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勤
摘 要:落实“双减”政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江苏省苏州市桃坞中心小学校基于“自主学习者”的培养目标,着力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从“高认知”“自组织”“强互动”“优应用”四个核心要素入手,构建“自主学习者”课堂范型。
关键词:“双减”;自主学习者;课堂范型
当前,基础教育领域出现学生学业负担和作业负担过重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课堂教学的盲目性、低效性是导致学生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而其根源则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缺失。落实“双减”政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我校基于江苏省苏州市平江教育集团倡导的“自主学习者”的培养目标,着力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从“高认知”“自组织”“强互动”“优应用”四个核心要素入手,构建“自主学习者”课堂范型。
一、 高认知:让学习深度发生
与“高认知”相对的是“低认知”,即满足于机械记忆、重复训练或模仿解题,这样的学习忽视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一种“假学习”。事实上,学习是一个深度探究的过程。“高认知”学习,需要教师遵循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学科“大概念”,即教材的核心知识、核心概念,科学制订教学目标;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在“大概念”的基础上设置“大任务”,即具有一定思维含量和探究空间的学习活动;需要教师关注课堂生成,引导学生在“大任务”的探究中形成“大观点”,即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建构。
例如,对于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一课,如果学生仅仅是在三年级上册和下册对于分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分数的意义,就是一种“低认知”。指向“高认知”的学习,学生首先要找到“分数意义”乃至整个“数的意义”的“大概念”,即“数是由计数单位累积而成的”,也就是华罗庚所说的“数源于数”。整数由整数单位(一、十、百、千……)组成,小数由小数单位(0.1、0.01、0.001……)组成,分数则由分数单位(12、13、14……)组成——这个“大概念”是构成整个“数”的知识体系的核心概念,其他知识包括数的运算等,都是在这个“大概念”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其次,要将“大概念”转化为学生探究的“大任务”。在引导学生复习“整数是‘数’出来的”和“分数是‘分’出来的”后,教师提出“分数能不能也‘数’出来呢?”这个“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发现:分数也可以用自己的计数单位,即分数单位“数”出来。比如,25是由2个15数出来的,47是由4个17数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学生沟通与整数、小数的联系,建构了“数是由计数单位累积而成的”这个“大观点”,对分数的意义乃至整个“数的意义”都有了深刻的理解。
二、 自组织:让学习自主发生
与“自组织”相对的是“他组织”,即学习内容由教师提供,进度由教师控制,问题由教师提出,方法由教师规定。事实上,学习是一个自组织的过程,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调整学习进度,选择学习方式,实现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教师要努力创设有效的情境,催生学生“想学”的需要;给予“能学”的时间,保证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指导“会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组织学习内容,自主调节学习策略,自主管理学习时间。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Helping our parents第一课时的语言材料是Mike眼中一家人周末的生活场景,学习目标是用现在进行时态描述家庭生活。基于课文的主题,用“老师的家庭—Mike的家庭—自己的家庭”这样一条主线贯穿整个课堂。首先,由教师的家庭生活导入新课,呈现教师一家三口的生活照片,激发学生了解教师家庭生活的“想学”愿望,在和教师的对话中激活已有的知识储备,并对现在进行时态有初步的了解。然后,过渡到课文中Mike的家庭,整体引入文本,通过看一看(观察图片,了解故事的人物和人物所在的地点)、读一读(细读文本,找出每个人正在做哪些事情)、画一画(自读文本画关键句),指导学生掌握自主阅读文本的策略,并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自主阅读,了解文本内容,随文学词,掌握文本中的语言点。文本中没有提及Mike一家晚上的家庭生活,那么他们晚上在做什么呢?让学生想一想,续写文本,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最后,小组内开展“夸夸我自己”的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如何在家里帮助父母做家务,实现语言的输出,达成学习目标。
三、 强互动:让学习充分发生
与“强互动”相对的是“弱互动”,即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线性的交往方式。事实上,学习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自主学习并不等于自己学习,而是需要学生基于自己的理解,通过师生互动、小组互动和全班互动等方式,在同他人的交流分享中深化知识理解,促进人格发展。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学生经过“自组织”学习,习得了“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如下页图1所示)”“用一个三角形通过折、剪、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如下页图2所示)”等多种方法。
从认知层面看,学生通过探究,不仅需要验证自己的方法,同時要吸收他人的方法,并在对不同方法的比较和分析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心理层面看,学生有了自己的观点和困惑,就迫切需要和同伴交流的机会。这时,教师顺势引导:“你是怎么想的?有什
么疑惑的地方?请在小组里交流。”学生通过小组的交流碰撞,形成了更高质量的小组学习成果。这个成果,既包括讨论完善后的观点,也包括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教师组织全班互动,由各小组展示讨论意见,其他小组补充、完善、质疑、辩论,教师适时引导、串联,建构起对三角形面积知识的深度理解:通过把新知(三角形面积)转化成旧知(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面积),并寻找转化前后的图形面积和各部分的关系,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的学习,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主体与同伴、教师的互动交往,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能够促进能力的提升和品格的发展。
四、 优应用:让学习高效发生
与“优应用”相对的是“劣应用”,即通过布置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来促进知识的习得和掌握,大大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事实上,学习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积累经验、学会思考,并将所学到的知识向其他环境迁移,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因此,“优应用”就不能局限于习得某一个知识点,而是要通过多任务的作业设计,体现针对性、贯通性、综合性,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外化能力。
例如,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6 In the kitchen时,我们设计了如下多任务的作业:
任务1 Do you know about these Chinese foods? Please match these pictures with the words.(你知道这些食物的名称吗?请将图片和文字匹配起来。)
任务2 Your mother’s birthday is coming. What do you want to buy? What do you want to cook for her? Write down the foods you need.(你妈妈的生日就要到了,你想买什么菜?想给妈妈烧什么菜?请写下你需要的食材。)
I want to buy .
I want to cook .
任务3 Talk about the foods you want to cook for your mom with your partners.(跟你的同伴谈论一下你准备给妈妈做的食物。)
A: I want to cook __________ .
B: What do you want to buy first?
A: I want to buy __________ first.
B: OK. Then, how do you cook it?
A: First, __________ . Next,__________ . Then, __________ . Finally,__________ .
B: That sounds nice.
A: ...
任务4 Make a video about cooking thefoods and write down how you cook it.(请录制一段你做菜的视频,并为你的视频配上解说词。)
It’s my mom’s birthday today. I want to cook ________ for her. So I buy ________ in the morning. Look, I’m in the kitchen now. I’m ________ now. I’m ________ . I’m ________ .
本单元的话题是“食物”。4个学习任务,分别让学生通过图文匹配了解菜肴名稱、介绍制作菜肴的食材、向同伴介绍自己想要制作的菜肴、拍摄制作菜肴的小视频并为视频配音。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融入了本单元的核心语言知识(包括食物类词汇和现在进行时态的形式与功能等)。引导学生运用核心语言介绍自己制作的菜肴,体现了学用结合的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相信,“自主学习者”课堂范型的建构,将有效推动“双减”目标真正落到实处,更好地促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王 勤,江苏省苏州市桃坞中心小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