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遊
(河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人心、引领方向的功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和管理权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确立为根本制度(1)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定维护“意识形态安全”(2)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日报》,2020年11月4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46页。。无论是国家制度的建构,还是国家安全的维护,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也是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发生重大转变、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学者们围绕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核心概念、理论意涵、现实境遇和实践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但站在新时代如何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视角,从学理上对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必然逻辑的理论阐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成功之道。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02页。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时,就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以“批判的武器”实现“掌握群众”的目标,进而推动无产阶级革命意识和革命运动的生成与发展。党巩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百年历程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动和掌握群众,在完成党的使命任务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起步阶段。在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通过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著作译介不断传播,如李大钊、杨匏安、陈望道、李达等学者纷纷翻译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此后“一大批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刊物、学术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5)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上卷,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9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创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与其他革命道路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是“新型革命意识形态指导革命”(6)侯惠勤:《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建设之道》,《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1年第5期。。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功开辟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农民阶级为主要力量的、各阶级联合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科学性在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得到初步确证,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成功运用。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确立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后,党的工作重心由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在百废待兴的中国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进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前进。毛泽东指出:“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7)《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3页。这一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紧紧围绕如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意识形态工作的对象扩大到广大人民群众上,把意识形态工作内容聚焦到处理好各种矛盾关系上,凝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广泛共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逐渐从以敌我矛盾为重点的意识形态斗争转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系统化的学校教育和不断完善的学习制度推动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转型发展和调整巩固阶段。改革开放后,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创举。邓小平强调:“全党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加强党的思想工作,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8)《邓小平文选》,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8页。在他的带领下,党的中心工作回到经济建设的轨道上来,意识形态工作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随着中心工作的转移,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转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自身建设上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推动着意识形态工作方式的转型与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经过真理标准的讨论后恢复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起了推动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党的意识形态全面巩固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 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1页。,确立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战略任务,不断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时代的发展推动着意识形态工作实践的发展,同时也推动着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方式的转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大会议上积极部署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把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到宣传部门、党校、高校、文艺工作单位、新闻舆论工作单位和网信工作单位各个部门和基层单位上。
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历史演进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实践过程就是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巩固的过程,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着眼于各个阶段的历史任务,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不断守正创新的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巩固需要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加以审视,以大历史观的视野总结党领导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的历程。就此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不变质的政治保障在于不断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运用唯物辩证法准确把握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历史逻辑就是要在增强历史自信中深入了解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历史必然。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10)《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70页。作为科学思想体系的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理论逻辑,集中表现为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创新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深刻认识到作为阶级的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中的实然状态和发展趋势,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谁胜谁负的斗争,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解决。”(11)《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31页。具体而言,他认为:首先,在意识形态工作的理性认知上,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斗争的长期性特征不会改变,需要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任务,强化理论学习和理论斗争的重要性;其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同样具有国际性质,这从实践上确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强化了做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制度基础;最后,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也是全新的事业,不仅要避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而且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因地、因时、因事制宜地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容与方法。总之,在理论维度上,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主要体现在把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探索上,其主要成果是用毛泽东思想成功地指导了中国革命实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简易比重计法测定土壤颗粒组成[8]。环刀浸水法测定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量等各项水文物理参数[8,9]。并由公式计算一定土层深度内的土壤吸持贮水量、滞留贮水量和饱和贮水量[1],即: Wc=1 000×Pc×h;Wo=1 000×Po×h;Wt=1 000×Pt×h,式中:Wc,Wo,Wt分别为土壤吸持贮水量、滞留贮存量和饱和贮水量(mm);Pc, Po, Pt分别为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h为土层深度(m)。测定及计算方法参照国家林业行业标准《森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LY/T1215—1999)。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的正轨上来,巩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面临的是新的时代环境下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这一核心问题,也就是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和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创造性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发展。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既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内容,也彰显了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逻辑。邓小平强调:“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就是因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则用到自己的实际中去。”(1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39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1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2页。并提出了“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新任务(14)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第338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中国化,也为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效能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就是毛泽东所主张的“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和“使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的有机结合和开拓创新的过程(15)梅荣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7页。。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为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确立了根本指向、内在根据和建构与批判的限度。
