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社区老年教育的 现状问题及优化路径*

2022-03-24 12:24张红霞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互联网+老年人社区

张红霞

(广州开放大学,广东 广州 510091)

引言

“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知识社会背景下的重要创新形态,“互联网+教育”是教育领域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下发生的革命性变革,通过模式创新、科技赋能,使管理、教学、教科等环节实现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具有开放、共享、交互等优势。[1]“互联网+”背景下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优化了社区老年教育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模式,扩大了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唤醒了老年人的内在活力和内在潜能,使老年人群不断掌握新技能、新知识,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已有的研究对于社区教育政策、互联网社区教育案例、社区老年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比如:刘彦[2]提出要遵循新课改的理念进行教学改革,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改革教学方式,用多种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等方法;宋诚英[3]在对社区网络课程资源需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依托高职资源建设社区网络课程进行探讨,对社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模式提出思考。目前,针对“互联网+”背景下社区老年教育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关于社区老年教育的微观研究比较少,制约着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因此,本文针对“互联网+”背景下社区老年教育的现状问题,通过创新教学形式和丰富教育内容,构建社区老年教育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强化教育元素、信息服务元素在社区教育中的耦合性运行,为社区老年教育服务效率的提升、老年人群生活幸福感的增强提供更多的保障。

一、“互联网+”背景下社区老年教育的内涵

社区老年教育主要是指利用社区内部丰富的教育资源、文化资源,面向社区老年人群体,以推动老年人群健康发展与获得更好的社区教育服务为目标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的泛称。从社区角度来说,社区老年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仅是围绕老年人群开展社会教育活动,丰富老年群体的业余生活,而且还需要强化社区服务在教育工作过程中的重要价值,体现“互联网+教育”的相互融合。[4]“互联网+”背景下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依托互联网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和传播渠道,拓展社区老年教育的覆盖面和实践空间,多层次、全方位优化社区老年教育的生活理念和教育实践,扩展社区老年教育的受益人群,全面提升社区老年人群的学习能力与效率,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为老年群体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满足了老年群体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二、发展老年教育的必要性

老年教育工作是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老年教育是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更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

(一)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亿人,且老龄人口数量还在持续攀升,“十三五”期间,年均60岁以上老年人口增加800万人,而“十四五”期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增加1000万人,且该趋势还将持续。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使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逐渐凸显。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通过老年教育对老年人讲授健康的生活理念、先进的文化课及老年健康心理学等课程内容,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增进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提升了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促进了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老年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办好终身教育中最后阶段的老年教育,是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抓手,更是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助力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没有老年人群的学习,就没有全民学习;没有老年年龄段的学习,就没有终身学习。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最后环节,依托地方老年大学的教学资源,为老年群体提供更丰富、更专业的教学资源,是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重要途径,使老年人不断掌握新技能、新知识,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5]也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

(三)老年教育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其本质要求就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和谐发展就不能忽视老年人的教育和生活问题,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老年教育提高了老年人的知识文化水平,实现了老年人的社会价值,让老年人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发展老年教育不仅可以让老年人通过学习愉悦身心、享受生活,还可以让老年人有一个广阔的展示舞台和力所能及地为社会作贡献的机会,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三、“互联网+”背景下社区老年教育的现状问题

(一)政策管理制度不完善,老年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老龄工作,积极推进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推进老年教育工作发展,为老年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存在老年教育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缺少统一的发展规划等问题。目前,从社区老年教育经费的投入来看,社区的管理制度并不是很完善,老年教育成为了社区管理中的“鸡肋”,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又需要社区投入较多的经费,而社区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部门的拨款,然而在社区内需要支出的地方有很多,划拨给老年教育领域的经费比例就更少了。经费不足会严重影响社区老年教育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比如:不能购买新的教育设备、不能引进新的教育技术、不能及时增加新的教学资料等。因此,政策管理制度不完善,老年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社区老年教育工作科学化、系统化地开展。

(二)学习资源配置不平衡,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老年教育起步晚,虽然近些年引起了政府的关注,在各项政策引导和推动下,老年教育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政策滞后、资源配置不均衡仍然是制约老年教育稳定均衡发展的主要障碍。[6]目前,老年教育发展的地区性差异较大,经济发达的地方,政府对老年教育重视,对老年教育资源配置的投入力度较大;经济差的地方,老年教育的政策保障和教育资源配置方面远落后于经济发达的地方。老年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大,造成老年教育的教学形式单一、学习资源配置不平衡,无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在社区老年教育活动中,办学模式单一,学习资源配置不平衡,课程设置不合理,忽视老年人的学习需求,老年人学习的意愿就不高。有的社区开展的老年教育课程内容设置比较单一,忽视了老年人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比如,老年人对中医针灸、穴位按摩、健身锻炼等实用课程项目很感兴趣,所以学习报名的人数也比较多,但钢琴、绘画等需要太多的技巧,老年人觉得学了用处不够明显,也就不愿意参与学习实践;有的社区没有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设置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导致有些班级报名人数过多,有些班级则因为报名人数不足而无法开展下去。因此,课程设置以休闲娱乐、满足老年人消遣类的课程内容为主导,缺少特色的课程设置的规划和建设,忽视了老年人群对精神层面的养老需求,无法满足社区老年人群的知识需求和精神需求。

