标提出后,越来越多关于“双碳”的声音由新闻媒体、学界以及业界传播给公众,增进了公众对这一国家重大战略的了解。“双碳”事关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是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与每一个个体息息相关。如何做好“双碳”科普,让公众理解、接受并参与,从而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值得深思。

1 “双碳”科普面临的难点

在国内开展“双碳”科普,除我国科普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外,还面临着与“双碳”战略本身特点相关的难点。

1.1“双碳”目标涉及面广,具有一定理解门槛

“双碳”战略不仅涉及产业调整、技术布局与社会经济低碳转型,也与气候变化、国际气候谈判等问题紧密联系,融合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解门槛。例如,从自然科学的视角出发,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是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发生的,气候变化较为抽象,而个人感受往往因地域、经历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不易引发共鸣;在国际气候治理的角度下,我国提出此目标是履行了大国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其中的大国博弈、政治互动过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背景;就社会发展历程而言,是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低碳转型进程中的应有之义。因此,开展“双碳”科普要全面了解并掌握我国“双碳”战略的背景、挑战、机遇、实现路径和蓝图等,不能管中窥豹,要在此基础上兼顾科普的简洁、通俗的特点并非易事。

1.2 “双碳”领域可能存在观点分歧,不易消除

一方面,气候科学具有超大的时空尺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气候领域过去存在关于气候变化的观点分歧,部分人质疑气候变化的真实性和严重性,或质疑其归因于人类活动的逻辑正确性和人类应对措施的合理性。例如,在究竟何种因素导致了气候变化的问题上,当今学界主流共识认为人类活动是关键因素,曾经也有学者认为关键因素是宇宙射线和氟氯烃、太阳黑子或厄尔尼诺。另一方面,气候变化、能源、素食等一直以来便具有政治化或宗教化的倾向,我国碳达峰、碳中和问题可能也会受到政治意识形态或宗教化的影响,同时不排除部分科普工作者本身带有某种主观价值判断的情况,导致“双碳”科普脱离弘扬科学精神的宗旨。

1.3 國内科普领域缺乏回应质疑、达成共识的平台或渠道

科普宣传不同于学术讲座,为了使公众易于理解与接受,以最高的效率传播科学知识,会牺牲部分学术的严密性,针对一个问题,注重直接有效地阐述,而非系统性地论证,导致科普问题容易遭到各方面的质疑。如前所述,“双碳”科普与气候变化问题一脉相承,过去学界关于“气候变化是否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有广泛的争论与质疑。观点上有分歧,就需要有人回应质疑,甚至进行多回合的沟通。就如今的科普形式而言,若想与公众产生联系与交流,大多要借助传统媒体、新媒体或社交平台发声,存在信息沟通与传递效率较低的问题,科普效果有所减弱。如果没有较为完善的科普工作者与公众的直接沟通渠道,仅是经过媒体环节的“把关”,势必会过滤掉部分科普需求,一定程度上造成科普效率的损失。

2 “双碳”科普策略建议

2.1 拓展“双碳”科普的形式与广度

在新闻、广播、报纸等传统的科普手段之外,应积极探索新的科普方式,如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交互性、即时性特点传播科学知识,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积极利用展览馆等线上和线下途径进行大众宣传,例如2021年12月4日, “全国科普日优质主题展览全国巡展”之“中国承诺 大国担当——‘30·60碳达峰碳中和专题展览”全国巡展首站,在辽宁省科学技术馆启动,有效衔接线上开幕式和线下科普活动,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云科普”;许多环保非政府组织(NGO)也会采取举办展览、流动环境教育、环保宣传基地等科普方式。

此外,就科普的广度而言,要想做好科普,应充分考虑科普受众群体的异质性,关注受众的多元化需求,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方式、不同内容、不同侧重的科普。例如,青少年群体是新媒体和社交平台的活跃用户,可以采取自媒体、纪录片或漫画等方式开展科普,同时也应充分利用校园生活时间,针对不同层级学校开展通识讲堂、科学课程、科普讲座等不同的活动,促进学生群体勤于思考;对于产业界人士来讲,对“双碳”目标有一定的认知储备,既可以通过科普读物全面讲解国家战略,也可针对其中某一方面展开较为深入的讲述;而针对本身职业与“双碳”领域无关、无相关知识积累的人群,则可以考虑通过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形式进行科普。

2.2 推动科普队伍专业化发展,创造优质科普资源

科普的目的是以轻松、高效、易懂的方式向大众传播科学知识与理念,弘扬科学精神,因而科普团队本身的专业性是做好科普的前提基础与必要保障。目前来看,我国的科普团队包括科研工作者、政府、媒体、非政府组织等,应注重加强培养科普队伍本身的专业性。同时,应鼓励一线科研人员开展科普工作,为促进科学知识传播创造优质资源,在保证知识准确的前提下做到内容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

2.3 发展市场化的科普方式

科普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如果能够实现科普的产业化发展,借助市场机制的力量与手段去传播“双碳”知识,鼓励用户生产内容,无疑会调动、发掘更多的社会资源与力量,实现科普的产业化、资源化。例如,现有的写作平台有许多科普作家或专栏,背后是巨大的较为成熟的文化产业链条;影视作品同样可以完成市场化运作。2006年上映的《难以忽视的真相》是一部在气候领域耳熟能详的科普电影,对观众起到了巨大的警示作用。我们应当积极利用互联网、短视频、社交媒体等渠道,大力推动科普影视和文学作品等科普内容市场化发展。

2.4 建立高效的科普信息传递平台

除科普形式与策略外,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渠道同样重要。科普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质疑或者观点的分歧,这就需要有信息畅通、传递高效的平台连接科普者与公众,进行信息的直接传递与问题的深入探讨。例如,国外科普网站Skeptical Science,专门针对气候变化怀疑论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科普,任何人均可注册账号并发表评论,采用问答(Q&A)式的方式针对性地回应质疑与分歧,从对气候变化趋势到归因、影响等,都有大量具有针对性的解释条目。例如,网站某条目质疑内容为“臭氧是导致升温的主要因素。它阻止紫外线辐射进入我们的大气层,由于近几十年来臭氧层一直在衰减,这可能导致全球变暖”,对此有人回应道:“多项卫星测量和地面观测表明,臭氧层自1995年以来已停止衰减,而温度趋势继续上升。”诸如此类的质疑与回应可以直接消除个人疑惑,达成共识。“双碳”科普领域存在大量的交叉学科内容,难免会存在观点的分歧,此种Q&A式的回应不失为简单有效的方式。

(王克,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庄世龙,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本科生)

猜你喜欢
双碳气候变化科普
“双碳”目标下云南水利发展新常态
《气候变化》的披露要求与趋同分析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2007:绿色企业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WHO:每8例死亡中就有1例死于空气污染
谷歌数据显示:美国人不懂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