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玮
达芬奇说过,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活着,活着最重要的就是身体健康,只有身体健康了才能去追求诗和远方。越来越多的权威研究表明,运动促进健康,运动能改善身体各个系统出现的相关问题,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骨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骨质疏松等。
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互联网科技的蓬勃发展,“互联网+ 科技”正在让传统的运动方式悄悄地发生着改变。
1. 手机APP健身软件多达数百个。通过手机APP商店搜索可以发现,跑步、力量训练、健身操、瑜伽等特色手机APP应用软件深受运动达人的喜爱,下载量惊人,部分APP 的用户数量甚至超过百万。
2. 智能穿戴运动电子设备越来越常见。很多人每天戴着运动手环,记录着自己的热量消耗和运动轨迹。智能动感单车、智能跑步機满足了个体化的居家运动需求。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各种VR 游戏设备的出现让运动爱好者在家也能享受真实运动场景下挥汗如雨的快感,既达到了运动的目的,又享受了游戏带来的乐趣,可谓一举两得。
3. 互联网短视频的出现,让运动的个人属性变成了一种具有社交性的新模式。时下,对于很多人来说,运动健身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强身健体,更是为了社交。爱运动、晒运动、分享运动,让身边更多的人加入运动,为全民健身助力。
总之,“互联网+ 科技”让运动变得更具有科技感,更加时尚。比如跑步不再仅仅是枯燥、无聊的运动,你可以下载跑步APP,戴上运动手表,这些数字化装备将记录下你的跑步过程中的所有相关数据。同时,很多APP还具有社交软件的分享功能,可以让运动者在朋友圈晒出自己的运动轨迹和运动量。“互联网+ 科技”的出现让原先的平面化的运动形式变得更为立体和丰富多彩。
“互联网+ 科技”的出现让运动变得越来越方便,越来越能随意掌控。想健身时,不需要再办年卡,也无须遭受私教的“逼迫式”“填鸭式”训练方式。花费更少的钱,还能选择更多想练的健身课程。在游泳的过程中,运动手表、运动手环可以记录下你在水中的点点滴滴;在打球的过程中,可穿戴设备会记录下你的动作姿势,甚至步态,让你能够不断地纠正动作、提高球技,贴身的“电子教练”随时伴你左右。
“互联网+ 科技”的出现让运动变得更加科学。比如,运动健身爱好者们可能会面临一些困惑:健身这么久,体重为什么不减反增?为什么运动完后感觉浑身酸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身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那么“互联网+科技”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不管是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都有一个合适的心率才能达到较佳的运动效果。尤其对于减肥人群,有氧运动是必不可少的锻炼方式。通过佩戴智能手环或运动手表,就可以了解自己的心率的基础水平及不同运动强度下的心率水平。有些设备甚至还会给出建议方案,实时监测你的运动心率,你可以随时看到自己的心率变化,及时调整运动强度,保证达到良好的运动效果。运动结束后,智能设备即时推送运动数据报告,从中你可以了解到自己的热量消耗和心率变化,并根据情况调整或推进运动计划。在记录和分享自己的运动报告时,还可以和朋友互相监督、鼓励,让运动这件事变得更容易坚持。
“互联网+ 科技”的出现还让运动变得更加安全。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很多人希望通过运动减压放松。不过,因为长久疏于锻炼或者运动不得法,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小到扭伤、摔伤,大到猝死等极端事件。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运动带来的心脑血管意外发生风险也在升高。针对这些问题,“互联网+ 科技”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目前很多智能运动穿戴设备监测到的数据不仅能帮助你更合理地运动,还能预判你当前的身体状况是否会发生异常, 是否应该继续运动, 甚至预测会不会出现心脏骤停。一旦真的发生心脏骤停,智能设备会立即通过内部的互联网芯片,向穿戴者提前设置好的亲人的手机送去警报,缩短救助时间。
我们在享受“互联网+ 科技”带来的新时尚运动生活的同时,也要时刻警惕电子科技产品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使用各种线上线下的软件硬件有些注意事项。
1. 注意各种可穿戴电子设备造成皮肤过敏。佩戴后一旦出现皮疹、瘙痒等情况,应该及时拆卸下来,必要时前往医院就诊。
2. 平时佩戴电子手环时,建议不要过紧,运动后及时擦拭设备上的汗液,清洁晾干后再佩戴。长时间佩戴手环的部位应该每天清洗。
3. 利用手机APP、VR 游戏设备,虽然能达到运动的目的,但是长时间使用会给眼睛带来不小的负担,有导致近视甚至其他眼疾的风险。因此,应该将线上线下运动有机结合,尤其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多参加户外真实场景的运动,不可过度沉迷于虚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