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人杰 郭 悦
(沈阳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866)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劳模精神是在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劳模精神教育有助于为新时代赓续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更有助于丰富劳动教育,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模精神生发于革命精神中,在党的奋斗中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探析中国共产党劳模精神教育理论的发展历程,有利于全面、系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
毛泽东同志关于劳模精神教育的论述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础上,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产生发展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向劳动英雄(模范)学习,通过劳动为边区经济建设贡献力量,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提供物质保障,这是劳模精神教育的最初内容。毛泽东同志关于开展劳模精神教育的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延安时期,他强调通过在边区树立劳动英雄(模范)、开展劳动教育,教育人民群众向劳动英雄学习,学习他们艰苦奋斗的品质,学习他们通过辛勤劳动推动边区生产建设的奉献精神。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曾多次出席劳模表彰会,也多次对开展劳模表彰活动做出重要批示。1933年毛泽东同志“代表临时中央政府将写有‘春耕模范’的奖旗赠给武阳区和石水乡群众”〔1〕。1942年毛泽东同志曾就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奖励赵占魁一事做出批示,指出奖励赵占魁这件事不只是奖励问题,而是要把他树立成标兵,推广到各工厂、各生产单位去。1943年毛泽东同志接见了劳动英雄吴满友,并为他题字“天下有名”。这些都显示出毛泽东同志对劳动英雄(劳模)的重视。毛泽东同志注重利用劳模精神的强大感染力和号召力,动员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团结起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懈奋斗。中国革命的历史表明,通过开展劳模精神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向劳模学习的意识加强了,极大地提高了革命边区的生产力水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更加重视劳动英雄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他指出“劳动英雄和模范生产工作者是人民的领袖”〔2〕,劳动英雄具有带头、骨干和桥梁作用,指出劳动英雄“被大家尊敬,是应当的”〔3〕,这里的劳动英雄就是指劳动模范。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人民群众要向广大劳动模范学习,肯定劳模在社会主义探索和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贡献,深刻指出劳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模范,是推动各方面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4〕,这为全社会弘扬劳模精神提供了政治指引。
毛泽东同志鼓励青年学生和广大知识分子向劳模学习,号召青年学生学习劳模群体的优秀品质。毛泽东同志把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定为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1958年中共中央进一步提出了“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5〕。从此,生产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成了全面育人的重要理论基础,成为培养青年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崇高理想的育人方针。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并举,为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社会主义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劳模精神的核心是艰苦奋斗。广大劳模群体淡泊名利、艰苦奋斗,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伟大业绩,成为激励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榜样力量。毛泽东同志多次对广大劳动模范在各自岗位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肯定并号召全社会向他们学习。铁人精神、孟泰精神、时传祥精神等劳模精神成为人民群众宝贵的精神财富。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共召开了十次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宣传劳模精神的高度重视。党的几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树立劳动模范典型工作,号召人民群众自觉向先进模范学习,劳模精神教育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一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劳模对于经济建设的作用,把劳模群体视作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中坚力量。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充分肯定了劳动模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并提出劳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团结的核心”〔6〕,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他再次肯定了劳模对于社会的贡献,并提出要向广大先进劳动者致敬。
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在知识分子群体中树立劳动模范典型,以引领广大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事业和科学文化事业不懈奋斗。他先后提出了“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科技人员就是劳动者”〔6〕“不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都是劳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也是劳动者”〔6〕,提出了知识分子也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重要论断,提出要在知识分子中树立先进模范的要求。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和1979年国务院表彰全国先进单位和全国劳动模范大会的成功召开更是让广大知识分子为之振奋,从此“劳模”不再只是工人劳动者的代名词,也成了科技、教育事业先进工作者的代名词,“劳模精神”的内涵被进一步丰富。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在青年学生中开展劳模精神教育工作。在197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指出“必须培养具有高度科学文化水平的劳动者,必须造就宏大的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6〕,要通过劳模精神教育在青年一代中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新风,并号召青年学生养成“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助人为乐、艰苦奋斗、英勇对敌的革命风尚”〔6〕。邓小平同志支持学生向劳动者学习、向劳模学习,学习他们在艰苦环境下仍旧淡泊名利、不计得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不断奋斗的高尚情操,要求学校开展劳模精神教育,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忠于社会主义祖国、忠于共产主义事业的优秀人才,成为严守纪律、专心致志地为人民积极工作的劳动者。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视在各行业树立劳动典型、劳动模范,以劳模精神引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奋斗。江泽民同志先后三次出席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1995年江泽民同志指出劳动模范“为全社会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全社会都要尊重、爱护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虚心向他们学习”〔7〕。2000年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劳模是亿万人民的杰出代表,号召全党全社会向人民群众学习,并把劳动模范的优秀品格凝练为“无限忠诚,爱岗敬业,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严于律己,弘扬正气”〔8〕,号召其成为亿万人民群众争相学习的优秀品格。江泽民同志倡导全社会营造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风尚,指出弘扬劳模精神对于社会形成“以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9〕的良好社会氛围至关重要。江泽民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全国人民都要以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努力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10〕,广大工人阶级要自觉以劳模精神为精神引领,以坚定的信心和饱满的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
