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杰
摘 要:议题是群文阅读教学中一种开放、宽泛、灵活的主题,是联系群文的一根纽带,是群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焦点。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生成议题时,教师应该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既要让议题蕴含语言建构功能,也要让议题具有思想启迪功能;既要让议题彰显文化传承功能,也要让议题凸显审美发展功能等。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议题;生成策略
群文阅读,好比是一扇窗户,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仿佛是一个推手,可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群文阅读中的多篇文章,并不是简单的堆砌,也不是无序的排列,而是依据某种关系恰当、巧妙、适度地联系在一起的组合。这种关系正是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组文的核心、焦点与纽带,或者也可以称其为群文阅读的主题。议题则是主题的一种,具有开放、宽泛、灵动的特性。相比于固定的主题而言,议题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围绕某个议题开展的群文阅读,也更能够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当然,为了更好地生成一些有助于发展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群文阅读议题,教师须要千方百计赋予议题语言建构功能、思维启迪功能、文化传承功能以及审美发展功能。
议题要蕴含语言建構功能
夯实高中生的语言知识基础,发展高中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高中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等,是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这一切属于高中生建构语言的范畴。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生成议题,教师首先要让议题蕴含语言建构功能,即让学生围绕议题,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蕴含语言建构功能的群文阅读议题,不仅能够让学生阅读群文的过程更加深入,也能够让学生从群文阅读中汲取更多的语言知识。
以教学新华社高级记者贾永撰写的《飞向太空的航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十二课)这篇新闻稿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有序、有趣、有效地开展群文阅读。而群文阅读的议题,教师则可以将其确定为“科学是美丽的吗”。以这个议题为纽带,教师可以将贾祖璋的科学小品文《南州六月荔枝丹》,著名物理学家沈致远先生所创作的科学散文《科学是美丽的》,以及竺可桢创作的科普说明文《中秋月》等文章紧密联系在一起。尽管从文章的内容、体裁等方面来看,这几篇文章之间“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如果让学生从“科学是美丽的吗”这个议题出发,去阅读这几篇文章,就会发现这几篇文章之间又是相通的。不仅如此,“科学是美丽的吗”这个议题还蕴含着强大的语言建构功能。这个议题,特别容易让学生的观点产生“碰撞”,让学生出现“相左”的意见。
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科学是美丽的。当然,他们并不是凭空而论,而是有一些典型、美丽的案例作为“佐证”。如,有学生说:“自古以来科学就是特别美丽的,古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传说,今有‘神舟飞天’‘探秘月球’等太空之旅。”对于该学生的观点,当即有学生予以反驳:“倘若没有科技发展,‘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传说就会更加具有神秘感,更加美丽,但是科学揭秘却让这些美丽的传说变得不再神秘,其美丽感也就会骤减。”同时,也有支持的“声音”:“科学揭秘并没有让‘嫦娥奔月’‘吴刚伐桂’这些传说的美丽骤减,相反,还让这些传说变得更加美丽,即便是月球上没有‘嫦娥’,没有‘桂树’,但是却有更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研究、去发现……”
显而易见,在上面的群文阅读议题中,蕴含着强大的语言建构功能。开放、灵动的议题,让学生的观点彼此“碰撞”,让学生的意见互相“交融”,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入”。
议题要具有思维启迪功能
启迪、发展高中生的思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启迪、发展高中生思维方面,群文阅读有着显著作用。群文阅读中的议题是启迪学生思维的“触发器”,是发展学生思维的“着力点”。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生成群文阅读的议题时,应该想方设法让议题具有思维启迪功能。具有思维启迪功能的议题,不仅能够将几篇文章紧密地关联在一起,还能够让学生对群文阅读中每篇文章的主旨、思想、情感等产生更深、更广、更多、更细的思考。
例如,在教学著名学者朱光潜撰写的文艺随笔《咬文嚼字》(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八课)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这篇文章的主旨与思想,生成这样一些群文阅读的议题——“怎样做一个幸福的读书人”“读书人为什么是幸福的”“每一个读书人都是幸福的吗”等。无论围绕哪一个议题,教师都可以将一些关于读书的文章关联在一起,如,伟大领袖毛泽东于 1941 年在延安干部会上所做的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鲁迅先生所著的杂文《拿来主义》,谢冕的随笔《读书人是幸福人》,以及著名杂文家、诗人马南邨撰写的文艺随笔《不求甚解》等,都可以成为此次群文阅读的选文。在此次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怎样做一个幸福的读书人”作为议题。这个议题不仅成为助推学生深入浅出阅读这些选文的“动力”,还成为了引领学生读思结合、深入阅读的一条蹊径。通过阅读,学生既能从这些选文中找到“怎样做一个幸福的读书人”的答案,也能够结合自身的读书实践去思考“要想成为一个幸福的读书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实践证明,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合情合景、恰如其分地生成一些具有思维启迪功能的议题,那么,这些议题不仅能够将选文更为紧密地关联在一起,还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群文时自觉主动地将阅读与思考结合在一起。如此学生的阅读就会更加有深度、有效度,学生的思维能力则会在深度阅读中潜滋暗长。