(三)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结构不合理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各个教育阶段,教师的能力往往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老师有了较高的教育技术,学生自然接受更好的熏陶和教育。目前,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推动着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取得了较好的发展,由于老年教育不是以升学和就业为目的的学习,参与学习的人数不够多,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够强,尤其是老年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偏低、专业水平不高、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制约着老年教育规范化发展。比如:有的社区老年教育师资队伍主要来源于一些离退休人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跟不上时代的节奏,教学技术能力比较欠缺,没有使用现代技术手段来开发新的教育教学技能;有的社区老年教育学费收入很难维持项目的正常运营,也很难聘请到高水平的兼职老师。这些问题导致老年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性和稳定性难以保障,影响了老年教育的教学质量。因此,建设和稳定老年教育师资队伍是办好老年教育的关键,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推动着老年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老年人教育观念落后,信息素养亟待提升

受传统文化影响,老年群体的教育观念意识淡薄,退休后的主要精力放在照顾家庭方面,享受着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思想意识中没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观念。有一些老年人对老年教育的认识存在偏颇,他们不觉得自己需要接受更多的教育引导,反而认为参与老年教育是没有意义的事情,没有了学习的主动性,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加重了自身和时代的脱节感。

随着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建设如火如荼,出行打车、移动支付、网络购物、移动挂号等现象日益普遍,老年人需要通过学习提升智慧生活能力。一方面,老年人自身的经济结构及知识体系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并且在学习方式与信息接收上也存在显著差异,[7]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认知能力下降,学习新东西会比较慢,对新事物的接受并不是很顺畅,缺乏了探索实践的心理基础,影响到老年人提高信息技术的能力;另一方面,老年人存在着网络技能方面的缺失,信息发现能力表现出明显的缺陷,在生活中,有些老年人主要依赖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获取信息。因此,社区内持续开展信息技术讲座,定期举办信息技术培训活动,能够有效提高老年人参与老年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提升老年人的信息素养能力。

四、“互联网+”背景下社区老年教育的优化路径

“互联网+”背景下社区老年教育不仅是教育形式和教育技术的改变,同时更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改变着老年人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模式,通过创办多元化的老年教育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老年人的信息素养能力等建议,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满足老年人的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习愿望。

(一)完善老年教育政策扶持,加大对社区老年教育的经费投入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指出:“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发展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各级人民政府对老年教育应当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加大投入。”[8]各级政府要重视老年教育发展,加大老年教育政策扶持,加大老年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

首先,完善老年教育政策。各级政府要将老年教育纳入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和相关教育发展规划,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保障每个老年人公平受教育的权利,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社区,老年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要大,通过政策指导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采取减免学费的方式,增加老年人受教育的机会。

其次,要加大经费的投入。各地政府要统筹保障老年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承担老年教育工作的部门每年在部门预算中要加大老年教育预算资金的投入,政府部门要对老年教育经费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投入到社区老年教育的经费可以用于购买先进的教育设备、引入远程教育技术、完善教育场地的配置、邀请优秀的师资开展老年教育活动等。

最后,建立老年教育工作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老年教育工作的指导,为老年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把老年教育工作纳入重要的工作日程,各区、街道(社区)要成立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建立老年教育工作机制,制定适合社区老年教育工作的规划。通过完善老年教育政策,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组织保障,充分发挥社区优势做好老年教育工作,保障社区老年教育工作科学化、系统化地开展。

(二)依托地方老年大学教育资源,构建多元化的教学体系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推动我国老年教育加快发展。近年来,我国老年教育机构建设加速,老年大学(学校)在数量上显著增加,办学质量明显提高,覆盖面逐步扩大。依托地方老年大学的教学资源开展社区老年教育,构建多元、开放、包容的现代化教学体系。