江泽民同志高度认可毛泽东同志关于生产和教育相结合的观点,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指出了劳模精神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江泽民同志在199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11〕,强调指出,不培养学生对于劳动的感情是不利于全面发展的,并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12〕。此外,江泽民同志号召把劳模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中,指出了劳模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民群众树立正确“三观”、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13〕发挥着重要作用;指出劳模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全社会发扬中华民族不懈奋斗、不断创造的光荣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重视在全社会树立模范典型,引领“以辛勤劳动为荣”的社会风尚。胡锦涛同志高度评价劳动模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肯定了广大劳动者在平凡岗位为党和国家事业做出的贡献。2005年,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指出“一代又一代先进模范人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14〕,至此,劳模精神完整内涵正式形成。2010年,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劳模表彰会议上再次强调,“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是中国工人阶级崇高品格的生动体现,是我们时代的宝贵财富,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15〕。劳模精神成为当代广大劳动者光辉形象的集中体现,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价值遵循。
胡锦涛同志重视榜样教育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党的第十七、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中都提及了开展模范教育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发挥模范榜样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胡锦涛同志指出“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髙、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让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都懂得并践行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的真理”〔16〕,充分肯定劳模精神教育对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引领作用,肯定劳模精神对厚植学生爱国情感、激发社会主义主人翁意识、培养正确劳动观的促进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在全社会开展劳模精神教育。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17〕;2015年总书记在五一劳动节座谈会上又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18〕,号召全社会学习劳模精神。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肯定了劳模精神的内涵,即“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并指出劳模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19〕;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大会上进一步肯定了广大劳动模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贡献,将广大劳模誉为“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20〕。2021年五一劳动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希望广大劳动群众“更好地发挥主力军作用,满怀信心投身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21〕。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肯定了劳模精神在全社会中的价值引领作用。2018年五一劳动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的回信更是让广大劳动者为之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22〕,短短十几个字既是对几十年来广大劳动者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做出贡献的肯定,又是站在新时代的高度,对广大劳动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在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的关键时期,广大劳动者要继续奋斗,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模精神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提供了科学的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深刻阐释了劳模精神的时代内涵和本质特征。新时代劳模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劳模精神的引领作用和时代价值。他指出“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劳动模范始终是我国工人阶级中一个闪光的群体”〔23〕,并对劳模这一优秀群体的贡献予以高度评价。历史证明,社会主义是广大人民群众踏踏实实干出来的,近百年来逐步形成的劳模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仍焕发着无限光芒,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进而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当下,把劳模精神作为精神引领,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始终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把个人梦同中国梦有机结合,以主人翁的姿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始终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24〕,劳模精神所彰显的强大社会价值成为广大劳动者的共同遵循,有助于广大劳动者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在推进“四个全面”伟大实践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树立先进模范,号召全社会向优秀模范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宣传劳模精神,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指引,劳模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3月“两会”期间参加辽宁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25〕,广泛宣传模范先进事迹有助于增强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向模范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增强模范的示范作用,让人们学习模范事迹,在工作生活中以模范的标准要求自己。同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26〕,全社会自觉学习模范有助于增强人民群众信仰,人民有了信仰,国家才能更有力量。
劳模精神本质上是劳动模范群体优秀品格的集中体现,体现着工人阶级的先进性、革命性和战斗性,具有旗帜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时代风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从唯物史观的哲学高度论证了劳动对于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作用、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作用;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劳模精神教育的理论阐述在党的百年历史中不断发展、完善,为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指明了方向,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价值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