议题要彰显文化传承功能
语文教学不仅要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还要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语言与文化是彼此融合、密不可分的。文化需要以语言为媒介传播、传承、弘扬,语言需要以文化为载体、为内涵、为思想。脱离文化的语言,是空洞无物的;没有语言的文化,是虚无缥缈的。正因为如此,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议题生成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彰显文化传承功能,即教师应该在群文阅读的议题中融入文化,让议题更加开放、更加灵动、更加有内涵。
例如,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古诗词的思想内涵。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也可以采取群文阅读的形式。而古诗词群文阅读议题的生成,则应该彰显文化传承功能。自古以来,诗与酒之间就有着一种如影随形的关系,酒因诗而更加雅致、更加尽兴;诗因酒而更加洒脱、更加尽情。在教学诗仙李白的《将进酒》这首古诗时,教师不妨将“诗中的酒文化,是精华,还是糟粕”作为一项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诸如,杜牧的《赠别·其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曹操的《短歌行》等都可以作为此次群文阅读的选文。通过对比阅读这些古诗词,学生就能够真切地感知到这些古诗词中所蕴含的酒文化。《将进酒》中,以“酒文化”为线索,学生可以梳理出这首诗的情感脉络,即“感伤——欢乐——愤激——狂放”;杜牧的《赠别·其二》中,以“酒文化”为线索,学生可以感知到绵绵的离别思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以“酒文化”为线索,学生可以感受到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曹操的《短歌行》中,以“酒文化”为线索,学生可以感受到诗人胸怀天下的气魄……
当学生对这些古诗词中的“酒文化”有了清晰、具体、准确的认识与理解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此次群文阅读的议题,展开激烈、深入的讨论,据此升华诗中的“酒文化”,以及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议题要凸显审美发展功能
美在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中无处不在。让学生寻找、发现、鉴赏文学作品中的美,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是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项基本内容。因此,在群文阅读议题生成过程中,教师还要让议题凸显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功能。这样的议题,就如同是一条“曲径”,能够引领学生寻找、发现、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精神之美、思想之美。
比如说,在教学《故都的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课)这篇散文时,教师可以将“景中有何情,情中有甚景”作为议题,将《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作为组文,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群文阅读。教师让学生聚焦此次群文阅读的议题“景中有何情,情中有甚景”,不仅可以让他们更加真切地体会“景中之情”,还能够让他们更为细腻地观察“情中之景”。与此同时,学生还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这两篇散文中“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美。
显而易见,此次群文阅读的议题,可以让学生从美景中悟真情,从真情中知美景。这样的议题不仅能够引领学生深度阅读,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或者说,这样的议题很好地凸显了一种审美发展功能。
总而言之,群文阅读既是提升高中语文阅读实效性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一条必由之路。议题是决定群文阅读教学效益的关键因素。倘若议题或蕴含语言建构功能,或具有思想启迪功能,或彰显文化传承功能,或凸显审美发展功能,或者能够集语言建构功能、思维启迪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和审美发展功能为一体,那么,这样的议题就可以将群文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阅读群文的积极性,就可以让群文阅读教学精彩纷呈,卓有成效。如此来看,核心素养不就是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议题生成的一种导向吗?
参考文献:
[1]李少玲.基于核心素养下,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群文阅读[J].语文课内外,2020(1).
[2]刘亚东.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J].中學教学参考,2020(15).
[3]谢敏.核心素养理念指引下的高中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天地,2020(1).
[4]唐胜天.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A版),2020(8).
课题项目:2019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基于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群文阅读议题生成策略研究”研究成果(GS[2019]GHB1783)
编辑/李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