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天翔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长春 130000)
现今,高校科研能力的不断增长,为高校更好地推进高水平教育工作提供了科学保障。以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的优化为载体,提升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的科学性,是新时期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保持公平性、合理性的关键。未来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做好长效化布局,切实提升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的有效性,使高校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能为高校科研工作的深化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传统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更多的是根据科研人员个人能力及教师科研经验等进行分析,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环境的改变,高校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必须面向科学化分析、系统化统计及高效化管理等做好改革。因此,新时期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是基于高校科研工作的基本需求,面向科研人员、教师提供经费支持,并结合对科研成果的分析及评估,为科研人员与教师提供更多层面的科研扶持。因此,高校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对高校科研工作质量及科研水平产生直接影响。高校必须根据自身需求及科研实力,做好对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机制的优化,确保高校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能更好地与科研需求对接。另外,新时期高校教育工作的推进,承担更为繁重的教育责任,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机制的构建,不应采取传统的“放养”模式,要根据科研内容、科研方向及课题难度等对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策略进行调整,提升科研人员、教师参与高校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目前很多科研绩效评价工作的根本目标和价值导向不明确,甚至与科研创新活动的基本规律相背离。〔1〕不同的高校科研项目对于科研经费的需求不尽相同。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机制的构建,应根据高校科研项目难度、科研经费支出及科研规划等进行合理规划,在有效地控制科研经费浪费的基础上,提升科研经费的支出有效性,确保科研经费的支出能应用于相关科研工作。〔2〕然而,部分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未能针对科研成果的产出及科研经费的制度做好有效评估,对于科研项目内容的分析及论证也缺乏合理性,使部分科研项目产生经费不足及经费过剩的问题,无法有效提升高校科研工作的有效性,进一步影响科研绩效评价管理决策的落实。所以,明确各个不同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标准,并按照科研周期、科研内容及涉及学科等,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规划,则可有效地杜绝以上问题的产生,促进高校科研工作的高水平开展。
传统的绩效审计主要是事后审计,但高校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却要结合科研团队的研究能力、科研成果等客观影响因素及科研工作对教育工作的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根据科研人员发挥的重要作用及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经济价值及教育价值等,做好科学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然而,从现实科研环境来看,部分高校在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方面,仅注重对部分细节性内容的分析,未能从更为宏观的角度针对科研评价进行优化,使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无法为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持。因此,未来阶段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机制的优化,不仅要注重对评价标准的明确,同时,也要重视对绩效评价方式的革新。通过改变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策略、调整评价方案及重新确定评价切入点等方式,为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的优化提供帮助,实现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的稳步推进。
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机制的构建,要保证绩效评价的公平性、公开性及合理性,避免高校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产生违规问题。其中,进一步做好对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的审查,对于保证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的科学化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部分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未能在审查管理制度的运用方面将科研人员、教师问题反馈机制,作为审查管理的一部分,相关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建议,也难以在第一时间内引起充分重视。导致部分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的违规问题,严重影响科研人员、教师参与科研实践的积极性,降低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的实效性。使部分高校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流于形式,未能充分满足高校科研工作基本需求。针对以上问题,高校应在充分明确新时期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侧重点的同时,做好对科学评价策略的制定,并加强对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新路径的探索,为未来阶段更好地推进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工作夯实基础。
完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标准与体系,是解决绩效评价标准尚未明晰问题的关键。对此,高校方面应针对科研经费绩效评价要求,根据各个学科、各个不同科研项目及科研内容的差异,制定多项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标准。其中,科研周期、科研成果与科研效率等,应是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其中,高校可以运用对未来阶段科研需求的分析,结合自身科研优势建立多元化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确保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能更好地为科研人员、教师科研工作的推进提供帮助。除此之外,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应采取弹性化策略进行优化,避免一味地强调阶段性的科研成果产出,要根据科研工作总体成果进行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分析,使高校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能更好地为科研工作的推进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预算管理工作是做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全局工作的关键。〔3〕优化科研评价管理机制,则是指针对可能产生的科研管理风险及科研问题,做好前期阶段的风险防范,并建立系统化的科研管理风险预警机制,针对高校难以独立完成的科研项目,应在科研绩效评价管理方面持有谨慎态度,避免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流于形式。在此过程中,高校不仅要定期组织科研工作学术研讨,分析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管理的有效性,也要以未来科研发展为载体,做好对各个不同阶段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内容的补充,确保高校能根据教育发展环境、科研环境的改变,不断做好对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策略的调整。另外,高校在科研绩效评价管理体系的构建方面,需要考虑科研工作对教育的影响,在不影响教育工作稳步开展的前提下,做好科研经费资源倾斜,使科研绩效评价管理能更好地为科研工作的推进提供多方面的帮助。
如今,任何重大的前沿性的科学研究项目都是跨专业、跨学科,甚至是跨单位、跨高校进行的。〔4〕深化高校与企业的发展合作,是指利用对企业绩效评价经验的借鉴,改变高校部分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方案,保证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的策略的运用,能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做好合理决策,解决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存在的滞后性问题。其中,高校可以采取教师赴企挂职开展科研服务或企业在职员工赴校指导科研工作的策略,实现高校与企业之间在科研业务方面有效互补,并不断在科研实践的过程中,吸纳企业科研绩效评价经验,保持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的前瞻性、先进性,实现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的多位一体有效开展。此外,深化高校与企业的发展合作,也是拓展高校经费资源获取渠道的一种有效方式,丰富高校科研对接路径,使高校能运用企业资源,更好面向科研工作提供服务支持。
构建信息化与数字化评价体系,是提升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客观性和合理性的有效路径。不同于传统模式下以人工干预为主体的绩效评价模式,采用信息化与数字化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可以基于数据信息分析,为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人员、团队提供参考,更好地简化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流程,提升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的效率,有效地避免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误差问题的产生。其中,高校可以将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技术,引入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并结合高校未来阶段科研发展需求及科研规划,科学地对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的信息化技术进行算法优化,保证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一步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对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产生负面影响〔5〕。
加强科研经费评价队伍建设,也是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优化的重要一环。对此,高校应针对可能产生的绩效评价风险及评价违规问题进行汇总,根据未来阶段科研工作发展方向,做好对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人员的筛选,选择具有丰富科研经验、道德品质优秀的从业人员,参与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管理,通过高校科研经费绩效的自我评价、第三方评价及信息化评估三位一体稳步推进,提升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的总体水平。另外,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队伍的建设,应考虑评价人员从业专业性问题,要在保证科研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上,根据科研环境、教育环境变化,及时做好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人员调整,使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能根据科研内容的不同,有针对性地推进评价管理工作。
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机制的建立,必须保持一定的内容前瞻性,使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能始终走在科研工作发展的前列,进一步利用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解决部分科研管理及科研服务问题〔6〕。因此,推动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的发展创新则至关重要,是高校提升自身科研经费绩效评价能力的关键。所以,未来阶段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能在科研管理服务方面,培养相关从业者的创新意识、探索意识,提升其创新发展的经验积累,使其能在新时期的发展环境下,更好地围绕高校科研工作的高水平推进,提供更多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改革建议,帮助高校充分适应新时期的科研环境。以此,使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能充分满足科研工作的多方面需求。
综上所述,高校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优化,应结合高校科研工作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策略、评价方案、评价内容及评价标准的调整,使高校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能充分与时代发展接轨,避免高校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产生错误性的内容倾斜。促使高校能利用有限的经费资源,实现科研成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