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感知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型构建

2022-03-24 08:46王振伟广东科技学院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2年2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馆藏图书馆

王振伟(广东科技学院图书馆)

图书馆服务的最终目的是为用户提供访问各种信息资源的途径。由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以及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陈旧与更新速度缓慢,导致高校图书馆用户越来越少地依赖图书馆信息资源。用户访问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行为的减少,除了无法为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管理决策和顶层设计提供科学真实的信息外,更严重的还会导致用户行为发生变化。生存的压力迫使世界各地的高校图书馆努力开发高质量且有效的创新服务以及采用新兴技术推动图书馆服务变革。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一种可行性管理工具,知识管理的实施可以为目前面临困境的高校图书馆提供从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到促进学习型组织形成的系统解决方案。本研究以情报感知理论为指导,以提升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效能为目标,通过实证调研探讨建立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型,实现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在规范化、制度化框架发展的基础上与情报感知能动性、创造性地交融。

1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知识是人们对于经验与行动体验、价值、见解等的合理总结与个人信念,它起源并应用于知识者思想,通过嵌入文档或数据库进行保存,运用组织流程、实践和规范来进行管理[1]。知识可以区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在图书馆中,既存在显性知识又存在隐性知识。图书馆可以从研究报告、备忘录、指南、会议记录、年度报告等内部信息资源中产生显性知识,也可以从图书、期刊论文、数据库、各种政府信息等外部信息资源中获取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则驻留在图书馆员的个人头脑中,图书馆员对图书馆工作流程、程序以及规章制度的掌握与了解,是产生隐性知识的前提条件[2]。显性和隐性知识都是图书馆的关键知识来源,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3]。知识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创建、存储、共享和重组知识的过程[4],也是知识创造与传播的基础[5]。

国外许多高校图书馆已经实施了知识管理,如,罗格斯大学图书馆基于知识管理对参考咨询馆员的隐性知识进行开发[6];俄亥俄州立高校图书馆开发了一个知识管理系统,以捕获该大学的所有数字知识资产[7];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图书馆对图书馆隐性知识的获取并将其数据库化作为是一项重要的知识管理活动,用于规范参考咨询馆员的隐性知识服务[8];牛津大学图书馆使用知识管理来探索图书馆员对知识服务的理解以及对知识共享的意愿[4];爱丁堡大学图书馆与奥克兰大学图书馆除了将知识管理应用在图书馆全面的工作,还任命了知识管理项目的负责人[9];澳大利亚的一些高校图书馆通过知识管理提升图书馆服务的活性[10];尼日利亚部分高校图书馆也进行知识管理方面的工作,主要是用来提高图书馆服务绩效[11]。

在图书馆中应用知识管理,可以促进有效知识的研究[12]、知识基础的创建[13]、馆员的培训以及图书馆员与用户之间的知识交流[14]。知识管理可以帮助图书馆以更少的资金来提供有效的服务,并提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获取[15]。知识管理应用于图书馆服务领域,可以包括知识资源管理、知识共享互联、信息技术开发、用户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五个方面[16],而知识管理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其具体表现为一组流程或一种管理工具或一种策略[17],知识管理逐渐成为帮助图书馆向用户提供动态有效服务的关键工具[18]。知识管理在后知识服务时代中呈现出从数字赋能到知识赋能的转变[19]。根据国际图联知识管理专委会最近三年的专题会议和主题论坛,知识管理的研究已经从知识管理的应用与实践发展到人工智能在知识管理中的利用[20]。

通过主题词“知识管理”“图书馆”“模型”在CNKI数据库里检索,可以发现目前国内研究这方面的文献主要集中在知识服务[21]、隐性知识管理[22]、数字图书馆管理[23]、智库服务[24]等方面,侧重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图书馆基础设施能力建设[25]与图书馆评价[26]及馆员绩效提升[27],模型的构建以SECI[28]与成熟度[29]的探讨为主。暂未发现情报感知理论在图书馆知识管理方面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引入情报感知理论,通过实证调研梳理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措施,研究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型,从情报感知的视角出发探索提升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效能的策略。

