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疫情防控行为如何影响居民获得感?
——基于公众满意度的实证调查

2022-10-10 05:00樊红敏王新星
关键词:管控维度居民

樊红敏,王新星

(郑州大学 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

获得感是衡量地方发展及治理效能的重要标尺。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要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获得感的提出对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2020年以来,面对疫情对经济形势和就业的冲击,地方政府扮演着更加积极的角色,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如何提升居民获得感是当前地方治理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既有文献表明,国内学界涉及获得感的研究主要涵盖了理论内涵、指标构建和影响因素等层面。诸多学者对获得感内涵的解读各有侧重,如部分学者认为获得感是需求满足过程和结果的主观感知,将获得感定义为客观层面收获和主观层面感受因果递进的关系,从属性上将获得感解读为物质和精神获得两个层面(1)谭旭运等:《获得感的概念内涵、结构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社会学研究》,2020年第5期。。也有学者提出获得感是建立在客观获得这一基础上的主观感受,是民众对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的期待等。关于获得感的评价维度和指标体系,文宏等将其分为经济、政治与民生三个层次的内容结构(2)文宏,刘志鹏:《人民获得感的时序比较:基于中国城乡社会治理数据的实证分析》,《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 董瑛从时序关系层面将其分为理论、现实与预期获得感三个维度(3)董瑛:《正风反腐视域下的获得感生成机理研究》,《人民论坛》,2020年第22期。。王浦劬等认为,个人主观获得感可以区分为横向获得感与纵向获得感(4)王浦劬,季程远:《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与社会稳定之间矛盾的化解机制分析:基于人民纵向获得感的诠释》,《政治学研究》,2019年第1期。。谭旭运等基于需求视角提出,获得感的内涵结构应包括获得内容、获得环境、获得途径、获得体验以及获得共享五个维度(5)谭旭运等:《获得感的概念内涵、结构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社会学研究》,2020年第5期。。学界大体从四个层面对获得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一是个人特征对获得感的影响,主要考察了人口个体特质以及心理特质对获得感的影响(6)王俊秀等:《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层次结构和实现途径》,《江苏社会科学》,2020年第2期。。二是社会资本对获得感的导向作用,主要关注社会结构、社会地位、政府信任等因素对获得感的冲击(7)孙远太:《城市居民社会地位对其获得感的影响分析:基于6省市的调查》,《调研世界》,2015年第9期。。三是社会政策对获得感的影响,主要关注了公共服务、医疗、收入、社会保障等政策对居民获得感的影响(8)廖福崇:《公共服务质量与公民获得感:基于CFPS面板数据的统计分析》,《重庆社会科学》,2020年第2期。(9)张仲芳,刘星:《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与民众的“获得感”: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第12期。(10)于洋航:《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生活满意度与居民获得感》,《西北人口》,2021年第3期。。如马红鸽等提出提高公平感能够降低对获得感的负面影响(11)马红鸽,席恒:《收入差距、社会保障与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社会保障研究》,2020年第1期。。四是宏观环境对获得感的影响。如部分学者提出了民众期待与发展绩效间的作用机理模型,分析了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社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地区环境与获得感的正相关性(12)梁土坤:《环境因素、政策效应与低收入家庭经济获得感:基于2016年全国低收入家庭经济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现代经济探讨》,2018年第9期。。

梳理和归纳既有文献显示,相关研究成果大多涉及了获得感的理论认知、指标评价和政策指向,较少在时序层面关注突发公共危机发生后居民获得感的变化及其影响。基于此,本文基于居民满意度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地方政府疫情防控行为对居民获得感的影响,以及提升居民获得感的政策建议。

