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对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022-03-24 17:47
继续教育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师资民办高校高质量

何 军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四川 成都 611844)

20世纪80年代,继续教育进入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在国家对继续教育的不断监管下,继续教育逐渐成熟化发展,但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继续教育由于起步相对较晚,与其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民办高校与普通公立高校有所差别,其教育资金来源渠道狭窄,国家对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不断出台相应政策与法规,但整体发展仍然相对滞后。进入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时代下,国家着力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因此,重构民办高校继续教育模式,对推动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意义深远。

一、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一方面,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是迈向新征程的必然要求。在“十四五”时期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国全面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在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1]。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湖北时重点强调,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并在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作出重点工作部署,进一步明确社会发展的新思路[2]。在此过程中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其中涵盖教育高质量发展内容,并提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致力于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人才支撑。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是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的客观需要。教育乃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十三五”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则重点讲到高度注重教育工作,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核心地位,逐步加快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继而实现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十四五”期间推动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时代主题,不断加快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逐步深化教育改革,并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这一举措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路径,通过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在实现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战略转型中意义深远。基于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实现教育强国和教育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是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3]。

二、“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对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一方面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出台建设政策为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提供政策红利。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发展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后,则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4]。国家出台的系列政策,均致力于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打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为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持续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指出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一系列的方针和政策充分体现出国家和政府对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视度,对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红利[5]。另一方面,为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国家不断扩充高校教育资源,为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中取得良好成就,我国已跻身教育大国行列。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各地高校办学条件不断改进和优化,无论是普通高校或民办高校,形成了完备的教学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育资源,具备开展继续教育的条件。这些高校教育资源的不断扩充,为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提供坚实物质基础。除此之外,伴随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促使高校继续教育招生人数不断增加,而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容纳人数有限,民办高校需承担社会继续教育的新使命,为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发展迎来新机遇。

(二)挑战

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在为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第一,部分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理念仍未解冻。民办高校领导决策层对于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视度相对不足,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推动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上,认为继续教育是创收性事业,对民办高校树立教育品牌难以起到有力推动作用,尚未树立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思想理念,对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发展产生较大阻碍。第二,继续教育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当前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对象来自社会各个领域和行业,其专业结构和岗位十分多样化。面对各行业受教育者的多样化需求,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组织与实施难度增大,难以满足广大受教育者的需求,继续教育与市场需求和项目相互脱节,照搬本科和研究生的教育模式,使其无法实现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第三,当前许多民办高校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均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提升继续教育质量。而在此过程中,却体现出过度市场化的运作问题,使民办高校继续教育成为创收教育、文凭工厂,既有损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民办高校开展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由于民办高校对继续教育经费投入较少,民办高校为维持继续教育的正常运转,不得不通过继续教育创收增利,这一举措大大削弱继续教育的应有价值,且使民办高校继续教育文凭不受认可,在社会及就业市场中,往往受到歧视[6]。

三、“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民办高校继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继续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发展需要高质量师资队伍作为保障,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为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提供保障,也只有如此,才能实现继续教育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朝着稳定、可持续的方向不断发展。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存在力量薄弱的问题,大部分教师对继续教育重视度不足,备课、授课热情和积极性不足,继续教育的课堂教学多为照本宣科,难以彰显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特色,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7]。与此同时,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师资大多为理论型教师,其社会工作经验、实践操作能力相对不足,而继续教育对象均来自社会领域,更加注重实践操作的学习,以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由此可见,民办高校师资类型与继续教育多样化需求不符。另外,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师资结构不够合理,大多均为中年教师、退休返聘教师等,青年教师占比相对较少。这类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对社会及市场经济发展形势把握不足,缺少持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自身知识体系、教学理念、管理水平无法及时更新,使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受到影响[8]。

(二)继续教育模式相对固化

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审视民办高校继续教育模式,发现普遍存在僵硬化弊端,缺少对社会和学生需求的了解,以及顺应形势对继续教育模式作出的变化。为便于继续教育教学工作,教材通常延续传统,广大民办高校教师并未结合自身经验打造校本教材,教材中的内容更新速度迟缓,显然难以追随现代社会发展脚步。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故步自封的问题,教学培养计划存在很强的封闭性,并未积极展开校企合作等办学模式,导致受教育者缺少充足实践机会,理论与实践教学严重失衡。在教育方式层面,主要是由专家讲座、课堂教学、布置作业,师生之间互动性不足,受教育者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自身工作岗位,更无法挖掘受教育者的内在潜力,继续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由于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对象,大多来自社会领域工作认识,其自身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不足,加之受教育时间有限,对科研等熟悉度较低,在接受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很少接触科研任务,继而使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缺乏强大推动力[9]。

(三)继续教育招生难度较大

一直以来,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始终是学历补偿教育,是高等学历教育的有益补充,但在大众的思想认知中,将继续教育定义为低层次教育,这种错误且模糊的认知,使民办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师资引进、课程安排均围绕低层次教育,使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受到诸多阻碍和局限。在该教育理念和模式下,广大继续教育的受教育者并未在接受教育中提升工作技能、操作能力,逐步降低大众对继续教育的信赖度、认可度,并不愿意参与继续教育,加大民办高校继续教育招生难度。并且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大众化发展趋势,普通高校不断扩招生源,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再次陷入夹缝中,特别是我国西北部边远地区,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止步不前,并未充分凸显自身资源优势与特色,缺乏清晰的市场定位,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加之教育对象复杂化、多样化,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很难招收满意的生源[10]。

