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玉玲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
在教育改革、优化的背景下,我国教育发展逐渐进入新常态,教育人员侧重利用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挖掘潜能,使学习成为发展的内驱力。现阶段我国各行各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皆不断引入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可以将知识与能力有效结合,从而使知识服务于实践。在引入OBE 教育理念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中,可以结合市场导向以及行业标准制定针对性的培养方案,突出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引领学生关注学习过程,分析学习结果,以便在了解不足的情况,针对学习模式进行调整[1]。在OBE 教育理念引领下,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也将发生新变化,人才培养侧重于质量与能力的双向提升,以此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2-3]。
OBE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以结果为导向制定教学策略与教学实践,以期使教学结果达到预期目标。OBE教育理念在20世纪80年代在各国的教育领域中逐渐渗透,并得到了各国的认可。我国在引入OBE 教育理念后,逐步在工程类高校、专业进行试验改革,并利用OBE 教育理念,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效果显著[4-5]。OBE 教育理念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培养效果,应用科学的方式评估教学效果,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皆以学生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学习中的自主思考、自主反馈,从而使教学方式不断优化。OBE 教育理念的三大核心要素如下:第一,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核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策划,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制定教学大纲,而评价指标也为学生达到预期学习目标服务。第二,以产出为指导方向,教育人员侧重培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决定培养方向、培养方案,结合产出效果设计专业课程,结合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案,进而构建出完善、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第三,长期优化。在OBE 教学理念实施的过程中,教育人员针对各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教学目标、评价机制等。教育人员通过科学、全面、系统的评价体系,明确教学中的不足,并结合不足进行优化,以此来实现良性循环。
在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工作中,教师侧重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使学生强化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自主、自愿进行学习。然而学生之间的学习习惯、自控能力、网络信息技术能力等方面皆存在一定差异,加之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学生在学习时以机械学习方式为主,因此,虽然教师利用多种方式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学生在学习时难免存在学习效果不佳、知识理解不到位等问题。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并未明确自身角色,在引领学生学习方面缺乏科学性,致使部分学生只能紧跟教师步伐进行学习,难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
在信息技术引领下,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逐渐发生变化,在教学中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效融合,融入慕课、微课以及电子素材等教学资源,以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平台。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答疑解惑,并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以此来使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会引入诸多新技术,然而学生在应用新技术提高学习质量方面仍有所欠缺,加之对新技术缺乏理解,致使部分学生在学习时注重形式,忽略时效,因此,学习效果不佳。教师侧重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学习,但是学习时效并未达到预期目标,这对学生能力的提升较为不利。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属于管理型专业,在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明确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精准把握行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并结合市场导向确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行业发展动态、行业岗位标准也逐渐发生变化,作为管理专业的人才,不仅要掌握过硬的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在工作中结合管理内容,不断优化管理方案,完善管理目标,才能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因此,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时,应分析市场发展情况、人力资源管理行业的岗位标准,结合OBE 教育理念制定以学习成效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培养目标等[6]。与此同时,民办高校教师可以结合“双创”趋势,构建以创新发展为原则的顶层设计。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以往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实践操作明显不足,因此,培养的人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专业能力有限等问题。基于此,教师应深化OBE 教育理念,优化教育模式,将教育内容进行细化,保证教育方案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将教育方案全面落实,并结合市场导向对教育方案、各个环节进行评估,以此来找准人才培养定位,使人才培养方向清晰、明确。
在OBE 教学理念的引领下,民办高校教师应以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前提,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明确不足,在不足中进行优化,通过渗透OBE 教育理念,完善课程教学体系,丰富教学方法,落实评价机制。积极落实实践育人措施,以此来为人力资源管理行业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1)完善课程体系。
民办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人才可以为社会发展助力,因此,在完善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综合社会需求,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向入手,针对岗位要求、岗位能力进行分析,构建具有专业结构的岗位胜任力模型,基于模型构建人力资源专业课程教学模块。在教学中,充分协调素质拓展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学科基础课程的分配,确保各类课程有效衔接,使学生在完成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有所提高、有所发展、有所进步。在设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体系时,结合人力资源核心模块,适当融入相关专业课程,以此来丰富课程资源,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融会贯通。
(2)优化教学手段。
在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中,教师可以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线下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合多种教学手段,如情境教学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等,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在线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针对科研内容进行分析,从而使科研成为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使学生在完成科研活动的过程中将知识内化。在线上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网络课程,利用在线视频课程、微课等分享优秀的教学资源,并针对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从而使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效融合。
(3)改革评价机制。
在OBE 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民办高校将教学评价与教学实践放在同等位置,并不断完善教学评价内容,评价从学生、教师两方面入手。针对学生的评价,不再以考核成绩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指标,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社会服务贡献评价、用人单位毕业生评价、学生各类活动表现评价等,结合评价情况优化教学设计,使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方面,应针对教师的教学、科研情况进行评价,在评价时可以与绩效挂钩,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师应从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监控,并在监控的基础上给予科学、全面的评价,从而打造出符合时代要求、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设计,从而使社会实践与学校学习有效结合。
(4)强化实践教学。
在民办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应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区域教学资源,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在实践时充分结合教学内容、教学项目,创设实践契机,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在实践中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就职,并在就职的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可以从事与之相关的人力资源咨询、人力资源策划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为成为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打下扎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聘请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家担任学校的讲师,传授人力资源管理经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社会给予了诸多关注,因此,可以充分结合各利益主体的作用,引入协同共治模式,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OBE 教育理念的结果导向需求,以学习成果为导向构建科学、全面的课程体系,明确产出与实现策略。与此同时,民办高校可以积极与地方企业进行合作,结合企业的岗位需求打造从理论到实践的教育模式,从而使学生在毕业之后顺利进入岗位。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师不仅要分析毕业生的就业率,还应引导学生在就业之前积极为行业做出相应的贡献,使学生在努力的过程中获得企业以及社会的认同感,从而使学生在就业之后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在协同共治的过程中,首先,民办高校可以构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训平台,增加实践内容,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与教师共同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评价。其次,在民办高校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应专注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接受岗位知识,明确岗位学习任务,做好引领者,以项目为教学单元引导学生进入企业实践,从而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能力,参与学校、企业设计的职业竞赛等,从而在竞赛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知。
在OBE 教育理念的全面渗透下,民办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中不断探索有效的实践措施,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并且紧跟行业发展步伐,从而弥补传统教学工作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在OBE 教学理念中,教师结合学习成果的指向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潜能,不断提高素养以及能力。在OBE 教育理念中,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完善课程体系,确定学习产出以及实现策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岗位需求、岗位职责,从而把握学习方向。与此同时,教师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共同针对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人才需求市场发展动向进行分析,结合行业需求精准调整教学方案、评价体系,从而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多方主体的共同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