二、分析框架和研究假设

(一)地方政府疫情防控行为分析框架

地方政府疫情防控是地方政府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对危机进行预防和回应以达到避免、减缓和消除危机危害和损失的行为。从应急管理全过程管理的视角,政府应急管理过程存在多个阶段。如皮塔克将危机管理的过程划分为减缓、准备、响应与恢复等四个阶段(13)Petak,W.S. W J.Emergency Management:A Challenge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1985(1).;米特罗夫将应急管理分为信号侦测、准备、预防、损失控制和免疫五个阶段(14)Mitroff, I. I. Crisis Management: Cutting Through the Confusion.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1988(1).;朱荣春强调了应急管理的三段管理流程,即危机前管理、危机中控制与解决、危机后总结与改革等(15)朱荣春:《西方政府管理创新的主题及趋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基于应急管理过程相关理论,地方政府疫情防控行为分为应急预防、应急管控、应急恢复三个维度,应急预防是指危机发生前地方政府从组织、资源和人力等多方面采取准备措施以减少危机发生的行为;应急管控是指危机发生后政府采取动员、沟通和处置等应对措施以化解危机的行为;应急恢复是指危机解除后,地方政府进行危机后重建和总结评估的行为。本文以系统性、代表性、可获得性及互斥性为原则,在应急预防维度,选取了风险预警、危机教育及应急制度体系三类指标;在应急管控维度,选取信息沟通、资源动员、应急处置、社区管控、社会参与、公共服务六类指标;在应急恢复维度,选取经济秩序恢复、社会秩序恢复、行政秩序恢复三类指标,具体指标框架见图1。

(二)研究假设

新冠疫情作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也对积极的社会情绪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消极影响。基于这一经验判断提出研究假设1——

假设1:新冠疫情影响生产生活秩序,导致居民获得感下降。

获得感是社会个体对客观物质利益与主观精神感知的统一,其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疫情防控全过程管理包括应急预防、应急管控和应急恢复等行为都可以降低疫情的消极影响,对居民获得感产生积极效应。因此提出研究假设2——

假设2:居民获得感受到地方政府应急预防、应急管控、应急恢复全过程影响并呈正相关关系。

需求构成了人类社会活动的依据和起点,获得感高低本质上意味着人的需求的满足程度,物质需求满足是获得感的基础。应急恢复聚焦于常态化生活和经济发展,对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有直接影响。因此提出研究假设3——

假设3:在地方政府应急预防、应急管控、应急恢复三个维度中,应急恢复行为对居民获得感变化影响更为显著。

应急恢复包括经济秩序、社会秩序和行政秩序恢复,经济秩序恢复有助于提高居民就业和收入,社会秩序恢复有助于回归健康、常态化生活方式,行政秩序恢复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人的个体维持功能和健康成长有赖于基本需求满足。因此提出研究假设4——

广东印刷业的发展,可以归结为从“技不如人”到“孔雀东南飞”。改革开放前,广东省内仅有印刷企业965家,工业总产值为1.7亿元,从业人员为3.5万,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上海、北京以及很多省会城市。而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广东省印刷业亦有了长足的进步,2017年,根据1.6万余家企业上报的年审数据,工业总产值超过了2345亿元,是改革开放前的1937倍,且因为技术水平高,很多外省市企业都将印刷活件发给广东地区的印刷企业。

假设4:在地方政府应急恢复行为中,经济秩序恢复对居民获得感变化影响更为显著。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自郑州大学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于2021年2月开展的“疫情防控地方政府应对公众满意度调查”。问卷采用线上的方式,由郑州大学学生利用寒假随机选取在当地居住半年以上的居民填写问卷。其中河南省调查问卷为11951份,有效问卷为10838份,有效率为90.6%。课题组对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克隆巴赫信度系数为0.917,属于较高可信级别。KMO值为0.912,球形度检验值符合标准并显著成立,问卷效度较高,调查样本人口学特征(见表1)。

表1 调查样本概况

(二)变量选取

1.因变量

“获得感”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居民在个人收入、社会安全、公共服务、权利保护以及社会参与等方面,通过实实在在的“得到”而产生的安全感、尊严感和满足感(16)樊红敏等:《河南省2015城市居民获得感调查分析》载于《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第324页。。本文以居民获得感为因变量,通过 “过去一年您对您的获得感评价是”以及“与疫情前相比,您的获得感有何变化”两个问题,分别测量居民当下获得感及相对获得感。

