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运玲
同样是说话,表达同一个意思,有的人说出来,别人听着就很受用,而有的人说出来,别人听了就很反感。什么原因呢?这往往是由于不讨巧的说话句式导致的。
下面这三种句式就很讨人厌,你常说的是哪一种呢?
反问句式
课间休息,杨兰问同桌高品哲:“哎,高品哲,你说下午的体育课会不会上室外啊?才下了雨,操场都是湿的。”
高品哲不假思索地回答:“你问我,我问谁啊?”
杨兰用一双美丽的丹凤眼狠狠地瞪了高品哲几秒。他被瞪得发毛,不解地问:“你瞪我干吗?我真不知道。我又不是体育老师,怎么会知道?”
可是杨兰依然气鼓鼓地瞪着他。高品哲有点儿郁闷,他不知道怎么又得罪同桌了。平时他跟朋友、同学说话时也常这样,总是不经意间就把人得罪了。
杨兰终于说话了:“跟你说话,你总是爱用反问句式,你不觉得这样说话很烦人吗?你什么态度啊?你不耐烦跟我说话,我还不稀罕跟你说话呢!哼——”
高品哲咂摸了一下自己刚才的话,确实不太妥当,赶紧向同桌道歉。
反问句式存在什么缺点呢?
语气中透出不耐烦的情绪,给人一种不想跟你深入交谈的感觉。反问一出,别人都不想再跟你继续说下去了。
就好比又把问题直接给抛了回来,问了也是白问,很容易发生“交流短路”。
怎样说比较好?
直面回答。知道就说出答案,不知道就笑着回答:“我也不知道呢。”一定要笑着说,表达自己没能给对方一个答案的歉意。
根据经验猜测。如果不能给对方一个有把握的答案,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分析一下,给出一个猜测性的答案。高品哲就可以这样说:“以前雨后体育课都改为室内了,这次可能也不上室外了吧。”
别人问你问题,是想从你这里得到一个答案,肯定或否定都行。如果你直接冷漠地反问回去,会让人觉得没面子,感到尴尬。
命令句式
星期四有同学们爱上的微机课。老师要求上微机课必须穿鞋套,但是这次高品哲忘带了。
当听到周睿说他带了两副鞋套时,高品哲凑上前,伸出手说道:“鞋套借我。快!快!”
周睿面露不悦,说:“你这是在命令我吗?我凭什么借给你啊?”
这时,又一个同学忘带鞋套了,他对周睿说:“哥们儿,能不能把你的鞋套借给我用啊?谢谢了。”
周睿毫不犹豫地就借了。临了,周睿还点拨了一下高品哲:“兄弟,好好跟人家学学说话。有时,命令是不管用的。”
高品哲叹了口气,又开始向别的同学借鞋套了,当然这次是央求的口吻。他总算借到了鞋套,不然最喜欢的微机课可就上不成了。
有不少同学会犯高品哲这种错误。有时仗着朋友间关系好就不拘小节,说起话来特别直接。比如“把你作业拿来给我看看。”“让开。”命令句式很不讨喜。
命令句式存在什么缺点呢?
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身份不对等的感觉。命令的话听来总是不够友好,反倒容易激起对方内心的不平衡感,会产生“你凭什么命令我啊?我凭什么就得听你的话?”的疑惑。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别人往往就更不会听令行事。因为如果他乖乖听话,就会显得低人一等。
怎样说比较好?
用商量的语气,可以说“……好不好?” “劳驾……”
如果实在需要对方帮我们忙,可以真诚地多次恳求。“拜托你……”“求求你了……”不過要注意一点,恳求不过三。一般恳求三遍别人还不答应的话,就不要再纠缠了。要体谅对方的难处。
另外,向别人提出要求的时候,无论人家是否能满足自己,都要把“谢谢”说出来,让人觉得你比较有诚意、比较谦和。
谁的话都不是圣旨,所以,尽量不要用命令句式与人交流,弄不好会适得其反。
威胁句式
虽然高品哲有时说话会讨人嫌,但是他也有讨厌别人的说话方式的时候。比如,他最最最讨厌妈妈说威胁他的话。
那天,高品哲又在玩他喜欢的乐高玩具。妈妈见了就生气地说:“你作业写完了吗,就在这玩乐高?你再光想着玩乐高,我就给你没收了,永远不让你玩了。”
其实高品哲平时还是比较听妈妈的话的,但是每次妈妈一说威胁他的话,他就更不想听妈妈的话,偏偏要跟她对着干心里才舒服。
妈妈最常用的威胁句式就是“你再……我就……”一听到妈妈说这话,他就反感地直皱眉头,心里反抗的情绪压都压不住,就喜欢跟妈妈顶嘴。母子俩经常吵得不欢而散。
威胁句式存在什么缺点呢?
威胁是试图用权威来压倒或逼迫对方服从。威胁的话容易激起人的叛逆或反抗心理——“我就不那样做,你能怎么着?”
即使表面服从,也是内心不服。
怎样说比较好?
如果是长辈对晚辈,可以用示弱的方式;
如果是平辈之间,像同学、朋友,可以用讨好卖萌的方式;
如果是晚辈对长辈,可以用撒娇的方式。
假如能够避开这三种令人反感的说话句式,你会发现,与人相处更融洽,摩擦会更少,人际关系会变得更好。
汉语文化博大精深,使用起来也非常灵活。有时换个句式、换个说辞,说话就会变得更动听、更易让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