2 图书馆知识管理与情报感知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文献梳理,可以发现图书馆知识管理其实质就是利用知识管理的各种理论与方法对图书馆知识资源进行追求效度的管理。从知识资源结构上来看,图书馆的服务结构、馆藏结构、智力结构、环境结构构成了图书馆知识资源的价值组成[30]。对图书馆知识资源进行管理,就是对图书馆用户群、读者服务方法、信息服务质量等服务结构资源进行管理;对图书馆馆藏体系、文献建设、学科结构等馆藏结构资源进行管理;对图书馆集体智慧、领导团队、服务团队知识结构等智力结构资源进行管理;对馆内信息技术、设备系统平台、文化空间环境等环境结构资源进行管理。而从知识管理类别上来说,图书馆的读者资源、馆藏资源、人才资源、文化资源构成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四个主要类别[30]。不管是对图书馆知识资源结构进行分析,还是对图书馆知识管理类别进行研究,都需要运用一定的知识工具、知识方法、知识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加工与分析处理,从而实现对信息价值的激活,完成对知识的重新认知与解读利用,这个面向问题解决、传递知识或事实的过程,就是情报感知的过程。所以,本研究在情报感知视域下研究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就是为了充分解读目前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活动中所产生的情报数据,分析情报与事实之间的关系,建立情报与事实之间的关联,理解情报与事实的真实对应关系,还原在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过程中知识资源运转的真实状态。

另一方面,从情报感知的四个方面——需求感知、数据感知、情境感知、态势感知来说[31],高校图书馆对读者资源进行管理,就是在对用户个性化需求感知的基础上建立可以进行精准知识需求识别的服务结构;对馆藏资源进行管理,就是基于数据感知视角展开知识资源建设,以形成具有专业学科体系的馆藏结构;对人才资源进行管理,就是创造情境感知氛围,让知识内容生产与智力结构相匹配;对文化资源进行管理,就是利用知识环境营造态势感知,优化图书馆环境结构。因此,将情报感知理论与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型研究进行结合,具有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以及研究视角的创新性。

3 研究设计及数据结果分析

3.1 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研究收集了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管理活动的相关情报,在情报感知视域下,建立起情报感知与高校图书馆真实知识管理活动之间有序化的关联,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结构资源、馆藏结构资源、智力结构资源、环境结构资源展开更深层次的认知,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类别——读者资源、馆藏资源、人才资源、文化资源进行更准确的表达,揭示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实施的真实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型,优化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运行,提升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效率和质量,最终改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内容分为高校图书馆员个人特征和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措施两部分。①高校图书馆员个人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称、经验五个维度。②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措施。在情报感知理论的指导下,从情报感知的需求感知、数据感知、情境感知、态势感知四个方面出发,设计分别面向高校图书馆服务结构、馆藏结构、智力结构、环境结构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措施问卷,即知识需求识别、知识资源建设、知识内容生产、知识环境营造四类知识管理措施。为了收集对每个问题的响应程度,使用了5点李克特量表,5代表非常高,1代表非常少。调研问卷通过专家验证后使用Cronbach alpha检测其信度,本调查问卷的信度指数为0.93,说明本量表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与内部一致性。调查对象则从已经实施了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中选取,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以问卷星网络问卷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2份。使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均值、标准差、百分率和Pearson矩阵相关系数来分析收集到的数据。

3.2 数据结果与分析

3.2.1 知识需求识别类知识管理措施

对收集回来的目前高校图书馆知识需求识别类知识管理措施的SPSS三个数值(均值、标准差、百分率)进行分析,根据SPSS软件对于平均值大于2.5的项目才具有较高或较多数量的定义,可以发现目前高校图书馆使用较多的知识需求识别类知识管理措施为四项,分别是:由图书馆员教授高校的一些课程(3.18>2.5,91%)、让图书馆员参与校内课程制定(3.12>2.5,75%)、与学生交互(2.92>2.5,71%)、与高校教师交互(2.64>2.5,62%),使用率均超过了60%(见表1)。

表1 高校图书馆知识需求识别类知识管理措施SPSS统计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在服务结构上面向高校图书馆用户群体采取了多种形式的读者服务方法以提升知识服务质量,从需求感知出发进行知识需求识别时均使用了多种知识管理措施。在这些措施中,使用最多的是图书馆员参与教学与研究活动。这是因为高校图书馆员在高校岗位中属于教辅定位,工作性质偏学术性,加上图书馆员的晋升也依赖于一定数量的科研成果,所以这些现实情况为图书馆员积极参与教学和研究活动提供了强烈的外部动力。图书馆员参与教学和研究活动,可以更加紧密地建立起馆员与高校图书馆用户之间的联系,让图书馆员更加了解用户个性化的知识需求。图书馆也积极鼓励馆员参与校内课程制定,特别是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课程建设,一直是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另一种重要措施。而图书馆员与学生和高校教师的交互,是高校图书馆在日常读者服务中经常要涉及并依靠的读者资源。高校图书馆知识需求识别类知识管理措施数据统计的总体平均值为2.71(>2.5),这表明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将对服务结构资源的管理作为知识管理的主要实施方向。