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始终围绕现代化建设这个核心议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主题,这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自然彰显。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为组织和领导人民群众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提供了思想和政治保障,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强烈愿望得以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指引着中国革命赢得胜利并推动着社会主义建设在不断探索中前进。改革开放后,历史和实践再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不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下,在党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和强起来的实践中逐步变为现实。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不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创新和发展也意味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丰富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本质上也就是中国共产党深化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过程,遵循和运用这些规律是巩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内在根据。从根本上讲,意识形态工作指向的是发挥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积极作用,以政治、思想、道德、法律等激发意识形态践行主体的思想和理论自觉,进而成为指导人民群众正确地把握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精神动力。就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容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就是不断总结、把握和运用规律的过程,本质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能动反映。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巩固不是把既有经验进行简单归纳,而是以科学的方法把具体的工作经验上升为规律性的认识。把规律性的认识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体系,以此丰富和发展具有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不仅仅指向了理论武器的建构,而且指向理论成果的运用,尤其强调实践主体的身份建构、实践内容的体系建构、实践方法的与时俱进。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用话语体系和话语实践传导意识形态工作理念,用具体的行动和多样的方式践行意识形态工作要求。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始终立足于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发挥理论武器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人民群众的导向作用。以问题为导向,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逻辑。
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经验,重视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积极的反作用,把意识形态这一极端重要的工作作为做好党的中心工作的助推力量。马克思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1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86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仅仅是一种所谓的头脑中的思想,更是社会主义的社会存在在现实的具体的人头脑中的集中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讲,意识形态工作不仅仅是无产阶级的精神生活关照,而且是从物质生产关系出发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关切。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要与时俱进,处理好意识形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以更高质量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党的中心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相辅相成。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处理好处于中心地位的经济建设和处于极端重要地位的意识形态工作之间的关系,目的是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舆论环境。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土地问题,以土地革命动员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从而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以来,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是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问题,本质上也就是调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关系问题。毛泽东指出,国家制度和法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劳动组织的建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7)《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15页。。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他再次强调:“必须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坚持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还必须在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进行经常的、艰苦的社会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教育。”(18)《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68页。显然,这些论述体现了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探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道路。改革开放后,党巩固意识工作领导权的具体做法主要是恢复和坚持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强调,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适应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需要,保证了改革开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党的意识形态形态工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关系提高到新的高度,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53页。,强调“既不能因为中心工作而忽视意识形态工作,也不能使意识形态工作游离于中心工作”(2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21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人心和引领方向的积极作用,推动了经济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协同共进。
党的中心工作推动了意识形态工作开展。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始终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主要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巩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以雄厚的物质基础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引领力。“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2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53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新发展理念,不断推动现代经济体系建设,为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奠定了强大的物质武器。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巩固紧紧着眼于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在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中实现意识形态“两个巩固”目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尤其是西方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霸凌主义,为全球经济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为复杂经济环境下推动经济发展树立了信心,为聚合抗疫力量和促进全球抗疫合作提供了方向,也为新发展阶段推动我国更高质量发展凝聚了力量。
意识形态工作离不开党的中心工作,同时社会意识形态工作为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注入精神动力。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力量凝聚和方向引领功能,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以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改头换面,攻击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国家资本主义”;以“非意识形态化”误读中国的改革开放,主张改革开放应以不问姓社姓资来“去政治化”;以价值中立来“去价值化”,最终以意识形态终结来“去意识形态化”;以各种错误思潮混淆视听,攻击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合法性。针对暗流涌动的意识形态工作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2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86页。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凝聚共识,使人民群众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上同心同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遵循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同经济建设工作协同共进的实践逻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新时代实现意识形态工作守正创新的必然要求。
