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
——以西京学院为例

2022-03-24 15:17秦效宏梁林蒙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3期
关键词:专创经管类文科

秦效宏,梁林蒙

(西京学院 商学院,陕西西安 710123)

自2014年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创新创业已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动力。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担负着培养社会和国家所需要的“双创”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国务院于2015年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将“双创”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2011年,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印发了《新文科建设宣言》,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是以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背景,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使之从学科导向转向需求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新文科建设为高校文科类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创新创业教育也成为新文科新时代属性实现的重要途径[1]。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延伸与深化,其本质是育人,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简称为“专创融合”)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路径与改革突破口,也为新文科专业改造升级提供了一种科学、合理、可行的路径选择。

2014年,西京学院便明确提出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动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同时,针对经管类专业确立了“面向市场、服务地方、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定位。在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1 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

经管类专业不同于工科、医科、农科等专业,欠缺行业优势,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面临诸多限制,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探索构建符合经管类专业特征与特质的创新创业体系,对于提升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尤为重要。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已经从尝试探索阶段发展到细化分层、多元发展的新阶段,但仍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匹配度不高。人才培养对社会动态需求的系统设计不足,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不能满足社会要求。二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创新创业教育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与专业教育并行发展,互不交融衔接。三是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人才培养“重教轻练”,实践教学多以认知体验为主,对能力培养缺乏有效支撑,导致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不过硬,能力不突出。四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保障不到位。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机制守旧,保障机制不支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2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于广泛地种下创新创业的种子,确定“结合专业教育”的主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这一观念已经在学术界达成了共识,关键是如何找到合适的途径,克服结合过程中的障碍。为从根本上破解这一难题,必须将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新文科建设紧密联系,从厘清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和人才培养定位入手,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专业教育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内容,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基于此认识,西京学院以经管类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为研究对象,针对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面临的突出问题,遵循“结合专业、面向全体、强化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原则,围绕探索面向全体学生的具体教育方式、确定结合专业教育的主要途径、丰富融入人才培全过程的科学载体,面向经管类专业开展“专创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2,3]。

2.1 构建“专创全程融合、三阶递进式”培养模式

以培养素质过硬、能力突出的经管类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贯彻“专创融合”理念,遵从“产-教-学、学-训-练、练-知-行”路径,把人才培养全过程分为启发与导入教育、夯实与实践教育,提升与拓展教育三个递进阶段[4]。按照三阶段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三阶递进式”教学,从课程、实践、保障等多个维度系统规划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融合的教育体系,使创新创业意识、精神、知识、素质、能力厚植于专业知识、素质、能力培养之中。

2.2 构建“专创交叉融合、分层递进式”课程体系

以“专创融合”理念为引领,重构课程体系[5]。一是建设具有经管学科元素的创新创业课程群;二是专业课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目标,采用“问题-探究式”“目标-导控式”等教学模式,引入互动教学、项目化教学等教学方法,采取“过程考核+终结成果考核”等多元化考核方式,专业课程具有创新创业教育功能;三是依据三阶段人才培养目标,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把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课程一体化设置,形成“基础-提升-拓展”分层递进式课程体系[6]。

2.3 构建“专创贯通融合、立体进阶式”实践体系

一是课内实验、实习、实训、实践通过“互动式、体验型、项目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内实践教学效果;二是通过课外参与竞赛、项目、活动强化实践教学;三是通过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和创业项目市场化运作,拓展实践教学。

实施“四实”(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力求扎实;“五进”(进社团、进课题、进实验室、进企业、进基地)力求有深度;要求“三个一”(学生每学年参加一项创新性竞赛、参与一个创新性项目、参加一次创新性活动)力求创新。同时把实践教学成果作为学生课外综合素质10 学分的主要考评依据。

2.4 建立“专创共生融合、多维协同式”保障机制

重建教学管理、评价标准与制度体系,制订涵盖教学管理、资源配置、激励约束、考核评价等人才培养各环节的规章制度10 余项,形成“敢闯、会创”的环境和管理机制。搭建校内外一体、“专创融合”的实验、实训、实习、创业孵化等实践保障平台,建立O2O“双创”服务平台,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硬件支撑。每年举办“双创”教师训练营,选派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库,形成了一支“专创融合”的经管类教师队伍。建立47 个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立企业创新项目库,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产业紧密对接。

3 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效果

以西京学院为例,主动适应社会对经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提出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动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全力打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生态,培养经管类创新创业人才。经过近6年的“专创融合”培养经管类创新创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3.1 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创新青年”群体

经管类专业近4 届毕业生就业率从90%左右提高到92%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从85%提高到94%,毕业生创业率从2%提高到5.6%,毕业生创办的企业营业额在500 万以上的达到12 家,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的有600 余人次,其中获得“互联网+”竞赛省级以上奖项10 项,获得“大创”项目立项200 余项,调研报告、策划方案被地方政府和企业采纳达46 项。

3.2 建成了一支高赋能的“创新教师”队伍

教师开发的多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课程和陕西省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开发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和《商务应用文写作》教材近3年被全国50 多所高校使用10 余万册。教师主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于互联网+视角》教材荣获陕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学生对教学满意度从84%提高到92%。

3.3 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创新实践”成绩

成果引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学校先后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 强和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 强;学校创新创业基地被科技部授予国家级众创空间称号,被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组委会授予全国社会科学普及优秀基地称号,被陕西省科技厅授予陕西省众创空间称号。商学院获批陕西省创新创业试点学院,2 个专业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

4 结语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专创融合”是培养高素质经管类创新创业人才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路径与改革突破口。西京学院在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与实践,其所构建的“专创全程融合、三阶递进式”培养模式、“专创交叉融合、分层递进式”课程体系、“专创贯通融合、立体进阶式”实践体系和“专创共生融合、多维协同式”保障机制,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人才培养“专创融合”提供了参考范式与经验。但这些模式、方法与经验还不够深刻,尚需各方继续思考、探索和实践,以创造、凝练更先进、更完整、更具推广性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人才培养的“专创融合”理论范型与实践范例。

猜你喜欢
专创经管类文科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孙文科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