3.2.2 知识资源建设类知识管理措施

表2显示了目前高校图书馆知识资源建设类知识管理措施SPSS统计分析结果。在所有措施中,数字图书馆(3.38>2.5,91%)、商业电子资源库(3.28>2.5,89%)、图书馆特色文献(3.15>2.5,77%)、其他图书馆资源共享(2.96>2.5,65%)、行业专家资源库(2.71>2.5,47%)、机构知识库(2.93>2.5,33%)分别占据使用百分率的前六位且均超过了30%,说明这六类知识资源建设内容是目前大多数国内高校图书馆对馆藏资源进行管理的主要措施。

表2 高校图书馆知识资源建设类知识管理措施SPSS统计分析

此外,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整个表的总体平均值为2.88(>2.5),这表明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将对馆藏资源的管理作为知识管理的主要实施方向,在馆藏结构上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体系建设呈现出多元化与异质性。不过,尽管各馆知识资源建设类知识管理措施很明确,但是从数据感知视角来看,在馆藏结构资源的管理上,显性知识馆藏资源与隐性知识馆藏资源的使用率差距很大。在使用率超过60%的四项知识资源建设类知识管理措施中,没有一项是来自对于隐性知识馆藏资源的利用。绝大部分的隐性知识资源,还没有被纳入目前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管理范围,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馆藏结构资源存在着巨大的价值增长空间。

3.2.3 知识内容生产类知识管理措施

在本研究调研的12种知识内容生产类知识管理措施中,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基本只参与其中的七项(见表3),即组织有关特定主题的信息资源(75%)、组织在线资源(71%)、提供对教师出版物的访问(41%)、创建图书馆信息服务团队(35%)、创建常见问题解答文件夹(33%)、生产研究报告类产品(30%)、创建学科馆员服务团队(30%)。且从使用的百分率来看,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常使用两项,即组织有关特定主题的信息资源与组织在线资源,其原因可能在于目前高校图书馆在图书馆智力结构资源上对于服务团队集体智慧、知识结构这类人才资源的管理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现有知识内容生产与智力结构之间呈现出不匹配的状态。

表3 高校图书馆知识内容生产类知识管理措施SPSS统计分析

而整个表的总体平均值为2.45(<2.5),这表明本次调研的国内高校图书馆员认为目前大部分的知识内容生产类知识管理措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特别是在提供对教师出版物的访问(2.49<2.5,41%)和创建学科馆员服务团队(2.43<2.5,30%)两项上表现出图书馆员对实施措施与实施效果不匹配的感受。而对于用户研究文档(2.56>2.5,11%)类的知识内容生产,虽然目前高校图书馆实施得比较少,但是使用过的高校图书馆员认为这项知识管理措施对于促进知识生产有积极意义。

3.2.4 知识环境营造类知识管理措施

表4显示了高校图书馆知识环境营造类知识管理措施统计分析结果。结果表明,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在环境结构资源管理上,围绕建设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文化(2.89>2.5,77%),同时在校内学科建设文化(2.62>2.5,74%)的推动下,结合图书馆阅读推广文化(2.58>2.5,63%),常利用整合检索技术(2.95>2.5,73%)、移动服务技术(2.78>2.5,70%)、导航技术(2.81>2.5,69%)、社交媒体融合技术(2.91>2.5,68%)、图书馆网站技术(2.80>2.5,66%)、邮件系统(2.75>2.5,61%)、电话或短信(2.92>2.5,60%)、物联网技术(2.90>2.5,56%)、网络美工技术(2.51>2.5,51%)来传播知识。

表4的平均值为2.58(>2.5),这表明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视利用知识环境营造类知识管理措施来对文化资源进行管理,在环境结构上追求宏观氛围环境与微观技术环境的结合。不过,从表中数据也可以看出,目前高校图书馆通常使用日常常见的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知识管理,对于大数据技术的利用非常少(可视化技术的使用率为21%,大数据预测分析技术的使用率为19%,虚拟现实技术使用率仅为3%)。这意味着知识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将因高校图书馆对大数据技术的使用不足或缺乏而受到很大影响。

表4 高校图书馆知识环境营造类知识管理措施SPSS统计分析

3.2.5 个人特征

本研究还就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措施与高校图书馆员个人特征之间的关系利用Pearson矩阵进行了分析。尽管高校图书馆员个人变量与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措施具有积极关系,但从分析结果来看,只有教育程度和经验才显示出重要的关系(见表5)。教育程度与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措施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和显著(r=0.55,p<0.05),其次是经验(r=0.52,p<0.05)。

