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益俊
高中思政教学阶段是德育教育的关键阶段,也是推动高中政治教师全方面发展的主要阶段。所以,高中政治教师应思考如何转化教学结构与教学内容,为学生带来更为细致的学习体验,满足学生多元化的思政政治需求。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之下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为学生带来实质性的教学突破,以此凸显德育教育的科学化发展,从而形成具有全面性的德育引导,促进高中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德育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最根本的任务
在我国社会呈现多元化文化和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下,社会价值观也越来越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通过对我国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现状的分析和研究来看,大部分的学生或多或少的在自身学习和生活中,思想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发展,这对于心智还不够成熟的高中学生而言,容易产生一定的错误引导,所以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活动中实施和渗透德育教育刻不容缓。
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中学德育教育工作是教学最高、最后的目的。”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并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第一部分第一节是这样规定这门课的性质的:高中思想政治课要与初中思想品德课、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治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也就是说,这门课的根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它同其他课程一样,又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它的根本性质在于它是一门思想政治课,它的根本任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
1. 教学手段落后
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较为广阔,需要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以此达到理解标准。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之中,受到传统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导致学生无法产生直观性理解,很难在自身理解范围之中对所学的内容形成科学化认知,更难以形成巩固记忆点。而高中政治教师无法产生更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只是通过简单的知识传授方式,让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而过于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只能够让学生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情绪,严重影响了高中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
2. 知行不统一的问题
一部分高中政治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时,很难将实际内容与理论内容相结合,从而大大地降低了德育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全面发展之中,高中政治教师无法贯彻知行合一的基本原则,只能通过试卷的方式,让学生在试卷中寻找答案,并坚持以应试为目的,很难对学生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产生良好的关注,造成學生理论与实际相差甚远,只能完成书本记忆类知识,却很少能够打造德育相关的思维和品质。
三、基于德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效渗透的方法
1.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高中政治教师在开展日常德育教育活动之时,应该根据政治学科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到一些相关的实践活动之中,并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之中形成道德素养与思维品质,不断完善德育教育在高中政治实践活动中的功能与价值,提升学生道德素养水平。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到社区内参加“敬老、助老”活动,要求他们协作分工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洗碗做饭,或是听老人们讲故事、陪他们聊天,由此辅助学生明白尊敬老人、爱护老人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其尊老的意识;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到街上开展“遵守交通”的宣传活动,通过让他们体验交警的辛苦、了解各种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来强化其规则意识,同时促使他们在宣传中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以自身之力去辐射带动周围的人,有效提高其思想道德素养。
2. 教师树立良好形象
高中政治教师作为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成为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榜样与目标。所以,高中政治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之下需要多元化开展教学活动,懂得如何从自身发展角度出发,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以此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进一步熏陶学生不同的思维和品质。当然,只有高中政治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才能够让学生的德育发展受到教师认可,突破以往的教学束缚。
基于此,政治老师在教学中需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每次上课前都要调整好个人的状态,用良好的精神面貌去面对学生和感染学生,使其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秉承着尊重学生主体、关注学生个体的原则来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及时获得来自教师的鼓励,由此使其在学习中获得更多愉悦感,有利于帮助他们吸收和消化知识,同时促使他们真正将教材中的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不断规范自身的言行。
3.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发展和创新之中,需要紧密结合德育教育思想,将学生作为课堂发展的主体,以此帮助学生在阐述自身想法与意见之中,激发学生对于人生未来的渴望,确保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对于学生而言,高中学生需要具备相应的教学氛围才能够开展科学化与合理化的学习方式,影响学生具体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在科学化氛围之中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所以,高中政治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之中,需要给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科学化引导,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有效的学习动机,懂得如何生活,如何将德育运用到生活之中。
比如,在一轮复习“纸币与数字货币”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教师对学生提问:为什么会有毛泽东的肖像画呢?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可以了解到毛泽东是我国的缔造者,人们都非常崇拜毛泽东;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也可以理解成我国正在繁荣昌盛的道路上,不允许外国干涉我国的内政和占领我国土地,尽管是在和平年代,但是仍然要形成良好的忧患意识,激起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自豪感。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扎实掌握相关知识,并且还学会尊重他人和宽容。
4. 合作探究,适时渗透
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离不开时政热点的渗透,毕竟时政热点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德育教育体会和感悟,并且能够对其具体的事件进行政治评价。高中生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明辨是非的过程中更愿意追求真理,比较反对教师过于枯燥化和书面化的讲解。所以高中政治教师应选择一些较为热门的社会问题,将其引入到具体的德育教育活动之中,在一定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资料的补充和收集,以提出自己的个性化观点,并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积极的交流和讨论,以此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逐步完善自己正确的观点,推动德育教育在政治课堂中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比如,在一轮复习《政治生活》中的“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时,我出了个辩论题:我市即将举行听证会,讨论在交通法规中是否增加禁止摩托车上路的规定。社会上对此有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摩托车噪音大,尾气污染重,不安全,易发生交通事故,建议禁止摩托车上路;另一种认为:摩托车方便,快捷省力,仍然是很多市民的有效交通工具,不能一概禁止。我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收集整理材料,并挑选四名学生担任辩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将自身的观点表达出来,在学生之间和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循环对话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地碰撞。最后,我们共同提炼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并以信件的形式反映给了政府有关部门,让学生既提高了辩证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围绕一个热点问题,通过相互交流看法,甚至是交锋辩论,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政治课堂效率,也能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态度和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探究政治知识的形成,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更是自我教育的一種形式。
5. 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观
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取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核心,来最终确定每一个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高中政治教师关注的仅仅是学生对于知识和信息能否理解和掌握,并没有关注到学生对于知识是否产生个性化理解,能否将其为己所用,缺乏科学化与公众化的评价机制。所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达到提升学习成绩的目标,而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比如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参与班集体相关活动之中毫无奉献和集体精神;而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能够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互帮互助,更为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因此,高中政治课程教师需要改变以往过于传统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系统化和全面化的评价,摒弃以往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应采取过程化和针对化的评价形式。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进步时,教师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表扬,让学生能够在进一步的发展道路之中使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升,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当然,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科学化与合理化评价过程中,也需要结合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给予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的教学引导建议,以帮助学生在不断反思和提高之中达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形成较为科学化的教学评价观。
总之,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之下,德育与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相结合的发展之中,需要通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方式,完善学生德育品质与思想道德结构,提升高中政治学科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为学生全面发展投入更多的教学精力,努力探究教学可行之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是相当突出、丰富和具体的,但关键要看政治教师如何去把握、去渗透、去体现。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政治课教学必须要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真正坚持以德育为首和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以育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