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民办高校继续教育面临的问题成因

(一)缺乏正确的继续教育理念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继续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在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利益主体、教育形式、教育规模、教育性质、教育对象等方面模糊,使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组织和开展举步维艰,使大众认为继续教育主要以营利为目的。之所以缺乏正确继续教育理念,主要原因包括:第一,社会对继续教育重视度不足,使民办高校继续教育质量难以获得保障。例如,为广泛招生盲目设置热门专业,难以契合区域经济及社会需求,办学决策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虽然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但继续教育管理松散,削弱继续教育质量。第二,当前各大民办高校着力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打造一流专业、一流课程,诸多民办二本升级为重本。在民办高校发展的进程中,继续教育被视作学生素质水平较低、影响民办高校综合素质的存在,无论是教育资源,抑或是师资力量均体现出分配不均衡的问题[11]。

(二)继续教育政策与财政支持不足

在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发展进程中,教育经费不足始终是发展阻碍,对教学规模、教学培训等各项工作开展产生较大影响。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经费资金来源相对单一化,主要是依靠省级政府赞助、企业支持,但国家针对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并未出台相关经费支持政策、经费贷款优惠政策。国家对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经费支持不足,产生诸多消极影响,导致继续教育师资薪资待遇水平、福利待遇不佳,严重阻碍继续教育师资开展工作的积极性。除此之外,由于缺少教育经费,继续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缺乏资金支持,而继续教育又是以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为主导的教育形式,缺少实践基地使继续教育质量不断削弱,降低教育对象对继续教育的满意度。

(三)缺少健全完善继续教育法制

近年来,我国针对高校继续教育不断完善法律制度,逐步形成注册评估与协会制度,为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利益提供保障。当今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速度飞快,各地受到多因素影响,经济水平参差不齐,当前尚未建成适应全国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继续教育法律地位不足,虽然各部门针对继续教育均设置法律法规,但均是以鼓励指导为主,并不采取强执行措施,这些条款难以对全国民办高校继续教育起到规制作用。其二,继续教育法规内容丰富,但缺乏较强的可操作性,存在一定的法律盲区。以《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为例,其中均是规定民办高校继续教育规模、师资选聘条件、教学设备建设等。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地民办高校办学条件、基础设施差别较大,在落实于操作过程中面临较大难度。其三,继续教育政策和立法十分落后。在配套法规与制度方面尚未完善,立足继续教育师资、学员层面出台立法,但针对继续教育投资、管理、监督等方面,法律法规并不完善[12]。

五、“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发展路径

(一)革新继续教育思想,完善法律法规保障

1.树立继续教育新思想

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而民办高校继续教育作为其中重要构成部分,需顺应社会经济环境变化,革新民办高校继续教育思想理念。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均以全日制教育为主导,过度注重一次性教育和学历教育,而忽视继续教育和培训教育。当前,我国大部分民办高校对继续教育的发展重视度较低,需结合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需求,革新传统教育思想理念,基于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手段、发展战略与教育对象等维度,实现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创新发展。民办高校需对继续教育予以高度重视,将其纳入整体发展战略规划中,综合考量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任务、专业设置、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学生管理等,通过不断引进和丰富继续教育内容,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促进民办高校继续教育,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培育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化人才。

2.健全继续教育法律法规

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民办高校在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过程中,需不断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为民办继续教育提供有力制度保障。针对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完善立法,有助于为广大受教育者提供法律保障。虽然当前我国不断出台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但与英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尚未建成继续教育的专门法律法规体系,针对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具体问题缺乏细致规定。对此,在立法方面需积极借鉴英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要求来打造符合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切实增强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凝聚力和持续发展动力[13]。

3.完善政府激励机制

相比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发展起步相对较晚,政府方面的支持力度相对薄弱。对此,为实现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政府方面需加大民办高校继续教育支持力度,不断完善激励机制,以推动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发展。首先,政府部门需从制度方面,提升对民办高校继续教育作用的认可度,当前我国大量从业人员参与继续教育,从制度层面提高认可度,能够增强民办高校继续教育成果;其次,需不断完善民办高校继续教育政策,积极推进地方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民办高校继续教育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协同育人,提升民办高校继续教育质量。

(二)明确继续教育定位,多措并举改革发展

1.关于办学类型

明确民办高校办学类型是确定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定位的基础前提。换言之,办学类型定位指的是民办高校主要开展哪种类型的继续教育,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继续教育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前者是为满足学历要求,而后者则侧重工作技能。确定民办高校办学定位需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作为背景,通过实地考察等形式充分了解社会需求现实,进而促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融合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主要目标,是使人们时时处处享受学习资源的重要举措。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依托学历教育显然难以满足广泛的社会需求,在定位办学类型的过程中,需向非学历教育倾斜,实现二者之间的平衡发展,为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提供持续性动力。