表5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员个人特征之间的关系

教育程度和经验均与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措施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因此,高校图书馆为了成功实施知识管理,在招聘或组建知识服务团队时应基于教育程度和经验,而不是年龄、性别和职称。

4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型构建

本研究将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型构建定位为通过流程来解读高校图书馆中可以被共同定义的知识管理实施的一组操作。即通过分析知识管理过程达到知识管理实施与组织运作之间的一致性,确保知识过程或知识管理实施适合高校图书馆的实际运作。

根据调研数据,目前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在服务结构、馆藏结构、智力结构、环境结构四类资源管理上分别开展了相应的知识需求识别类、知识资源建设类、知识内容生产类、知识环境营造类等四类知识管理措施。从知识管理过程角度,目前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通过建立精准知识需求识别的服务结构资源,建设具有专业学科体系的馆藏结构资源,开发与知识内容生产相匹配的智力结构资源,优化有利于文化资源建设与传播的环境结构资源,因此可以让整个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措施按照一定工作流程实施运转起来。

因此,结合情报感知理论,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流程具体可分为需求识别、知识获取、知识创造、知识传播四个环节。①需求识别。这是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开展的基础,是基于需求感知对读者资源进行管理。②知识获取。这是建设显性与隐性知识资源的方式,是基于数据感知对馆藏资源进行管理。③知识创造。这是高校图书馆利用集体组织知识和经验来推动知识创新,是基于情境感知对人才资源进行管理。④知识传播。这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生产的知识传递出去以协助用户决策,是基于态势感知对文化资源进行管理。而需求识别、知识获取、知识创造、知识传播四个环节则分别利用源自高校图书馆的自有知识管理系统、信息技术这股内部动力提升其知识管理效度;利用源自高校图书馆组织内部知识管理环境、图书馆员队伍这股外部动力提升其知识管理信度;在内外部动力的共同驱动下,不断推进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用户服务个性化与知识价值增值。情报感知视域下的整个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情报感知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型

在模型中,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流程的四个环节是知识管理措施的发力点,共同作用于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内外部动力则为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提供驱动力,成为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之间的变量。该模型是对目前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实施现状的一种基于结构的解读,旨在描述目前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过程的核心环节。

5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性能提升策略

5.1 基于需求感知,优化面向知识识别的学科专业服务结构

知识管理服务结构是图书馆为追求知识服务质量在面对不同用户群体时针对用户个性特征而采取的相应的读者服务方法或模式。从情报感知角度来看,高校师生群体是高校图书馆最主要的用户群体,对于这部分的用户群体来说,因其所在的教育、教学环境的要求,对于专业学科知识和科学研究技术方面需求是最主要的个性化需求。所以,高校图书馆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在知识识别环节对用户需求展开精准动态追踪与实时分析时,除了对用户基本信息及阅读行为进行感知外,还需要增强对于用户专业技术属性、学科背景知识、研究行为习惯的个性化感知。通过构建用户专业画像建立基于学科特色的用户研究文档,为下一环节的知识获取提供知识资源建设依据,减少需求感知与用户期望之间的差异性。另一方面,从读者资源利用角度来说,因为高校图书馆的师生用户一般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对于知识创造与知识传播环节具有互动性、共享性的交互需求,所以挖掘高校师生这类读者资源基于知识服务平台的知识资源创新交互能力,可以大大提升读者资源的利用率。如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在开展知识服务时,基于合作关系将图书馆与知识服务对象整合为一个整体[32],从战略布局层面制定交互创新协同战略,从系统运转层面搭建线上网络学习社区、学习互助小组这类协同中心,从交互能力层面构建医学专业用户画像及医学学科特色用户研究文档,引导师生参与知识创造、促进知识传播,提升高校师生知识资源互动的积极性与知识资源共享的主动性。

5.2 基于数据感知,强化面向知识获取的隐性知识馆藏结构

根据调研结果,目前国内很少有高校图书馆将知识资源建设的重心放在显性与隐性知识资源的深度聚合上。而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性能高低之分的最主要区别之一就是提供隐性知识的数量与质量。从情报感知角度来说,高校图书馆在知识管理过程中进行知识获取时,在优化馆藏知识资源与馆外知识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要重视行业专家资源、机构知识资源、智库、学科馆员等高校具有优势的深层次隐性知识数据的感知与开发,加深数据感知的深度与广度,建设相应的知识资源数据库;感知、收集、整理、提炼可以代表科学技术研究方向的师生读者资源创造的隐性知识;在现有知识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增加包含科研合作、社区小组、兴趣爱好等面向师生读者交互需求的隐性知识点的激发与引导;强化知识资源数据聚合深度,让显性与隐性知识基于主题词实现统一的知识检索;最终形成具有本馆特色的馆藏体系。