首先,探索多元化的办学模式。通过教育资源整合,依托市级老年开放大学和县级老年教育学院,为本地区老年人远程学习提供支持服务,向乡镇(街道)、社区、村(居委会)等延伸建立远程教育学习网点,形成“省—市—县—乡镇(街道)”四级远程教育网络。[9]依托地方老年大学教育资源,全面推行“老年大学+社区分校+教学点”的办学模式,在社区建立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多元化的办学模式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老年人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构建多元化的办学形式。地方老年大学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街镇、社区的老年教育校外教学实践基地进行业务指导,通过地方老年大学的教育学习平台,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和信息网络技术手段,推动信息技术融入社区老年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的老年教育办学形式;通过社区力量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办学,开展老年健康活动,设立老年活动中心,让老年人在社区内完成老年教育活动。通过多元化的办学形式,优化了社区老年教育的教育形式,使老年人受教育的范围不断扩大。

最后,开展多样化的老年教育活动。“互联网+教育”推动着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利用地方老年大学平台教学资源,社区老年教育对接老年大学教育平台系统,积极探索“互联网+ 老年教育”,以信息化为手段,推动老年教育培训线上线下结合发展。在课程设置方面,依托老年大学线上学习渠道,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开设声乐、太极、八段锦健身、广场舞、民族舞、茶艺、国学、穴位按摩等网络课程;依托地方传统文化优势,打造特色的老年教育精品课程,比如,在广州老年开放大学的课程设置中,聚焦粤剧、广彩、广绣、榄雕、醒狮等岭南传统文化优质资源,开发出了《广彩》《广绣》《榄雕》《客家山歌》等课程。[10]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教育活动,满足了老年人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因此,探索多元化的办学模式,构建多元化的办学形式,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构建了多元、开放、包容的现代化教学体系,优化了社区老年教育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模式,扩大了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丰富了社区老年教育的教学内容。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是老年教育发展的关键,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稳定性强、专业水平高的老年教育教师队伍,关系到老年教育的教学质量,是办好老年教育的关键。

首先,多渠道选聘教师。根据老年教育的专业需求,依托地方老年大学的师资资源,聘任专业技术能力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老师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可以通过区教育部门、老年大学了解师资资源,请相关院校协助选聘已退休的教师担任兼职教师,积极争取当地的名师资源为老年教育任教,还可以与当地艺术团联系,聘请艺术造诣深、技术条件好的学者担任教师,搭建多层次、多类别、符合教学需求的教师队伍。

其次,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适应老年教育的业务能力。由于老年教育的教师实行的是“无编制、兼职型、低报酬”的办法,与国民教育学校的教师有着根本性的区别,这就要求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必须具备良好的奉献精神。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大高校有关心理、老年教育方面的培训,定期开展老年教育理论交流探讨,通过学习拓宽了教学思路,学到了老年教育工作经验,提升了教师的业务能力。

最后,建立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体系。建立符合老年教育特点、贴近岗位能力需求的老年教育从业者的继续教育体系。根据老年教育从业者专业标准和能力认定标准,开发系统的专业发展培训课程体系,建立学分认定与转换制度。组织开发特色的社区老年教育资源,建立老年教育成果与经验分享案例库。通过集聚内外部师资资源,建立起社区老年教育专家队伍、专业发展讲师与研发队伍。[11]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师资队伍促进了老年教育科学健康发展。

(四)提升老年人群的信息素养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它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提升老年人的信息素养,是社区老年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老年人的信息素养能力,使老年人快速地融入信息化社会,享受信息化带来的生活便利,能够自主地参加老年教育平台的学习。一方面,通过培训提高老年人的信息素养意识,在社区老年教育活动中,举办免费的信息技术专题讲座培训,授课内容围绕信息技术和媒体意识方面,鼓励老龄人群积极拥抱互联网,适应“互联网+”的新环境,为其适应社会、应对生活、参与其他学习奠定基础;[12]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提升老年人的信息技术能力,社区依托地方老年大学网络教育资源,根据社区老年人的信息技术需求,开设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及运用等免费培训课程,社区工作人员定期为社区内老年“电脑盲”普及电脑知识,指导老年人运用新媒体技术生活、娱乐和自主学习。因此,通过提升老年人的信息素养意识和信息技术能力,提高了老年人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宽了老年人的学习途径,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结语

信息技术融入老年教育丰富了老年人获取知识的途径,“互联网+”背景下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不仅是教育形式和教育技术的改变,同时更深刻地影响着社区老年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通过完善政策扶持、加大老年教育资金投入、依托地方老年大学教育资源、构建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老年人的信息技术能力等方面优化社区老年教育的路径,形成实施策略层面的有效拓展与探索,为“互联网+“背景下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提供思路。

猜你喜欢
互联网+老年人社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