2. 自变量

本研究依据地方政府疫情防控行为三阶段的分类标准,选取应急预防、应急管控、应急恢复为自变量。其中应急预防行为选取风险预警发布、危机安全、应急制度体系三个具体指标,应急管控行为选取信息沟通、防疫物资、社会参与、公共服务、社区管控等六大类具体指标。应急恢复行为选取经济秩序恢复、社会秩序恢复、行政秩序恢复等三个具体指标。

3. 控制变量

(四)模型选择

本研究的因变量“居民获得感”属于定序变量,因此拟使用次序Logistic回归模型来拟合数据,但次序Logistic回归成立的前提条件是数据须满足“平行线假定”,检验发现 “平行线假定”不成立,因此本文使用最小二乘法来拟合数据。本文把获得感的原始得分进行转化,将其作为定距变量来处理,建立OLS回归模型。除解释变量外,模型中还纳入了包括性别、年龄等人口学变量,以及学历、居住时间等其他可能影响获得感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建立以下测算公式:

The Sense of Gain=β0+β1x1+β2x2+β3x3+…+βixn+u

(1)

其中,The Sense of Gain代表因变量居民获得感,βi( i=1,2,3,...,n)为变量系数;x1,…,xn代 表本研究的各核心变量与控制变量;u代表随机扰动项。

表2 变量定义及描述统计

四、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居民获得感状况及时序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河南省居民获得感较往年有明显下降,不同职业群体获得感差异显著,年龄与获得感变化相关性不大。居民获得感总体指数为67.5分,获得感变化指数为-0.31,与往年相比下降2.8分,说明新冠疫情对居民获得感产生了消极影响。不同职业群体获得感影响差异较大,农民群体总体获得感最低,得分为64.6分。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公职人员群体获得感最高,得分为74.4分。总体来看,稳定性较好、收入较高的职业群体获得感受疫情影响较小。此外,按照年龄结构来看,30岁以下青年组、30~50岁中年组、51~65岁中老年组及65岁以上高龄组的人群获得感差异不大,说明年龄与居民获得感相关性较小。

(二)模型建构与回归分析

基于本文疫情防控指标框架及研究假设,建立三个模型进行嵌套回归分析。在模型1中,纳入人口学与应急预防维度变量,检验应急预防对居民获得感的影响;接着,纳入应急管控维度变量构建模型2,以探究其对居民获得感的影响;最后,纳入应急恢复维度变量建立模型3,检验应急恢复对居民获得感的影响。综合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疫情防控对获得感影响的回归模型

1.在应急预防维度,应急制度体系建设影响更显著。模型1回归结果显示,整体模型F值为339.12(p=0.000),该模型的R2为0.167,表明构建的假设模型显著成立。制度体系建设(0.188)、危机教育(0.140)和风险预警(0.144)与居民获得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制度体系对于提升居民获得感更显著。

2.在应急管控维度,社会参与和公共服务影响更显著。模型2回归结果显示,模型R2由先前0.167增至0.227,F值为267.26(p=0.000),说明模型的解释力进一步增强,地方政府应急管控行为对居民获得感影响正相关。具体分析各维度具体变量指标的影响,发现社会参与(0.209)及公共服务(0.109)对于居民获得感影响更显著,而信息沟通、社区管控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3.地方政府应急预防、应急管控和应急恢复行为与居民获得感正相关,应急恢复影响更显著。模型3回归结果表明,模型R2增加至0.404,F值变化为500.50(p=0.000),模型的解释力提升了17.7%,F值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整体模型对居民获得感假设的解释力增强。具体分析发现,应急预防、应急管控、应急恢复变量与居民获得感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应急恢复影响更为显著,上述假设2和3成立。