2.关于专业设置

在专业设置过程中,需立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结合民办高校自身的办学优势和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继续教育专业。当前,许多民办高校继续教育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严重脱节,使受教育者的选择空间相对狭窄,民办高校继续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充分考察区域经济发展特色,明确区域社会的人才需求打造具有民办高校优势的特色专业。与此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特色专业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使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师资质量和专业化水平。只有打造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继续教育专业,才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实现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

3.关于教育对象

教育对象是指在民办高校接受继续教育的人群,需重新定位教育对象,才能推动民办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在界定教育对象的过程中,主要考虑区域经济的人才需求、民办高校专业特色与师资力量。我国民办高校众多,均有自身的教育优势和劣势,精准定位教育对象能够使其特色专业和优势资源发挥作用,提升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吸引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各行各业的人才要求不断提高,民办高校需逐步调整继续教育的结构与层次,合理划分不同层级教育比例,使各个类型的民办高校精准招生和培养,切实提升继续教育的总体质量,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4.关于教育形式

教育形式指组织教学活动的具体形式,包括教学时间安排、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因素,教育形式通常顺应社会生产方式而不断变化。民办高校在继续教育组织与开展的过程中,只有合理选择教育形式,才能实现继续教育目标。由于继续教育与常规教育有所差别,不能以单一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导,而是促进理论实践相衔接,重点强调实践操作技术水平。由于民办高校的教育对象来自各行各业,其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具有较大差异性,进一步加大教育形势的选择难度。因此,民办高校可以针对学院类型差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形式,充分体现不同学院教育的侧重点。另外,逐步探索现代化和信息化的继续教育形式,充分发挥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优势,将课堂教学、自主学习与远程教育有机结合,提升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形式的便捷性与可操作性。

(三)改进继续教育模式,深化校企紧密合作

伴随市场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民办高校传统继续教育模式无法适应受教育者的多元化需求,社会对继续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对此,政府部门须加强通过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与引导,逐步打造以民办高校为主体、校企深度合作的新型继续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各方教育资源优势,提升民办高校继续教育质量[14]。

1.政府部门引导

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发展需政府部门大力引导。其一,政府部门需以宏观政策为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结合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相关要求,为民办高校继续教育提供政策倾斜,将民办高校继续教育作为我国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不断完善支持政策与制度。其二,加大民办高校继续教育资金支持力度,作为国家继续教育重要组成成分,政府部门须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促进民办高校不断完善继续教育的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如采取设置专项财政资金、给予税收优惠、提供专项教育经费等措施。总而言之,在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各类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至关重要。

2.民办高校为主体

民办高校在继续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需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作用,不断革新传统继续教育理念和模式,在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支持下,顺应区域经济发展形势与要求,充分发挥自身教育资源优势和特色,打造具有持续性发展的继续教育新模式。一方面,民办高校需不断完善办学硬件基础,为课程教育提供扎实的硬件条件,特别是继续教育的师资力量,民办高校需不断引入优质教师资源,加大继续教育师资的培训力度,使其成为继续教育发展的质量保障;另一方面,民办高校需加强与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交流学习,双方之间形成密切合作关系,在彼此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实现继续教育改革发展。

3.校企深度合作

当前,校企合作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亦为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提供新契机。在深化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促进民办高校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双方各自发挥优势。企业方面拥有海量的一线技术人员,而民办高校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条件相对完备,双方密切合作有助于促进继续教育持续性发展。因此,校企之间需构建畅通的沟通渠道,在彼此促进和支持下形成双向服务的继续教育模式,民办高校可以为企业员工提供专业化培训,而企业则可以为民办高校受教育者提供实习场所,双方之间协同发展,切实提升民办高校继续教育质量。

(四)建设继续教育品牌,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1.树立品牌建设理念

通过借鉴发达国家民办高校的办学经验,在继续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树立品牌建设理念,这是促进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前提。民办高校领导及继续教育的相关管理者需提高对品牌建设的重视度,充分在继续教育各环节体现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特色。与此同时,根据自身办学优势和基本条件,着力推进品牌建设,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成功启示,在继续教育实施过程中,始终秉持特色品牌建设理念,继而提升继续教育品牌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优质人才。

2.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

教师作为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组织和开展的重要主体,对教育的组织开展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品牌建设的要求,打造高质量的特色师资队伍,保证继续教育师资,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充足实践培训经验,只有懂理论、懂技术的继续教育师资,才能肩负起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职责。对此,民办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结构调整,加大年轻师资引进力度,不断更新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思想理念。同时从校外聘请兼职教师和顾问,定期到民办高校组织讲座和授课,促进校企之间深度交流与合作,提升民办高校继续教育质量[15]。

3.完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近年来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但在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层面,仍然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因此,民办高校需从封闭管理转化为开放管理模式,充分凸显人本管理思想,并不断完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通过精简化和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促进继续教育的高效运转。与此同时,厘清教育主体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完善的制度规范各主体的实践活动,提升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民办高校应结合国家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时代背景,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原则,打造符合民办高校实际情况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为教育的组织和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师资民办高校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