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价值始终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始终,体现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人民性特征。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06页。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表征着这个民族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式,其中居于主导地位起支配和引领作用的价值观念体系就是核心价值体系。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巩固着力于解决人的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始终以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其意识形态工作始终围绕中国人民需要什么样的价值、什么样的价值样态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行了不懈探索。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逐渐被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所接受,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逐渐成为改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武器。延安时期,毛泽东认识到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反作用,因而他主张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建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服务的新文化,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所主张的文化和价值观念进行批判。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同样立足于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凝聚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共识和价值共识中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扩大的改革开放实践中逐步建立和完善,党领导经济建设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但国际环境下市场化的影响也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澄清了以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标准划分社会制度的谬误,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24)《邓小平文选》,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3页。,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推进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邓小平敏锐地察觉到一些腐朽的东西也随着改革开放进来了,主张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应当着力于“两手抓”,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强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旗帜鲜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在新时代,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着眼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凝聚和思想引领功能,在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中以正确的价值导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强调了全体社会成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项基础性工程,而且针对青少年、党员干部等不同群体作出了具体要求。党的十九大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2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18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26)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又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角度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这些举措从国家战略角度,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常态化和基础性工作,巩固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夯实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心聚力、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中彰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人民性。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观照到了人的价值的实现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构建精神家园,凝聚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共识和精神力量提供了价值导向和价值归依。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紧紧围绕“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推动新发展理念的落实,凝聚解决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问题的力量,取得了脱贫攻坚的重大历史性成就和抗击新冠疫情的重大战略成果。可以说,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和历史经验在促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中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定位,在构建价值体系和树立正确价值导向中展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共识。中国共产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文化建设中“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深层次要素”(2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63页。,为做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确立了价值规范和价值尺度。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养分,积淀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底蕴,为巩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提供了文化价值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到了我国文化传统和文化性质的层次,从价值理想的不同层面和达成共识的文化维度凸显了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价值追求。
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在倡导构建人类共同价值中贡献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不仅仅着眼于国内宣传思想工作,而且着眼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不断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中国共产党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2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6页。。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要坚持国内与国际的辩证统一,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不断拓展我国在国际交往中的“朋友圈”,把我国的发展和全球的和平与发展融通起来,为构建以共同价值观为基础的国际发展格局贡献中国力量。
意识形态工作不是脱离其他工作的单纯的思想工作,而是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大影响的工作。这就决定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四重维度不是独立的、模块化的,而是基于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目标的整体,蕴含了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必然逻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全面把握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必然逻辑,以辩证思维方法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变”与“不变”,增强意识形态治理能力、安全维护能力、风险应对能力。
其一,在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逻辑框架中,历史、理论、实践、价值四个维度分别构成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逻辑前提、逻辑依据、逻辑展开和逻辑归宿,指向了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必然逻辑。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不仅仅是对党员干部的宣传教育,更是形成全党动手、全民参与的格局,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以理论解释力和实践推动力为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思想武器和理论武装。当前,有力的制度支撑、理论支撑、实践支撑增强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定力,增进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彰显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人民性特质。
其二,在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坚持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是遵循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原则,以辩证思维方法全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意识形态工作守正创新必然要求。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逻辑向度是考察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维度,尽管它们之间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但它们之间是相互叠加、相互依赖的关系。坚持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贯穿于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始终,也是深入理解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必然逻辑的内在根据。只有把历史经验总结和现实问题观照结合起来、把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结合起来、把工作要求和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在应对更为复杂、多变、隐蔽的意识形态风险中笃定自信、行稳致远。
在新发展阶段,完成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战略任务要从总体上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必然逻辑和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以历史任务为核心促进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态、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同经济建设工作协同共进、在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历史、理论、实践和价值上展现了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逻辑框架,印证了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逻辑必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特殊时代环境下,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既要树立科学思维,也要依循其发展逻辑,既要汲取历史经验,也要不断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