4.在应急恢复维度,社会秩序恢复对居民获得感影响更显著,研究假设4不成立。具体分析应急恢复维度具体变量指标影响,发现相比经济秩序恢复(0.184)及行政秩序恢复(0.139),社会秩序恢复(0.382)的影响更为显著。社会秩序恢复每提升一个级别,居民的获得感将会提升0.382个标准差,故上述假设4不成立。

五、机理分析

通过模型建构和回归分析,研究假设1、2、3得到证实,研究假设4没有得到证实,新冠疫情导致居民获得感下降,而地方政府疫情防控与居民获得感正相关。相对于应急预防和应急管控,应急恢复对居民获得感影响更显著,其中社会秩序恢复影响更明显,这体现了政府疫情防控行为影响居民获得感的内在逻辑。

(一)新冠疫情直接影响了居民收入和就业,导致居民获得感明显下降

新冠疫情传播性强,打乱了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经济发展依然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根据河南省统计局官网发布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河南省生产总值降幅最大,同比下降6.7%。2020年河南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较2019年7%的增长幅度有明显下滑,河南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下降1.2%。经济下滑对居民消费、就业、收入等产生消极影响,直接影响居民在物质层次上的需求满足感。

(二)应急恢复与居民 “实际获得”和常态化社会生活直接相关,易触发形成不良的心理体验

疫情给民众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并破坏了常态化的社会交往和生活方式。如前文所言,居民获得感是在客观获得基础上的主观感受,居民需求的满足在“获得感”内涵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从地方政府疫情防控的三个维度来看,应急预防主要是指政府从人员、物资、组织建设等方面所做的应急准备;应急管控是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府处置应对并降低其危害性后果的行为;应急恢复是突发事件得到控制后将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行为。在三个维度中,应急恢复行为与居民“实际获得”和常态化的生活具有更直接关系,相对于应急预防和应急管控,应急恢复影响更为显著。在应急预防、应急管控和应急恢复的危机处理的三个阶段,居民对生命健康和常态化社会生活期待更为迫切,社会秩序恢复的需求和期待反而高于经济秩序恢复,个人收入等问题反而成为人们次要关注的议题,因而社会秩序恢复影响更显著。

(三)应急制度体系为居民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更明确预期,显著提高居民安全感

面对新冠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果没有制度保障给予居民战胜疫情以明确的预期,会加剧全社会恐慌情绪和对生命健康不安全感。应急预警、应急资源及组织动员制度体系越完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也越强,有利于增强居民战胜疫情的信心,进而能够显著提升居民安全感。

(四)公共服务和社会参与是居民尊严和价值实现的重要保障,显著影响居民尊严感

获得感的形成源于个体生理和精神需求的满足,具有崇高性与超越性(17)张栋:《低保制度提升贫困群体主观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了吗?——基于CFPS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商业研究》,2020年第7期。。居民获得感是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体验,包含了三个层次:物质安全维度、精神获得维度和价值实现维度。物质安全维度以个人收入等指标体现——满足了居民生存需求;精神获得维度以公共服务等促进社会公平程度体现——满足了居民尊严需求;价值实现维度以居民社会参与等指标体现——满足居民社会价值和成就需求(具体见表4)。一方面,政府向居民群众提供免费疫苗接种,对疫情感染者实施免费医疗等医疗保障服务,为居民提供了社会保障和安全感,提升了居民权利公平感和尊严感。另一方面,居民面对突发疫情,志愿参与社区管控、医疗服务、科普宣传等疫情防控工作,易获致群体认可并增进精神层面的成就感。与单纯的“得到”相比,志愿参与等“付出”行为能够让人得到更为持久的快乐体验感,能显著提升居民精神方面的获得感(18)O’Brien,E.,&S.Kassirer ,People Are Slow to Adapt to the Warm Glow of Giving. Psychological Science,2019(2) .。

表4 居民获得感的维度和需求逻辑

六、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疫情防控全过程对居民获得感产生了重要影响。居民获得感既与实际获得直接相关,也受到居民需求和期待的影响。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提升居民获得感:

(一)重新厘定政府角色

新冠疫情对经济发展产生复杂影响,对旅游、酒店、零售以及消费拉动型制造业等传统业态都造成巨大冲击,要着力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形成增强居民获得感的高质量发展及高效能治理环境,围绕政府积极角色,培育新业态,提升社会治理的韧性。一是地方政府要在新经济、新业态发展中扮演引领者和整合者的角色。地方政府要以有形之手积极介入,出台政策组合拳做到靶向施治,通过科技创新、整合业态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在线医疗、在线教育、企业上云、智能制造等新经济和新业态的发展,加强区块链与物联网应用,推动建设灵活多样的办公模式和空间等,加速“线上化”的消费、服务和办公。二是地方政府在消费和需求端要做好带动者的角色。地方政府要以积极的姿态稳妥地推进经济社会秩序的恢复,通过发放线上消费券、地方领导直播带货、引导金融机构以贷促销等拉动居民消费,释放消费潜力,提升消费信心。

(二)建构立体化应急预防体系

国家的疫情防控理念始终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通过全方位综合防控实现科学精准、动态清零。要从理念、制度、机制等方面推进应急预防体系建设,增强风险监测和应急处置制度化水平。一是要坚持预防为先的理念。在常态化防控阶段,要做到预防和管控并重,做好预防期的组织准备、资源准备和知识准备。要从组织体系、制度规范、物资保障、科技创新等方面着力,推进事前预防、事中应对及事后恢复标准化建设,提升居民战胜突发公共危机的心理预期。二是运用数字技术和工具,完善联防联控体系。要推进建立共享型信息化平台,推进疫情检测结果全国互认等信息互联互通;完善联防联控制度体系,进一步推进政府公共服务部门、政府和社会、政府纵向层级间的衔接和联动,做到精准监测、精准管控及经济生活秩序快速恢复。三是加强精准防控韧性能力建设。要按照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的原则,以社区为单元划分风险等级,分类精准施策,快速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

(三)提升应急公共服务数字化协同能力

应急公共服务是指对突发事件进行预防、紧急救助和紧急服务的一种综合性公共服务,应急服务涉及多个行业,如通信、医疗卫生、仓储、交通运输、教育等,具有综合性、快速响应性、兼业性特点。一是提升应急公共服务快速响应性。要强化应急医疗、应急交通、应急设施、应急安全、应急救援等公共服务建设,推动应急公共服务相关支撑产业的发展,加大与应急相关的技术创新投入,出台政策从资金、人才培养等方面支持相关产业发展,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公共服务人员、组织、物资、服务等能够快速地动员到应急服务中。二是强化政府部门应急公共服务协同。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加强线上疫情防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开展线上医疗、预防教育、心理疏导及信息服务等,智能匹配应急物资、应急救援、应急志愿动员等,实现智慧服务高效协同。

(四)推进社会力量应急参与

社会参与体现了获得感的崇高性与超越性,要多措并举强化疫情防控中的社会参与。一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社会动员体系建设。疫情防控做到了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动员全覆盖和无缝连接,要进一步将党组织动员的优势转化为制度机制,形成以街道(乡镇)党工委、社区(村)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基层党员为轴心的社会动员体系,通过区域化党建等多种方式建立与社会力量的共识机制、组织机制和沟通机制等。二是完善社会参与的制度环境。要进一步加强应急志愿参与网络、渠道和平台建设,推动防疫需求与志愿服务的有效对接。强化社会力量应急参与资源、技术和制度支持,如实施应急志愿服务积分兑换、身份和荣誉激励等,形成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制度环境。三是要推进居民社区参与。社区是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最有效的单元,要建立并完善社区疫情防控的应急志愿服务队伍,吸纳社区居民的常态化参与,提升居民心理认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猜你喜欢
管控维度居民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石器时代的居民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光的维度
人生三维度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