近些年流行的真人图书馆,就是一种面向知识获取的隐性知识特色馆藏。它通过对一个人的经历与生活方式进行数据感知,挖掘其隐性知识,将其当成一本书进行保存,并按照规范的元数据格式建立数据库,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将它具有的隐性知识传播出去。如,清华大学“戴琼海和他的Throne战队——为无人机装上‘智慧之眼’”的真人图书馆、上海嘉定图书馆清河路分馆的“杰出女性阅读主题专家”真人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的“鲜悦”真人图书馆[33],它们的共同点是从某一特殊团队、特定人群、学术大咖中感知、挖掘隐性知识,构建特色馆藏资源,进而为读者提供知识服务。

5.3 基于情境感知,开发面向知识创造的服务团队智力结构

在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型的四个环节中,知识创造是制约知识管理模型效能优化的最关键环节。根据调研结果,高校图书馆员教育程度、工作经验的个人特征与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措施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优良的智力结构资源不但可以推动需求识别与知识获取,而且决定着知识创造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开发智力结构资源对于提升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性能至关重要。从情报感知角度来说,高校图书馆在实施知识管理时,可以基于宏观情境先感知高校图书馆面临的竞争压力与自身优势,然后将智力结构资源开发面向知识创造,对本馆专业服务团队进行重组,从人才引进、激励、培养等方面促进微观情境感知,以激发、保持人才资源的知识创造生产力。

笔者所在广东科技学院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心的东莞,其所在地周边拥有以华为松山湖基地为龙头的一批知识、技术、人才密集型高科技公司。因此,笔者所在图书馆通过宏观情境感知,结合学校学生培养方向,将图书馆智力结构资源围绕专利服务、知识产权、工业设计、科技查新进行重组,通过每年引进一名专业馆员、每年提升一名专业馆员、每年组织专业学习八次、每三年岗位聘用一次等馆内制度建设促进激励与竞争并存的微观情境感知,让图书馆员在微观情境感知中不断提升专业能力、积累工作经验,最终形成具有知识产权专利服务、产品创新设计服务、技能技术培训服务特色的服务团队,以图书馆集体智慧推动知识创造。

5.4 基于态势感知,升级面向知识传播的大数据技术环境结构

(1)利用可视化技术,强化知识传播呈现态势。通过可视化技术对知识资源数据聚合结果进行实时动态呈现,基于图像交互显示知识资源的聚合结果,根据时间维度展现知识资源的整体变化,并基于用户感知设计用户个性页面显示,让数据呈现清晰有条理,辅助用户对知识的吸收。

(2)利用大数据预测分析技术,升级知识传播分析态势。通过大数据预测分析技术,对用户使用高校图书馆检索服务、移动服务、导航服务、社交媒体服务、网站服务、物联网设备服务等行为进行统计分析与建模预测,将对用户知识消费行为的分析升级到通过机器学习达到智能分析的层面,辅助高校图书馆感知用户在各种分散异构数据库的知识消费行为态势。

(3)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新知识传播情景态势。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对用户使用知识的环境进行计算机虚拟模拟,营造具有沉浸感的知识传播情景,全方位地感知用户与知识资源之间涵盖动作、语言、视觉等的交互行为,基于交互行为让知识传播的效果更显著。

可视化技术、大数据预测分析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是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环境结构的一种基于知识传播呈现、分析、情景态势感知的升级,也是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文化资源的充分活化。

6 结语

竞争激烈的信息环境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进行创新并应用新的运营方法来改善其服务手段。知识管理成为解决当今高校图书馆所面临挑战的一种管理方案,也是高校图书馆的一种管理策略。知识管理正日益成为帮助为高校图书馆处理好图书馆与用户之间关系、加快知识流动步伐的一种关键工具。本研究基于实证调研为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过程提供了一种量化模型。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措施的最大领域是知识获取,其次是知识识别与知识传播,知识创造领域内的活动较少。在情报感知视域下,从需求感知、数据感知、情境感知、态势感知出发,通过优化面向知识识别的学科专业服务结构、强化面向知识获取的隐性知识馆藏结构、开发面向知识创造的服务团队智力结构、升级面向知识传播的大数据技术环境结构可以提升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性能。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馆藏图书馆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近二十年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研究述评——以心理资本的视角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图书馆
Wiz云笔记在图书馆员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案例研究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去图书馆