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宁
与以往的师本教育理念相比,“生本教育”是全新的教育观点。在该种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对学生具备高度尊重。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教学的主体,将课程中的重点从教转化为学,教师的价值与作用从传统的灌输改为引导。如此一来,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才能具备更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本文在研究中,以“生本教育”理念为主体,对其现阶段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对其后续的完善具有指导性意义。
在“生本教育”中,其核心理念便是高度尊重学生且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该种教学模式中能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其中,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而教师也能够在该种理念之下创新个人教学手段,提升个人执教能力。可以说,有效落实“生本教育”理念对教师与学生都具备极强的作用与益处。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本教育”理念的作用
在教育理念逐渐成熟的进行下,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地优化、发展。对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不足与弊端进行修改刻不容缓。在新时代教育观念中,“生本教育”才是最为适应时代发展与人文发展的教育理念。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会将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载体,一味地输入让学生对学习缺少积极性。最为常见的状态是,教师对教学工作充满了积极与热情,但是却无法精准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该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为知识的接收者,只会在乏味中逐渐丧失对学习的乐趣。而小学生在没有兴趣的引导下,学习效率与质量便难以有效提升。故而,在“生本教育”理念的要求下,现阶段的教师应该推翻原本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促使学生重拾学习的乐趣与信心,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且能够在日后的学习中,逐步完善自主探索,从生活经验中获取掌握并理解数学科目的知识与技能。教师与学生在日常交往的过程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促使学生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数学课程的主人,而教师则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真正地落实“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生的高效数学课堂。
二、“生本教育”理念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没有强烈的生本意识且教学方法单一化。在“生本教育”理念中,学生是核心,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进行。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长期影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看起来依然重于学生的“学”,一直在进行知识灌输。也就是说,教师自身的生本意识较为薄弱,教学方式也过于无趣枯燥,不能真正地了解小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想法;其次,学生兴趣与能力都参差不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工作时,难以真正地落实全面公正。在小学数学科目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数学运算等基础能力,会进行大量、多次的练习。教师所给予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日常的练习、每天的作业以及考试成绩等得出的。该种方式并不会全面且具体地完成对学生的评价,而缺乏合理性的评价会缩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情境教学流于形式化,无法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部分教师认为,数学课程的学习仅仅是掌握并理解知识理论,故而,在教学工作中,侧重于讲解理论知识,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情境的创设工作,所有的情境创设只是为了应付教学检查,使得该项极具功能性的教学手段流于形式化。该种做法只会让学生在不断的接触中感觉枯燥、厌烦,长此以往必然会降低对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例如,在进行加减法的学习中,教师多以苹果、铅笔等物品作为示例,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三、小学数学课堂渗透“生本教育”理念的有效措施
(一)樹立并践行“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指出,现今时代的教学工作要树立并践行“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就现阶段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而言,即便素质教育在目前时段已经逐步普及,且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就以往的发展来看,其目标理念依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秉承着以教师为本的传统观念,会在极大限度上制约课堂教育的发展,致使小学数学课程变得死板而沉闷。不顾一切地为学生灌输数学理论与数学思想,却不重视学生的自身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与学习中都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人本思想,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有意识地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该种做法不仅能够践行人本思想,使其落实并长久实施,还能够发掘学生潜力,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并感受数学知识。比如,在进行物体的认知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让学生先自行阅读课本内容,对球、圆柱体、正方形以及长方形等拥有基本的认知,了解其所具备的基本特征;而后在教师的带领之下,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物体的搭建活动,让学生将自身所看过或者看到的物体通过自己的手搭建出来。该种教学方式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更加喜欢数学课堂,让其在课堂上的动脑、动手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
(二)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小学教师如果想深刻地落实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则需要充分地认知到将学生视为教育中心并展开相应的教学工作的重要作用。故而,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可以将学生的数学成绩与学习能力相结合,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与喜好对其进行合作小组的划分,使其能够有效提升个人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合作与学习工作中,促使学生之间能够主动地进行合作与沟通,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与发展具有益处,还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各个小组能够在积极的合作与配合中,完成学习任务。除此之外,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完善自我,能够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督促学生的进步。能够有效地缩减学生彼此间学习能力的差距,使整个班级的学生能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例如,在学习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可以事先设计多个题目,要求学生彼此帮助,共同寻求答案。让学生在困难中主动合作,并在合作的过程中,主动地沟通、协商,积极且认真地听取组员意见,最终快速且正确地得出答案。能够同时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与合作能力,保障其共同进步。
(三)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小学的课堂教学工作中,大多数知识点都具备抽象的特性。单纯地依靠教师进行讲解以及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工具难以让学生充分地理解所有知识点。因此,在后续的“生本教育”理念中,应该有效地应用多媒体技术,有效帮助教师解决部分较为棘手的问题以及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化问题,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有效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单一且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化为现阶段图文并茂的思维教学中,学生能够很容易地参与到被多媒体与教师共同组建的教学情境之中,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热情。例如,在进行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动物做主角,展示两只小动物各自的菜地,并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其种菜、修缮等活动;而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并在该过程中为学生缓缓道来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定义以及计算方式等知识点。有效地应用多媒体技术,既能够节省教师书写板书、反复讲解的时间,为学生预留更多得以自主探究的时间,还能够进一步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四)将“生本教育”融入教学情境之中
对于小学中年龄偏小的学生而言,其求知欲与好奇心极强,对于情境教学更是具有极大的兴趣与参与欲望。教师便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创设更多样化、更具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目光能够被进一步地吸引,让学生在主观意识上更期望得以将精力与时间投入其中,积极地融入学习,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教师在进行“生本教育”理念的践行工作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特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进行“有趣的拼塔”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中,每个小朋友都化身为动物运动员,并进行队别划分,每个同学身上都要粘贴不同的几何图形,让其他队的学生描述相应的几何图形。该种做法能够使单一、枯燥的图形变得更加形象、立体,学生也会拥有更加强烈的参与热情。
(五)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的操作活动
年龄相对较低的学生在构建主体的过程中,大多是应用多种不同的形式进行的。故而,教师在实际讲授课程与知识点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工作,要求学生能够在掌握、识记数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认识并了解图形的规则与基本形状。而界定学生是否在真正意义上清晰地认知到数学知识所具备的内涵,了解其所学习的图形的基础构造,从感性知识过渡到理性认识,是学生最终所构建的几何与图形相结合的数学思想与理念。故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应该在新课标的引导下,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拓宽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式、探究式的学习。例如,“有趣的拼塔”一课中,在“滚一滚”教学环节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进行演练。教师引导学生搭建斜坡,而后让学生拿长方体、球、正方体等物品从斜坡滚下。学生便能够在参与与操作的过程中深刻地理解知识点,并在不断的学习中形成记忆点。
结论:综上所述,“生本教育”理念对提升小学生学习能力与效率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提出了树立并践行“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更好地發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生本教育”融入教学情境之中以及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的操作活动等五方面优化策略。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有效完善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强化小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